学习方法

应该怎样学习《道德经》

时间:2023-03-22 00:47:35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应该怎样学习《道德经》

  人和动物的不同除可直立行走外,还在于人的头脑可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改造世界,如牛顿看到苹果自树上掉下来,而引发牛顿定律。老子在2500多年前,也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了一些物质和事物的生长、发展、转化是有各自规律的问题,只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使他没能对此作更深入的研究,只好笼统地以“道”来概括之。他的一些理论,如“故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讲物质结构和物质不灭的,这在2000多年后才被世人以科学的实验所证实,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和核子组成的。这中间都有一个认知的过程,由于人具备这个特性,才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否则只有吃、拉、睡、繁殖的本能,则无异于动物,等待自然的淘汰,就不会有人类的今天。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眼下流行的“非典”,也正在被人科学的认知,这也正说明人是可以由不知到知,进而去驾驭、改造世界的。

应该怎样学习《道德经》

  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人要知道、掌握、运用一项知识、技能,都要经过学习,才由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但在这学习过程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同样是学绘画,有的人就成了大师,有的就很一般。这里除了有天赋和勤奋的差异外,学习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人由于没有用好的、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结果事倍功半,而用好的学习方法,则会事半而功倍。

  学习《道德经》也会因学习的方法不同而效果不同。由于《道德经》本身就文涩意深,学习起来很不容易,再加之历来人们对《道德经》的看法不同,学习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如有人把《道德经》当作安邦治国的方略,他就会从这一角度去学习、理解《道德经》;如有人把《道德经》当作是讲辩证法的哲学,他就会从哲学的角度去学习、理解《道德经》;如有人把《道德经》当作修身养性的方法,他就会从气功的角度去学习、理解《道德经》;如有人把《道德经》当作道教的经典,他就会从宗教的角度去学习、理解《道德经》……所以我认为在学习《道德经》时最好要先明确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从什么角度去学的问题,这个前提定下来,再去从这个角度去学习、理解、诵经、修炼、入道。

  例如老子说“以百姓之心为心”,如你是从政治角度去看,就会理解成这是老子在告诫统治者要关心百姓的疾苦,自己的行为、制定政策要符合百姓的需要。如你是从气功的角度去看,就会理解成这是老子在教人“行气”,以“神气为心”。老子说“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你如从政治角度去看,就会理解成这是老子在讲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处的道理。如你从气功的角度去看,就会理解为这是在教人“闭气咽液,下流丹田”。把大国理解成脑袋,小国是丹田,要“胎息行之,还补其脑。”

  实话实说,我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去学习《道德经》,我很清楚《道德经》和老子其人一样,带有浓厚的、神秘的、朦胧的色彩。对《道德经》怎么看都无可无不可,不存在哪个流派、哪个人理解的对还是错的问题。我不反对从什么角度去看《道德经》,但这里还是有个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结合现实去学习理解的问题,在科学极度发达,已远不是老子生活的时代所能比的今天,如还把《道德经》当作气功的理论,去背诵、修炼,以求禅宗开悟,治病健身,长生不死,恐有失科学的真谛。诚然,我很佩服葛玄等人把老子的话和长生、气功、修炼联系到一起的丰富想象力,但其把大国理解成脑袋,小国是丹田等牵强附会的解法,实在是可笑,不敢恭维。

  为什么会有人把《道德经》当气功书看,当道教的经念呢?我想这和老子神秘的身世有关,司马迁就听世人传说,老子因修道而长寿,活了160多岁。西汉末年还有人说老子活了好几百岁,是他“恬淡养性”,不追求物质享受,保持心灵宁静,身体少动的结果。老子既然长寿,他的《道德经》所讲的就是修身养性,长寿不死的道理啰。同时神化老子的现象也在大行其道,在东汉末年老子就被奉为太上老君了,就是在《西游记》里用八卦炉火炼孙悟空的那个道长,本领大得很,在神界的地位仅次于原始天尊的。老子被如此神化、抬高,其言语能教导人长寿也就理所当然的了。可实际是如此吗?我想在21世纪的今天,但凡有些科学头脑的人,不迷信他人他说的人,经过独立思考都会得出正确答案的。

  至于把《道德经》当经念,这本是道教徒的日常作业。而朗读、背诵文字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的文化学习的方法之一,历来学习四书五经都是要会背诵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道德经》也不例外,多读能背自然对认识《道德经》有益,但读上万遍可以修炼成什么我是怀疑的。当然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多读几遍《道德经》对身体也不会有害,如同在掌握正确的姿势下练习书法,通过气息的调节,臂腕指的运动,手眼神的配合,对身体会起到保健作用的。这好像练太极拳,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可如今认可这种看法的并不乏人,听说还有教授,我就奇怪了,这些人是否已背诵《道德经》万遍了?是否已达到什么境界了?高寿了?是否可不食人间烟火了?可以不教书了?如不是,是否这种说法不灵?我可能是孤陋寡闻,我是没有见到哪个人,即便是道长,因修炼《道德经》成了什么了。(神话故事和金庸武侠小说里有,可那是虚构的。)我觉得任何事物都不要神化了,走到“心诚则灵”“的分儿上就不是科学了,科学是要让事实证明的。

  在学习目的明确后,边看书边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完全信书则被书拖着走,进入迷信的境地。在通读几遍某个版本的《道德经》后,可再找来另一个版本作比较的学习,看看其中那个讲的有道理。如只读《道德经》的原文,对时下的年轻人和古汉语欠缺的人来说是较困难的。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不时地对一些章句进行反思,这既可加深对章句的理解,也可找出一些人超乎老子本义的判断,这就是独立思考。但这个独立思考要思之有理,考之有据,要结合老子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去思考,不能抛弃历史事实任凭自己随意的想象,尽情地发挥,甚至武断地结合眼下的社会去解读老子。如把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说成是老子在2500多年前就知道有网络了,岂不笑话!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道德经》,可以有上千种解释,但老子只有一个,老子就是老子,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太上老君那个神。

  另外,对大多数学习《道德经》的人来说,不必拘泥原文的某个字,因为《道德经》版本成百上千,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原版。2000多年来历经历代多人的传抄、编辑,在文字上出现差异是很正常的。校正、厘定这些版本应是专家学者的事,历代不少专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不再出土新的《道德经》版本,再重复做这些考证,似无太大的现实意义。现在对多数学习《道德经》的人来说,读懂原文,理解其意是主要的,不然易陷入咬文嚼字的误区,而偏离了认识《道德经》的本意。

【应该怎样学习《道德经》】相关文章:

我应该怎样学习10-01

学习偏科应该怎样克服10-10

英语学习应该怎样做10-10

应该怎样做好学习笔记10-11

我们为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学习10-10

高二学习生活应该怎样度过03-21

【热】高二学习生活应该怎样度过03-26

高一新生应该怎样学习英语10-10

中学生应该怎样自主学习广播稿10-05

盆栽桔梗应该怎样养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