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初中

时间:2022-10-08 18:21:48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初中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初中,写作文,技巧很重要,下面就来看看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吧!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初中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命题作文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

  如:童年回忆童年琐事、青春剪影我在花季、心香一瓣忘不了他(她)、难忘时刻:记一次升旗活动、走向未来自强的我、生活感悟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山光水色家乡变了、世相写生记一位平凡的人、温馨情怀母亲的爱等等。

  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

  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

  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

  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

  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

  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

  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

  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

  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

  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

  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这就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

  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

  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

  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

  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

  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

  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等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画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第一,将宽题变窄。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

  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

  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

  但这种丰富的联想只能是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

  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

  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

  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

  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又回到了我们班。

  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再来看下面一些常见中考作文题:

  我的一天、记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家中小事、记一堂我喜欢的语文课、我的老师、常人小传、令我深思的一件事。

  这些题目对内容的要求都很具体,选材也比较容易。

  对这样的文题,我们要做到的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

  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看下面中考作文题的构思方向:

  家乡变了: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这是多点式铺陈。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是一点式伸展。

  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信: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小事。

  天下无难事:可通过记一件事来突现主题,也可用几个例证证明观点。

  读书乐:可乐在一处,乐在一点;

  也可乐在几处,乐在几点。

  我眼中的同龄人:必须进行多点式铺陈,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给我的教益:必须进行一点式伸展,先写事,再写理。

  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

  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

  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半命题作文

  题型解析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

  如“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 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____的岁月”、“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等。

  二是后空型。

  如“因为有____”、“错过 ”、“追寻那渐远的____”等。

  三是中空型。

  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

  如“有 陪伴的日子”、“留一份____给你”、“藏在____里的精彩”等。

  四是“两空”型。

  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

  如“因为

  我更 ”、“为____画上____”等。

  解决策略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

  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

  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 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

  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如“我读 ”,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少了宾语,加上宾语这就行了吗?不行。

  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

  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

  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澜沧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

  以“善待 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

  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

  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 “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

  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

  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

  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

  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

  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 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

  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

  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

  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

  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

  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

  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

  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

  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 “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

  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

  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

  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

  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

  你若补 “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

  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

  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 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

  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

  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话题作文

  【解题指津】

  话题作文就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而写出的文章。

  这类作文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给考生留下了更大的写作空间。

  近年来,话题作文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不过,有的地方没有对话题作文作简单的否定和放弃,而是“退中求变”,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

  比如适当缩小开放范围,设计能激发考生兴趣的个性化提示语,界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等,这些都是新的命题形式的有益尝试。

  下面来看看话题作文的几种常见类型:

  一是词语型。

  如“味道”“珍惜”“较劲” 等。

  这些词语有动词也有名词,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还有的具有比喻和象征意义,审题时应该注意其内涵和外延。

  而且,此种题型和命题作文联系密切,来年可能会以命题形式重新出现。

  二是短语型。

  如“这样的衣着”“感悟美好”等。

  三是句子型。

  这种作文命题是一个句子,富有诗意,含意隽永,对于这类题目在审题时主要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

  如 “分享是美丽的”等。

  一、巧拟标题 展示个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在考场上,一个亮丽夺目的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

  所以,要闯过中考作文关,拟题好坏举足轻重。

  总的说来,话题作文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出发,做到准确、醒目、新颖、富有诗意。

  一个好的标题,有这样几点要求:

  1.揭示主旨

  标题是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概括内容,做到“题括文章,文切题旨”。

  例如作文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想倾诉的话.给妈妈的、给老师的,喜悦的、烦恼的,关于个人的,关于社会的……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一直深埋在心里。

  现在,请拿起你的笔,我们在倾听……请以“心声”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略)

  “心声”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把握不好就会泛泛而谈。

  文题如果拟得不好,也会使文章顿失光彩。

  一篇满分作文的题目是《一只藏羚羊的心声》,这个文题就概括了作者要写的内容,而且与主题密切相关。

  文章从小处着笔,写了一只藏羚羊的自白,突出了人类不懂得爱护动物带来的恶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与呵护。

  2.新颖别致

  题目一定要给人一种别致的感觉,这会使你的文章顿生光彩。

  尤其是话题作文,如果题目平淡,则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魅力。

  如中考作文题目:结合阅读理解(一)中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给你的启示,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有的同学将题目定作《妈妈也在成长》,还有的同学拟题为《我的成长我做主》《成长五味》等,这些题目在众多的考卷中显得别开生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巧妙切入 准确立意

  1.大小转化

  有些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如中考话题作文“渴望”,内涵非常丰富。

  如果我们能从小处人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渴望放假”“渴望长大”“渴望善良”“渴望尊严”等,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当然,有的话题作文范围很小,学生思维难以发散,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以拓开思路。

  2.反弹琵琶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

  这时如果舍弃正面,改为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

  如中考话题作文“磨炼”一题,题引材料是孟子的话,启示我们,人必须先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然后才能做大事,成大业。

  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

  如果从反面切人,从小我们要学会避免挫折和艰难困苦,但困难面前要学会面对,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立论,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三、围绕中心 精心选材

  作文的素材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材料丰富”“材料新鲜”,因此选材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健康。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

  (2)避生就熟。

  中学生选材时要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与时俱进。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

  (4)避同求异。

  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

  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人胜。

  (5)去粗取精。

  要根据立意精心选取精当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才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

  材料作文

  【解题指津】

  材料作文是提供材料(文字或图画)让考生阅读并按要求写作的一种作文题型,出题形式一般包括“材料+提示+要求”三个部分。

  材料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还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还能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综合阅读的能力,所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常规题型。

  材料作文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表现在主题多元、文题开放、材料多样、提示明朗四个方面。

  就文字材料而言,包括寓言故事、社会事件、教材相关、轶事典故、诗文歌词、名言格言等,而图画则多以漫画、照片、图案为主。

  所以材料作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还考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尽量避免了话题作文等题型出现的猜题押宝的弊端。

  中考作文中的材料作文较少单独命题,多以选题形式出现,但其正处于不断升温期,而且材料作文的审题和构思难度较大,所以更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技巧一:审读材料的标题或材料中的明示的话题

  有标题的材料要认真结合材料审读标题的含义,有的标题甚至指向作文的主题。

  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以《木偶》为题,材料中说“木偶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尽了风头”,“你到后台看看”,“都由提线的人说了算”。

  所以可从“木偶”的比喻义、象征义“受人操纵、摆布的人”上进行反向立意,讨论入的自由、尊严和外表的光鲜、风光的取舍问题。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要写成“议论文”的要求及具体的写作要求。

  技巧二: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句锁定写作话题

  要注意所给材料的开头、结尾和议论抒情等点题的句子或关键词语;

  有的会给出某些词语的若干种解释,这实质上也提示了写作的方向。

  如中考作文题:《光明日报》发表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

  文章指出,时下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其现的愿望多与吃喝玩乐有关;

  一些家长也带着孩子到商场里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

  对此,专家呼吁:不要让“儿童节”变成单一的“儿童消费节”,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

  回眸刚刚走过的童年,对于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谈,也可以自选一个角度发表见解。

  这则材料富有时代特色。

  “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锁定了话题,“经历或见闻”表明可以写为记叙文,“发表见解”说明可以写成议论文,材料中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愿望多与吃喝玩乐有关”,“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等都可以当成写作的主旨。

  技巧三:从多项材料中归纳“交集”的写作话题

  如果作文题提供的是2—4则材料,那么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和“求同存异”的办法提炼出各则材料的“同类项”,从而归纳出作文的话题。

  技巧四:从隐晦的材料中解读出寓意或主题

  中考材料作文中约有三分之一的题目采用了故事或寓言作为材料,其中有的直接给出了寓意提示,也有的需要考生自己去解读、提炼,这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

  如中考作文题给出了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个符合同学们成长特点的人生故事,同学们便能由树及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寓言先将小橡树同苹果树、玫瑰花的生长作对比,小橡树经过“愁容满面”“越来越迷茫”“平静下来”“快乐地生长”等一系列心理情绪变化,最后终于“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则引导我们解读材料的寓意,从而解读出“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听从他人意见”“要准确给自己定位,认准成长方向”“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人生目标”等立意。

  技巧五:从题目要求或提示中审明写作方向

  同其他作文题型一样,材料作文中的“要求”或提示也是审题的重点。

  如中考材料作文在提供材料后要求“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感受,发表见解……但一定不要对原材料进行扩写、续写或改写”。

  前半句强调了作文体裁可分别为写事的记叙文、抒情的散文、立论或驳论的议论文,后半句则提醒了对文题所供材料使用的“雷区”。

  又如中考作文题: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

  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感情自然、朴实、真切;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拟题特别要求: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朗士、百草园……)

  这道材料作文题十分特别,是关于初中语文课文的,材料中说“打开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

  这组排比句既概括到位又有感染力。

  在“拟题特别要求”中又特别强调了拟题的格式,实质是限定了写作的范围,但自由度又宽松得多。

  比如,从朱自清的《背影》中联想到父爱;

  亲情、感动等,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起作者在百草园里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生活的枯燥又丰富,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学校的学习生活。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

  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炼,然后按要求写作。

  材料作文常见的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据此作文。

  那么,这种作文形式和命题、话题等作文究竟有何区别呢?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又需要注意写什么?我们希望通过以下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材料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是很高的。

  通过审题,分析审查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然后据以作文。

  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出来的,所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

  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

  但问题在于有许多同学把握不了材料所透射出来的意思。

  那么在考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如何审题立意呢?

  务必做到整体把握

  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

  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

  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除了读懂材料外,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体裁、篇幅(字数)、重点和中心等。

  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准确领悟材料题旨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

  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

  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

  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写作者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稳妥明确构思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

  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

  作文中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

  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入耳目一新之感。

  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显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四、精心拟定作文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材料作文的题目是需要自拟的,如何拟好材料作文的标题,这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作文题目必须简明、醒目、能吸引人,反映文体特点。

  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时间、地点为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范进中举》;

  (3)以中心事件为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4)以某“物件”为题,如《小橘灯》;

  (6)以论述的范围为题;如《想和做》;

  (7)以论点为题,如《谈骨气》;

  (8)以设问等修辞手法为题,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向沙漠进军》;

  (9)以说明对象为题,如《中国石拱桥》等。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7、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

  初中作文常见写作技巧

  一.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

  --《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

  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

  尖尖的下巴;

  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

  鼻子扁而大;

  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

  --《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

  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

  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

  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

  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

  --《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

  "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

  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

  --《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

  --《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⑾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

  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⑿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

  --《攀比风,可休矣》

  ⒀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

  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期待》

  ⒁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

  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

  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

  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

  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⒂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⒃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暮色中,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

  我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张老师的窗前。

  张老师,您还是那样忙碌?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

  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

  --《琐忆》

  ⒅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

  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

  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

  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

  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

  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

  --《琐忆》

  ⒆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

  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

  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

  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

  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⒇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

  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陈老师,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二."结构"技巧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方式很多,如写记叙文,可以物或情为线索结构文章,可以欲扬先抑,有问有答,也可以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结构文章,还可以采用抽丝剥笋式的结构方式,这里就以总分总方式结构全文的"分"--"虎腹"的部分的结构形式作一些解读。

  1、排比段式。

  例: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中"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在开头摆出论点后,从"挑战自卑"、"挑战惰性"、"挑战嫉妒心"、"挑战贪念"四个角度分层论述了挑战的四种对象。

  解读:在每一小节开头用一句话引领全节,实际上有类似分论点的作用。

  或在每一小节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节。

  这种排比段式的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结构匀称,让人有爽心悦目之感。

  例:江苏常州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美丽心情四季版》,在个小节的开头,分别是以下四句:春天--纸鸢初飞,春暖花开;

  夏天--小荷初露,蜻蜓点水;

  秋天--稻谷飘香,硕果累累;

  冬天--雪落无声,瑞雪丰年。

  解读:很多同学都喜欢用春夏秋冬做小标题行文,而该考生却在后面分别加了八个字,提示下文内容,这就是一种创新,再将其移至段首,当然会给人一种新鲜靓丽的感觉。

  2、提示段式

  例: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开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对小街宁静与陈旧的厌恶,然后从三个方面赞美小街,一、小街是美的,美在自然;

  二、小街是美的,美在和谐;

  三、小街是美的,美在古朴;

  最后以诗化的语言结尾。

  解读:每一个方面的提示语,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放在这一层次的前面,单作一节,除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外,还有起着强调突出和引起别人重视的作用。

  3、总结段式

  例:广东深圳半命题"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写"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梦萦魂绕",中间根据所学诗歌写了四块:一、江南的味道是清水的甜味;

  二、江南的味道是初恋的苦涩;

  三、江南的味道是离乡的酸痛;

  四、江南的味道是怜悯的苦楚。

  最后是总结全文。

  解读:与提示节段式相反,总结段式是将每一层次的总结性的话作为独立的单位,放在每一层次的后面,单立一小节,起强调突出和总结这一层的作用。

  2、小标题式

  小标题式有好多种,这里就常见的几种作解读。

  A、对比式

  例:福建南平以"改变"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耳朵"挑食"》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变化之一:吃软不吃硬;

  变化之二:吃麻不吃辣;

  变化之三:吃肥不吃瘦;

  变化之四:吃上不吃下。

  解读:精明的考生目光深邃,以耳朵为依托点,每个小标题又用对比的形式讽刺了官僚作风、奉迎折马、金钱至上、欺上瞒下的不良现象,揭示了真话"销声匿迹"的原因。

  B、比喻式

  例:河南以"友善"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耕耘友善欢乐一片》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花絮一朵--初识友善、花絮二朵--化解仇怨、花絮三朵--连接友谊。

  解读:三个小标题,把所写内容比喻成花絮。

  三朵友善的花絮,组成了一个友善的世界。

  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

  运用破折号的还有,如《友善的微笑》中"笑--逗乐了孩子、笑--增加了勇气、笑--扭转了人生"等。

  C、诗句式

  例:山东淄博以"风景"为话题的满分作文《水祭》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风景一:清明时节雨纷纷;

  风景二:路上行人欲断魂;

  风景三:借问酒家何处有;

  风景四: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读:考生四个小标题,巧妙地引用了唐朝杜牧的四句古诗,写了四幅风景,古今对比,正反论证,,层层深入,告诉人们水资源的污染破坏状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例:江苏宿迁命题"掌声又响起来"的满分作文《掌声又响起来》中间三个小标题用了王国维的学习三境界引用的三句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从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自己学习上故事。

  D、情景式

  例:浙江杭州以"风景"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心弦上痴情的景致》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人去楼空空寂寂、旧日思情情切切、多情伴我咏黄昏、两行热泪肝肠烈。

  解读:从四个小标题可以看出,作者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让"情"与"景"高度融合,值得借鉴。

  小标题的形式很多,可以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形式,也可以用戏剧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形式,还可以用日记形式,这里不再罗嗦。

  D、小类式

  例:江苏南京命题作文"从'头'说起"为题的满分作文《从"头"说起》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王者之"头"、勇者之"头"、胜者之"头"。

  解读:这三个小标题就是从三个较小的切入点去考虑的,第一个小标题后的正文用了名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然后写陈胜的故事;

  第二个小标题后用了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然后写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寻找长江源头,为勇者们开辟了探险之路的故事,第三个标题后用了佳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然后写体育运动员刘翔夺冠的故事。

  这三点都紧紧围绕"头"来做文章,最后就地取材号召考生充满自信,开好这个精彩之"头",辉煌之"头",舞动之"头",简直妙绝。

  还有从家庭生活选材的:挣钱的"头子"(写爸爸),管钱的"头子"(写妈妈),省钱的"头子"(写自己),结构也非常合理。

  E、感觉式

  例:江苏无锡半命题作文"精彩"的满分作文《精彩瞬间》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看,煦日东升;

  听,睡莲花开;

  品,人生真谛。

  解读:第一个小标题,既写小姨生孩子,又写东升的旭日,充满希望。

  第二小标题,乍看难以理解,细读,才知考生曾侧头微闭双眼,听花开时"砰"的清脆声,这一细节描写是令人信服的。

  第三个小标题,写的是病危的女孩还想着捐献眼角膜时,吹散一朵蒲公英的花的醉人。

  三个精美瞬间都在昭示着生命的真谛,给人以希望,微笑,帮助,值得读者品味。

  三.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凸现主旨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

  如中考作文《特殊答卷》的结尾:"6年过去了,这份特殊的答卷一直珍藏在我的抽屉里。我要让他时时刻刻告诫我:知识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

  篇末借助精炼的议论亮出题旨,给人深深的启迪。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良衬衫。

  "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中考作文《幸福的感动》的结尾:"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是呀,让我怎样感谢你们,爸爸妈妈。

  你们赋予了我生命,你们赋予了我力量,你们赋予了我幸福,而我却无以回报。

  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有一种幸福叫做感动。

  我明白你们的含辛茹苦,我懂得你们的满心希望,我将尽我的力量给大家幸福,让大家学会感动!"

  4.妙引巧联式。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如:《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再如《我多想拥有你,童年》的结尾:"'假如时光会倒流,我愿回到童年的时候,妈妈你是否依然站在小屋的门口……'歌声依然那样清脆、悦耳"。

  用歌词结尾增添了行文的韵味,唤起读者的美感。

  5.镜头剪辑式。

  即结尾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有镜头感,洋溢着诗意。

  如考场作文《小鹦鹉,你飞吧》的结尾:"它去了,穿着一身彩衣,向着广阔无边的属于自己的天空飞去了。"

  6.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作文考场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

  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如《我的老师》一文的结尾:"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全文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蔡芸芝老师诚挚深厚的感情,处处体现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想念。

  这种结尾的分别,更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情。

  7.升华主题式。

  这种方法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方法。

  升华主题要恰如其分,要恰到好处,不要随意而发。

  如《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作者在结尾把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由爱母亲推而广之到赞美中国普通的劳动人民,立意深刻。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大全10-11

初中语文及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10-05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11-02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09-30

精选初中作文写作技巧03-25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10-11

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技巧10-26

语文写作技巧09-30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