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的作答内容大部分已经隐藏在给定材料中,所以只要方法正确,把握到解题技巧,短期提升申论的考试分数是件很现实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申论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做题技巧
最重要,最容易提高的非做题技巧莫属,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老师都侧重于这个部分。
这部分内容包括归纳概括题如何材料定位,如何寻找第一关键词、第二关键词,如何根据题目字数及分值要求,合理调整作答等等等,此类技巧均属于做题技巧范畴。
学习做题技巧的优点在于快速,考生可以快速对申论做题有个整体的掌握,最容易学业最易学。
但缺点就在于,由于该技巧本身缺乏对文章材料的关注,往往将技巧高度抽象化,沦为很多考生听得懂,但不会用,用不好的屠龙术。
二、阅读技巧
这种技巧学习起来,相比较做题技巧难度要大一些。
主要难度在于很多考生不良的阅读习惯难以纠正,以及阅读量的先天不足。
我接触过的一些公考考生,由于常年没有阅读,甚至是低端阅读、零阅读,阅读基础先天不足。
概括起来就是三宗罪:阅读理解差,阅读速度慢,阅读习惯不良。
很多考生一段文字读过之后,最多只能看出字面意思。
就连小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归纳段意的能力都严重欠缺,这种先天不足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弥补的。
再有,阅读速度不够。
只能一行一行地阅读,略读、扫读等技巧完全没听过。
甚至,很多考生阅读习惯非常差。
曾经听有人对我说,他如果不小声读出声来,文字内容甚至根本无法入脑。
三、文字书写及表达
这部分内容也是考生无法快速提高的部分。
包括文字的书写水平,卷面的干净整洁程度,这些都是能够轻易培养出来的吗?实际上,对于已经二十几岁,大学毕业的考生来说,这部分水平基本上已经定型了。
除非极有毅力的考生才会专门花时间去慢慢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否则,纵然你妙笔生花,但落笔如同狗爬,你的申论分数也很难理想。
至于表达的深度,也是如此。
许多词汇对于考生而言连听都没听过,或者是即使听过,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种情况下,能寄希望考生在考场上使用出这种深度的词语吗?
四、相关背景知识
这部分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基本上用处不大。
例如,那些考乡镇、考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职位的考生而言,要求他们能够深度掌握相关背景知识显然是强人所难。
但对于考发达地区、考高级别职位的考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将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
在做题技巧、阅读能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作答内容的深度将成为高级别公考生竞争的关键所在。
当然了,对于某些题目来说,相关背景知识影响力不大。
例如对于某归纳概括题目,知识点的选取完全来自给定资料,这种情况下,考生对于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就无法为此道题目的作答增加分数。
而对于某些题目,例如材料完全无对策作答内容的问题对策类题目,完全比拼的就是考生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个时候这个因素对于申论分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说了这么多,只为告诉广大公考生一个真相。
申论涵盖了如此多的方面,有的相对容易学,容易提高,有的很难学,很难提高。
但是很多考生都听到各种公考神话,什么一个月零基础上申论上八十,什么掌握了体制内的声音申论就能高分等等,都只是忽悠傻子的把戏罢了。
不是你们不可以相信,而是在这种博傻的游戏中,已然完成了考生的分层。
那些头脑简单、智商不足的先天不足,愿意相信这种不靠谱宣传的蠢货们,将注定成为被忽悠的对象,注定只能是公考的庞大分母罢了。
申论答题技巧:如何积累素材
一、 平时多留意身边平凡小事
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都是社会现象,反映着社会问题,不一定要非常具体,只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即可,均能够成为写作素材。
例如主题为“教育”.我们从身边发生的平凡小事去入手。
包括:“学校中的好学生与差学生”、“教育歧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德问题”、“学校加班补课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等。
这些事件并不一定要说的非常具体,不一定要选取的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们可以是反映宏观现象的词汇,也可以作为论据。
而且,选取来自与生活,难度会更小。
二、多积累社会新闻热点事例
社会新闻热点事例较之于身边平凡小事,要更加具体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
例如主题为“创新”,我们就可以从具有创新性的新闻热点事例作为作文素材。
包括:“央视《我爱发明节目》”、“苹果手机不断更新换代”、“事业单位合同制”、“划片就近入学政策” 、“校长教师论证制度”、“绿色信贷政策”等。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手机新闻客户端、人民网、人民日报、半月谈、地方报纸等多种方式积累。
尤其是现代年青人依赖手机,我们就可以下载新闻手机客户端,既方便有全面的积累素材。
三、多了解原理效应
原理效应反映社会客观规律,往往具有普遍性,可能适合很多不同主题的作文写作。
例如: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解决最短板,大多数的作文写作都可以使用它。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容易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一般可以用在政府解决贪腐问题、企业自律加强职业道德、个人完善自身修养等。
“超限效应”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容易物极需反。
一般用在政府要倾听民意不要过度压制、企业要关爱员工不要过度压榨、学校和家长要爱护学生不要过大压迫、个人要适当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奔波等。
我们会发现原理效应的使用很灵活,且适用主题很多,建议考生可以多积累些热门的原理效应。
四、适当背诵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非常高端的论证素材,可以提高文章的文采与内涵。
但是,其难度在于:(1)记忆难;(2)内容多;(3)针对性难以把握。
往往考生背诵了很多名言警句,但是写作文的主题稍稍有所变化,这些素材可能就无法使用了。
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多背诵“创新、改革”“爱国”“民生”“良好心态”“官民关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写作文用到的几率会大一些。
【申论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申论公文写作技巧10-26
考试答题技巧08-13
申论解题思路与写作技巧10-26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1-13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11-13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10-05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11-13
面试答题技巧及思路05-09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1-13
2017考研政治答题技巧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