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还可能会出现非典型性小说和散文阅读,不是必考的,但是大家在遇到的时候怎么样回答?看看下面的中考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哦!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往往以小小说阅读为主,不少同学喜欢看,却做不好。
在选考题的时代,大部分老师采取回避态度,今年改为必做题,阅读分量加大,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表示做不完、做不好。
其实本题也都是满满的套路,把握好了,得分率也会很高。
小说、散文与诗歌的鉴赏思路,都是借事/景通过一定的技巧来表现主旨/情感,在本质上区别不大。
所问问题也大概一致,离不开what,how,why 。
答题依然要注意分点和字数。
一般2-3点,1分15字左右。
五选二的选择题,从审清题干,圈画重点提示词,到关注选项细节,与诗歌鉴赏题中的选择题部分答题思路一致。
这一题的每一个选项都需要认真去看去想,除了要完成本题的正确选择外,对下两题的主观题答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有一点与诗歌鉴赏的从细节上出错不同,小说阅读的陷阱项有时会对文章主题进行歪曲,一旦受误导,会在答后两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主观题,牢记人物、环境、情节、主题四要素即可以不变应万变。
A、辨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根据所赋分值,一般3点。
写清小序号后用一两个双音节词语对本点进行概括,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阐述说明。
B、分析环境作用。
在以往课堂上,大多老师强调过各种情况下景物描写的作用,具体大约有7到8点,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文本内容写出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实在记不清,可以从对环境、人物、情节和主旨四个方面作答,一般不会出错。
C、分析情节。
关于情节通常会有两种问法.一种是概括故事内容,记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词,分成四点答题即可。
一种是问某情节在文中作用,依然是根据具体情况,从环境、人物、情节和主旨四个方面选择合适的要点作答,得分率不会低。
分析主旨
对主旨的理解一旦出现,就是分值最高的大题,同时也是学生们最不会答的题。
最简单的概括型只要把握住主人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即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性格往往折射出特定背景及典型环境中的时代特征,而这时时代特征正是作者要表现的小说主题。
更常见的题型还有 分析小说的题目,为何要塑造主人公形象,品读文中特定词句,以及“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等,这些题目也都是通过具体问的问题,引出对主旨的理解。
遵从问什么答什么、四要素有机统一、概括性的词汇结合文本原句的原则去答题,基本可以确保得分。
F对于语言和写作技巧的赏析
这两种题型需要通过平时的训练积累一些专业术语,甚至是可以套用在各种文章上的套话。
只要能掌握专业术语,结合对原文的引用分析,就能完美答题。
这是知识储备的硬功夫,并不能投机取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人物传记为主,有些试卷上还出现了人物访谈或新闻调查,后两者出现的几率较小,我也没有做出有效的经验总结,且只就人物传记答题规律做小小的总结。
本文答题原则,就是所有的答案都在文章中,就看考生能不能慧眼识“分”。
但是人物传记条理性较强,有一定是时代性,根据传主的身份不同,还有一定量的专业术语出现。
不少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心理上的排斥使他们不能认真阅读,在做题时就会三心二意,丢三落四。
建议学生依然使用“指读法”,借助圈点勾画的动作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看完全篇。
在选做改为必做之后,人物传记往往设置一个单选,一个双选和一个主观题。
难度降低了,但是也拉开了得分的差距。
这一题是区分总成绩高低的关键题,要让学生从心里重视起来。
选择题的出题方向大多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这就意味着题目来自原文,但有高于原文。
对语句的分析,必须来源于原文的具体依据,而概括则是对原文中几点的统一。
可以依然使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原则,在原文中全画出各选项涉及的语句,标注题号,对比辨析。
不同的是,本题中有更大几率是跨句甚至跨段的要点拼接,要多找标志性词语,做好原句定位工作。
主观题以列举题为主。
大致原则是给几分就答几点,每点都是一个关键词加原文中的语句。
如5 分的题目,答4-6点。
每点15个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