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05 13:21:38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都知道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更有激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自然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多年的自然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示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 “ 太阳 ” 。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自然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电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小学自然中所介绍的一些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小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学生,由于环境的局限,对自然的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讲《动物》一节时,利用投影器进行实物投影,学生被那活灵活现的动物所吸引,看的专注而入迷,对于他们熟悉的动物由他们自己回答,对于不熟悉的,由老师讲解并分类归纳,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同游一次动物园,真正做到别开生面,寓教于乐,在学生面前打开一扇知识的门窗。

  三、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也是自然课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因为自然中所讲的一些科学道理,易于为小学生所接受。我在讲《骨骼》时,首先让学生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 13 条: “ 读书姿势要端正 ” 学生开始感到疑惑不解,不知老师这样讲有什么用。等讲完后,学生恍然大悟,从书中学生了解到: “ 如果坐的姿势不端正,老是向前弯曲或是向侧面倾斜,就会驼背、斜肩。 “ 不仅外形不好看,还会影响心肺的生长 ” 。

  四、通过设疑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我在讲《地球的吸引》一节时,给学生提了一些问题: 1 、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另一面的人,是不是头朝下,会不会掉到地球外面去? 2 、我们为什么上坡会感到吃力? 3 、地球上的飞行物能否飞到天外去?学生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紧张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在课堂小结时,我对学生说: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才会有所发现,大科学家牛顿正是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后才引发了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类能摆脱了地球引力飞到天外去。学生听后对生活的一些现象开始注意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讲解创设情境,开阔学生求知的视野

  众所周知,教学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讲解,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在讲《无限宇宙》时,通过形象的对比,逐层展开,向学生描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那样浩大,那样深广,那样无穷无尽,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如醉如迷,通过讲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创设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自然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找情(情即教材中的一些因素),精心设境(境即特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境景交融,浑然一体,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内容】

  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怎样融合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怎样落实实施?《化学课程标准》,从目标上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做法和指导,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教知识为教方法,变重知识的掌握为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变重学习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

  一.培养学习兴趣,构筑进取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也是最积极主动的学习内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自觉地关注它、探索它、认识它。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类知识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形成源源不断的进取动力,向着成功的目标奋进。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用各种措施各种形式来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有趣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手段、开设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课、介绍化学科学对现代社会的贡献等,来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上,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富有哲理的讲授很易吸引学生,演示实验、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的合理使用,都可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因此,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可有效地发展和稳定学生的兴趣。

  如在进行酸碱指示剂的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每组同学发几种植物的花瓣(红玫瑰、红菊花、白菊花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让他们切身体验,这样的课堂,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终身难忘!

  二.创设合理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在心理学上,“认知冲突”就是人们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习惯去套解新问题,发现得不出正确结论,或者甚至是相反的结论,从而引起认知困惑,适当利用,引起刨根问底的心理可在教学中带来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上,合理利用“认知冲突”造成学生急于解决或急揭迷底的心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于某一问题,并进行发散性思维。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时,可设计了以下的系列实验。

  ⑴取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在烧杯中混合,有无反应现象?(没有)有无反应?(大多数说没有)

  ⑵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搅拌,至红色消失。有无反应?(有)盐酸滴了多少滴?(没留意)

  提醒:有些反应并无明显现象。

  ⑶准确量取2L氢氧化钠溶液,重复⑵的操作,测量当红色消失时所用盐酸的滴数。多少滴?(答案不一样,有不少偏大)有些同学滴过量了,回滴1滴氢氧化钠,若溶液变红,说明反应终点控制得好,否则是滴过量了。

  分析:恰好完全反应的意义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问题。

  ⑷若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用酚酞,行吗?(讨论后,行)是怎样的现象?(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⑸取盐酸,滴入紫色石蕊,再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什么现象?(红色变紫色,再变蓝色)容易分辨吗?(不容易)

  中和反应滴定一般不用紫色石蕊作指示剂,因其颜色变化不明显,不好控制。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和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和发散。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施探究教学,确立教学观念

  探究式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切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

  还是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形成溶液为例。

  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什么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⑵若某同学在实际操作中盐酸滴过量了,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讨论后:NaCl、HCl)

  ⑶若某同学在实际操作中氢氧化钠滴过量了,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讨论后:NaCl、NaOH)

  ⑷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HCl、NaOH恰好反应HCl过量NaOH过量

  溶液中的溶质

  经过这样的探究,学生就能攻克反应后溶液中有什么溶质这一难点了。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

  四.重视实验探究,培养科学素质

  探究性实验则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探究性实验强调获得实验结果和亲身经历实验过程的统一,而且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是实现自主、体验、参与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最佳载体。

  如在浓硫酸的腐蚀性教学中,几个小实验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探究(事先对他们进行培训以策安全)。其实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课堂更显亲和力,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浓硫酸使蔗糖炭化的实验虽说是高中的实验,但把它下放到初中也无不妥,因为这很好地说明浓硫酸的“历害”,观感很具震撼性。

  新的教学观,提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五.教师教学要民主,学生学习要自主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学生能够自已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教学民主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言堂”,更要求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放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如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好几点:一是积极地观察,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品质。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进一步解决问题。如“将盐酸逐滴加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出现某一时刻的一滴会使红色溶液瞬间变无色的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红色刚褪去时代表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又如在探究“哪些花卉适合做指示剂”时,学生举出多种方案,研究是否可行时,教师并不简单说“行”或“不行”,而是引导学生逐一去实践各种花卉的优劣,并对学生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民主、平等。同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如果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自觉运用于生活实际,或从生活实际中的现象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的学生也就具有了良好的科学品质。所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有趣起来,也增加了学识与社会的亲合力,使学生明白科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关文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08-04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4-27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01-10

老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9-23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2-04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27

如何沟通并激发孩子的兴趣04-08

思想政治课,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24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