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共筑净胜家园演讲稿

时间:2020-09-08 18:33:23 演讲稿 我要投稿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共筑净胜家园演讲稿范文精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去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努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人。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共筑净胜家园演讲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共筑净胜家园演讲稿范文精选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共筑净胜家园演讲稿【范文一】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绵延五千年而不绝的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和土壤,也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区分精华与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下面试举几例,稍作分析.

  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一种人之自我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天地之间的普遍和谐.在中华先民的眼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宇宙不是趋向于失衡和分裂,而是趋向于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调节、相互成就的“太和”状态.这种普遍的和谐不是不承认现实的差异与矛盾,而是把现实的差异与矛盾控制在非对抗状态.追求和谐的过程就是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也就是说,建立在“中”这一天下之大本基础上的“和”是天下之达道,人能够达致天下之达道,则可以使天地万物达到各安其所、物各付物的理想境界.对于包括人、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在内的万事万物的“太和”境界的追求,是中华先民之精神世界的重要价值取向.很明显,这一价值取向为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精神资源.

  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在“义”与“利”、“理”与“欲”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重“义”、“理”而轻“利”、“欲”.早在先秦时代,儒家就提出了“见利思义”、“义以为上”、“惟义所在”、“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等理念.这些理念要求:当道义与利益、德性精神与感性欲求发生冲突时,君子理当超越利益的纠结与感性的欲求而致力于对道义与德性的追求,并在其中得到精神的满足与心灵的自由.由此,超越物欲与私利的诱惑,成就以德性精神为依归的理想人格,就成为中华先民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理想目标.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谓“安贫乐道”、“淡泊明志”;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谓“杀生成仁、舍生取义”;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所谓“上下与天地同流”、“仁者与万物为一体”,都是这种精神的不同表述方式.在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要想有效地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通过提升境界而筑起精神的堤防,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重视民族精神的培育.早在《周易》中,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了以“德能一体,与时偕行”为基本内容的精神特质与人生态度.《易传》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里,“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一体之两面”:前者体现了刚强劲健、勇猛精进之“能”,而后者则直接表现为淳厚博大、兼容并包之“德”,它们分别从“能”与“德”两个方面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它们又不是静止的、凝固的,而是与时偕行、随时而化的.在一定意义上,建立在刚柔相济、德能互补基础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经过中华文明的不断积淀,最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体现出“可大”、“可久”的深厚生命力,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有这一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在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注重现世”的终极关怀价值系统.所谓“终极关怀”是指人们对自身生命的终极价值与意义的思考.相对于把人生终极价值与意义最终托付给上帝的西方文化而言,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特色,就在于充分肯定人的现世意义,强调通过不断的道德修养与内在人格精神世界的开拓,在现实世界获得安身立命的依归.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道,中国文化所注重的不是基督教所强调的灵魂不朽,而是德性生命精神的长存不灭.单就儒家而言,这一终极关怀价值系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通过道德人文精神的向上贯通而达到“与天合德”的理想境界.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本身虽然是有限的,但在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只要能够使自我的德性生命精神与生生不息的天地精神相贯通,就可以超越有限而融入无限,从而获得永恒.其二,通过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关联,以自觉融入群体和社会的方式来使自我生命获得恒久的价值与意义,而不是像西方那样把个人与群体和社会的矛盾推向对抗、分裂的状态.其三,通过自我生命精神与先祖和子孙的生命精神的衔接,使自我在生命传承中获得永恒.可以看出,在终极关怀方面,相对于西方的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有一种现世精神和群体主义精神,更具有实在感和温馨感.这对于致力于民族复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来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体现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要体现“辩证性”.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上,既要摒弃全盘西化派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文化保守主义者不加分析的盲目继承,而应采取辩证的态度,切实做到“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是要体现“先进性”.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是社会大众的精神归属与情感依归.因此,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应是其精神家园的核心.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体现历史进步的要求,也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只有这样的精神家园才能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才能真正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作用.

  三是要体现“时代性”.任何文化建设都必须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胸和气度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砖加瓦.

  四是要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根据实践的要求来甄别优劣,以实践为标准来决定摒弃什么、继承什么,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提升.

  总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实践要求,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相适应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不竭的凝聚力、向心力与精神动力.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共筑净胜家园演讲稿【范文二】

  同学们: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中华特有的文化;从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甲骨文,到满载着民族灿烂文化的中华汉字;从四大发明中古老的`印刷术,到如今方便快捷的打印机……从古至今,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在这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贯彻始终的就是孝,甚至可以说中华文化就是孝文化。中国从西周开始就有孝道,从孟子家喻户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二十四孝》,再到现在口口相传的“百善孝为先”,无不贯彻着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文明。再来看看从古至今的“孝”字。“孝”字的甲骨文,只有老人的长发,没有老人的身手,长发之下,是个孩“子”;金文中的“孝”,上半部像一个老态龙钟、佝偻着的老人,下半部是一个孩“子”的形象,整个字形看上去像是一个孩“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小篆之孝,以老为上半部,以子为下半部,就像是孩子背着父母,寓意为“善事父母者”;如今的汉字“孝”,就是孩子将老子顶在头顶上,老子就是孩子的天;老子坐在孩儿头上,孩子就是老子的依靠……从古至今的“孝”字都渗透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社会风气。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代,更要传承这种至善至美的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我们几乎就是背着长大的,现在的我们更要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传承这份伟大的传统中华文化。

  需要我们去传承的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孝,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去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努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牢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共筑净胜家园演讲稿【范文三】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美德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许多人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美德,更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充实着中华美德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更加丰盈,从而去影响更多人的行为与举止。中华美德如同一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社会的大花园里,带给我们绵绵不断的温暖与感动。

  孝——社会大花园里的康乃馨。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华文化就是孝文化。从西周开始中国就有孝道,从孟子家喻户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清代的《二十四孝》,再到现在众人皆知的“百善孝为先”,这些无不贯彻着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内核。一直以来,“孝”字都渗透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社会风气。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传承这种至善至美的孝道,去关心爱护自已的父母长辈;更要把这份关怀之心发扬光大,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长者,哪怕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真正地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样的话,我们的家庭会更加美满,洋溢出更加的幸福气息;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呈现出一幅安详宁静的画面。孝,具有康乃馨的淡雅气息,弥漫于人心,润心于无形。

  礼仪——社会大花园里的百合花。中国具有五千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常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社会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现如今的“中国梦,礼仪梦”,我们不难发现,礼仪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言行举止里。一个优雅的坐姿与站姿,一次大方自然的交谈,都在无形之中彰显我们的修养与内涵;一身得体的服饰,一句融洽的问候和恰当的称呼,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们的形象和魅力。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微笑着打招呼,言谈举止要舒服自然……另外,我们不仅要做到懂礼仪、做礼仪,更要向社会呼吁,把礼仪之美德发扬光大;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的种子播撒于人们的心田。礼仪,具有百合花的色彩内蕴,它让我们受人尊重,魅力无限。

  文明——社会大花园里的茉莉花。文明美德,犹如一泓清泉,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犹如阳光雨露,照耀着我们茁壮成长。文明是什么?其实文明并不高高在上,它是路上相遇时的微微一笑,是他人有难时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是与人相处时的真诚与友善,是捡起一个个垃圾时弯下的腰身,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礼让,是笑脸,是宽容;是品质,是修养,是素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在家中,要孝顺长辈,关爱兄弟姐妹,主动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要团结同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在社会上,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秩序。文明,具有茉莉花的清新品味,赠人以扑面的春风,浸润枯萎的心灵。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高举中华美德之花束,把芬芳播撒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滋润每一个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共筑净胜家园演讲稿范文精选】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11-30

家园共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08-09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演讲稿范文「精选」09-20

弘扬孝道文化的演讲稿10-16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征文(精选6篇)12-02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5篇11-25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5篇)11-25

弘扬生态文明演讲稿范文09-20

传承传统文化的作文12-26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推荐】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