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演讲稿
演讲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演讲稿1
大家好!
寒假期间,我们一家人回了老家。我们在家乡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春节。
春节早上醒来,看到枕头旁边有一块蛋糕。我想起妈妈昨天说的话:“明天早上把枕头旁边的蛋糕吃了,吃了才能说话。”这叫“开糕”,是我老家的习俗。意思是希望明年一步一步往上爬,因为“蛋糕”和“高”是同音。“所以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蛋糕。我认为我家乡的习俗真的很有趣。
中午,家家户户屋顶的烟囱里冒出一缕缕青烟,到处都能闻到食物的'味道。我来到厨房帮我阿姨做饭。我抓住草,把它折进炉子肚子里。然后我用火柴把稻草点着,然后我就不停的加草。不一会儿,上来了一大桌好吃的。
晚上,我们都围着火锅吃饭。我们聊着聊着,很热闹。这时,远处的天空中爆发出美丽的烟花。
谢谢。
春节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同学们,你们喜爱过年吧?虽然我觉得过春节很累,但我还是挺喜爱过春节的,下面,我给你们讲讲我家春节的习俗吧!
首先,在腊八节时,妈妈总要熬上一锅腊八粥,那是由八种食品一起熬成的粥,味道很不错。喝过腊八粥,很快就过年了。
除夕夜是我家最热闹的'时候,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爸爸妈妈做的饭菜十分可口,而且花色繁多,有炒年糕、炒五丁、红油耳丝、炒双花、烩三鲜。大家一边吃,一边称赞。我们吃完饭,便开始放烟花,一颗颗礼花随着一声声巨响飞上了天空,顿时天空变得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一个春节下来,我了解到了不少民风民俗,虽然累坏了,但是我还是喜爱过年,喜爱过我家的春节。
谢谢大家!
春节演讲稿3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腊八,家家户户是要做腊八粥的和泡腊八蒜,一早起来,爷爷在厨房忙着做腊八粥,我和家人开始剥蒜制作腊八蒜。整个房间里瞬间飘满了腊八粥的香气,诱人香味绵延好久!
腊月二十九,各大商场年货爆满,人也爆满,喜气洋洋的歌曲响遍每个商场,所以这应当算是除夕夜的大彩排了,有些回家过节的`人早早关掉的自己的店铺,还有些不能回家过年的打工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对他们来说是个遗憾,可是在大连过年也算是稍稍弥补了他们心里的缺憾,毕竟大连过年是比较热闹的!
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开始要贴对联了,说来也奇怪,贴上对联后立刻有了过年的气氛,红红的对联,吉祥的对子,看着就让人舒心,让人兴奋,年真的要来了!
转眼,十五过去了,也就预示着年要过去了。大连一切都恢复到以前的样貌了,上班的上学的,都各就各位啦!
年和欢乐是一样的,总是悄悄地离开,可是也会悄悄地再回来,这就是大连的春节!我爱的春节!
谢谢。
春节演讲稿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既然是传统节日当然会有传统习俗。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当然还有很多数都数不过来。
其中重要的.当然会有几个啦。比如说:吃饺子。
吃饺子这个规矩不明白是谁定的。可是,自我出生以来就有。记得小时候妈妈把饺子里放上硬币大小不一。有一块的、五毛的,甚至还有一分的。其实只为图个吉利。预示来年顺顺利利。
还有放鞭炮。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放鞭炮,虽然震得耳朵都疼了可是还是很开心。那一鞭鞭的红鞭炮好像红红的大蜈蚣,又像小女孩长长的辫子染成了红红的颜色。霹雳啪了的声音让我的心里都沸腾了。
还有过年一定要守岁的,除夕夜晚全家人一齐看春晚。虽然会有点无聊可是还得一齐守岁。在钟声想起的时候才能入眠。这个其实也有点幸福啦。
谢谢。
春节演讲稿5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节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春节是一个喜庆吉利的日子,春节也是一个阖家欢乐的节日。春节一来,人人都准备置办年货,大扫除,贴对联,寓意着辞旧迎新。
到了春节的前一天,这天大人小孩们都忙,小孩子们准备买过年放的`炮仗,大人们把鸡鸭鱼肉都从冰箱里拿出来放着,把门外的对联换成新的,把红包早早准备好。
除夕可热闹了!才早上7、8点,放炮声就不停歇。到了中午,人们就更忙了,简简单单的做个午饭,就要开始忙晚饭了。晚上,一个人开开心心快欢乐乐的坐在一齐吃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听着窗外一阵阵的鞭炮声。到了11点50左右,大家都开始放炮了:花炮、礼炮、擦炮、摔炮等等各式各样的鞭炮响彻云端。我们家虽然不守岁,但也熬到四五点钟才睡觉。
过了春节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家家都在拜年,小孩们也十分开心,收了大把大把的红包。
怎么样,年味还不错吧,可还是不如以前那么的传统啊!
谢谢。
【春节演讲稿】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的演讲稿有关春节演讲稿02-16
春节演讲稿12-14
春节的演讲稿01-06
春节的演讲稿02-17
春节演讲稿04-24
2023春节演讲稿12-14
介绍春节的演讲稿02-07
春节主题的演讲稿02-10
春节习俗演讲稿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