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边防任职培训论文
边防任职培训院校,在改革攻坚战的关键期,必须全面落实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边防任职培训【1】
摘 要:军队院校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我们应着眼于军队边防院校使命任务的新拓展,积极把握新形势下边防任职教育的特点,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边防任职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边防,改革,任职教育
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盏闹泄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这一战略要求,党中央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改革发展战略,为实现军队改革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
作为边防任职培训院校,在改革攻坚战的关键期,必须全面落实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当前,军校任职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边防任职教育如何把握方向,做好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着边防任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影响着边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认清当前形势下边防任职教育的特点,坚持课程创新,做好边防军事人才培养工作。
1 把握改革形势下边防任职教育特点
相比于普通学历教育,边防任职教育对象具有来源多样、职能专一的特征。
多是生长干部的任职培训和在职干部的继续教育。
其培训对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部队,大多是部队各级领导和专业技术骨干,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任职能力等与学历教育人员有较大差异。
从培训对象起点来看,边防任职教育是学历教育后的任职教育,在教学体系上更加强调综合性。
强调要紧紧围绕培养边防岗位任职需求,适应培养复合型边防人才能力的需求,以现实课题、实际问题为中心重组知识体系,突出边防教育的综合性、实际性和应用性。
从培训对象最终目标来看,边防任职教育定位专一,以培养边防人才为特色,以边防任职岗位需求为牵引。
培训内容必须具备边防专业针对性,突出其实用性;其培训过程必须突出边防岗位指向性。
2 深化边防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围绕边防岗位任职使命任务,突出边防学科特色。
要紧紧围绕履行新阶段新任务下我军边防使命任务,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边防和军事为主,多学科支撑”的发展思路,注重军事需求,体现边防特色,着力提高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边防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门类齐全的边防学科专业体系。
边防任职教育培训对象为已毕业的学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队在职干部,培训目标是解决培养对象在未来边防任职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边防岗位任职能力素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边防理论特色。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突出任职特色,综合考虑培训对象未来的岗位工作情况,以边防学科为主导,建设综合全面的边防学科体系。
注重深化边防特色发展,紧贴边防作战任务、紧贴作战对手、紧贴边防战场特殊作战环境,根据本身承担的教育任务,综合学科建设、学术科研、人才培养、装备发展的优势,以超前发展的.眼光选准方向,确定学科定位,凝练边防特色。
坚持与边防部队实际全面接轨,真正做到为边防现实服务、为部队建设服务,在培育边防人才的特色中形成和强化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3 贴合作战需求,加强理论建设
边防军校任职教育是在使军官掌握军事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在部队边防任职岗位上的实践应用,突出培养军官解决任职岗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边防任职教育时,必须突出不同边防岗位对军官能力的不同需要,对不同的边防任职岗位学员实施不同的任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任职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研究的问题和课题为中心。
由于任职教育是以增强军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为途径,从岗位任职需要出发,突出能力培养和实践课程的地位。
任职教育的实施过程由注重课堂和书本教学向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转变,由偏重培养专业素质向注重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军事素质转变,由传统课程体系向与双重历史任务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转变,及时将军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到任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来。
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部队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理论、新的部队管理方法也应运而生。
在任职教育教学中,观点独到、内容新奇的理论也更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和兴趣。
因此,任职教育必须紧跟部队发展步伐,及时围绕基本理论、应用理论更新教学内容,才能适应学员对课程的知识需求,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把握任职教育特点,进一步完善任职教育改革
总之,边防任职教育的关键是增强培训对象的边防军事综合素质,为此,边防任职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需着眼岗位任职能力素质的提高,以实战化教学训练为牵引,强化紧靠作战需求教学训练,加大模拟训练教学力度。
注重军事需求和体现边防特色相统一,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着力强化专业优势和特色,提高边防学科的建设起点,全面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努力形成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军事学科专业体系。
着眼当前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充分发挥边防理论和技术研究对边防院校建设的牵引指导作用,深入探讨我国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与机械化改革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国家边防安全战略理论创新;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立体化联合作战理论;加强军队体制编制建设理论、作战力量建设理论研究,确实将理论上的超前指引人才培养的超前,从而实现战略战术上的超前,从而为“打胜战”提供坚实保证。
士官任职培训模式【2】
[摘 要] 通过研究警种部队士官特点规律,提出警种部队士官任职培训模式,并详细进行阐述。
[关键词] 士官;任职培训;模式
2011年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和武警院校会议召开后,武警警种学院承担了警种部队专业技术士官任职培训任务。
开展士官任职培训模式研究,实现学院“面向警种部队、紧贴任职岗位、突出专业特色、注重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为警种部队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
一、以任职岗位需求为牵引,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深化士官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性环节。
士官人才是我军确定的“五支人才队伍”之一,我国把士官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部队士官任职岗位的工作职能来看,士官人才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教育。
2011年底警种部队职能任务进行了调整转型,警种部队履行新的职能使命,士官人才是基层一线重要的骨干力量。
在人才培养规划上,把士官定位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是胜任警种部队士官任职岗位,专业技能精湛、装备操作娴熟、骨干作用突出的技能型人才。
根据士官教育的属性和警种部队对士官人才的目标需求,士官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岗位合格的知识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岗位任职合格为目标,按照士官人才培养成长需求,构建以素质培训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士官人才培训模式。
二、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支撑,精心优化培训课程体系
士官学员在校时间短,要达到培养目标,必须对学科专业进行研究,加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的建设。
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的选择不是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侧重于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员的岗位实践技能和知识素质的提升,胜任岗位任职需要,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设置按模块划分,优化课程结构。
按照“打牢基础素质、精通本职专业、增强实践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围绕第一任职需要划分基础素质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
基础素质模块设置必修课和拓展素质讲座课,必修课设置士官必备的军政素质课,精选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内容开设讲座,拓展学员基础知识结构,将经常性能力素质训练内容作为学员入学强化训练内容,并将其作为学员队日常教育和训练内容贯穿学员在校时间。
专业技术模块设置必修课和拓展技术讲座课,必修课设置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精选专业技术相关的案例、实例及关联的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开设讲座,拓展学员专业技术知识结构。
实践技能模块主要按照一专多能要求结合岗位需求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认证培训,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使学员贴近任职岗位需求,会操作、会维修。
2.教学内容按需要选择,优化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按照人才与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和。
教学内容,要服从和服务于岗位任职能力、素质需要,“岗位需要什么就应该给什么”、“学员最缺什么就应该补什么”,不求教学内容全面、完整、系统,偏重向“岗位”延伸、向“设精”延伸、向“应用”延伸。
坚特对接岗位,构建实用管用的教学内容体系,按照“过程化教学、全程化训练、动态化调整”的思路和“工学结合、对接岗位”的要求,积极构建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教材编修按实际取舍,优化教材内容。
高质量的教材是开展任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保证。
任职教育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教材内容没有必要追求全面、完整、系统,而是要围绕岗位任职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教材内容的编写应具有“动态性、专题性、研究性”特点。
基础素质课程教材精选统编或选编内容,满足任职岗位对素质能力的需求。
专业技能课程教材坚持自编,体现特色教学需求,建立定期编修与常态修改相结合的教材编修机制。
三、以素质技能培养为核心,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
士官任职培训应以传授知识本位向培养能力本位转变,从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从重课堂向重实训实习转变。
教学中突出技能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1.让学员成为教学主体。
针对士官学员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来选择适应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式方法。
把学员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借助不同的问题和任务串联在一起,实现实践性教学和课题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员与教员互动,让学员通过“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员的指导和引导下,使自己意识行动与动作行动完美结合在一起,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种方法相互补充。
教学方法是一个系统,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士官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够较快的获取经验型和策略性的知识,是部队技术型、技能型和技艺型专家,对他们的教学应该改变“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明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培养什么能力,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加以选择,合理组合,实践中要推广启发式教学,深化讨论式教学,精选案例教学,加快信息化教学,强化随课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以实践平台激发动力。
士官任职培训要突出能力、注重岗位、强化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来促进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形成和转化。
在课程教学中,让学员走上讲台、参与科研,激发士官学员学习、实践和钻研的'热情。
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训、部队实习和综合演练等组成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完善以实验、技能实训、实习、现地观摩、部队调查、想定作业等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让学员在实践中积淀素质能力。
开展“技能大比武”、参加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校内技能大赛,利用驻地教育资源开展国家技能认证培训和认证工作,完善资格证书士官职业技术培训模式。
四、以落实制度机制为保障,不断完善培训配套措施
组织教学上要严密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落实各项制度机制,保证培训质量。
一是严密组织入学复试。
认真开展入学复试工作,对不具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学员坚决淘汰,如劣质钢材加工不出优质零件、牛皮纸做不出牛皮鞋一样。
二是严谨组织教学实施。
教学活动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活动,教学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课程衔接、人才成长、知识接收、专业特点等各种规律,不因人为打破规律,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是严肃组织考核验收。
实行全程考核、与部队联考形式进行,跟踪问效,考核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
专业技能知识实行参加国家技能大赛和校内举办技能大赛形式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实用性。
任职培训的双循环模式【3】
[摘 要]针对任职培训的普遍性和长期性内在需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提出系统任职培训的双循环模式。
该模式包含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牵引的“大循环”和以优化培训方法为目标的“小循环”过程。
分析了该模式的实施要点。
对提高任职培训的效率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任职培训,系统科学,循环,模式
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对各行各业的岗位任职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任职培训的普遍性和长期性也在逐渐增强,培训方法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2]。
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培训的要素和过程更复杂,如培训对象参差不齐,培训目标和方式多样,对同一培训对象往往也需要进行逐步提高的多次培训,因此,系统的任职培训必须以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为指导。
一、系统特征
系统的通常定义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任职培训的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环境要素(或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
其中,环境要素包括最新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经营理念、人才管理方式和大众价值观取向等。
内部要素包括任职培训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能力等。
不难理解,要使任职培训卓有成效,就必须处理好这些要素的关系,使其形成一个关系协调、功能强健的系统。
系统科学认为,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和结构动态平衡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
它们也是任职培训系统的基本特征[3]。
二、双循环模式
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科学,目前主要包括“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它既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也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
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提出的系统任职培训的双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
1、工作环境
系统科学十分强调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任职培训是面向工作需要的,也是需要与培训对象的工作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剧烈变革,同时也不断产生着新的工作环境,包括生产方式、组织关系、经营理念和人才素质标准等方面的变革,任职培训的目标与方法也必须紧随培训对象的工作环境而变化[4],且要尽量、尽快达到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最优状态。
2、岗位能力需求
任职培训首先需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而培训目标必须依据岗位能力的确切需求来制定,因此任职培训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明确培训对象的在新的或特定工作环境下的岗位能力需求[3]。
只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和实施可行、高效的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尽快提高培训对象的岗位工作能力,充分体现培训工作的价值。
3、“小喜欢”
“小循环”是“大循环”中的反复调整过程,指在培训目标明确的条件下,实施本轮(“大循环”)培训的计划,并通过计划实施情况和培训效果评价等信息,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调整的循环过程,目的是追求培训方法的“最优”。
其主要系统科学理论是控制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即开始时,培训对象的能力远离岗位能力的需求,培训方法也处在试探或非最优阶段,培训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但经过培训效果等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培训单位内部之间和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多次协同调整[3],使培训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即使培训方法趋于合理,培训效果“最佳”。
4、“大循环”
所谓的“大循环”是指在工作环境变化时,重新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新的培训目标与方法,对培训对象实施新一轮的培训,使他们的能力能够及时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当工作环境变化时,任职培训系统会重新处于“非平衡状态”,而实施新一轮的“大循环”培训,可使任职培训系统重新达到“最优”的“平衡状态”。
“大循环”强调的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这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长期或终身教育以及逐步提高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
只有牢固树立“大循环”思想,坚持走“大循环”之路,才能使任职培训与时俱进,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持续、优质地服务于社会。
三、实施要点
双循环模式体现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系统科学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在实施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素分析处理
任职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整体和有序的概念,全面处理好各种内外要素的关系,使这些要素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
此外,要特别注意和把握的是,生产设备和方式对岗位能力需求十分重要,很多情况下,必须基于生产设备和方式的具体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与方法[2]。
2.信息反馈
双循环模式中的“小循环”,利用的是控制论的反馈原理,为此必须通过培训过程监督和培训效果评价[1]等,及时分析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培训工作的逐步有序和培训效果的逐步提高。
3.经验和知识积累
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培训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在本轮“大循环”中的多次“小循环”培训实践中,要高度重视积累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经验和知识积极地用在下一轮的“大循环”培训中,以提高下一轮“大循环”的培训效果。
4.动静关系把握
循环意味着动态变化,但有序性或平衡状态是系统行为的一种必然结果。
这一点对“小循环”的指导作用,是不要频繁或“手忙脚乱”地修改培训内容和方法,而是要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稳步、有效的改进,以保持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阶段稳定性;对“大循环”指导作用,是在新的岗位能力需求不是很明确或办学条件不成熟时,不要盲目地进行新一轮“大循环”培训,以免出现效果不佳的培训,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很多时候,任职培训的方法和效果会受到教学条件和人才管理方法等因素的限制。
在这些情况下,追求任职培训的系统整体最优,对培训目标与方法要求过多或过高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追求系统的局部最优,即根据效费比最大的原则,坚持抓住重点、保证效率的培训宗旨,在充分分析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明确重点培训内容和重点培训方法,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好的培训效果。
根据系统突变理论,任职培训的局部最优到达一定程度或某个阀值时,就可转化为整体最优。
参考文献
[1]蔡欣宇.公务员任职培训有效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8
[2]陈红波,聂广星.着眼科学发展创新士官任职教育培训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0(13):251
[3]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4]梁琪.基于系统工程学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83-86
【边防任职培训论文】相关文章:
校长任职培训个人总结10-02
任职培训通知范文4篇03-26
边防安保个人述职报告10-12
校长任职培训心得体会10-07
谈加强公安边防部队士官法律教育成效论文10-08
教育培训论文10-01
培训方案设计论文-论文09-30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心得体会11-12
边防证介绍信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