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药不良反应引发缘由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的五官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引发缘由1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的五官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
笔者将诱发不良反应的几种因素与同行们作一浅析。
1超剂量或疗程过长因素
人们一般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在用药剂量方面比较随意,有的因长时间超剂量使用,引起蓄积性中毒。
如有资料表明的因长期服用雷公藤及多苷片可引起肝硬化腹水死亡。
还好由食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因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如...头类药物用量稍大即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死亡。
黄药子、壮骨关节丸及黄药子的其他制剂因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引起肝肾损伤的报道。
2用药不当因素
中医用药根据“辨证施治”,在临床用药如不对症不及起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如寒咳症,误用寒凉的蛇胆川贝液治疗,轻则久咳不愈,重则生变他症,如可能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他病症。
3药品质量因素
药品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而其质量又取决于原材质量的好坏,如中成药制剂方法不当或原药材质量低劣,亦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
例如临床报道的复方丹参片引起过敏性哮喘,板蓝根冲剂治过敏反应等例。
另有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等因素。
4个体差异因素
过敏性体质的病人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有年龄差异如婴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某些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临床报道六神丸中毒。
不少为新生儿或小儿滥用且过量服用导致。
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机体代谢缓慢。
使血中药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引起毒性反应。
还有性别不同,如有妇女比男子已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报道。
5中西药配伍因素
临床中西药配合使用,有许多产生协同作用,加速机体康复。
但也不少产生拮抗作用,出现不良反应。
有资料统计,含较多金属离子的重要有石膏、瓦楞子、牡蛎、石决明等,同西药四环素类及异烟肼同时服用,
生成结合物妨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
含朱砂的药物有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等于西药的溴化物,碘化物同服产生有毒的溴化汞和碘化汞沉淀,导致药源性肠炎。
总之,诱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我们临床药剂师必须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重视其不良反应,加强医、药、患三者沟通。
在临床注意收集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同时向医师提供可靠的用药信息,
介绍新的中药,中成药的临床新用及药品产地,来源,药物的加工炮制等情况。
确保药物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把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制。
中药不良反应引发缘由2
根据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程度、病理机制及症候特点,临床上常把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特异质反应、习惯性、成瘾性、后遗作用等。
1 副作用
副作用是指某种中药具有多种作用时,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伴随中药的治疗作用而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药品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治疗利用其中的一个药理作用时,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
如用麻黄止咳平喘治疗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这是由于麻黄中的有效成分麻黄碱既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哮喘症状,同时可兴奋中枢神经,导致失眠。
再如大黄有泻热通便、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作用,当用以治疗妇女经痛闭经,活血祛瘀就成为治疗作用时,而其泻热通便所引起的腹泻便溏就成为副作用。
相反,大黄用于治疗热结便秘,泻热通便成为治疗作用时,而活血祛瘀所导致的妇女月经过多就成为大黄的副作用。
一般而言,药物的治疗范围越广,选择性越低,药物的副作用就越多,而且在一定条件下,随用药目的的不同,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副作用是药物的固有作用,因此副作用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针对副作用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也可以将药物的副作用预先告诉病人,以免引起病人的紧张和不安。
2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是指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品时其敏感性增加,在治疗莉量下对患者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毒性反应可在各系统内发生,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等。
如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研究表明,雷公藤的嫩叶、嫩苗、嫩枝及根部含雷公藤碱等多种生物碱,若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吸收后对中枢系统有损害,可引起丘脑、中脑、延髓、小脑、脊髓等器官的严重损害;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坏死;毒素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肺水肿及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又如附子过量中毒,即会出现神经系统(口舌、四肢;全身麻木,头晕,耳鸣,精神恍惚,言语不清,四肢抽搐)、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流涎,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肠鸣,便血)和心血管系统(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不温,休克)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毒性反应是药物药理作用的延伸,毒性反应可能立即发生,也可能是在长期蓄积后逐渐产生,前者称为急性毒性,后者称为慢性毒性,如人参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导致人参蓄积中毒,出现恶心呕吐,惊厥抽搐,二便失禁,发热,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减慢,发绀,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眼底出血,烦躁不安,昏迷等严重的中毒症状。
3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及称过敏反应,是药品作为半抗原或全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非正常的免疫反应,在所有中药不良反应中发生率最高,可引起变态反应的中药达150余种。
究其原因可能与中药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多为大分子物质,而且中药大多为复方制剂等因素有关。
中药引起的变态反应不仅常见,而且类型多样,如当归、五味子、白芍、丹参、穿心莲等可引起荨麻疹;川贝母、虎杖、两面针等可引起猩红热样药疹;蟾酥、蓖麻子、苍耳子等可引起剥脱性皮炎;槐花、南沙参等可引起丘状皮疹;天花粉、黄粕、大黄、紫珠、六神丸等可引起湿疹皮炎檬药疹;虎杖、血竭、南沙参等可引起烫伤水疱样药疹;青蒿,大蒜等可引起固定型药疹;牡蛎、瓦楞子等可引过敏性腹泻;菠萝、百宝丹可引起过敏性喉头水肿;云南白药、丹参注射液、六神丸、双黄连注射剂,天花粉注射液、藿香正气水、当归、金银花、槐花、毛冬青等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4 特异质反应
特异质反应是指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患者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如口服一般剂量的板蓝根糖浆发生溶血,可能与红细胞膜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有关。
特异质反应与一般人群反应不同,往往与患者的先天性和遗传性因素有关。
5 习惯性、耐受性、成瘾性
有些中药连续用药一般时间后,病人在精神上即对该药产生依赖,希望能继续给药;如果中断给药会出现一些主观不适感,这种反应称为习惯性。
长期连续用药还会产生耐受性,病人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对药物韵需要量增加,必须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有疗效。
有些药物连续应用后还会产生成瘾性,病人强迫性地要求继续用该药,停药后会出现所谓的戒断症状,成瘾性又可称为身体依赖性。
例如,习惯性便秘患者,每日以番泻叶(或间隔一定时间)泡服,用药一段时间后最即产生身体依赖性,停药后出现焦虑不安、颜面潮红发热、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厌食、体重下降、呕吐、腹泻等戒断症状。
6 过度作用
中药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效应。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治疗作用,能纠正脏腑功能的偏盛,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使人体功能平衡,恢复正常状态。
但有时也会出现过强的效应,导致不良反应。
7 后遗作用
后遗作用是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些十分短暂且较容易恢复,如应用镇静、安神、催眠药物后,第二天仍感觉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再如应用苦寒泻火药物后,患者短期内可能会食欲减退;腹中不适。
而有些后遗作用则比较持久且不易恢复,如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在停药后可发生低钾血症、高血压、水肿、乏力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8 配伍不当反应
临床应用复方,若配伍不当可引发不良反应。
麻黄增加乌头对心脏的毒性,瓜蒌、白及、自蔹使乌头碱毒性增加等。
此外,一些中药、西药配伍亦会产生不良反应,如麻黄会加重洋地黄类制剂的毒性。
参 考 文 献
[1]周践,郭代红,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年06期.
[2]刘小文,张建芬,王玮琴.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刘滔滔,陈龙英,杨玉芳,唐双意,陈冰.5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J].广西医学,2006年08期.
【中药不良反应引发缘由】相关文章: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10-05
试论玛蒂尔德悲剧缘由10-08
个人缘由的辞职报告范文04-12
药品不良反应调研报告07-1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研究10-05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10-05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0-06
不良反应自查报告03-21
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论文10-08
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