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书籍版式设计的“秩序感”

时间:2022-10-09 00:44:54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书籍版式设计的“秩序感”

  内容论文摘要:书籍版式设计的“秩序感”属于视觉审美心理学的范畴,它体现于视知觉的建构过程中,具有规律性和平衡感。文章从视觉审美心理的角度,探讨了书籍版式设计中“秩序感”的产生、特性以及设计方法等问题,希望能够找寻一条书籍设计的新思路。

书籍版式设计的“秩序感”

  论文关键词:书籍版式设计 秩序感 审美心理

  引言

  自然界中的事物,无论是结构、形态还是运动规律,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有序的形式,这种“秩序”既是静态的也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的。与纷扰的自然界一样,艺术领域同样体现着变化多样的秩序。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在其著作中有一段关于艺术的秩序化体现的论述:“艺术产品中有本质美、人类创造美和体系美:本质美在于秩序;人类创造美在于艺术家依赖而又灵活地运用法则……体系美产生于观察。”英国著名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家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机体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发展了一种秩序感,这不仅因为它们的环境在总体上是有序的,而且因为知觉活动需要一个框架,以作为从规则中划分偏差的参照。”由此可见,艺术的各种形态具有秩序化的特点,它体现于视知觉的建构过程中对视觉经验和运动规律的适应、感知和选择。解读艺术的秩序感的过程正是我们感知和创造艺术形式美的过程。

  秩序感既是客观存在于世间万物中,也是人们主观视知觉经验的积淀。作为视觉传达方式之一的书籍版式设计,即在有限的版面上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传达理性思维、个性化风格的艺术特点。版式设计追求的是逻辑性的视觉表达,是艺术形态中的一种,具有规律性的形式美。本文通过研究版式设计中“秩序感”的产生、表征以及设计方法,试图寻找一条探究形式规律的新思路。

  一、书籍版式设计“秩序感”的产生

  既然秩序感是视知觉的建构过程中对视知觉经验和运动规律的适应、感知和选择,那么研究书籍版式设计过程中“秩序感”的产生,必然要涉及到视知觉的特性分析以及视知觉的感知对书籍版式审美过程的影响。

  1.书籍版式审美过程中视知觉的基本特性

  视知觉具有主观性。由于视觉心理以及生活体验的不同,人们对视觉的反应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寻找什么以及我们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定向。一个偏离寻常排版规律的版式设计可能会让一些人感觉混乱无序,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视觉体验。只有当视觉感受与人们的心理取向相一致,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书籍版式设计是装帧设计中的一环,对于塑造整体的装帧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视知觉的特性对版式审美过程的影响体现在对版式设计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上。通过分析读者的视觉感受和心理结构,推敲版式设计元素的各个细节,包括文字的精心编排、色彩的合理选择、图形的灵活运用以及空间的巧妙组构,在有限的版面上使得各个设计元素之间得以融合,引导读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射,促进读者与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深化书籍的内涵。

  2.书籍版式设计“秩序感”的产生

  文字、图形、色彩是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元素。每种字体和色彩都具备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信息,据此灵活运用图形并与文字一道,组构合理的编排空间,使得整个版面呈现出某种可延续的规律性,这样在视觉上就有了“秩序感”。

  “秩序感”的产生与视知觉的建构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先后关系。视知觉经验指导我们感受“秩序感”,同时“秩序感”又让我们联想到某种视觉经验或生活体验。当版式设计所呈现出来的“秩序感”与以往的视知觉经验以及心理取向一致时,我们获得了某种审美乐趣,并认为这种“秩序感”是美妙的。既然“秩序感”的产生有赖于视知觉经验,那么我们可以以此作为书籍版式的设计原则。视觉经验告诉我们,单调和杂乱没有美感,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组合——有序的变化则为我们所喜闻乐见。例如,曲线兼有统一与变化的特性,因而是美的;在变化中重复的音乐节奏是动听的……在进行版式设计时,应当遵循统一中寻求变化的设计原则,才能够给读者以秩序美的感受。例如,四季更迭给我们直观上的感受是透过色彩的次序变化进行的,在设计相关内容的书籍版式时,通过色彩变化营造有秩序的版面风格,比较容易与读者达成心灵交流。

  二、书籍版式设计中“秩序感”的特性分析

  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设计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这段话表明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秩序感是客观存在的,二是人类具有天生适应和感知秩序的本能,并通过对秩序的感受来表达认知的喜悦。前者表明“秩序感”具有自然的属性,后者则强调“秩序感”的意义在于人为地适应和选择。书籍版式的“秩序感”就是人为地适应和选择某种有机秩序的结果,根据书籍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版式设计的“秩序感 ”具有规律性和平衡感的美感表征。

  1.书籍版式“秩序感”的规律性

  书籍版式“秩序感”的规律性体现于文字、图形、色彩以及空间的排列组合,它既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有序的规律,也可以是不断变化的运动的规律。从文字的审美角度看,印刷体和书法体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印刷体严谨、规范,具有理性的秩序;书法体既遵循一定的笔画规则又富于变化,具有自由奔放的秩序。图形本身也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写实的摄影图形体现的是“秩序感”的自然性,装饰图案的内在规律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抽象图形则表现为机械的规则化。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情感特征,使得版式的“秩序感”与情感联想密不可分——连续、大面积使用冷色调或暖色调能够营造整体氛围,引导读者产生各种情感反应。文字、图形、色彩的排列组合形成了版面的设计风格,表现为有规律的“秩序感”。在任何一个时期的印刷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寻到规律性的“秩序感”。较为典型的代表有同为后现代主义阵营的包豪斯式和波普式版式设计。包豪斯风格的版式设计追求机械的几何秩序,对文字、色彩、图形的处理均体现了理性的原则,在编排上具有严谨的骨骼特征。波普风格的版式设计与理性的包豪斯风格截然不同,它强调个性的宣泄,看似无序的编排实则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在版面上寻求适度变化的规律性,是每个版式设计师必修的功课。

  2.书籍版式“秩序感”的平衡性

  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平衡感。我们的审美经验表明了一个事实,即审美快感来自对介于极度规范化和动荡之间的图案的欣赏。单调的图案难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动荡不平的图案则会使我们的知觉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们进行欣赏。对此,欧文·琼斯在《原理》一书中说:“美的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从书籍版式的审美角度看,理性排列的平衡感较为明显,它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的相互匹配而体现的,具有一定的视觉舒适度,使得读者能够很快获取信息。随意、自由的版式设计的平衡感体现在适度地颠覆视觉元素,在破坏规则的同时又建造新的规则,因而是运动中的平衡,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应。

  三、“秩序感”对书籍版式设计的启示

  1.书籍版式设计的秩序化方法有规律可循

  基于“秩序感”具有自然属性这一理论,可以推导出“秩序感”是先于设计之前就客观存在于人们的视觉经验里的,因此,艺术设计也就有了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版式设计的手法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变,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简单来说就是要表现出版式设计的秩序美感。而这种秩序美感既是先行于版式设计之前的又是共存于版式设计之中的,对此可以理解为:与我们的视知觉经验吻合的而且能满足我们的某种心理需求的设计具有秩序美感,同时秩序美感既是设计的内容也是设计的目的。常用的版式设计秩序化方法主要有简化、归纳、装饰化等手法——简化就是删减细节、突出基本形,归纳是保留特征使之程序化,装饰化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按照规则化的方法做适度改变和创新。将文字按某种规律排列,将图形、色彩与某种形式配合,秩序化的结果简洁明了。

  2.秩序化的版式设计传达书籍整体美

  书籍的整体美是通过设计、材料、印刷工艺以及书籍内容来共同体现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到位会影响书籍的整体美感,就好比是一部机器的运转容不得某个零件的失误,而设计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版式设计作为书籍内容信息最直接的载体而显得犹为重要。根据不同的书籍内容设计美的版式,能够传达书籍信息、提高书籍内涵、促进人与书的交流。秩序化的版式设计具有规律性和平衡感的视觉特点,因此而具有美感。

  结语

  信息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书籍的形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电子媒体以新兴的姿态出现,以具有传统书籍无法具备的互动性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大有取代传统书籍的趋势。人们对书籍的审美观念在悄然地变化着。面对新媒介的挑战,探寻书籍设计的新思路是设计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利用人们与生俱来的对“秩序感”的认同和欣赏以及适应和选择进行书籍设计,不失为一条发展书籍设计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的书籍设计发展中,唯有做到书籍的内容与形式、视知觉经验与心理定向的统一,才能促进人与书的情感交流,体现书籍的整体美。

  参考文献:

  (英)E.H.贡布里希著《秩序感》,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王令中著《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书籍版式设计的“秩序感”】相关文章:

学习手抄报的版式设计07-10

手抄报版式设计图库07-10

国防教育手抄报版式设计07-10

大学生手抄报版式设计07-10

中学生手抄报设计版式07-10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版式08-13

led质量保证书版式10-05

植树节手抄报版式08-26

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10-05

边角山水画的留白对现代版式的影响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