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音乐表演空间与音乐传播论文

时间:2022-10-09 02:05:15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表演空间与音乐传播论文

  音乐表演空间与音乐传播论文【1】

音乐表演空间与音乐传播论文

  摘 要:河洛大鼓是我国传统音乐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河洛大鼓在表演空间上的改变和创新以及在音乐文化创意中的运用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表演空间;音乐表演;河洛大鼓

  一、传播类型与音乐表演空间

  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根据传播规模的大小有多种划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小组传播、自身传播等。

  在音乐传播理论中,“音乐传播的过程就是将音乐这种特殊的人类信息符号通过各种手段在人类社会的交往中得到流通。”①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可以使音乐信息直接在传播着和受传者之间进行流通,表演者所传递出的肢体语言、声音等音乐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即时、透明的被观众接受并作出反馈。

  但是“人际传播是人们经由符号而结成的一种关系。”②这种关系是在一定的经验范围中进行传播的,受传双方通过在相似的经验或环境中共享信息从而完成传播,所以传播的广泛度和深度也受到了局限。

  而“大众传播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③所以,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区别在于传授双方间的“媒介”。

  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媒介是插在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④

  音乐作品实现的核心渠道就是音乐表演空间的运用。

  人们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有很强的社会性,表演者必须直接的面对观众即表演的受众,并且要与表演的受众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和互动。

  相对于音乐表演而言,表演空间就是传播活动中的载体,在人际传播中,音乐表演空间是自然的现实的空间。

  在现代大众媒介发展如此迅速的时期,音乐表演空间的表现形式也随着媒介的改变而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和其传播效果。

  二、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是流行于河南洛阳及其周边巩义、偃师等地的一种民间传统说唱艺术。

  光绪25年前后在河洛地区盛行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洛阳琴书,表演者静坐于庙会或者堂会之上,用扬琴、三弦等乐器伴奏,演唱出低沉单一的音调,表演过于呆板,很难被普通百姓所接受。

  在光绪30年左右,洛阳琴书艺人胡南方、吕禄与南阳鼓词艺人李四,在保留了洛阳琴书弦乐伴奏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鼓词的鼓板,把文雅古朴的唱腔改成了高亢活泼的唱腔,逐渐风靡于世。

  1952年被正式命名为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以唱为主,唱词多讲述故事,唱腔多以对称的上下句式为基本单位,使用不同的节奏和节拍组合成各式各样的板式,艺人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叙述的故事情节把不同的板式搭配起来,形成说唱的音乐结构。

  表演时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演出,一个班组最少有2人组成,一人伴奏一人说唱,没有明确的唱伴分工,两人交替表演。

  若是3人一组的班组,基本以一人伴奏为主,两人轮流伴唱。

  表演时,在场地会放置一张桌子,上有醒木、折扇、书鼓、手帕等道具,表演者站在桌后,伴奏者在桌子两旁。

  演出开始前一般都由学徒演奏一段“鼓扎儿”作为暖场,暖场结束后就正式开始演出。

  三、音乐表演空间商业化

  河洛大鼓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大部分表演艺人是为生活所迫寻求生存门路而学习的河洛大鼓,表演的场地多为庙会、集市或者堂会等。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音乐的社会功能也随之不断扩大,除了传统音乐表演空间中音乐所具有的娱乐以及审美功能之外,在商业活动中也具有了一定的利润和价值。

  后期河洛大鼓就是基于这样的表演空间发展起来的,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河洛大鼓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一直是以口传心授为主导的,音乐表演者通过口头接力式的“个体”到“群体”的多级传播。

  河洛大鼓的传承人由于思想观念的变化,认为这门艺术“不时髦”或者没有“前途”,又加之现代社会真正欣赏这门艺术的受众少之又少,难有扎实的根基,只能到乡镇进行演出。

  缺少商业的经营模式和专业特色的表演场地,表演空间的商业化走向也越来越大的影响到了传统艺术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要探寻出真正适合传统音乐表演的发展模式。

  四、音乐表演空间在音乐文化创意中的感想

  “在音乐社会学中,音乐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文化在社会传播过程中的多种现象。”⑤在音乐传播实践中,音乐表演空间就是媒介,表演者必须遵守自然媒介的规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受众传播艺术精神,要展现自身过硬的表演功底和对艺术的追求。

  现代媒体的大发展几乎改变了音乐的传播方式以及大众审美标准。

  表演空间从自然现实的平台拓展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虚拟平台,这是有自然向非自然传播的转变。

  这样的变化使音乐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来进行传播,拥有了庞大的受众人群。

  同时也导致了音乐产业化、商业化的不断转变,随之音乐传播内容的重复和单一的现象日益严重,大众审美逐渐走向庸俗化。

  所以,表演空间的相应变化也会带动音乐产业链的发展,它将变成一个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重要资源。

  对于河洛大鼓来说,其表演空间的开发利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从户外的自然空间到室内的舞台空间,两者如何相互结合使用,传承和发展河洛大鼓的魅力,是我们值得继续深究的问题。

  注释:

  ①③郑敏.当代大众媒介对音乐传播的影响[J].乐府新声,2012(2).

  ②李彬.传播学引论[M].新华出版社,第4页.

  ④[美]W.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转引自《音乐:从口语传播到文化工业――媒介对音乐行为及社会影响的必然性研究》.

  ⑤曾遂今.音乐作品存在方式、音乐表演空间与舞台[J].黄钟,2011(4).

  音乐传播学中音乐传播媒介研究论文【2】

  1、音乐传播媒介的宏观解读

  西方音乐传播思想认为,音乐作品实现的核心为音乐表演,而音乐表演的核心渠道则为音乐表演空间。

  在该思想中,音乐表演空间作为音乐作品实现的平台,是一种非符号、非乐谱的传播媒介,为音乐传播中比较特殊的空间。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这种空间媒介也不断充实,并以戏台剧场音乐厅方式继承。

  同时因为空间媒介的存在,通过反复的出现使得其形态风格也得到保存。

  在该空间中,音乐作品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实现其传播的功能,并通过相关的技术行为将表演区间升高。

  该行为也奠定了音乐表演舞台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音乐舞台剧的传播,在经历历史潮流中,成为音乐传播的不可获取和磨灭的手段。

  因此,结合以往人们对音乐传播的理解,笔者认为音乐舞台就是一种超越了其他传统媒介的音乐传播媒介,这也是笔者所提出的对传播媒介的宏观解读。

  而提出该观点最为重要的理由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对音乐来讲,舞台传播是更为生动和人性化的音乐传播方式,音乐舞台通过表演者的智慧、艺术和灵感,并通过人体节律性的运动,从而产生更为美妙的音乐。

  这种音乐往往也被叫做视听融合和因果结合的音乐。

  因此,人们始终相信音乐是人铸造的,其中的节律等仅仅为音乐铸造的过程。

  第二,舞台音乐的发展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音乐。

  在舞台上,每次不同的演出都会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而其中不同的表演者的表演,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

  因此,对舞台音乐来讲,其始终充满着活力和动力,并且永远给人们带来一种新鲜感和亲切感。

  第三,舞台传播媒介承担着音乐传播的功能,也承担着音乐艺术的功能。

  一方面通过舞台渠道,实现对音乐的传播;另一方面,舞台传播音乐不是其唯一的功能,同时还承担着对艺术和作品存在感的传播与展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舞台并不是消极的传播媒介,而以积极推动艺术发展作为内驱力。

  因为对任何的舞台表演者来讲,站在舞台上都需要扎实的艺术功底,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去表演。

  因此,对于一个表演演员,你要使得自身的舞台艺术表演的越来越好,就必须的不断通过舞台这个平台实践。

  在该平台,没有任何的投资,只有依靠自身的能力,才能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

  2、微观音乐传播媒介解读

  从微观角度来讲,就是排除上述提到的音乐表演空间和舞台媒介,包括传统的电子媒介、乐普媒介等等。

  笔者认为,提出对音乐媒介的微观解读的依据是基于对音乐作品认识上的片面化和简单化,并且是基于音乐为时间艺术的观念。

  提出这样的观念,是片面的认为音乐就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并随着人类在录音技术方面的进步,逐步的发展起来。

  因此,根据这样的观念,则可以将音乐通过乐谱将其记录下来,并通过从高到低、音量长短等实现;而录音则主要负责将音乐声音都全部的记录下来,并放出原来的声音。

  在录音步骤的基础之上,通过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方式,将音乐传播出去。

  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音乐进行的传播,就是一种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音乐传播。

  3、对音乐传播媒介解读的意义

  音乐传播学作为传统音乐在21世纪的进一步发展,其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而与传统的音乐传播理念相比,笔者提出一种基于宏观层次的传播媒介,突破了传统人们对音乐传播的认识,将音乐表演空间和舞台全部纳入到了音乐传播的范畴,使得我们对音乐传播学有了更为全新的认识。

  并可在该基础上,融入更多的音乐资源,实现对音乐艺术的创新,如通过拓展传播媒介的视野,扩大了传统中国戏曲、戏剧的研究范围,实现了音乐传播学与戏剧等的融合。

  同时从学术的角度,将音乐表演舞台作为传播媒介的观念可以发现其极具学术方面的切入点,如研究发现舞台表演和网络视频表演具有明显区别。

  同时通过其宏观的认识和解读,从另一方面对音乐传播具有很强的约束性。

  其首要的表现则为表演者必须要遵守相关的天然规则。

  因为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认识到通过舞台这个平台,其没有任何的投机性,也不可能取巧。

  一旦取巧,则只有最后的机会。

  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无疑对广大的演员有着非常强的约束,并站在积极的角度,促进音乐传播的良性发展,更好的实现对音乐本质的传播。

【音乐表演空间与音乐传播论文】相关文章:

钢琴音乐文化传播与音乐文化教育论文10-08

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迪论文10-08

试论音乐的网络传播与当代音乐观10-05

我国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发研究论文10-09

浅谈大学音乐表演的内涵及学习技巧论文10-08

音乐表演艺术特性分析论文03-24

对音乐表演创造性思考艺术论文10-13

音乐表演简历模板10-05

音乐表演实习报告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