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浅谈苗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技巧和艺术的论文

时间:2022-10-08 08:50:38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浅谈苗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技巧和艺术的论文

  【摘要】: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突飞猛进,为英语教学及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厚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各种有关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学术讨论方兴未艾,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于浅谈苗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技巧和艺术的论文

  【关键词】:寓教于乐激将设疑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作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第一线的英语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十分关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寻求改变英语教学落后的状况。

  面对在校99.9%的学生都是苗族的现状,我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注重教学的技巧和艺术。

  一、激发动机,寓教于乐

  在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体现。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受到一定的动机即学习目的的支配。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知欲”我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英国外语教育家埃克斯利说的更确切:“凡能激发学生喜爱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最好的方法;而是学生厌恶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最坏的方法。”因而教师应该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潜在优势,把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具体做法如下:

  1、激将法。初中学生尚未脱离稚气,在学习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的领域乐于问津。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将激励机智引入课堂,点燃求知的火光。我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但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无穷的指责,而是采取含羞迂回的手法去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在师生之间引起情感的共鸣和转移。还记得我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因为新鲜和兴奋我用全英文介绍我自己,当时全班同学可带着猎奇、羡慕的眼神注视着我。然后我问:“有哪一位同学听懂我刚才说的话?”学生们都摇摇头。于是我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刚才我说的话就是英语。有人说多学一门外语等于多长一张嘴,多长一只眼睛。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想要用人类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掌握英语这个工具怎么行呢?从今天开始,我就和你们一起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这样就言简意而语重心长的敲开了青少年求知的心扉,在心灵深处播下了立志学好英语的种子。接着我在黑板上写着:“IamanEnglishteacher,Mynameis麻桃美,”并向全班提问:“Whatisyourname?”,挨次要求学生回答:“Mynameisxxx.”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了交际的角色。

  2、设疑法。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就是说奇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平淡无趣的讲述,即使其内容无懈可击,也很在学生思维的溪流中激起浪花。恰当的设疑问难,,可以给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强化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减少遗忘率,使记忆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把课堂变成一种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积极探索的活动。在讲课中,我有故意设置陷阱,让师生走入死胡同,然后巧妙地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使学生先是屏息静思,尔后突然顿悟,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动词短语时,我首先要学生翻译:“汤姆擅长踢足球。和这本辞典对你的英语学习有益。”有的学生翻译对了,有的却错了。最后我把两句话的译文写在黑板上:

  Tomisgoodatplayingsoccer.

  ThisdictionaryisgoodforyourEnglishstudy.

  然后我指出begoodfor和begoodat这两个短语只是后接不同的介词,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这样一比较,译错的同学便明白过来。往后我便因势利导地强调英语动词与副词或介词搭配的重要性。

  3、竞技法。青少年普遍存在着一种好胜心。好胜心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正确导向,使学生的好胜心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动力。我经常利用课外活动举办词汇、书写、演讲、作文等小型智力竞赛,建立英语教学的开放系统,让学生在大量信息交换的环境中扩大知识面,提高“四会”能力。我有时也把这种竞赛形式引入课堂,凡学生回答问题都要给予口头评价。

  二、创设情景,加强直观

  用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并得到第一信号系统的支持和校正。如果语言离开了当时的情景和实践,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倘若只满足于对课本和语法作概念化的解释与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表情呆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传统翻译法的弊病就在于此。因此,我吸收现代直接教学法的长处,重视情景教学。为了上好一节课,总是不厌其烦地准备各种必需的实物教具。不能用实物的就用图片,不能用图片的就用手势助说话,或用直观的语言来强化识记。

  采用情景和直观教具是一项高度的技巧和艺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和教学的进程作好课前准备,恰当地加于运用。教具不能出示过早、演示频率或喧宾夺主,这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抽象思维的发展。英语的动词时态是学生难于驾驭的复杂概念,我初教时,采用图表或简笔画等直观教具,讲得很费力,效果不佳。后来我索性用“关窗”这个动作作为直观手段,边做边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我一边去关窗一边说:

  Whenitisraining,weshouldclosethewindows.

  Iamgoingtoclosethewindows.

  Iamclosingthewindows.

  JustnowIclosedthewindows.

  IsaidIwouldgotoclosethewindows.

  等我表演完以后,在叫学生反复操练,融行为和语言为一体。学生对中学教材中出现的八种主要时态,不再混为一谈。通过情景、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使他们能触景生情,整体跳跃,脱口而出,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法与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逐渐达到“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的境界。

  三、主攻句型,培养能力

  句子是一个语言单位。它是由单词按语法规则构成的,表示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外国语与本民族语之所以具有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其主要特征集中表现在句型结构上。每一个语法句型同时也是一个语调句型,只要教师紧扣教材,组织好句型操练,把学生置于英语熏陶之中,单词就会表达意思,语调将在他们的脑海中萦回,某些句型就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之中。我在句型教学中注意从下列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结构模式。由于思维表达方式不同,有些英语句型与汉语的表达方式截然相反,这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难点。英语句型结构很多时候与汉语句型结构是不同的。汉语说:“我昨天看见爱丽丝。”英语不能说:IyesterdaysawAlice,而应该说IsawAliceyesterday..即使强调“昨天”这个时间状语,也必须说:ItwasyesterdaythatIsawAlice.经过反复讲练,学生逐步摆脱汉语习惯的干扰,能正确掌握英语句型结构。

  2、词不离句。词汇教学必须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我常用疑问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的用法,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3、句型转换。当前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是不善于用各种不同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句型转换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教形容词时,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型表达同一个意思:“龙艳是班上最高的。”这样使形容词的三个级别在下列的句子中排上了用场。

  LongYanisthetalleststudentintheclass.

  LongYanistallerthananyotherstudentintheclass.

  Nooneintheclassistallerthatshe.

  Intheclassnooneissotallasshe.

  随着教材的加深,句型转换的难度可以逐渐加大。

  四、分段小结,逐步深化

  按照信息论的原理来解释,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的闭路回路。及时小结,纠正错误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学不少的知识,但很零乱,遗忘率增大。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归纳深化,把学到的知识梳一梳辫子,过一过筛子。这样可以减少遗忘,升华认知,防止两极分化。我经常采用下列措施:

  1、三犁三耙。教育心理学研究证实:学生所学知识在两三天内遗忘最多,故复习间隔要先密后疏,我要求学生要把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然后在反复巩固,增加再现,减少遗忘现象。每逢一次作业或测试,我都要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建立错题库,对中下学生进行辅导,个别予以纠正。我把这样的复习法叫做“三犁三耙”例如,在初二作业中我发现有半数学生没有学会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我采取“三犁三耙”的方法,最后我带班级的英语成绩进步很快。

  2、知识归纳。赞科夫指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知识的技巧巩固性,而不必使单词复习的次数过分的增加。”每教完一个单元,将知识语法进行横向、纵向的系统归纳,增加广度和深度,弥补教材的缺陷。

  总之,教学是一项浩繁而细腻的系统工程,需要大批的能工巧疆,春耕暮耘,切磋琢磨,付出一生的心血。以上所谈只不过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但愿以此投石问路,引起广大同行们的共鸣,共同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技巧,使我们所从事的事业,长开生面,活拓无穷。

  参考文献:

  「1」马俊明、易尔山译《英语教师的艺术》,北师大出版社,1981年,第35页

  「2」《老子》第22章

  「3」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86页

【浅谈苗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技巧和艺术的论文】相关文章:

苗族鼓舞的艺术特征论文10-11

浅谈艺术的审美论文10-12

浅谈语文课堂留白的艺术技巧论文10-12

女性主义艺术与苗族民间艺术的比较论文10-11

浅谈园林色彩艺术的论文10-12

关于群众舞蹈艺术和创编技巧解析论文10-09

浅谈潮剧的舞台艺术论文10-12

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对动画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10-09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论文10-12

浅谈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发展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