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手风琴曲螂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之艺术特点与演姜对支巧解析论文
手风琴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著名作曲家郭伟箱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该曲创作的日期是在20 世纪80 年代, 主要是为抗日剧而谱写的曲子, 80 年代, 各种手风琴曲作品频繁面世, 大多数作品主要是歌颂革命先进事迹, 赞美人们的幸福生活,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经过多年的发展, 本文中的手风琴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就是其中一首, 对经典作品进行缅怀并从中累积经验, 感受在创作中乐曲创作的魅力, 非常之有必要。本文主要探讨手风琴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中歌曲的艺术特点及运用到的手风琴演奏技巧。
一、手风琴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艺术特色与演奏手法分析
( 一) 动静结合, 视觉性效果较为强烈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经过改编之后是一部表现较为明显的手风琴曲, 这部影片自从上映以来, 不仅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该影片中的歌曲一经推出也成为影响力较为深远的歌曲, 在对该曲的改编中, 作曲家对其进行了巧妙的构思, 对细节处进行了详细的处理, 使其作品在呈现中不仅通俗易懂, 更与人民群众的审美观点极为一致, 由此可见该乐曲的生命力与号召力是非常巨大的。
( 二) 引子部分的曲式分析( 第1小节一第9 小节)
手风琴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一首演奏起来具有丰富画面的作品, 该曲运用手风琴来讲述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手风琴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带引子、尾声的单三部曲式,该曲一共有1 24 个小节, 主要分为六个章节, 本文通过对这六个章节的分析, 来探究其内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 引子部分, 主要小节分布在1 一8 小节, 在这八个小节中, 出现了影片《铁道游击队》的主旋律, 其中引子的节奏拍号是四分之四拍, 速度为中速, 在手风琴的演奏中, 演奏者要特别注意曲子中的自由延长记号, 该记号在这8个小节中一共出现过两次, 都是在旋律的尾音上, 因此, 演奏者要进行演奏时要把握对尾音的控制, 将自由延长记号进行特殊处理, 在对自由延长记号进行处理时要将尾音进行弱化处理, 这种对尾音的处理给人带来更加舒展的意境` 。在引子的第三小节与第七小节中, 出现两次滑奏标记, 在手风琴的使用中, 运用滑奏主要有两种目的, 第一是渲染曲子明快的气氛,这一类主要在进行曲与波尔卡中运用的较多, 第二是强调在曲子中由弱到强的过程, 在该曲中出现的滑奏标记, 主要是后者运用的较多, 烘托曲子由弱到强, 再由强到弱的情绪, 在手风琴的滑奏标记演奏中, 演奏者要注意手臂的放松, 以及肩部保持松弛状态, 确保手指在刮键时, 力度的把握感觉恰到好处。
( 三) A段旋律部分:
( 第9 小节一42 小节)在引子的处理中, 作曲家对旋律主题进行了点缀, 而在A段旋律部分, 作曲家则将旋律主题直接进行展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曲子原本是由民间乐器土琵琶进行演奏的, 土琵琶的演奏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而创作者要想突破这一家喻户晓的旋律, 必须要对该曲的演奏技巧与音色进行特有的处理, 保证改编以后的曲子与原影片大致接近,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观众可以接受, 在多种乐器中, 手风琴与土琵琶的音色比较接近, 由于是手风琴中的轮指效果的演奏则显得更为真实, 加上有低音和弦的衬托, 在实际的演奏中, 手风琴的演奏音色与原奏的演奏效果相类似, 因此, 在手风琴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第二段开始时, 就标记了轮指演奏技巧, 并对其进行模仿琵琶轮指的署名。在轮指的演奏中, 可以运用4、3、2、1指进行指法的代替演奏, 亦可以使用3、2指, 4、3 指进行交替演奏, 指法的演奏可以依据演奏者的习惯来进行调节, 但无论是使用那种指法, 在实际的演奏中都要保证节奏的稳定, 音色饱满, 在演奏中演奏者可以使用贴键式触键方法, 贴键式触键方法能够保证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动作, 缩短手指与琴键之间的距离, 确保手指在进行弹奏时的精准, 保证手指在击键的准确能够保证音色与节奏的稳定, 当然只有手指动作的协调只是保证声音音色稳定的前提条件, 还要加上与风箱的密切配合, 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获得准确的音色生。在演奏中, 如果手指抬得过高, 音色则容易产生散、乱的感觉, 且容易导致p.platf杂音, 音色的要求则达不到相关要求。在A段旋律的演奏中, 演奏者要注意到在第二小节与第四小节中, 均产生了连音线, 连音线的演奏是不容忽视的, 连音线的使用主要是要求在作品的演奏中, 要保证声音的连贯, 使整个旋律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与抒情性, 除此之外, 在对连音线的处理中, 要注意将影片插曲中演唱的句子进行处理, 确保与风箱进行协调配合。
( 四) B段旋律的呈现( 第43 小节一第71 小节)
在B 段旋律的呈现中, 作曲家运用手风琴进行一系列特定发音的模拟, 手风琴以其独有的音色模仿了火车效果, B段旋律一共有2 9 小节, 在这2 9 小节中, 作曲家将“ 火车效果” “ 敌军形象” 以及“ 铁道游击队形象” 这三类形象进行有机结合, 让听众置身在歌曲的演奏中, 音乐将所有场景进行完美的呈现,直抵人们的内心。在A段中, 歌曲呈现的是一片宁静、安详的意境, 而到了B段, 表达出来的则是音乐力度的变化, 各种形象的接连出现, 与A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以此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其中在B段的呈现中, 主要的形象有“ 火车效果” “ 敌军形象” “ 铁道游击队形象” 等, 在“ 火车效果” 的呈现中, 主要运用了手风琴中的抖风箱技法, 而在实际的演奏中, 抖风箱技法只是一方面, 在B段旋律中, 第4 小节中运用到的减七和弦能否处理得当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该小节的演奏处理中, 应将前4 个小节中的每个小节的4 拍拆分为8 个八分音符, 按照顺序将4 个半拍列为一组, 每一个小节中的第一个半拍都做强拍处理, 在强拍的处理上, 风箱的演奏的张合力度具有一定的饱满度, 在实际的演奏中, 不能不对强弱进行区分, 由于“ 火车效果” 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写实特征, 因此, 演奏和在实际的演奏中要对火车运行时的状态进行必要的了解, 在后两个小节的处理中, 运用抖风箱技法依次进行处理 。在B段旋律中, 第5 1 小节开始时, “ 敌军形象” 的旋律开始出现, 在演奏该选段时, 力度标记是超强的, 但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 处理为强就可, 以便为之后的演奏中留有余地, 为后面情绪的展开留有一定的空间, 演奏者在实际的演奏中应注意情绪与力度的控制, 不能过于饱满。而到了第62 小节的旋律中, “ 铁道游击队” 形象己经开始出现, 演奏者要注意对节奏类型的把控, 要确保节奏的稳定与清晰, 由于在整体的节奏把握中, 要做到由弱到强的情绪控制, 因此, 节奏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吕。
( 五) lA 段旋律: 主题的变化再现
A l 段旋律是整个乐曲的主题再现部分, 一共有40 个小节, 在这段旋律的处理中, 作曲家表达的情感是热烈的, 节奏速度也较快, 具有非常明显的炫技特征。在这段旋律中, 主要包含有BS 旋律、在右手的旋律处理中, 主要以保持音为主, 加上分解和弦的流动, 以及两组半音阶上行和一个八度旋律音程、八度和声音程快速上行等等, 而在实际的演奏中, 演奏应对八度旋律音程、八度和声音程快速上行进行音响方面的处理, 确保在演奏过程中音响的效果是由弱到强, 在情绪的把控上是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整个情绪随着旋律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这种情绪在第9 7一1 0 小节中达到了高潮( 在这段旋律的处理中, 演奏者如果只注重炫技技能的展现, 而忽视了情绪方面的表达, 会致使听众感受到热闹,却也失去了乐曲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使得曲子在处理上缺少艺术感染力) g。在曲子中的第9 4 小节中处, 曲中明确提到“ 军号声” , 在该段旋律中, 音符的演奏是没有停止下来的, 乐曲一直处在一个快速流动中, 因此, 在对第9 4 小节的处理中, 对其进行连奏的处理是极为容易的, 上文中己经提到, 在手风琴进行连奏技巧的处理时, 只有合理使用断奏加上与风箱的配合, 才能在根本上实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 连奏的运用是不能体现军号特征的。到了曲子的第1 0 1 一1 08 小节时, 整段旋律具有一定的激情意味, 让听众感觉舒展和感受光明, 是对主题部分的完美再现, 是看到希望与胜利的真实写照, 在对这部分进行演奏时, 要注重对和弦与音程时值的把握, 要保证时值的饱满, 给听众带来磅礴大气之感10 。到旋律的第1 0 9、1 1 0、1 1 1小节时, 抖风箱技巧再次呈现,在此处对抖风箱的处理不可与前面一致, 到这里抖风箱技巧的运用具有一种向尾声过渡的特征, 演奏者应根据旋律在不同地方对其进行不同的处理。
( 六) 尾声部分( 第1 1 2 一1 24 小节)
整首曲子中, 尾声部分主要有13 个小节, 尾声部分的旋律与引子招相呼应, 在乐曲的第1 20 小节中, 震音标记出现, 一般的单震音采用轮指对其进行处理, 而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 一般将震音处理为颤音, 就是在手风琴的演奏中, 运用左手将风箱进行轻轻的摇动, 这样处理的震音效果会更好。
二、该曲获得成功的关键
( 一) 该曲的选题选择得好
乐器曲中是没有歌词的, 在乐器曲中如何才能使观众能够清晰的明白作曲家的意图, 接收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是作曲家要关注的问题, 因此选题就是关键的第一步。大多数手风琴作曲家直接创作有标题或者没有标题的乐曲, 这是一种方法, 对一些流传甚广的乐曲直接进行改编, 将其创作为手风琴曲, 这种方法也是可取的, 因为这一类曲子本身就将己经有了群众基础, 就算将其改编成手风琴曲, 观众也能够容易了理解。在该曲的选题中, 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度较高, 选材的内容方面又是弘扬革命的正能量, 即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又可以弘扬正能量感染青少年,原曲具有一定的改编需要, 而这种想法与作曲家的自身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 二) 借鉴原曲但不受原曲的限制, 创新发展
对任何曲子进行改编, 如果一味的按照原来的曲子进行照搬, 自然是不可取的, 在乐器的配置方面与旋律的编写方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自然是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的, 而真正对于一首乐曲进行改编, 就是要将原曲中作曲家没有表达的话通过改编的手法进一步将其引申出来, 将原曲中更多的内涵挖掘出来, 所有改编歌曲在尊重原曲的基础上, 还要有自身重要的特征, 只有忠于原创而又高于原创, 这样的改编才是有意义的, 通俗一点说就是需要创新,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保持作品长久的生命力, 才能拥有乐曲的灵魂。在这首曲子中, 原型乐曲只稍微的提到了战斗场面, 但是没有对其进行延伸, 而在改编的曲子中, 则创造了鲜明的各类形象, “ 火车形象” “ 敌军形象” “ 铁道游击队形象” 等各类形象出现丰富了乐曲, 在乐曲中, 作曲家通过对这类形象的描述, 最后形成了双方激烈的战斗场面, 最后结束阶段以游击队的胜利而告终, 这类形象的描述就是对原创的延伸, 在改编的乐曲中, 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使用手风琴对乐曲进行改编, 最忌讳的就是受到原曲的限制, 没有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作曲家必须要突破想象, 在乐曲的改编中勇于创新, 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能感动观众的手风琴作品。
( 三) 充分利用乐器演奏技巧, 发挥乐器最大表现效果
唱歌的技巧相对简单, 而乐器的演奏技巧则是变化多端的,由于乐器在演奏中有多种演奏技巧, 也是由于多种演奏技巧才有多种音色与形象的表达, 也正是因为乐器具有这种特征, 也为器乐作曲家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而善于创作的乐曲家自然不会忽视这一特征, 可以运用这一特点谱写精彩的乐器曲。与此同时, 对于特殊技巧的运用, 不能随意为之, 必须要结合乐曲的内容, 合理的将技巧运用在乐曲上, 将技巧与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结合。在该曲的特殊技法运用中, 作曲家主要采用手风琴震音演奏法、刮揍奏法等技法, 利用该技法来呈现湖面上的安静, 运用手风琴轮指奏法来模仿土琵琶的音色, 利用手风琴抖风箱的技巧来表现火车运行的轰鸣之声, 这些特殊技巧的运用不仅简单鲜明的表达了内容, 更是为乐曲的发展增添了一丝艺术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曲子呈现了整个中国艰苦抗战的缩影,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民相信邪不胜正的伟大真理, 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抗战歌曲, 也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手风琴曲螂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之艺术特点与演姜对支巧解析论文】相关文章:
当代手风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解析论文10-09
解析数字媒体艺术的改进论文10-09
群众声乐艺术的现状解析论文10-10
湘西土家织锦艺术的特点论文10-12
宋人小品画艺术解析论文10-11
园林艺术的生态智慧解析论文10-11
动画电影构图艺术解析论文10-10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解析论文10-11
论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艺术论文10-13
建筑设计中的构成艺术解析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