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西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论文

时间:2023-03-26 04:25:53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论文

  关键词:歌剧 美声唱法 男高音 歌唱技术 发展 辉煌

西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论文

  摘要:本文从时间段进行剖析,从美声唱法和男高音的诞生、沉寂、发展、辉煌来了解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1、16世纪末——歌剧与美声唱法的诞生

  歌剧的产生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它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偶然现象,而是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音乐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必然结果。歌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崛起,首先要归功于弗洛伦萨的进步人文主义思想家及音乐家。第一部歌剧《达芙妮》就是出自弗洛伦萨的作曲家里努齐尼(作词)和佩里(作曲)共同创作的。1600年他们继续合作了,在弗洛伦萨上演了为王室婚礼创作的《犹丽狄茜》,此部歌剧流传下来了。由于这两部歌剧的产生,从而确立了宣叙调、咏叹调的声乐演唱形式。

  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欧洲音乐史来讲,还有一件几乎可以与歌剧的诞生想媲美的盛世,那就是美声唱法的诞生

  由于歌剧的诞生,新的演唱体裁确立以后,歌唱艺术逐渐由复调音乐过度到主调音乐,歌剧创作更加突出主要旋律,告别了没有音乐色彩、情感色彩的炫技花腔,从而走进了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为主的新的表演形式。就此,古老的歌唱方式已经不能胜任、满足当时新作品的演唱要求,当即就必须认真的研究新的歌剧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为了歌唱者在剧场的歌唱共鸣效果,卡齐尼等人的创作小组首创了歌唱的最初原则:1.需要有充足的呼吸支持,2.需要有较丰满明亮的共鸣,3.要有清晰的吐字,4.宏亮的共鸣音量。从而,随着歌剧的发展,渐渐的产生了“美声学派”,其风格即称为“美声唱法”。

  歌剧和“美声唱法”的诞生简言之,即:文艺复兴促进了歌剧的诞生,歌剧孕育了“美声唱”。

  2、17、18世纪——男高音的相对沉寂时期

  由于歌剧的发展,促进了歌唱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时期的美声歌唱主要体现在正歌剧中,意大利语是当时的主要歌唱语言,但重要的角色多由阉人歌手担任。本时期的大众审美观点都是喜欢装饰性很多的花腔演唱、很长的单音强弱变化、快速的华彩乐句以及拖长的长音,还有令人兴奋的难以想象的高音。但这无疑都是作为当时的男高音无法想象、也无法超越的。

  此时期男声的歌唱技术还是很落后的,“关闭唱法”尚未发现,还不能解决换声区和高声区的过渡困难,自然声区的声音表现力又欠缺。本身作为当时的男高音又不能当演歌剧主要角色,受重视的程度也就不强,对其认真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从而当时的音乐家们就没有过多的对男高音的歌唱技术技巧进行研究,导致男高音自身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本时期可以说是阉人歌手的时代,他们几乎独霸了歌剧中的男、女主角,甚至在歌剧舞台上统治了近两个世纪。这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17、18世纪)是让阉人歌手感到荣耀的歌唱时期,他们歌唱技术日益成熟,听众对演唱中的炫技方面特别推崇,是这个时期的阉人歌手发展到放肆的使用歌唱技巧与华彩的演唱风格,使歌唱技术达到顶峰。

  此时,阉人歌手出现了多级分化,优秀的阉人歌唱家支配着这个歌剧舞台。他们有时扮演女角色,但又经常扮演英雄类型的男性角色,以极其精湛的技术技巧征服了欧洲,乃至征服了世界,走向了巅峰并且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3、19世纪——男高音发展的黄金时期

  3.1男高音完成了艰难的技术革命

  19世纪初,法国大歌剧的兴起,人们不再欣赏阉人歌手浅薄浮华的演唱风格,逐渐喜欢大的音量、大的戏剧冲突性方面发展。从而迫使阉人歌手推出歌剧舞台,此时期的男高音突然提到主要角色。在大歌剧形势下仅从高音的问题、辉煌程度的问题就逼迫歌唱家们不得不去认真的研究唱法。

  在19世纪中期“关闭唱法”(closed)以及“面罩唱法”(Mask)的出现,使男高音获得重大技术突破,逐渐解决了男高音演唱的换声区和头声区的困难,从而发展了男高音的歌唱技巧。

  “关闭唱法”(Closed),我们不得不提到法国男高音歌唱家杜普雷,他是第一个使用“关闭唱法”(Closed)的人,开拓了男高音嗓音发展的新天地。

  “关闭唱法”(Closed),是歌唱发声的一种技术,解决高音区和过渡声区的一个具体手段。目的是避免在唱到换声区的那些音高是过分的“开放”,导致换声区到高声区不能平稳的过渡,使得高音区声音不够通透明亮。关闭唱法最为主要的是解决两大问题,过渡声区问题以及高声区问题,这两大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过渡声区运用自如了,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高声区。

  “面罩唱法”(Mask)发声理论起源与法国,著名男高音雷克斯首创。面罩是指眼睛和鼻子这个三角区部位,歌唱时,声音就好像被安放在这个位置里面。“面罩唱法”在集中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空间的作用,歌唱声音在进入面罩区域后,高频泛音增加,促使声音穿透力增强,即便唱很弱的音,也能在空间中得到较好的传播。“面罩唱法”(Mask)由于讲究以鼻腔为中心的面部小三角周围的共鸣状态,在声音上不会撑得很大,同时能确保嗓音本质音色与在创共鸣有效的结合为一体,能鲜明的突出自身的个性音质音色,获得局部共鸣来丰富自己的声音。

  4、20世纪——男高音歌唱艺术进入了新的辉煌时代

  4.1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及其艺术成就

  卡鲁索(KalusuoEnricoCaruso,1873-1921年)在声乐艺术史上公认为可以称之为划时代的“歌王”的,迄今为止,只有卡鲁索一人。

  1902年,卡鲁索出演《艺术家的生涯》中鲁道夫,一举成名,从此也就步入了辉煌灿烂的歌唱生涯。同年,卡鲁索在米兰做了一件在声乐界极为有意义的一件事——录制唱片,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录制唱片的歌唱家。1902年前往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获得很好声誉,转年成为大都会歌剧院的签约演员。

  卡鲁索的歌唱成就是在他的声音音色丰富,音域宽广,音质优美,表现力强,他科学的发展了BelCanto。他的呼吸能量较好,运用得也是相当精巧,气息的运用与声音的发出相互协调的非常好,而且多用鼻腔共鸣、头腔共鸣,避免其它发声部位的过度紧张。所以,他在发声时喉部、口腔等发生部位相对较松弛。他的声区过渡的较为巧妙,像是一个声区发出的。在运用关闭时,动力性强,发声果断,爆发力强,金属性的声音又带有点柔和,无不显示出他那音质的柔美与刚劲。他的Legeto,字与字的变化、音与音的流动,都进行得十分柔美、圆润,注重音调的华丽和分句的完整,讲究吐字的清晰和共鸣的圆润。他的半轻声(MezzoVoice)唱法,运用得自然、柔美且富有情感,突发性的哭腔唱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很是传神、微妙。

  4.2男高音歌唱艺术的传播

  20世纪以来,由于广泛的使用了录音、电影、电视、录像等信息手段,以及全球交通、旅游事业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歌唱艺术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倾向。

  经常可以见到的就是同一部歌剧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演员共同演出的情况。唱片的灌制、电视电影等信息手段的飞速发展,使各个国家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演唱风格与方式。国家与国家的艺术文化交流增多,逐渐的发展为各个国家的歌唱家的发声方法趋向相对统一,演唱技术都相对较好,都称自己是美声歌唱家。

  这就无疑对美声歌唱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媒介,同时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传播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推动了美声唱法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共同发展,也促进了美声唱法风格多样化的发展。这些是与各种信息手段、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4]刘新从,刘正夫,欧洲声乐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5]刘大巍,夏美君,声乐艺术论,学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西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论文】相关文章:

西方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征论文10-08

西方性文化与身体艺术论文11-15

浅谈西方艺术观念的历史变迁的论文10-05

电影艺术与技术的发展论文10-01

校园DV艺术发展论文10-08

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优秀艺术论文10-08

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传播途径分析论文10-09

西方视觉诗的艺术风格研究论文10-10

谈金永哲的歌唱艺术论文10-12

文化艺术发展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