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的变脸艺术的论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何落实好新课标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这个舞台上,教师应学会一些“变脸”的艺术,扮演起各种角色。只有表演好各种角色,才会使学生说真话、讲实话、抒心里话,才会使课堂成为彰显童真、续写童趣的平台。现结合作文教学案例以及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意识。
一、教师是一个出色的演员
课堂是一个师生对话的平台,教师应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给学生提供充足、直观的写作材料,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在马德堡半球实验案例中,教者让两个学生分别托住两个半球,自己拿着抽气筒,抽气前告诉大家,根据平时经验,40下可以将球内空气全部抽空。在抽气过程中,教师成了一个出色的表演艺术家,那极夸张的抽气动作、神态,给学生留下了极深刻的感官印象:抽气的动作越来越慢,呼吸急剧加速,也不知由于紧张,还是真的太吃力,脸色也逐渐变红加深,说话也显得断断续续,有点上气不接下气,学生伴随着老师的抽气,大声喊着次数,师生情感交融。大约到了30下,正当大家到了兴头上的时候,老师抽气嘎然而止,不经意地问:“老师尽力了吗?你们尽力了吗?”学生愣了一下后,立刻畅所欲言,很快一个尽心尽力的老师、一群尽心尽力的学生形象从学生口中流淌,可谓水到渠成。
二、教师是一个精明的编剧
1.设计一个个生动的习作场景。教师与学生一起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在抽气过程中停了两次:第一次抽到30下,让学生体会到抽气时人物的变化,刻画出一群尽心尽力的师生形象;在抽到接近40下时,老师又停下了,此刻学生的急切心情不言而喻,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谈感受,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语言自然就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其实两次停顿并非无意,而是教者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
2.设计一个个鲜明的习作题材。教师要将“积累运用”的习作要求外化成一个个形象、直观、生动、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习作题材。如进行活动方面的习作训练时,教师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三大步上篮、放风筝比赛、春游、扳手腕、成语接龙、名言警句大比拼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
三、教师是一个高明的导演
1.导——演
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表演,让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并进行艺术的指导。在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拉球”时,教者不是简单直接地让两个学生一拉了之,而是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在他的临场导演下,只见球体两边的学生前腿绷,后腿蹬,咬紧牙关,瞪大双眼,双手牢牢地抓住拉环,俨然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学生精彩的表演为习作拉球过程提供了直观的感知。
2.导——行
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作为教者,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习作素材,注重行为过程的指导,为学生赢得更多的习作机会。一天中午,我照例来到学校,看看班级情况,谁料全班无一缺席,格外整齐,我有些诧异。就在这时候,一名胆大的女生走来,悄悄地提醒我:“明天是元旦了。”噢,我想起来了,我曾说过举行元旦庆祝活动,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我竟差点忘了。我扫视了一下全班,从同学们眼神中流露出的期盼、急切、跃跃欲试,我知道同学们已经准备好了。怎么办?这可是一次难得的习作机会,要组织好,我暗暗对自己说。瞬间,我安排了三个小活动:贴对联,歌舞,互赠祝福话语。于是,一副副精心书写的对联点缀在教室四周,一首首动听的歌谣回旋荡漾,一句句感人肺腑的祝语沁人心脾,学生完全沉浸在欢乐愉悦之中。我又让学生对刚才的活动过程进行赏析,等到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充满真情实感的时候,我才抛出习作要求:能否将刚才的庆祝活动记录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学生的习作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由于学生有切身经历,并且孕育了充足的情感,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不用说,这次习作取得了成功。
3.导——法
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进行细节具体描写是习作的难点,如何化解难点?教师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引导学生从固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类似的课文或片断,大多数学生选定了《军神》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人物形象后,出示了几个表现刘元帅将军勇敢坚强的事例,让学生赏析后得出:课文中不打麻醉做眼部手术并准确数出刀数是最典型的事例。接着教师出示了课文片断(病人一声不吭……堪称军神),让学生读中体会到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人物品质的。“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军神’!”——抓住人物的心理。最后让学生建立了写人文章的结构模型:抓住人物特点,抓住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由于习之有法、习之有据,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教师的变脸艺术的论文】相关文章:
艺术教育声乐艺术论文10-08
艺术类论文11-02
艺术设计论文07-28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论文10-30
动画艺术论文10-08
艺术论文发表10-26
浅谈艺术的审美论文10-12
艺术教育研究论文10-09
艺术与经济论文10-08
欲望与艺术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