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调脂药的临床应用
调脂药的临床应用是小编为你带来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型药品不断被研发生产,极大的丰富了药品市场。
调脂药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药品,由于其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容易造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发生。
为了提高调脂药应用的安全性,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分析了调脂药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合理使用调脂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调脂药;血脂;临床应用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的统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磷脂等[1]。
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危害最大。
能在血管壁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闭塞。
引起心绞痛、脑梗死等。
这些斑块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发生破裂,破裂后迅速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九十年代以来的统计资料显示,无论城乡,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均占首位。
而且冠心病逐渐成为最常见的心脏病。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的四大理由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血脂紊乱,往往人们更重视前三者,对血脂紊乱的危害却重视不够。
甚至血脂异常从青少年时期已经开始,只是在早期和中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却能缓慢侵害健康,一般经过饮食制约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仍不能恢复血脂达标的情况下就应配合调脂药的治疗。
临床上常见的血脂紊乱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临床上使用调脂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选择药物
以Tc、LDL-c升高为主者,宜选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者,宜选用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等。
以HDL-c降低为主者,宜选用烟酸类[2]。
2 选择合适的剂量
一般情况下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不断进行调整,直至能使血脂达标而又不出项不良反应的最小剂量是治疗的最合适剂量。
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时,其降血脂作用虽有提高,但舞加倍效应。
常规剂量下可使LDL-c下降30%,但在此基础上剂量加倍其降LDL-c的效应仅增加7%,他汀类的不良反应应与药物剂量相关。
大剂量可造成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联合用药的理由
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应慎用影响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药物,如贝特类、胺碘酮、洋地黄、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氟西汀及柚子汁和酒类。
因为上述药物和食物可引起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为提高调脂达标和疗效,对高危和极高危的冠心病患者,因其LDL-c的目标值更低,单用一种调脂药物常难以达标。
调脂药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调脂效果[3]。
常用的联合方式为他汀类加烟酸类,或他汀类加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原则上尽量避开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合用。
如遇难治性高脂血症,确需二药联用时,应尽量偏小,随访观察,定期检测肌酸激酶和肝功能。
4 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监测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在服用调脂药物时,应定期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监测。
在开始服药后4-8周复查血脂、ALT、AST和CK,如能达到目标值,可逐步改为6-12个月复查一次。
如开始治疗3-6个月后,血脂仍未能达标则应调整药物剂量、更换种类或考虑联合用药。
每经4-8周后复查。
在应用调脂药治疗期间,必须监测不良反应。
用药前先检测AST、ALT、CK,治疗期间定期复查。
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少于正常上限的3倍时),可继续用药,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时,应暂停给药,停药后每周检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血CK值超过正常上限5倍以上时应停药。
停药后不良反应多可在短期内消失。
5 调脂药应服多久
血脂异常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调脂治疗也要打持久战。
应遵循医嘱长期服用,常年坚持适度调脂。
对于明确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倡议终身治疗。
通过调脂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将用药剂量调整为较小的维持剂量,长期服用。
参考文献
[1] 刘云红.调脂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02(10):56-57.
[2] 张元宏.辛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10,11(06):102-103.
[3] 王滨蓉.高脂血症的调脂用药选择[J].中国医药指南,2010,05(19):112-113.
【调脂药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章:
调脂药的临床应用10-26
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优势10-07
解热镇痛药的应用论文10-09
医学检验的进展与临床应用10-26
中药川芎的药食应用及开发前景10-26
复方硫磺凝胶的制备及临床应用10-05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10-26
医学检验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论文10-09
浅析我院血脂调节药应用情况10-08
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