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副肿瘤综合征临床

时间:2022-10-06 01:00:35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副肿瘤综合征临床

  副肿瘤综合征临床【1】

  【摘要】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患者在出现副肿瘤症状后才发现肿瘤,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类型有周围神经损害占7例(58.3%),肌无力综合征2例(16.7%),亚急性小脑变性1例(8.3%),边缘叶脑炎1例(8.3%),皮肌炎1例(8.3%)。

  结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容易误诊,临床早期确诊对于隐匿肿瘤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ic Syndrome)是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肿瘤未转移的情况下引起的远隔自身器官功能的异常改变。

  可影响到体内的许多器官和组织,如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导致相应器官组织异常改变 ,发生在神经系统如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病变,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PS)。

  其发生率较低,但由此综合征所造成的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较肿瘤本身更早,也可更为严重。

  因此,在临床上对此综合征要高度重视。

  从2005年3月~2008年12月 我科收治的副肿瘤综合征(PNS)12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52岁~76岁。

  其中10例首诊神经内科,1例首诊于消化科,另1例首诊于眼科后转入我科,起病至诊断时间5 d~60 d。

  1.2 起病方式

  急性起病1例,其余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本组患者神经科症状均在肿瘤症状发生之前,其中3例发现有肿瘤转移。

  1.3 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害占7例(58.3%),肌无力综合征2例(16.7%),亚急性小脑变性1例(8.3%),边缘叶脑炎1例(8.3%),皮肌炎1例(8.3%)。

  7例周围神经病中,多颅神经损害5例,表现为动眼神经损害,外展神经损害及后组颅神经损害,曾误诊为格林-巴利及脑干梗死,后经胸部CT及腹部B证实为肺癌和前列腺癌,另2例表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疼痛,查体四肢肌力下降,肌张力低四肢远端感觉减退,肌电图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例肌无力综合征均表现为近端肌无力,行走困难,活动耐力下降,有晨轻暮重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示低频刺激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波幅递增。

  其中1例曾误诊为重症肌无力,溴吡斯的明有一定疗效,1月后发现肿瘤。

  表现为亚急性小脑变性的患者1例, ,表现眩晕、呕吐,查体:眼震(+),指鼻不稳,跟膝胫试验(+),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50个,淋巴细胞83%,糖3.7 mmol/L,氯化物116 mmol/L,蛋白690 mg/dL,误诊为小脑炎,予抗病毒治疗无好转,进行性加重,全身检查发现肝癌。

  边缘叶脑炎1例,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差,智能减退,胡言乱语,做颅脑MRI显示双侧海马区脱髓鞘改变,考虑脑病,予激素及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病情有好转,20 d后再进一步加重,智能进行性减退,并出现肌无力综合征,全身检查发现淋巴瘤。

  多发性肌炎1例,表现为亚急性起病,肌肉疼痛,近端肌肉无力和萎缩,CPK增高,诊断为多发肌炎,出院5个月发现卵巢癌。

  1.4 肿瘤来源

  肺癌8例(66.7%),肝癌1例(8.3%),淋巴瘤1例(8.3%),前列腺癌1例(8.3%),卵巢癌1例(8.3%),其中9例经细胞及病理学证实,其余均经CT证实。

  2 结果

  在明确肿瘤病灶后,有9例行手术或放疗、化疗,治疗后2例神经系统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或症状稳定,1例基本治愈,2例效果欠佳。

  5例住院期间死亡,8例自动出院,12例定期随访半年后,死亡4例。

  早期误诊情况:本组病例中1例误诊为重症肌无力,7例周围神经病误诊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病。

  3 讨论

  PNS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恶性肿瘤引起的营养障碍;(2)肿瘤分泌异常激素样物质,干扰神经组织的正常代谢引起病变;(3)肿瘤某些成分引起自身免疫反应,造成神经系统损害;(4)癌肿患者机体免疫机能低下,继发病毒感染[1]。

  PNS可影响神经系统任何一个部位,大脑、小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均可受累。

  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妇科肿瘤、乳腺癌、淋巴瘤(霍奇金病)等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不同肿瘤类型有不同,支气管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较高。

  诊断PNS可发生在肿瘤发现之前、之后或与之同时发生,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目前诊断主要依赖病史及MRI、肌电图及神经系统自身抗体的检测等辅助检查。

  肿瘤抗原和正常神经系统抗原导致的交叉免疫反应是致病的重要因素[2~4],对有PNS症状的患者检测其脑脊液和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anti-Hu抗体、anti-Ri抗体、anti-CV2抗体被认为与PNS发病有确定相关性[4~5]。

  结合上述病例查阅文献,临床以下情况考虑PNS:(1)中年以上,亚急性起病,缓慢进展,以感觉障碍和疼痛为主,神经系统不符合原发神经病变规律;神经系统多部位受损,症状体征不能用单一疾病解释;(2)病情发展快,药物治疗效果差,病程<0.5 a;(3)亚急性小脑变性,若突然起病,进行性加重,约50%为PNS[6];(4)边缘叶脑炎常见于PNS。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重要。

  在治疗上以治疗原发性肿瘤为主,抑制免疫治疗、激素有一定效果,还可以血浆置换及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于部分PNS有一定疗效。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08~1411.

  [2] Martin-MoutotN,deHaroL,SeagarM.Dosage and specificity of anti-calcium channel antibodies in Lambert-Eatonmyasthenicsyn-drome[J].RevNeurol(Paris),2004,160(5Pt2):S28~S34.

  [3] GrausF,LangB,Pozo-RosichP,et al.PQ typecal cium-channel antibodies in 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with lungcan-cer[J].Neurology,2002,59(5):764~766.

  [4] GrausF,Keime-GuibertF,ReneR,et al.Anti-Huassociated para-neoplastic encephalo myelitis:analysis of 200patients[J].Brain,2001,124(Pt6):1138~1148.

  [5] Shams'iliS,GrefkensJ,deLeeuwB,et al.Paraneo 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associated with anti neuronal antibodies:analysis of 50 patients[J].Brain,2003,126(Pt6):1409~1418.

  [6] 孟宏涛,杨爱华,赵晓娟,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院报,2005,14(4):297.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2】

  【摘要】 目的 分析14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4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亚急性小脑变性4例,癌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4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3例,脑干脑炎、边缘叶脑炎1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1例,运动神经元病1例。

  结论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多为肺癌,女性多为肺癌、卵巢癌、乳腺癌,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多累及神经系统一个或多个部位,误诊率高,早期确诊对于肿瘤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分析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gic syndromes,PNS)是指机体各系统的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在非浸润、压迫或转移的情况下,产生“间接”或“远隔”效应而出现的神经系统综合征[1]。

  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极容易造成误诊,早期确诊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收集14例确诊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46~73岁。

  其中12例首诊神经内科,1例首诊消化内科,1例首诊于皮肤科后转入我科。

  起病至诊断时间5~90 d。

  1.2 起病方式

  14例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症状在肿瘤症状发生之前,在几周至几月内进行性加重,其中4例发现肿瘤转移。

  1.3 临床表现

  1.3.1 亚急性小脑变性4例,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及躯干共济失调,2周至7个月内不能行走,构音障碍,2例同时有头晕、恶心、呕吐、复视、饮水呛咳、进食困难,1例伴有四肢肌无力萎缩。

  查体:4例均用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四肢腱反射减弱、Romberg征睁眼闭眼均不稳,2例有自发眼震,2例四肢肌张力低下,2例单侧指鼻试验欠稳准,2例双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双侧不对称,1例有病理征,均无脑膜刺激征。

  腰穿检查示颅压正常,脑脊液白细胞(10~50)×10�6/L,淋巴细胞0.45~0.95,蛋白0.65~0.89 g/L。

  所有患者头颅CT、MRI正常。

  1.3.2 癌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PSN)4例,亚急性起病,其中2例为亚急性感觉神经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手套、袜套样浅感觉减退伴有麻木疼痛、肌无力症状;1例单纯表现为顽固性神经根痛;l例为感觉运动性混合型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感觉及运动障碍。

  3例行肌电图检查,其中2例为神经源性改变,1例为神经源性并肌源性改变。

  由于检查设备有限均未做肌肉活检。

  1.3.3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3例,2例亚急性起病,1例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体近端及躯干无力,活动后即有疲劳感 短暂连续用力后肌力反而暂时加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例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3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查,1例正常,2例显示静息电位低于正常,神经重复低频刺激时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波幅递增,其中l例合并肌源性损害。

  上述病例新斯的明试验均阴性。

  其中2例曾误诊为重症肌无力,l例病程中曾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稍有改善。

  上述患者有2例手术后症状消失。

  1.3.4 脑干脑炎、边缘叶脑炎1例,亚急性起病,疲劳感明显,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近记忆力减退,言语增多、情绪不稳,言语含糊不清、饮水呛咳。

  脑脊液检查蛋白轻度升高。

  1.3.5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1例,亚急性起病,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和轻度萎缩,关节肌肉压痛,双上肢皮肤发硬。

  肌酶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受损。

  1.3.6 运动神经元病1例,慢性起病,进展性病程,四肢无力、肌萎缩、腱反射消失、肌束震颤。

  肌电图3段失神经病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曾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以上病例10例单独出现,4例与其他综合征同时或重叠出现,2例合并有内分泌异常。

  1.4 肿瘤来源 7例小细胞肺癌,4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1例淋巴瘤。

  其中10例经细胞病理学证实,4例经辅助检查(超声、CT、PET-CT)证实。

  2 结果

  在明确肿瘤病灶后,9例行手术或放疗、化疗,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现已死亡12例,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10个月至2年。

  3 讨论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为肿瘤在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其既非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及转移所致,也不是肿瘤引起血管性疾病、恶病质及各种治疗致并发症或副作用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为癌症患者所独有,随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发病逐渐增多[2]。

  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肿瘤抗原同神经系统细胞表达的抗原有相似性,中枢神经系统之炎性反应可能是攻击肿瘤抗原的抗体与神经系统表达的抗原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和体液免疫可能共同参与致病过程[3];②恶性肿瘤引起的营养障碍;③肿瘤分泌异常激素样物质,干扰神经组织的正常代谢引起病变;④肿瘤患者机体免疫机能低下,继发病毒感染[4]。

  PNS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等[5]。

  累及单一神经或肌肉可出现单一临床表现,广泛累及中枢、周围神经或肌肉可表现多种临床表现[6]。

  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亚急性小脑变性、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斜视眼阵挛-肌阵挛、边缘系统脑病、脑脊髓炎、视网膜变性、僵人综合征、周围神经病等。

  PNS的症状和体征可发生在肿瘤发现之前、同时或之后,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异,其病程和严重程度与原发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无相关性。

  原发肿瘤以肺癌、卵巢癌、乳腺癌、胃癌、淋巴瘤多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仅发生于不到0.01%的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再加上多数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害症状出现在原发癌肿症状不明显时 所以临床误诊率较高。

  综合上述病例并查阅文献,提示临床如遇中老年、慢性或亚急性起病、累及神经系统一个或多个部位、进行性发展、脑脊液及脑CT或脑MRI检查无明显异常,以单一病变不好解释,临床疗效差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应高度怀疑此征。

  需行全身详细的体检、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或脑脊液检查、甚至活组织检查,尤其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等,对少见的前列腺癌、膀胱癌等也不应放松警惕,为根治提供条件。

  若伴随其他的瘤外综合征如恶病质、高钙血症、低血钾、低血钠等将有助于诊断。

  对于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系统征状时,在排除癌肿的转移和(或)浸润、药物、营养和放化疗的影响时,应考虑到该征。

  近年来已发现许多血清中特异性神经元抗体与某种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Yo抗体、抗Tr抗体与亚急性小脑变性,抗Hu抗与亚急性脊髓病、癌性周围神经病、亚急性小脑变性,抗 Ri抗体与副肿瘤性斜视眼阵挛-肌阵挛,抗 Amphiphysin抗体与僵人综合征,抗Ma抗体与边缘性脑炎。

  目前自身抗体Hu抗体、Yo抗体、Ri抗体等已被认为是PNS的标记, 血清或脑脊液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有利于及早发现PNS, 其特异性较高,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此项检查。

  但据统计仅能在50%的患者血清中发现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所以血清中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的缺乏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标准[7]。

  部分抗体对判断肿瘤类型有一定意义,如抗-Yo抗体提示乳腺、卵巢等肿瘤,抗-Hu抗体提示小细胞肺癌,抗-Tr抗体提示何杰金病。

  对于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性方法。

  文献报道,约80%的患者于肿瘤确诊前发生,约50%出现时原发肿瘤尚处于可根治阶段,早期识别,早期发现,对原发癌肿切除、放疗或化疗,可部分或完全缓解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部分患者可改善症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部分患者用血浆置换可减少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但不能改变脑脊液中抗体浓度,疗效不确定。

  参 考 文 献

  [1] 陈永茂,宋利,李海华.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25例分析.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314.

  [2] Julien Bogousslavsky,Marc Fisher.张祥建 吕佩源 郭宗成译.神经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67-575.

  [3] 林盛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析 河北医学 2009,15(12).

  [4]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08-1411.

  [5]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2010,2(8):419.

  [6] 刘步珍,刘新英.神经副肿瘤综合征17例临床特点分析.山东医药,2006,46,1.

  [7] 宋延民,唐北沙,龙莉莉,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34例临床特点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4(6):81-82.

  肺癌致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3】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8yndrome,PNS)是指与原发肿瘤部位或者它的转移灶和局部表现没有直接关系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早在1956年,Guichard第一次将癌症患者中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炎命名为副肿瘤综合征。

  现在PNS的概念被扩大到包括潜在恶性肿瘤在内的远隔效应(remoteefects)。

  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PNS发生率为1.0%—7.4%[1],肺癌相关的副肿瘤综合征相对较常见,以神经肌肉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骨骼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皮肤副肿瘤综合征、血液副肿瘤综合征较为常见,其中有大量文章报道肺癌所致神经肌肉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但肺癌所致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也较常见,且大量肺癌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它对肿瘤组织有关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的观察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因此肿瘤内科医生提高识别肿瘤副综合征是非常必要的。

  1 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副肿瘤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它既不是由肿瘤的直接侵犯、压迫和转移所致,也不是因肿瘤引起感染、恶液质、血管性疾病及各种治疗如化疗、放疗的并发症所致。

  大部分证据支持副肿瘤综合症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是肿瘤患者产生的抗体和肿瘤表现的抗原反应,抗体对于肿瘤生长可以有或者没有反效应,但是抗体和特异神经细胞的抗原反应引起神经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

  某些恶性肿瘤刺激异位激素分泌引起高血钙、低血钠和抗利尿激素增加,影响到神经系统的代谢和营养障碍,导致相应的症状。

  高血钙的机制可能和骨髓受到肿瘤细胞的侵犯引起的骨质溶解或和一种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rotein,PTH—rP)的分泌有关,PTH—rP和PTH有很高的同源性,可以出现像PTH分泌过多的症状。

  PTH—rP还可以增加肾小管的钙吸收,减少磷的排泄,刺激1-α-羟化酶分泌,可以导致高血钙[2]。

  一些细胞因子如TNF,IL-6,IL-1α、IL-1β、TGFα、TGFβ的分泌也可能和血钙过高有关[3]。

  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可能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mone,ADH)异位分泌,肿瘤或其产物刺激ADH样物质和ADH释放因子的分泌有关。

  低血糖症的机制可能为: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物质;巨大肿瘤过度消耗葡萄糖;肝脏转移瘤影响肝糖原的贮存与利用;对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高血糖素等糖代谢调节作用不明感等。

  2 引起副肿瘤综合征的肺部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性内分泌病变分类

  引起副肿瘤综合征的肺部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肉瘤样癌和涎腺型癌,NSCLC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

  副肿瘤性内分泌病变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低血糖症及高钙血症。

  较为常见的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及高钙血症。

  3 肿瘤性内分泌病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约60%的患者可以在恶性肿瘤症状出现前有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大部分副肿瘤综合征并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被肿瘤相关的症状的抗癌治疗的副作用所掩盖,真正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影响的副肿瘤综合征不到所有癌症的3%,它们的出现几乎均预示预后不良[4]。

  也有些PNS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发生在原发肿瘤发现之前、之后或同时。

  3.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肌痛、虚弱、肌无力和异常色素沉着也较常见。

  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血质、皮肤粗糙、痤疮、多毛症、脱发、下腹、大腿及臀部紫纹、闭经、性欲下降、阳痿、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背痛、头痛、疲劳乏力、尿钙排出增加、尿路结石、低钙性酸中毒、病理性骨折、精神症状和压抑。

  据王利军的报道,有2例首发症状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均为小细胞肺癌,两名患者均为男性,都有长期吸烟史。

  分别在肺癌确诊前的1年及3年前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如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头晕、头痛、高血压、低血钾和性欲减退至丧失。

  且该2例患者均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症状多次反复就诊[5]。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诊断主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

  实验室检查包括测定24小时尿17-羟皮质醇(17-OHCS,>20~25mg为阳性)及小剂量地塞米松(每日2mg)抑制试验(本综合症阴性),再加上患者伴发上述症状及体征诊断可确定;若皮质功能受抑、兴奋试验阴性,则更支持该诊断。

  3.2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

  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所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体液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及尿钠增多。

  在SIADH患者中50%~70%的患者是肿瘤,是常见的导致SlADH的原因。

  肿瘤是高ADH血症的来源,以肺癌患者居多,最常见为小细胞肺癌。

  据高晓方等一组数据报道,肺癌患者的SIADH发生率可以高达9.5%,患者出现头痛、精神错乱、神经反射亢进、低血钠、低血氯、低渗透压、高抗利尿激素等[6]。

  患者常有水中毒症状,出现乏力、嗜睡、昏迷、抽搐以及颅高压为特征的脑病。

  当血钠低于100mmol/L,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有时出现延髓麻痹,或假麻痹综合征,以及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SIADH的诊断主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

  Schwartz和Bartter在1938年首次提出SIADH这个概念,诊断标准包括:①低钠血症,血钠<135mmol/L;②血浆渗透压降低伴尿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280mmol/L,尿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③尿钠浓度>20mmol/L;④临床无脱水和水肿;⑤心脏、肾脏、肝脏、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正常。

  3.3 高血钙症。

  肺癌患者的高血钙症发生率可达10%,其中小细胞肺癌较少有高血钙,而鳞癌则较少见[7]。

  患者可因高血钙而出现精神异常、认知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8],肿瘤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厌食、乏力等。

  血清钙水平高于0.6mmoL/L就可以诊断为高血钙。

  3.4 低血糖。

  肿瘤副综合征的低血糖临床表现与一般情况无明显区别,如虚弱、头晕、出汗,进食后改善。

  4 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

  对于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一般无特殊治疗,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血浆交换等治疗通常效果不佳。

  其主要措施是治疗原发病,切除肿瘤。

  原发肿瘤切除或得到控制后PNS的症状可消失或逐渐缓解。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处理:有效地抗肿瘤治疗(特别是切除原发肿瘤)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最佳治疗方法,如果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是晚期肿瘤的临床表现之一,可给予姑息化放疗,并积极对症处理。

  对于小细胞肺癌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由于皮质醇分泌增多使免疫功能减弱,到达炎症区病灶的单核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固定、吞噬和杀伤能力减弱;中性粒细胞向血管外炎症区域的移动减少,运动能力、吞噬作用也减弱。

  化疗后更容易发生机会感染,导致患者没在化疗中获益就发生病情恶化。

  (2)对于小细胞肺癌并库欣综合征者,一旦发生血液学毒性,应及时给予广谱抗生素。

  该类患者预后较差,Ilias等认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是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预后不良指标[9]。

  SIADH的治疗在控制原发肿瘤的基础上纠正低钠与水中毒、抑制ADH的异常分泌为主。

  ①首先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肺癌患者首先行手术或化疗。

  ②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d24h摄入水的总量<800mL。

  但在大剂量化疗时应权衡利弊,必要时需先处理低钠血症。

  ③对于持续2~5d的慢性低钠血症,不急于纠正低钠血症,因大脑已适应低渗,如低钠血症纠正过快,可能导致脱髓鞘的危险;而对于48h之内发生的急性低钠血症应迅速纠正低钠血症,特别注意补钠的速度不宜过快,及时监测血尿电解质和生命体征,避免出现肺水肿和心衰。

  当血钠的浓度达130mmol/L应停止输入高钠盐水。

  ④髓襻利尿剂如速尿可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从而抑制ADH的分泌,因此可用速尿1mg/kg。

  ⑤其他还有干扰ADH对肾脏作用的药物,如去甲金霉素及非肽类ADHV2受体拮抗剂OPC31260等,但目前这些药物并不作为常规使用[10]。

  氨羟二磷酸二钠是治疗高血钙的有效药物,有效率达90%,药效持续3—4周。

  肺恶性肿瘤伴有PNS经常意味着预后不良,患者的生存率和PNS的类型也有关系。

  对于肿瘤内科及呼吸科医生来说,PNS或者肿瘤的远隔效应在患的诊断评估和疗效判断中具有实践意义,对于更好地解肺部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GuIya AJ.Neuro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s with neurotologic manifestations.Laryngoscope,1993,103:754-761

  [2] Papadakis V, Vlachopapadopoulou EA,Levine L Rhabdoid tumor of the kidney with humoral hypercalcemia and 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 production.Med Pediatr 0ncol, 1995,241133-136

  [3] MundyGR,GuiseTA.Hypercalcemia of m alignancy.Am J Med,1997,103:134-135

  [4] Rudnicki S,Dalmau J. Paraneoplastic syndromes of the spinal cord,nerve and muscle.Muscle Nerve.2000,23:1800.1818

  [5] 王利军.小细胞肺癌并库欣综合征2例[期刊论文]中国乡村医药,2011,18(6):63

  [6] 高晓方,胡光荣,程相铎,梅海豫.副癌综合征为肺癌首发症状62例临床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293-294

  [7] 孙燕,石远凯,等.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5版,2007:790

  [8] Smimov M,Topilow A,Govil S,et a1.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hymid Endocrinologist,2004,14:38-42

  [9] Ilias I,Torpy DJ,Pacak K,et a1.Cushing’S syndrome due to ectopic corticotropin secretion:twenty years’experience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5,90(8):4955-4962

  [10] 闫朝丽,皇甫建.以低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三例临床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1):864-8651.

【副肿瘤综合征临床】相关文章:

肿瘤内科的护理临床观察分析09-30

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观察10-05

甲状腺肿瘤临床医学论文10-08

孕产妇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临床10-06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恶性肿瘤的临床探讨10-26

肿瘤学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0-08

肿瘤标志物检验胃癌与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10-05

内侧副韧带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10-05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