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感恩话题征文

时间:2022-10-06 12:38:49 征文 我要投稿

感恩话题征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相信写征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恩话题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恩话题征文

感恩话题征文1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感恩话题征文2

  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惟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侯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活,都需要感恩。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需要感恩。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是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时原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心里被怨愁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引进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利过重并沉溺权利欲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有恩且需要回报呢?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身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就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侯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他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为的就是感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那么的温馨美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过来。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告诉他就在他的那边。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打个“的“。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您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恩,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感恩话题征文3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在真诚的帮助别人之后,也帮助了自己。所以伸出你的手去帮助别人,不要伸出脚去试图绊倒他们。一个与人为善、一心做事的人,也许暂时会吃一些亏、遭遇一些磨难,也可能被称为傻子,但胜利最终是属于他们的。国家助学给他们机会,他们不会忘记,铭记祖国的恩情,感恩在怀永不忘! ——题记

  在此,我要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对我们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并给予了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要感谢我们的国家,感谢国家助学政策,感谢老师和同学,感谢那些所有帮助国我们的人!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有关资助,体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公德心。它不仅使青年贫困大学生在物质上受惠;而且还要求他们逐步领悟其蕴含的精神实质—————青年贫困大学生需要怀有强烈的感恩心态、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公德心。只有是他们认识到,并且持之以恒和传递这一精神实质,才能塑造自我、影响他人、奉献社会。

  感悟诚信

  首先要以“诚信”为本,人无信则无立足,行事则无以通达;人有诚信则可以立足,行事则可以通达。从个人角度来看,诚信就是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它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品质。诚信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准则。无论在生活、工作中或学习中,我们都要有以诚为本,要讲真话、说实情、办实事,做到诚于心、信于行。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可以和谐共处、互诚互敬,也只有在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才会有人们之间的和谐融洽,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大学生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但是,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大学生的意识中诚信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来价值。因此我们大学生要努力做到恪守诚信,对自己的话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自己。所以说树立诚信要从点点滴滴做起,继承和发扬恪守诚信的传统美德。

  呼唤感恩

  其次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豁达的处理。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雷克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加应该感恩生活。

  感恩,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美德。感恩,是心与心的呼应,是爱与爱的交融。感谢他人的关爱,感谢生活的馈赠。学会感恩,就不会一味的索取,一味膨胀自己的私欲。学会感恩,才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学会感恩,才能呼唤起更多的爱心,在感恩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温情和力量。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因此我们都应该要有一颗责任心、孝心、感恩的心。

  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是我迈入社会的起点,是在校与老师同学在一起学习的终点,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是我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我的知识基础,也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也许是我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自立自强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就意味着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就意味着离踏上社会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所以现在要珍惜在学院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机会,毕竟到社会上我们不可能有这样好的环境和那么多的时间来学习。要懂得珍惜,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在社会上我们只有自强才能让我们永远向上,永不怠慢,积极进取;依靠自己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历来敬重自立自强,唾弃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败家子”,鄙视没有人格哪怕乞讨的无赖,人若不能独立,和贵妇怀里的宠物猫狗有何不同?人们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梦想着翱翔万里的飞鸟折断羽翼,除了自强这双隐

  形的翅膀,还有什么能帮助它实现理想呢?如今,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奔跑在求学的路上,追求自己的梦。感恩的心,选择自强之路,勇敢前行。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脱去了曾经成长过的痛苦后,有承载了另一份关于未来拼搏的疼痛。我们的祖国母亲,需要的是一位身经百战却依旧不倒的勇士,需要的是肯为国为民做出无悔牺牲的战士,需要的是大智大略德才兼备的谋士。我也许不能做得最好,但我会努力做到更好。

  知恩图报

  有了国家助学金的相伴,我前行的道路变得更加宽广,使我更有自信地往前闯,我的心灵不再寂寞与无助。感谢国家,感谢政府,感谢你们给了我光明的大学生涯。我相信,黑暗的天空因为有了群星的点缀而璀璨,平凡的我们因为有了感恩的心而不凡。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我的学业,将来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报效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为了不负国家对我们的栽培,以及家人和老师的期望,我们这些贫困的孩子会更加专心的学习,抽更多的时间读书,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努力刻苦,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学习第一的原则。在生活上,我省吃俭用,尽量减少家庭负担,在空闲和休息时间不影响自己学习的同时,我还参加了勤工俭学等活动以解决我的部分生活费,这样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学会了一些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

  国家助学金这项政策教育了那些受助的学生以及那些参与此次活动的人。作为一名受助者,我在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深深感到了社会无比的温暖,并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像帮助我们的人一样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我明白获得帮助之后的那份喜悦,明白那份帮助给我生活的巨大影响,所以我也要尽力让需要帮助的人体味到那份喜悦。它启迪我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启迪我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我相信在国家的帮助下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同时也坚信国家的明天会让我们青年一代建设得更好!

  因此我们需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美化你我他的心灵。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爱与我们同在。做一个我自强的人,成就明天的美好。让我们共同呼唤:诚信、感恩、自强与你我他同行!只有一个充满诚信与感恩的世界,才会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感恩话题征文4

  感恩,是一份生活的感知,是一份心灵的动容,是一份源自本真的敏感。

  人常说:上帝让你失去一些东西,是为了让你得到更多的东西。生活中总有人在抱怨,失去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其实失去的与得到的孰多孰少,孰好孰坏,因人而异,我不知道命运之神是否存在,但我相信万事万物皆运于心,学会感恩,生活原本如此精彩。

  河蚌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了痛苦的孕育,因此有了晶莹剔透的珍珠;蜜蜂没有选择游手好闲,而是选择了辛苦的工作,因此有了甜美蜜汁的酝酿。正是因为它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没有感恩的心,就追求不到美好的东西,所以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权衡利弊,计较得失,要学会感恩,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获得生命的传承,爱的延续,情的升华。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生我者父母,育我者母校。我们做为跨世纪的大学生,更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母校的培育之恩,心怀感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馈的信念鞭策着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锲而不舍的追求。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虽然顺利的迈入大学的殿堂,然而高额的支出无疑给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幸运的是父母教会我要有感恩的心,面对窘迫的家境我没有抱怨命运不公,造化弄人。我不想因抱怨而一味的放大缺憾,将感恩的心态越抛越远。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很早就学会了自立。考进鹤岗市里唯一的重点中学时我13岁,从那时起,我开始自由地支配父母给的每周40元的生活费。这40元钱是父母掐算好了的,刚刚够我吃饭和买日用品的花销。因此,我每天都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几年来虽然有时也会因为超过预算而使自己饿肚子,但更多的时候我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省出很少的钱做为下个月的生活费,这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父母明智教育的结果。记得小时候,不管酷暑还是严寒,衣服都是母亲手洗。有一次过母亲节,我从生活费里拿出几元钱给母亲买了双塑料手套,这样就可以避免洗衣服时对手的伤害了,母亲当时没有说什么,但是我知道她感到很欣慰,而且妈妈一直都舍不得带它。对孩子金钱观以及人生观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种教孩子怎样面对、规划现在和将来的生活的教育,也是一门教会孩子感恩的教育,处理得当,孩子将来会受益无穷。

  即使现在的我对金钱有了许多新的认知和理解,父母在这方面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仍是深刻的。知道很多理财的知识,却不会赶时髦学随波逐流地去买基金,到网站上开什么店面,更不会羡慕别人可以买名牌,而是考虑如何自食其力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因为我懂得,一个人的价值并不真正体现在拥有金钱的多少,而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才能真正明白金钱的价值。感谢父母在我心底种下了这粒感恩的种子,使我明白:学会理财,并不仅仅是考虑怎样更好地赚钱和花钱,而是怎样智慧地面对人生。大一的时候我就利用有效的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这样既能赚取微薄的收入以供生活所需,同时还锻炼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很苦,但是我知道我的生活是很充实的。前不久在学校申请的助学金名单里看到自己的名字,我知道上帝是很公平的',大三对每个大学生来说是关键的,面临着继续教育与就业的选择。而我恰恰是一个热衷校园的人,我选择继续教育,提升自己文化修养的同时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而这笔助学金将为我的继续教育打下了基础。不用每天为了生计赚钱而奔波,我有了更为充裕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制定科学的计划。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高兴的哭了,她说:孩子,你要更努力的学习啊,别辜负了国家对你的栽培,咱得对地起自己的良心啊,这是做人的根本,这钱你要用心计算着花啊!虽然母亲是一个从没上过学的人,但是她说的话我都会记在心里,因为她是母亲,是母亲教会我如何感恩。

  科学调查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人一生感受到的幸福多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心理学家们认为,之所以有宗教信仰的人感受到的幸福更多,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宗教信仰要求信徒们感激生活中的一切:他们感恩空气,阳光,水,食物,家人和朋友以及一天的平安。信徒们进餐之前都会虔诚的感激上帝赐予他们的一切,尽管他们的财产决大多数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获得的,但他们同样会感激上帝剔给他们健康的身体,他们有能力照顾好他们的家人,因此他们获得了幸福,这就是心存感激。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不能两全齐美,有的人一味地追求个人得失,结果两手空空。有的人心存感激,结果事业有成。太多的矛盾注定我们要做出选择,我们只有适时地放弃个人利益,不去过分斤斤计较,用感恩的心审视自己,看待他人,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才是真正懂得追求的人。给一段疲倦的往事一个合理的理由,像山一样稳默驻守;给一声恬静的呼吸一屡盛开的芬芳,像水一样灿烂自由;给一颗感恩的心态一个执着的追求,像峰一样屹立长久。

【感恩话题征文】相关文章:

感恩话题的征文01-09

感恩的征文11-10

感恩征文10-07

杜甫话题征文02-17

分享话题征文01-11

理想话题征文06-06

读书话题征文最新04-15

拒绝平庸话题征文06-21

道德话题征文最新06-20

梦想话题征文作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