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征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征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承优良家风征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
“劳动创造了美,却把劳动者变成了畸形。”看到这句话,我总想起我的母亲。
六姊妹中,我的母亲最小,却独立地支撑起一个家。小时候,我与祖母相依为命,跟母亲一直都是聚少离多,就连逢年过节,都难得在一起。那时,只要母亲一回来,我便幸福满满。然而,忙完农活后,母亲就又要外出了。所以,干活时,我总是故意放慢手脚,能拖则拖。而母亲也总在我装睡之际,天不亮就出发。我只能面对母亲离去的方向,默默地站着,很久很久,任由泪水一直往下流……“妈妈,保重身体!下次早点回来……”就算有多么地“舍不得”,我能做的,也只有祝福与期待了。都是为了生活,我懂!这种日子,持续到我十五岁。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三日,我的祖母去世了。母亲和我都哭成了泪人。“孩子,以后阿妈再也不离开你了……”
母亲最厉害的本事就是勤劳!农闲时,母亲会做点小生意——卖“曲”(红曲米)。母亲不会骑车,去哪都是步行。不得不佩服她的肩力和脚力。挑着几十斤的红曲米,挨家挨户地问。这种艰辛,我能想象得到。生活哪,真的不容易。看着母亲瘦小的身板和写满爱意的脸庞,我终于体会到为何母亲给我们买的衣服总是有点大。所以,我总是祈祷母亲挑出去的红曲米都能卖完,回家时,母亲就能轻松点。走家串户后,母亲还得赶回家做饭,还从未耽误过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每次放学回来,我们总是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母亲总是能把单一的食材,想方设法做出不同的口味。我最喜欢母亲做的芋头了。蒸,焖,煎,炸,炒,真是花样百出。用心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人间美味,就是家的味道。一直以来,母亲都是厨房里的“女一号”。“你们吃惯了我做的口味。”“是啊,习惯是非常难改变的哦。”在这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我们倍感幸福!
现在,我们兄妹四人都已经长大。但母亲不听劝,仍旧忙碌。回去的时候,我都是直接去田地里寻找母亲。连催带劝后,心疼地抢过母亲肩上的担子。她就跟在我后面,不停地叮咛,嘱咐,这里当心,那边留意。到了家里,母亲又开始忙她那“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活了。“妈,您就不能歇一歇哪!”“习惯了。呵呵……”我站起来,故作“生气”,然后说要走。母亲就认真地看着我,“要不,再给你做点好吃的。”我摇摇头,把准备好的钱塞进母亲手里。母亲又忙着去给我找带走的东西了,我便趁机离开。这时,倒照镜里总会出现母亲的身影。我能猜到她会在路边站多久,就像我小时候。一到学校,赶紧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母亲简单重复的话语,我感受到了牵挂。母亲的唠叨里,充满爱的情愫。母亲在村口守望和门口送别的身影,总是在无声静默间,苍老了容颜,厚积了思念。
好日子刚开始,母亲却老了。头上那饱经沧桑的白发,脸上那写满故事的皱纹,手上那粗糙的像锯齿似的老茧,还有那时不时贴在脚上的刺眼的药胶布……无一不让我泪奔。岁月,你这无情的家伙!
岁月呀,请慢些,再慢些,让我牵着母亲的手慢慢走,直到我也变老。让我的母亲尽情地享受春光的明媚,夏花的灿烂,秋风的凉爽,冬日的暖和……岁月啊,以后请你温柔相待,好吗?
亲爱的母亲,您是我最唯美的遇见!
感谢母亲把我生在黑暗中,那盏煤油灯引发了我对光明的惊奇与珍惜。同时也埋下了我对黑暗的惊恐与敌视。虽然现实中常遭受嘲讽和打击,可我依然故我,仍然坚信:朝霞虽不能永驻,但落日终究不是结论。如果能帮一道闪亮的流星划破冰冷的夜幕,如果能变成火炬燃亮一方空间,就是牺牲生命,我也无怨无悔。
感谢母亲给了我单薄的身体,而且一点也不帅气,没有丝毫可以引起别人注目的“本钱”,我就省去了对浅薄媚俗者的'应酬,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紧紧抓住自我,不动声色地浇灌自我,开放自我,这种生活很高雅,很充实,很洒脱。
感谢母亲让我在许多事上自立,使我较早地面对和承担生活的贫穷和辛酸。在无依无靠中,我挺起了腰杆,学会了迎风行走。艰难困苦,铸就了我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信念。在奋斗中,我的能力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实现。
感谢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因此我不会成为吊儿郎当的公子或花钱如流水的少爷,更不会成为蛮横无理的狂徒或欺世盗名的伪君子。从母亲的勤奋工作中,我弄清了幸福的真谛;从母亲的无私奉献中,我弄懂了人生的意义。于是我热爱劳动,勤奋学习;于是我有了无穷的源泉,无尽的希冀。
感谢母亲的平凡!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2
我似乎总是在行走,在没有远途的跋涉。却总想翻越丘陵去抵达心中的梦境。有时候岁月是疼痛的,日子像针尖般刺痛心房,每当痛的,累的,想哭的时候,我总是会习惯性的抬头看看天边那一弯明月,“它”挂在我心头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触,便会抖落一地的正能量。这正能量如鸟般,从天边飞来,并借我一双飞翔的翅膀,给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弯明月便是我的家风!
我的性格品行习惯,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爷爷教育指导我。在爷爷眼中,家风家训体现了一种社会风俗,处事人情,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且对以后的成长人品有着重要的作用。爷爷生活在毛主席的那个年代,所以总是会拿毛主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思想来指导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将此看做是我的家风家训。虽然爷爷教育我的内容没有《颜氏家训》中内容那么广泛,基本上就没有涉及到儒学,道家,佛家,史学等内容。但对我的影响就是那么深那么远。
流年依然无恙,岁月寂静如初,回忆往事,原本以为可能会遗忘的事情却一件也没能忘记。看着那张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时候,在暑假的一个下午,微风正好,阳光也是恰到好处,爷爷就在圆桌上练起了书法,虽然没有怀素,张旭写的那样变幻无穷,疾风驰雨。但我从小到大对爷爷的书法一直称赞有佳。在那天午后,爷爷的那席话对我的印象至深,也许那些道理感悟皆因于“书法”。爷爷那时候总是在讲,书法要心静,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虚无的水墨尽情游弋,这就是天然不雕饰。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如果你真的有才华即便将自己隐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积岁的尘泥里,依旧会发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闲看天边云卷云舒,笑看门前花开花落。也许就是自那以后我也慢慢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毛笔字。有时候翻看爷爷写的字,总感觉似流水行云,仿佛在告诉我,一切的纠缠,世间的冷暖,生活的贫富,转瞬即是烟云,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琐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在亲戚、同学、朋友眼里总是那样开心向上。想想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谢我的家风家训,说的朴实一点那就是爷爷的教导。
其实爷爷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时候有些说不尽的记忆,但又感觉深刻的记忆变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么深刻!我的爷爷年轻时就像红尘中的一只孤雁,飘零人世,尝尽情味。也许因为他的“执着与倔强”才会让他被众人所嘲讽和不理解,在爷爷的那个年代,下地干活,喂猪喂羊才是他所应该干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将读书当成正业!但爷爷厌恶与自己同龄少年一样无所事事,这样注定一辈子死守农业,带动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爷爷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爷爷那时候有了爸爸之后,总是会讲那些峥嵘时代的风云人物给爸爸听,崇尚他们忍把热血洒红尘,甘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品德。教导爸爸要作一名有为国做贡献的人,也许就是在爷爷的教导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为一名商人,履行着爷爷对他的那句忠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也许爸爸取得的.这一切,追其源依旧是要感谢家训家风!有时候,在农村就经常听到对孩子的一种评语:“没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时候从一个人说的几句话,走的几步路,甚至几个细微的动作表情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家庭印记。想想在之前那个封建社会,一个人是否是世家贵胄还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为何?追其源就是一个人的家风家训。故此有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过程,唯一感谢的就是有一个好的家风,现在我出门外出求学,爷爷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说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还是临行之前的那封信,爷爷在信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其实人家都说人间就是剧场,那些穿行在凡尘的众生,每日在忙碌地编排一场叫做生活的戏。我想我们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记住做纯粹洁净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这段话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时候一个人孤身在外,在每个选择的渡口会遇到很多难题,无论是对错,我会选择坦然面对,因为懂得一句话“世上没有人亏歉你,所以无需抱怨任何人”。
谢谢生命中生存在这个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个令我自豪的家训,而我就是这样幸运遇到了他们,成为了这样一个被温暖的人。愿我的好家风,家训永远传承下去,继续温暖着一代一代的幸运的人儿..........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3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之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4
我出生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头镇一户农村家庭,在我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教导我,“人家待你好,你得记住,不能认为是理所当然。”第一次聆听了妈妈的教诲,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感天动地,就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做人道理。妈妈的一言一行在我小小的内心里播撒着与人为善、知恩图报的种子,简简单单的做人道理,也伴随我一路走来。父母对长辈的孝顺可是全村出了名。在我看来,家风是一本无字的书,言传身教是重要的传承渠道。家风是敦亲睦邻的一剂良方,母亲是维系家族孝道的核心力量。
父母这代人从小接受过严格、正统的家庭教育,他们虽然没有给我多少物质财富,但他们朴实的作风和宽厚的胸怀一直令我们耳濡目染,是今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在我看来,家风是育苗的土壤,我们子孙后代在它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我上初中时,有一次期中考试完,回家后,母亲从我怏怏不乐的神情中觉察了我考试的失利,但她只是淡淡地问了声:“考得怎么样?”当得知我的化学尤其差时,母亲翻箱倒柜找出她的化学书,轻轻地拂去封面上的灰尘,一页一页地陪着我温习,唠叨着学习化学的方法,我一一点头接受。
我上高中时,家境贫困,每周母亲为我准备好一罐腌菜,是我一星期的下饭菜。在学校吃饭时我带上饭盒到食堂打上一碗米饭,回到寝室,然后打开腌菜罐。一天,我照例在寝室中吃饭,班里有名的两个“阔佬”进来了,当他俩瞧见我的.腌菜罐时,不禁放声大笑。那笑声怪怪的,其中一人竟将腌菜罐像球一样向空中抛起……我的脸由白变红,内心由窘迫变成愤怒,随着咣当一声,腌菜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仅存的一点自尊也被践踏得烟消云散,忍无可忍的我挥动拳头和他们扭成一团……当我鼻青脸肿地回家把一切告诉母亲时,母亲却生气地打了我一巴掌,比起打架所受的伤,这一巴掌实在微不足道,但从未掉过泪的我却止不住汹涌的泪水……片刻,我哽咽着抬起头,竟发现母亲也哭了。母亲忙将泪水拭去,“孩子,妈何尝不心疼你,但你要明白咱家的难处,你现在吃腌菜,就是为了以后不再吃。如果现在你连这点苦、这点气都受不了,那你就得一辈子吃腌菜!……”那天,母亲说的每一个字都牢牢地刻在了我心里。从此,我还是捧着腌菜罐去上学。面对那些惊诧的目光,我已不在意,更不自卑,因为我心里,有那一罐罐腌菜里母亲对我的殷殷期盼和浓浓的爱……
后来我考上烟台师范学院。刚来大学时,一个室友感冒卧床不起,我告诉他:“买饭打水我就包了!你好好吃药打针,其余的不用管!”室友非常感动,后来和我也成为最好的朋友。除了帮助身边的人,对于陌生人我也会出手相助:帮助陌生人撑伞,搀扶老奶奶穿过人行横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发现,当我帮助、回报他人时,内心也会感到无比的舒畅、快乐。
走上教育教学岗位以后,我以深深感恩的心来珍惜岗位。感恩是我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基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基本良知。从参加工作时教学经验的空白到现在有点工作技能基础,离不开学校给我的锻炼平台。熟悉工作进入角色,离不开领导的鼓励和同事的帮助。在工作中的培训机会、实践机会、评职称等,都离不开领导的培养,离不开学校这个工作舞台。
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就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就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就能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就能正视错误,互相帮助。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家风是祖辈留给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张网,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捞起晶莹的品格。家风是一口无言的井,需要我们饮水思源,默默为之守候。
与人为善,领悟懂得感恩。我庆幸我有这样一个有着好家风的美丽朴素的家庭。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5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家训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健康成长、出类拔萃。我的家风、家训可以引用《弟子规》中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来概括。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一直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典范,让人们津津乐道。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
在我的家庭里也一直演绎着百善孝为先、兄弟姐妹互助友爱的传奇佳话:记忆里爸爸妈妈从未和爷爷奶奶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更别提争吵了,我就是在充满互敬互爱的幸福环境中成长的。我们家在饭桌上一直延续着长辈先动筷子的吃饭传统,在小时候那个物资比较缺乏的时代,家里每每做上一顿好吃的,妈妈总是先给爷爷奶奶盛上一晚,然后才轮得到我们。妈妈的理由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加强营养,我们小孩子正在长身体也要吃好一点,爸爸妈妈总是舍不得往自己碗里夹,这些细节都被小小的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我也成家有了孩子,这些细节也在我的另一个家里上演,我要让"孝"字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着孩子的心田。
记忆最深的是20xx年的初夏,奶奶做了切除子宫肌瘤手术,爸爸因为工地工期赶得紧回来三天就又返回杭州。伺候奶奶的重担全落在妈妈肩上,妈妈日夜守候着奶奶,怕天热伤口感染,就不停的帮奶奶擦拭着身子,换洗干净衣服,还变着花样的给奶奶做着营养餐,那时我们姐弟几个都在上学也帮不上什么忙。看着妈妈因为操劳而日渐消瘦的面孔,我开始嘟囔着姑姑们也不回来伺候两天奶奶,妈妈听见了严厉的呵斥我住嘴。我替她觉得委屈她反而训斥我,我当时难过急了。妈妈给我拉到一边轻言道:"你的姑姑在外地做着生意,眼下正值旺季也是缺人手的时候,不要惊扰他们,你的奶奶也要打电话给她们都被我拦回去了,相信妈妈能行的。"奶奶比较胖,肚皮的脂肪厚导致伤口长得很慢,近一个月奶奶才能下地走,奶奶逢人就夸她有一个好媳妇比亲闺女还要亲,我想这也是她和爷爷能幸福的安度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我们兄弟姐妹也一样孝顺着我们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他们都辛苦了大半辈子了,作为子女多一些陪伴是孝顺;经常打一个问候电话是孝顺;给父母过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生日也是孝顺;听爸爸妈妈拉拉家常唠唠嗑同样是孝顺……这种"孝"风将代代相传。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要谨慎、做到诚实守信。父母常告诫我们言语谨慎,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在团体里不要搞是非人我,行为上要诚实守信。我的父母也是用行动诠释着"谨信"两字,遇到邻居有闹矛盾的一定会尽力劝和帮助别人快速化解,也从不用别人的.家庭琐事拨弄是非。因此,我们家的人缘关系特别好,来串门的人络绎不绝。
我的父母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诚实守信,在我要上高二那年的开学季,正值收水稻的农忙时期,爸爸托付我拿着存折去银行的柜台取我们姐弟三的学费,记得当时是要求取了三千元,因为急着赶回家的班车(从村里到乡镇的班车半天往返一次),我没有清点钱的数目就离开了银行。回到家我拿出钱给爸爸,爸爸仔细的清点了一下数目又核对了存折上的取款明细,惊叫道:"哎呀,不好,银行工作人员多给钱了,还是五百!"我也很惊讶,怎么会有这等好事降临到我头上,可是还容不得我多做一会美梦,爸爸就拽出他的二八自行车急急的和正在盛饭的奶奶告别:"娘,我来不及吃中午饭了,我得先把这多余的钱给人家送去,不然等人家盘账对不住数目,该多着急啊!"不等奶奶回话,这个从早六点就收稻子到现在还未来得及吃上一口中午饭的爸爸就飞也似的骑着他的二八自行车赶往离家15里地的镇农行了。那个算错帐的银行工作人员在第二天还登门道谢:"大哥,真是谢谢你,我这两天身体不好,头老是晕乎乎的,多亏你及时把钱给我退回来,不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真的谢谢你!"一个跟母亲年纪相仿的女人不停的道谢,憨实的爸爸咧嘴笑笑说"不值得提,这是做人的本分,谁都有疏忽大意的时候,妹子以后小心点就行了。"简短的几个字却是留给我们姐弟的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
现如今我的弟弟本着"信"之道经营着自己的生意,我和妹妹都成了被赋予巨大使命的教师,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本着谨慎言行、诚实守信的理念接人待物。我们也以此训诫教育着我们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大学,幸福也会代代相传的,这让我深为信服。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6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教育已经给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教育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
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更健康的成长,而我从小就沐浴着好的家风。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绊绊,但他们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和父母出去吃大餐。记得很深刻,有次吃喜酒,菜还只上了2道,我看得眼馋,已经想吃了,拿起筷子准备夹菜,妈妈一把夺过我的筷子,并适时对我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我要感谢妈妈,是她让我明白了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妈妈经常教导我:“自古,中国人便十分重视餐桌礼仪,中国人的餐桌礼仪体现在礼、孝、德、让、教。讲宾客长幼之礼,尊敬长者的孝道,饮食谦让有度且不浪费粮食,像你这样,菜没上齐,客人没上桌就想吃,就是不懂礼仪。”
现在我长大了,如果我吃饭只用一只手拿筷子,另一只手放在桌子下面,妈妈依然就会批评我。她认为这样的仪态是不妥当的,他坚决表示有教导的必要。
其实,懂不懂礼仪、会不会礼仪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双手如何摆放,这些礼仪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更是“为他人着想”。试想,和你同一桌的家人或是朋友,当看到你不懂礼仪,他们的感受如何?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是一种信息的传达,或许身为当事人的我们并不在意,但这样的行为一方面体现一个人的内涵,另一方面传达出外在的素养。
我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贪图名、利,也不去羡慕别人家多么有钱,有权势,只是默默地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曾发生在一个晴朗的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参加他的同学聚会。待我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后,看到爸爸,他还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衬衫。“爸爸,你不换衣服吗?”“不换了,穿那么好看干什么。” “哎呀,我们不要和别人比,我们只要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在聚会时,爸爸遇到了一个和他曾经很要好的同学——张叔叔。张叔叔的儿子小时候成绩很差,长大了也不误正业,游手好闲。于是他们便聊起了家风、家教对儿女的影响。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不注重家教对孩子的影响了,只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习就够了,自己却不管孩子,任由他们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怎么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说道。
“说来也惭愧,我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关心着、管教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孩子会怎么样。”张叔叔叹了口气说着。
“家庭中的家风、家教好,这个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家教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爸爸对张叔叔说着。
张叔叔也附和着:“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夫妻关系融洽,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会大相径庭!”
现在我参加工作了,作为班主任,研究班里的学生发现,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生活在问题家庭中,不是父母离异了,就是常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父母还经常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他们就是我们家里的一面镜子,从小就教育我要勤俭节约。他们说:“节约要从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我们家的节电方法:床头灯、房厅吊灯都用的是白炽灯,并且加装了调光节电装置,父母经常说:“离开房间,随手关灯”;我们家的空调的温度设定都是恰当即可,在家用空调制冷时,爸爸说:“设定温度高2摄氏度,就可节电20%”;我们家还把淘米水用来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于浇花,擦家具;洗衣机漂洗衣服洗涤水用来拖地、冲坐便器;妈妈经常嘱咐我说:“洗澡时掌握调节冷热水比例,不要将喷头始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用水,淋浴要抓紧时间,全身淋湿即关喷头,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冲洗干净”;爸爸经常说:“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看似唠叨的琐碎事竟然促成了我一个好习惯。是呀!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态度。
父母的教导,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再好也应以“俭”持家,因为俭以养德呀!作为家庭一员的我,应当成为一个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发扬者,使良好家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7
我的家庭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也是极其和谐的一个大家庭。祖孙三代十余人,凡事都是商量而行,从未发生过争执、龃龉,"兄友妹恭,尊老爱幼"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显著标志。这些,都要归功于我的父母——这个家庭的两位"大家长".父亲是转业军人,母亲是随军家属,他们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讲不出深刻的做人道理,但是他们言传身教,无声胜有声,为我们晚辈们做出了榜样,教育我们健康成长,形成我们家独特的"家风".
"凡事都要有规矩".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他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家乡。刚从部队回来时我们一家五口挤在办公楼的房间里,他毫无怨言;省厅领导来视察,他带着去小饭馆吃饺子,连酒水都没有;哥哥与父亲在一个单位工作,他从不允许哥哥办私事、用私车;父亲刚刚调动单位,哥哥结婚没有婚房,他硬是让哥嫂与我和姐姐挤在家里,而把刚腾出来的'三居室交给原单位……用他的话说,就是"不能占公家便宜。"父亲也有他的缺点,性情过于耿直,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得罪人。不止一次地有人去告父亲的黑状,他知道后总是一笑了之,从来不给人家"穿小鞋".有一次,一位员工因为一点小事跟父亲大吵大闹,而平时在家脾气暴躁的父亲却一直在软语劝说,给人的感觉好像怕她似的。恰好去找父亲的我看不过去,与那名员工争吵起来。但父亲立即严厉地制止了我,把我推出门外。我不服,回家继续跟他理论,父亲仅用两句话回答我,"大人不记小人过,身正不怕影子斜".父亲外表一直保持着军人的刚硬,威严,但是只有我知道,他的心底其实很柔软。他经常资助老家的乡亲们,只要他们来找总是有求必应。每逢学校的学生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尽力帮助人家。有一个洛宁的小姑娘家境实在困难,他帮其申请减免了学费,还经常资助她衣物,为其联系实习单位。后来小姑娘跑到家里要认为干女儿,被父亲婉言拒绝。如今事情已过去几十年,每逢过年过节,女孩都会到家里来拜年,真正成了我家的一门亲戚。用父亲的话说,就是"做人要善良,谁也难保不求人".
父亲的一生过于节俭,尤其看不得铺张浪费。一件衣服他穿了几十年都不舍得扔,我们要给他买新衣,他会说柜子放不下。如今我们要给他买衣物,都是连威胁带吓唬地才能达到目的。我们兄妹从不敢在他面前说到饭店聚会、吃饭,说了肯定是挨训,即时哥哥几十岁的人也当小孩子一样训得毫无面子。就是父母亲过生日偶尔去饭店吃一次,也是需要千请万请才十分不情愿地参加,而我们从不敢跟他说花了多少钱。因为,他会心疼。
母亲是在这个家中最为温婉的一位,大字识不了几个,但是双手极巧。她自父亲当兵时就开始照顾家里,从老人、小叔、小姑到孩子,为大家操碎了心。母亲的双手从未停过,做针线,缝衣衫,织毛衣,纳鞋底,在我的印象中,没有母亲不会做的。一家老小的衣服鞋袜从未缺过,我和姐姐从小的衣裳也总是引领时尚。母亲从未教育我们"孝当先",可是她将姥姥赡养到88岁无疾而终,将脾气暴烈的奶奶赡养到103岁罹病而亡,据说她们的老衣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记得有一次父母在很晚的时候接到奶奶的电话,不顾夜深赶回孟津老家。我以为是很重大的事情,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父母给奶奶准备的常用药找不到了,奶奶以为是从我家临走前母亲藏起来了,老人家大发脾气,无人能劝得动,直到父母回去后从她的包裹里把药翻出来才了事。知道这事后,我很为母亲不平。但母亲说,已经习惯了,这已经不算是很委屈了。想奶奶一个缠足的旧社会妇女,那年轻时婆婆的威风肯定是很大的。心里为母亲感到委屈的同时,也知道现在作为子女、作为儿媳我们要怎么做了。于是就有了公公重病时我的忙前忙后,陪护服侍,公公去世后我们把婆婆接来同住,给她买衣服,带她出去散心。公婆的朋友们知道此事后都对我大加赞赏,而我却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行有规,心无愧",这是根据我家的家风整理出来的家训。虽然没有挂在墙上、印在纸上,但却在我们一众兄弟姐妹们心中牢牢扎根。父母的所作所为,就像一面镜子,促使我们经常地正衣冠,慎言行。身边朋友不断有人夸我们兄妹们感情好,姑嫂相处和谐,这都要归功于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大家庭的熏陶,归功于两位大家长的身教。是他们教会我们勤勉节俭、善良正直、孝顺老人、善待他人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从而使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能够出泥不染,保持着心底的那一份柔软,保持着待人的那一份信任。而我们,也要把这种行为、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永不磨灭!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8
再次见到她,已是腊月二十七,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大家都在忙着置办年货。
尽管她的眉宇间仍隐藏着淡淡的忧伤,但气色比我想像得要好的多,棉衣包裹的身体越发显得笨拙,询问她的预产期也就在这几天。
看着她踽踽独行的背影,心中有种莫名的酸楚。
两个月前她的老公因一场车祸离开了她,出事的前两天,她老公还陪她去医院做了B超,得知是男孩,喜得合不拢嘴。
出事一小时前还打电话让她喝杯奶早点休息,而一眨眼,这人说没就没了。
半年前的那场婚礼仍历历在目,公婆选了本市最高档的酒店,请了最好的司仪,高朋满座,张灯结彩,鲜花红地毯,美酒佳肴,帅气的新郎,恬静美丽的新娘,朋友们衷心祝福这对金童玉女的结合,女孩子梦想的这一刻她都拥有了。
出殡前,她不顾众人的劝说,坚持挺着大肚子来到了殡仪馆,人一下子憔悴了许多,眼窝深陷,谁能想到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她是如何度过这难捱的漫漫长夜。
朋友们做好了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以防她的情绪激动而导致的不测,谁知,她冷静的出奇,默默地坐在棺椁前,仔细地端详着老公的遗容,她要努力记住他的点点滴滴,与她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她也许在心中对他有百般的安慰与叮嘱。
寒冬腊月,殡仪馆冷的出奇,她在那里一动不动呆了两个小时,最后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才离开。
临走前,她轻轻地卸下丈夫手指上的戒指和自己手中的戒指牢牢地套在一起,众人掩面而泣,不忍心再看。
葬礼后没几天,父母及兄嫂开始轮番做她的工作。
“不是哥说你,赶紧把这孩子打掉,以后嫁人也好嫁。”
“是啊,你哥说的对,长痛不如短痛,你才二十五岁,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公婆也很通情达理:“孩子,你如果想生,我们老两口就帮着带,如果不想生,就做掉吧,一切随你。”
两天后,她提着行李住进了公婆家,以后每天黄昏,都会看到一位孕妇挽着年迈的老妇人在家属区外的小路上散步。
天空中不时飘下洁白的雪花,这让不知情的人看起来,这一幕,是多么温馨的场景。
大年初一,我接到一条短讯“生了,儿子八斤,母子平安”。
那一刻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是喜悦还是悲伤。
下午,我提着营养品去医院探望她,一路上将准备好的话在心中默念了无数遍,来到产房门前,我再次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叮嘱自己千万不要流泪。
推门进去,她就静静地躺在墙角的病床上,正输着液,雪白的墙壁与床单衬得那张脸蜡黄,还有些浮肿。
她一眼不眨地瞅着睡得正香的小宝宝,告诉我,公婆熬了一夜,让他们回家休息去了,这孩子真好带,不哭也不闹,吃饱了就睡。
临床的'产妇尊贵的像个女皇,四位老人围着转,问吃什么喝什么,床头摆满了营养品和鲜花,老公更是照顾的体贴入微,一会儿问伤口疼不疼,一会儿亲亲额头。
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是紧握着她干瘦的手,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你真坚强,真伟大。”
今年的春节来的很晚,阳历三月,已是繁花开满枝头,一条短讯映入眼帘“儿子今天满月了”。
呵,时间过的真快,我的眼泪终于随着落英纷飞,她才二十五岁,人生的路刚刚开始。
我不清楚在那两天两夜里,她经过了怎样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然地生下这个孩子,是为了纪念他们那段短暂而甜蜜的爱情,呵护这颗爱情的结晶,延续对他无限的思念,还是想承担起一位母亲的责任,均不得而知。
那时自己心目中真正的爱情无非两种极致:一是凄美如石评梅与高君宇,评梅生前拒绝一往情深的君宇,当斯人已去,则于每个周末去陶然亭畔,用自己的泪水浇灌这朵迟来的爱情花朵,风雨无阻;一如林黛玉用终生的泪水回馈神瑛侍者前世的灌溉之情,生未成婚,死而合葬,演绎了一曲现代版的梁祝;一如完美如林徽因与梁思诚,显赫的家世,美满的婚姻,珠联璧合,才子佳人,志同道合,无愧于“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评价。
待人到中年,日子平淡沉寂,如一条溪,涔涔流过,方感悟爱情的真谛: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也是一种境界;双手相牵,头枕于臂弯的现世安稳更是一种境界。
但在这世上,还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最为深沉、也最为断魂的爱,叫做思念。
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苦;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是一生逐林而居,终生未娶,却于晚年仅为林徽因的一张小照就脸红如孩童的幸福;是一字不识的母亲,却在父亲离开我们十九年中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早早摆放好祭品,燃起三柱香,于袅袅的青烟中回味曾经绵长的岁月。
写此文时,正值“清明”,我伴着初春的薄雾,于一树嫣红,一江碧水,一袭烟雨中凭吊他们的爱情。
想来也是一件值的庆幸的事,在这个物质至上感情泛滥的年代,还有这样一些真挚的情感值得永远怀念。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9
如果家是一片深蓝的夜空,那么家风就是这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熠熠生辉;如果家是一片无垠的土地,那么家风就是这土地上鲜活的生命,勃勃生机;如果家是一片慢慢的花海,那么家风就是这花海中的芬芳,沁人心脾。 众云:“家风好,家族兴。”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素养,也是象征着家之德、家之美、家之梦等的文化素养。如果一个家庭中家风不正,那么所有的成员的道德修养就不能算高;又如家中来了外客,若家风不正,即使你家中装饰十分昂贵、奢华,客人也绝然感觉不出来这个家美在何处;家风不仅仅是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家庭的共同梦想)家风不是白纸黑字,但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但实际上,家风带来最重要的——是幸福。
幸福是一个家庭和谐发展的根基,如果说幸福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家风就是实现“幸福”这个目标的最好途径,在我的家中,弟弟和我尽管有时会有点小顽皮,但我们都懂家风、护家风。以至我们家极少发生冲突或矛盾。一家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里拼搏,换来的幸福在家中被家风守护而不被破坏。我想这样的幸福才是最长久,最稳固的。
小家汇成国家,小幸福汇成国幸福。倘若每一个家庭能有一个端正的家风,那么每个家庭都能幸福起来。如果每个家庭幸福起来,国家也就幸福起来。如此下去,幸福代代传,我坚信中国一定能建设的更美好! 传承优良好家风征文5
人们都说,家长是最好的老师,我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一想,可不是吗?爸爸妈妈在我犯错的时候会安慰我,让我积极改正。父母教育我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下面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有一次,我正在看书,这本书足足有200多页,有十几万字,我看得津津有味,但我看得很快,三个小时就会看完了。结果,爸爸发现了以后,我以为爸爸会表扬我,反而我被爸爸批了一通:“你难道不知道看书要认真吗?如果你只看个热闹,还看书干什么呀?”然后,爸爸语重心长的.说:“看一本书就得认真看,不能光凑个热闹。还有在看书的时候,要看完整的一个故事。看出这个故事里的道理,而且得知道用到哪里,如果只说不做,等于没有知道,只有知行合一,才算是知道。”听了爸爸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以后看书要认真思考,学以致用。
还有一次,我对老师,作业布置太多而苦恼,妈妈知道后,告诉我说:“老师也是为你们好,因为你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是给老师学的,而你学过的知识别人永远也拿不走。”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才明白了老师为什么布置作业了?他是为了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方法。
父母是我的人生中最明显的指路牌,所以,让好家风好家教,继续传扬下去吧。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0
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风家训,而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家风家训的熏陶中成长,家风家训如同雨露般滋润我们成长。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我健康茁壮地成长着。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风的印迹:孝敬长辈、勤劳节俭、甘于奉献。
首先来说说我的爸爸,听别人说我的爷爷在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牺牲了,当时我爸爸才十几岁,往后的日子我爸爸就和我后来的爷爷共同生活,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他们相处的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爸爸对他就像是对待亲生父亲一样,从来没有跟他顶过嘴,甚至连一点小小的争吵都没有,在后期爷爷生病,卧床不能自由行动的时候,是爸爸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照顾爷爷的饮食起居,他们两个人的和睦相处也成为我们村里的一段的佳话。由于受到爸爸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在我长大成人后,同样懂得了孝敬长辈是多么光荣和骄傲的一件事,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考虑父母的感受,多为他们分忧解难,不让他们太为自己操心,在后期爸爸生病的时候,我也是尽心尽力的去照顾他,只是最终也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
再来说说我的奶奶及全家,奶奶是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她经历了我们这代人想都无法想象的生活,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打我记事起,她就经常给我讲述当时生活的苦,能吃上一口吃的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她在生活中是最为勤劳节约的一个人,家里面所有想要扔的东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还能有什么别的作用,经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我当时觉得是不是有点太严重了,当我开始上高中、大学的时候,随着学费的增长,物价的上涨,我深深意识到节俭的重要性,虽然从小受家里的影响,自己也知道节俭,但是在上大学的日子里,爸爸为了让我能够在大学吃的好一点,放弃了原来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一线高温的环境,仅仅是为了一个月多挣200元钱,为了能够让我在大学的生活更加宽裕一些,爸爸不辞辛苦,每天下班后回家帮妈妈干农活,而在这样的高强度劳动下,全家人甚至一年到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会买上一两斤肉,平时基本都是靠着自家地里面的粮食和蔬菜过日子,到了冬天和春天没有菜的时候,就靠着提前晒干的豆角、白菜、萝卜等来应付,并且家里的饭菜从来都是,这顿吃不完,下顿再吃,从来没有一个人舍得把它们倒掉,受到全家人这种勤劳节俭的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在大学也是刻苦学习,每天在保证吃好的前提下,节约每一分钱,在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过的非常的顺利,最终也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单位。
最后来说说我的.姐姐,在我姐姐16岁初中毕业时,当时由于中考没有考好,但也能上个中专,那时候的中专毕业是包分配的,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但当时我11岁,马上就要上初中,爷爷又重病在身,全家的收入只是爸爸每月的几百元钱,还有种地卖粮食的钱,要是姐姐继续上学的话,当姐姐上大专的时候我上高中,经济压力相当的大,就在此时,姐姐提出自己选择不念了,说弟弟学习比较好,将来会有前途,希望出去打工,为爸爸分担家里的负担,虽然当即遭到了爸爸的拒绝,但是姐姐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家里人商量,最终家里仍然不同意,但她还是选择了放弃学业,在城里的餐馆里打工,和爸爸一起供我上学,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很可惜,也觉得自己亏欠姐姐和家人的太多了,我现在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姐姐及家人对我的付出。
这就是我家里的几个故事,我从爸爸身上学到了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从奶奶和全家人的身上学到了勤劳节约,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财富,节约生活的一粒米、一滴水,汇聚出更大的力量;从姐姐身上学到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甘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才华,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些良好的家风家训伴随着我健康成长。
目前我也是身为爸爸的人了,我一定以身作则,将家里的优良的家风家训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孝敬长辈、勤劳节俭、甘于奉献是多么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1
一个家庭的家风要正,首先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还要书香不绝,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人之路。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灯塔,需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成为一种习惯,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随着时代变化,其核心价值没有改变,衍生出今天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美丽和谐,需要千千万万家的努力。
传承优良家风优秀征文篇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祖上没有达官显贵,世世代代皆为平民百姓。但几百年来,我家数代始终恪守“诚信助人”的准则,勤勉的维持着家族的延续,亦赢得了四方乡邻的尊重。
作为仅有四十余年人生经历的我,对祖上太久远的事情知之不多,但从我爷爷那一辈起,做人诚信、乐于助人就已成为全家为人处事的信条。父亲曾多次给我讲起爷爷在世时的一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家与沙口村一户人家约定:用一百多斤玉米交换一头牲口。牲口早早就牵回我家,还未来得及把玉米送过去,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化运动便迅速开始了,包括我家在内的全体村民都由独立经营的个体农户变成了集体农庄的社员,我家刚牵回的牲口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自然也归公入了社。时代的风暴无法阻挡,爷爷和家人顺应时势,对农村合作化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但爷爷始终对沙口村那户人家心存歉疚,尽管对方一再承诺不要玉米了,并反复强调“牲口在哪儿也都是归公”,但爷爷却总是无法心安,最终还是不顾别人劝说,想方设法按当初的约定凑足粮食并亲自送上家门。从此,爷爷获得了“实诚”的美誉,也奠定了我家“诚心助人”的家风基础。
爷爷去世后,父亲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那时我还小,家里人口多,由于形势、政策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生产工具和方式落后,我家和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经济困难,生活艰苦。不用说粮食,就是烧火做饭、取暖的燃料都十分缺乏。尽管如此,父亲常常教育我们诚实做人、本分做事,不偷不抢不贪便宜,尽力帮助遇到困难的人。那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父亲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大概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将近年关的那几天,大雪纷飞好几天,地上积雪没过脚面,天也冷的伸不出手,我们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傍晚时分,父亲领着一个衣着破旧、身体瑟缩的外人走进了院子。进门后,父亲对母亲吩咐了几句,母亲就赶紧抱柴禾烧水做饭。父亲则把那人让到里屋,让他脱鞋上炕,坐在暖和的地方,并把家里的棉被盖在他身上,那个人也连声表示感谢。没多久,母亲又把做好的热气腾腾的小米饭端进屋,那人推辞一番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一年到头几乎吃的都是玉米面,像大米、白面,一年吃不上几回,香喷喷的小米饭更是难得一见。而父亲为了招待一个外人,竟然把仅有的几斤小米毫不吝惜的拿了出来。客人吃了饭,身上也暖和多了,与父亲谈话也多了。后来父亲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外乡人,好像是崔庄那边的,想在过年之前出门做点小生意挣几个钱,没想到被大雪困在了外边。要不是父亲在生产队的草棚子里发现他,没准就得冻死。听了父亲的讲述,我很惊讶,对于父亲也很敬佩。过了两天,风停雪住天气转好,那人千恩万谢的离开我家,父亲还送他到村外。三十年后,我们几乎都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个曾被父亲救助过的人居然带着儿子找到我家拜谢救命之恩,一时在村中传为佳话。
也许是天性使然,但更多是受了父辈的影响,在这个平淡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我,从小也形成了乐于助人、重诺守信的思想性格。尤其是成为一名教师后,在长期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我的这一思想性格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无论对同事、对学生,还是对身边认识的不认识的群众,我都是胸怀善意,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我用善良和诚信赢得了广大同事、学生和家长们的信任和尊重。记得有一年教毕业班,周六需要加班上课。有一次,一名也家住县城的女同事出于安全考虑,周五和我约好次日下午结伴到校。我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但第二天却因家务繁忙把这事给忘了。中午12点一过,我就独自骑车奔向学校,直到出了县城到东于庄村边时,我才猛然想起约好的事情。而此时已经离约定地点很远了,但我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驱车返回,因为我觉得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应该说话算话,如果不顾约定,独自先行,不仅失信于人,而且自己也会寝食难安。于是我迅速骑车返回县城,来到与同事约定的地点等待,直到女同事出现,我们才一起赶赴学校上课。虽然多走了不少路,但我一路上心情十分轻松。
多年来,我始终牢记父辈的教诲,诚实做人,本分做事,尽力助人。我相信,一个人常怀诚信之心,常有助人之行,虽不能给自己带来名利富贵,但却一定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这才是一个人存在的最大价值,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诚信助人的好家风也将世代流传下去……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2
代表秋天的枫叶之美不在那经霜的艳红,而在那临风的飒爽。同样是一抹白云,因一个秋字便多了一份飘逸。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季节,也是澹泊的季节,高远的季节。
在这秋风送爽的季节,我有幸读到了高锁柱先生的《我们的父亲母亲》一书,这是一篇用心写成的父母传记,它让我体味到一种久违的感动,书中一种朴实的情怀贯穿始终,那就是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父母。书的封面第一问振聋发聩:“没有父母的养育,我们何以成人?”
父母是书中浓墨重彩的篇章。父亲为生计所迫主动要求下井,拆东墙补西墙靠借贷度日的光景;我为父亲打着灯在炕砖缝隙里捉臭虫的细节描述;父亲管借钱,母亲管借粮的默契分工,无不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会感同身受。然而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父母依然孝敬老人,对苛待自己的老人没有怨恨,始终一心一意善待祖父。为照顾奶奶,让大姐、二姐留在老家陪伴老人,坚持每月给奶奶邮寄10元生活费,从不中断。父亲常常是一路骑行130里回老家探望老人,为的是给奶奶做顿饭,陪老人聊聊天。父亲以身作则为儿女诠释了什么叫孝与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人要把父母当成最大的恩人来回报,对亲人的弱点能够宽容理解,凡事多从自身找原因。
母亲共生育9个孩子,伺候两个婆婆。一个“熬”字就是她的岁月写照。作者以大爱无疆作为讴歌母亲的题目,感恩之心溢于言表。母亲为每天8毛钱的补助多次下井挖煤,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家里有限的资源分配得极为合理,用心节省下每一分钱。对父亲的收藏和写作爱好非常支持,常对父亲说:“你是家里一面旗,全家人都照顾你。”日子虽然艰难,但母亲依然喜欢戏曲和唱歌。曾用挤出的几毛钱带孩子去看戏,平时也总是哼个歌曲小调啥的,面对别人的嘲讽白眼始终以善对人,以德报怨,丝毫不记仇。母亲的坚强乐观,勤劳善良,像不息的河流永远滋润着后代。作者深情地写道:“母亲吃糠咽菜,挤出的是奶和血,她用生命哺育我们,一点一点拉扯我们长大成人。”用平实的语言唱响了一曲母亲的深情颂歌,那发自肺腑的感受不断叩击读者的心灵,引起普天下儿女的深切共鸣。有母亲的'岁月,让我们一起珍重,再珍重!
作者在前言中特别说明自己的收藏爱好来源于父亲,办博物馆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圆父亲的文化梦,并把父亲生前收藏及书作《东西南北》设专门展厅一并陈列。“多次徜徉其中,想着终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但展厅留住的仅是物质和历史,对二位老人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如何继承和发扬,就有了这本《我们的父亲母亲》。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我们感谢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教会了我们坚持和坚强,教会了我们如何经受坎坷和挫折,教会了我们如何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感恩妻子。“正因为有了王淑文这样一生的伴侣,给了我成功的追求和动力,给我们全家带来了福音,在她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得以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在父母相继得病住院时,她总是跑前跑后,支付住院费从来没有犹豫过。对我给父母的钱也非常大度。---王淑文很理解我的父母,文化人是相通的,她非常尊重父亲学习和收藏的爱好。母亲在病逝前昏倒时,父亲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她,是她跟120的医生说,无论花多少钱,也要抢救到底。----父亲患病手术时,我正在国外,是她跑前跑后定下了手术时间,找来了医院最好的大夫,因为手术彻底,父亲的寿命又延长了9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高总对妻子这份感恩在当今社会显得犹为可贵。
感恩社会。高锁柱先生事业有成,却热心公益,不忘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公司向社会和个人累计捐助已达数百万元,充分体现了企业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风孝道征文启动仪式上,由高远集团提供的米、面、油、被褥等总价值10万余元的物资及现金,当场捐助给生活贫困的河北道德模范及高龄慈爱母亲。“我们现在可做的,就是要懂得感恩,时刻铭记并言传身教,以上率下,以期让父辈流传下来的良好家风更好地传承下去。像他们那样热爱生活,逆境中从不屈服;像他们那样做人,平凡中见伟大,最终就是记住历史,不忘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后记中,作者把父母艰苦创业,一生勤俭,重视孝道,关爱子女,不怕困难,坚强乐观的品德视为家风,并传承发扬。他告诫后辈,百善孝为先,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伟大的时代;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多参与社会公益,回报社会,才能不枉一生。衷心祝愿高远集团在“文化兴业,产业报国”之路上高歌猛进。
掩卷而思,如果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宽容,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如果一个企业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勇担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充满活力。
常怀感恩之心,是一种处世之道,更是一种道德修养。你不妨也试试。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3
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所以,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围,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上面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是极端的例子,但无不说明家风的重要性。而更多的.体现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风是最值得玩味的。“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
我家的家风,是要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勤劳节俭,诚以待人,与人为善,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严于律己,管好自己的心,自立自强,淡泊名利。我觉得一个家庭的家风就是这个家庭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于所有家庭成员的言行都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有的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我家的家风主要来自于祖父母、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我6岁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到村里的小学里读书。在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课上,老师让我背的就是《朱子家训》,其中很多内容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现在都还能背出来。虽然那时候不能完全领会意思,都是从老师的口中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后来,随着自己年龄逐渐增长,觉得每句话对自己都很有用。除了从书上学到的,更多的是家里长辈的言传身教。日常生活中,我的母亲也经常用“穿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说瞎话烂嘴烂舌头”等话语,教育我要勤俭节约、讲诚信,让我在年少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价值观。
我当过营销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在很多单位待过,所到之处一直要求自己要尊老敬老、与人为善、诚以待人、宽以待人,与人和睦相处,得意的时候不能忘形,任何时候都要管住自己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踏实。我觉得,每个家庭的家风内容,其实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部分传统美德。如古人总结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等,一直传承至今,被人们视为行为准则和人生信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忠”,古时候专指忠于君王,而现在则是要忠于职守、忠于人民、忠于国家。
家风的内容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地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涵,并且一直会对现实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老一辈很少会坐下来总结家风的具体内容,他们只会言传身教,进而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觉得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非常好,采访的对象也很多,有普通老百姓也有社会名流,一时间让家风二字,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网上的评价也很高,其实“家风讨论热潮”的出现,也说明大家对自己家的家风非常重视。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提改善党风、政风、官风以及社会风气,家风则很少被提起。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对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从家庭中走出来的,并且受到家风的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良好家风的培育。新闻媒体应该在社会上不断弘扬和宣传优良的家风,让家风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也很有必要,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有关家风的教育,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4
我来自一个平凡的家庭。姐弟三个,三个孩子是甜蜜,也是负担。依稀记得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每次回来,父亲都是拎着包,满面倦容,匆匆归来,又匆匆离去。但是父亲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别人只需要买一个苹果,我要买三个苹果。”年少时不懂得,现在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他们都是在吃苦的年代里长大的老一辈人,特别节俭。我知道,父亲很少买衣服,连喜欢的啤酒,他也只是偶尔喝喝解馋,家里的灯永远只开一盏。而母亲每次吃饭,都要求我们把碗里的米饭吃得一点不剩,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母亲会拿着擀面杖站在一旁,那根擀面杖威严而可怕,我们三个总是吃得精光。那时,家里面的大镜子边上永远插着一张小日历纸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酱油、醋、米面等多少钱,那是母亲的记账单。在那个小城镇,让三个孩子都读书并且走出去,我们的父母比别人付出的要多得多。父母亲的光荣传统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们三个孩子成年后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了,但父母勤俭持家的习惯却并未因经济条件优越了而改变。后来我才渐渐明白,父母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勤俭节约的品质潜移默化慢慢渗透到了我们的内心。现在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每次上完早自习,楼道的灯依旧闪烁,母亲的“别浪费”仿佛又在我耳边响起,我都会去一一关上。上完晚自习,教室的电扇在努力的工作,等学生走完,我都会去轻轻关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亲的爱也正如同春雨一样默默的滋润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慢慢萌芽。它不曾言语,却给我们打上了深深的爱的烙印。而这种烙印,足以让我们长成参天大树,不仅滋养自己,也能给别人一片清凉。只要给它一颗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终有一天,它会还你一片森林。
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一个人抚养我们长大,那时她还只是一位代课老师,但这丝毫不减她对工作的热情。母亲是个要强的人,从未因生活而影响工作,在照顾三个孩子洗漱睡下后,她在昏黄的灯光下备课、改作业,即便生活烦琐而艰辛,母亲带的毕业班小考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种坚韧和吃苦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姐弟三人。十二岁时,我和姐姐就能站在小凳子上烧火做饭。在我的人生经历里,也曾遭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每每此时,母亲吃苦的精神,母亲坚韧的姿态,就会浮现眼前,让我勉励自己,咬咬牙,挺过去;而年少时母亲在灯光下的背影,也不断激励我努力工作。只是到了这时候,母亲的坚韧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记得还有一次,母亲和我们姐弟三个去看望父亲,回来时已经饥肠辘辘,路旁只有一个卖馒头的.小店,我们几个狼吞虎咽,也许是急于赶路,大家吃完了径直走了。谁也没有想起,还没有付钱。走到半道,母亲突然想起,非要马上去付钱,那时的天气,已经让我们汗流浃背了,但是母亲坚决要我们一同前往,刚开始,我们并不愿意去,母亲说:“别人是小本生意,这么热的天还在守店,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不能让别人吃亏。”
除了耳濡目染这样的勤俭、坚韧、吃苦和正直、善良、诚实的精神品质外,最让我佩服母亲的,是她对爷爷的照顾。爷爷从80岁开始就一直躺在床上,妈妈每天端茶送饭,洗洗换换,一天没落下,一直照顾到爷爷94岁,个中辛苦,从未见母亲埋怨过。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爷爷的精神面貌一直不错,到94岁时,耳不聋,眼不花,能清楚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14年的照顾,见证的是母亲拳拳的孝心。
母亲从未给过我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但母亲用她的生活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她给我们留下的是勤俭、是节约、是吃苦、是坚韧、是孝道。这份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在我们面前,母亲永远是不能磨灭的丰碑,她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财富,是精神的力量。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5
今晚,没有自习,无须梳头,无须整装,一切都变得清闲、慵懒起来。我不喜欢城市的灯红酒绿,这种繁华似乎过于喧嚣,容易令人在狂热的夜生活中迷失自我。在这偏远的小乡镇,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我已习惯了这里独有的宁静和清新。而这种环境正好适合读书和写作。工作之余静赏红尘美景,呼吸没有烟尘的清新空气,品品茶,听听音乐,抑或捧起心爱的书本,进入自由的阅读状态,累了,放下书本,静立窗前,看鸟儿自由翻飞,天边云卷云舒,这对于我来说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想着今晚又可以好好独自享受这美好而又宁静的夜,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晚饭过后带上一本书漫步于校外丛林,一边赏景,一边对生活作一下理性的思考。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天,然而我竟忽略了。暖暖的夕阳余晖穿透了整个身体,一直暖到心脏的最深处,我想这就是一种温暖的心情。望着远处的田野,似乎有新的生命在萌动,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生命如此的神奇,而我却差点忽略了这个季节,然而生命却不会因为人们的不关注而停止不前。它们在走,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不管有没有雨,有没有风,一直在顽强的生存。想到自己,有时因为工作、生活的'不顺心,而心生抱怨,止步不前,在这些不息的生命面前,我有些汗颜!我想,无论今后我生命的天空如何阴晴变幻,我都要心向远方,迎着太阳,沐着风,和这一个个不屈的生命结伴而行,让自己的生命里永远都有一抹真正属于自己的不败的绿色。真是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希望啊!
走累了,坐下来,看着不远处因采矿而日渐裸露的荒山,听着那阵阵揪心、刺耳的机器轰鸣声(这也许是这块净土中唯一一处最败的风景,最不和谐的声音),我想。为了眼前一时的蝇头小利,而牺牲后世子孙几代人的幸福,这鼓的钱包里真的能盛满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每每想起曾经有这么一天,一个学生拿着作文本,笑得一脸灿烂,用溢满童真快乐的语调对其他的同学说:“这是老师批的!”因为,他的作文被我用红笔描了许多,且得了“96”分外加“优”。这时,我的心里湿漉漉的,我想那就是幸福感吧。一个红对勾,一朵手折的小红花也许就能让一个孩子拥有了全世界。推己及人,我想如果换做我们什么事情都能够简单些,或许幸福来的就更容易些吧。
想到这二十几年,生活虽然比较清贫、寂寞,但生活在孩子的那种透明的世界里,没有孰是孰非的面红耳赤的争论,没有明争暗斗的尔虞我诈……只有雨打芭蕉的清静,我亦感到幸福与满足。细细的品来,繁华三千,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只不过是一场过眼烟云。在教育的这块晴空里,无风无云无雨,抛开世间繁华,抛开烦恼怨叹,只有自己一颗纯净的心,简单从容,就像这水滴成弦,须用简单、毫无利欲之心才能聆听成是美妙的乐音!
阳春三月天,也有让我始料不及的时候,刚才还暖阳斜照,一会儿就下起了雨,虽小树林离校不远,我疾步回走,但还是受到了雨的眷顾。不知怎的,我非但不懊恼,反而一身清爽。这一刻,我嗅到了雨袭烟尘的芳香,似乎也看到了被雨水洗礼后的更蓝的天,更绿的叶,更美的虹,更蓬勃的生命,更纯净、透明的世界!
人生又何其不是如此,在历经了世俗尘埃的沾染之后,如能去掉浮华和贪念,对生活不寄予过多、过高的奢求,最终能得到良知和道德的净化,又何愁我们的生活不简单、不充实,人生的天空不亮丽、不精彩!
回房后,随意地翻看手中的《意林》,任思绪一如草原上的野马自由驰骋。突然有这样一段文字映入眼帘:“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我虽不敢妄自定义幸福究竟是什么,但是我却知道平和、健康、良好的心态是滋生幸福的沃土,得到它其实也很简单。
聆听自然、感受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甘清贫、寂寞,怀揣纯真,平淡从容地工作,你就能得到幸福!
抛却过高的物欲,懂得感恩,积极、有爱地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沧海之大,生命如沧海一粟。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而这一生谁又会不想幸福地度过呢?在这空气日益污浊,物欲日益横流,幸福指数日益下滑的今天,人们的眼睛开始迷乱,有许多曾经美好的东西日渐同化甚至是遗失。但此时,虽注定今生必将与清贫结伴,与寂寞为伍,青春只能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的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擦亮眼睛,不触碰道德的底线,不放逐欲念的恶魔,方能守住清贫,守住纯真,守住希望,守住心底的纯净和良知……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得到并守住属于我们的幸福。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6
“勤奋勇敢,吃苦耐劳”是我们家朴素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它不是挂在嘴边的唠叨,也不是贴在墙上的名言,它是“不成文的”准则。一个人可以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祖上的万贯钱财,可是一个良好的家风是无尽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为长辈,对养成良好的家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孩子,良好的家风耳濡目染如影随形,伴随着熏陶着。
我的爷爷曾经是一名海军潜艇兵,任南海舰队某军某潜艇军士长。爷爷从小就是一位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连续跳级,从小学到高中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那时还没有高考之说,高中毕业回家劳动改造,表现良好的同学推荐上大学。爷爷深知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庭贫苦,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捷径,爷爷努力参加劳动改造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可是随着国家发展政策在变化,第二年春恢复高考政策出台,大学生必须参加高考,曾祖父无力承担高昂的复习学费,爷爷也就没有了再上学的.机会,虽然现实是残酷的,可是并没有打倒爷爷坚强的斗志,转念爷爷想到了参军报效祖国。通过层层体检选拔,爷爷最终入围海军潜艇兵南海舰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海南岛,还是一个荒无人烟待开发的岛屿。爷爷投身建设祖国南海,守卫祖国边疆的最南端,十三年如一日兢兢业业。
爷爷常常告诫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磨练意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幸福谁都会享受,可是吃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只有我们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必将成为真正的人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7
你若问我,什么是家风?我会说:我的家风是一本无言的书。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浑然不觉中潜入我们的内心,滋润着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习惯和行动准则。
我的家风首先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诚实,作风要朴素。
从我懂事起就懂得看到长辈主动起身迎接,代表长幼有序。有客人来访应主动打招呼。离开家和回家后一定要先和父母打招呼。若外出一定会告知父母去向并在规定的时间回家。小的时候我总会看到家中来客时,父母热情起身相迎,递茶倒水端水果,还会准备一桌家中最好的饭菜盛情款待,我知道了与人为善,善待他人便是善待自己的道理。父母的言行示范让我懂得了尊重他人从尊重家人做起。至今,这些习惯在我的三口之家仍然延续着。
自我记事起,父母对生活、工作的态度和热情,就已经开始对我今天整个人生的成长、成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父亲从浙江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玛纳斯,毕生致力于玛纳斯县农业种子培育和繁育工作。小时候,父亲一直在基层蹲点很少回家,我们只有在每月发工资时才能见到父亲一面。而我的母亲一人承担着家中所有的事务,工作也极其繁忙,经常是回到家中我们早已进入梦乡。那时的我们,还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这么拼命工作,感觉较少关心教育我们。我上初一时,妈妈住院了,在做午饭时我的左食指被切伤,在送饭的途中,骑着黑色加重28式自行车,急驶在通往医院的.路上,然后,狠狠的摔倒在明晃晃的冰面上,饭菜撒了一地,看着满地狼藉的饭菜,那一刻,一股强烈的无助感奔涌而出,我在空旷的巷道中,放声大哭,那一刻,所有的委屈无助全部迸发出来,哭完,擦干眼泪,收拾好心情,再次带饭给妈妈送去,仿佛曾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事情虽然过去了,但那时的我一直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只是一味的工作,却总是忽视我们。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尤其是后来成为一名党员之后,才逐渐发现作为党员的父母虽然说的少,却用他们的行动,他们的身体力行教育、影响着我们,示范了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用无声的行动告诉我们心中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是什么。理解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父母给我们树立了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同时我也渐渐感受到,原来小时候父母什么事情都让我自己做主,是在给予我充分的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锻炼了我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了我更加完善的人格,对我以后,不管是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的整个人生、人格的成长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在我们的家中,父母说教不多,并不是他们对子女不关心,不教育,放手不管,而是父母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式,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健康、独立、乐观地成长起来。
我的家风再就是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承,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劳动者。
从我记事起,就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工作之余,尽管工作很累,也在坚持学习、读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76年的秋天,我的父亲在基层工作中,腰部摔伤导致骨折,在床上的3个月,仍天天坚持看报、读书。如今,我的父亲82岁高龄,仍然每天按时收看中央新闻、海峡两岸节目,拿着放大镜看报、读书、做笔记,思维依然敏捷,记忆力依然很好,对我们谈起政治、历史、国事,依然思路清晰,兴奋开心。如今,我们都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们家族中的3个孩子也依然喜欢读书,家人之间遇到好书会互相推荐、传阅。我曾在“我喜欢这样书香弥漫的家庭”一文中写道:“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十日不读书,面目全非。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会流于平庸,不会缺乏思考,更不会人云亦云。”父母的身教,让我懂得了一个人总要有点信仰和精神追求。我家的家风,早已经内化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化成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8
清廉就是清正廉洁;家是温暖的窝,用来挡雨遮阳,能够抵风御寒,可以傲雪凌霜。
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说说我们家的家风,虽然,我是一个留守孩子,但是,我的爷爷奶奶从来就没有因为我的父母不在我的身边而娇生惯养我。
爷爷经常对我说:“勤劳俭朴、勤学好问、诚实为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奶奶经常告诫我说:“饭要自己吃,地要自己扫,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爷爷奶奶的教诲,使我从小就懂得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勤劳俭朴、勤学好问、诚实为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我一直认为:家风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风气;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爷爷就教育我说:“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跌倒了要自己学会爬起来,不能埋怨自己前面的路途不平坦,只能责怪自己走路不小心”;奶奶说:“只有你自信、自尊、自强,你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永远做自己的主人”。在爷爷奶奶的教育下,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学会扫地,我学会了管好自己,自己洗脸,自己洗澡;有时还帮助爷爷奶奶择菜扫地,我们家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自己的碗自己洗。说到洗碗,还有一个小故事,听妈妈说:“在我和爸爸结婚的头一天,我吃饭就习惯的把碗放在水池里,这时你爸爸走过来说:‘我们家的习惯是谁的碗谁洗,从今天起你也应该自己洗碗了。’从那时起我就不在把碗放在水池里了。”一直到现在我们家里人都是自己洗自己的碗,包括我也不例外。
我认为:家风始终是靠家人的影响和自己的自觉养成的一种好的习惯;我们家的家风还要求我尊老爱幼,不能随便直呼辈份高的人姓名;我们家的家风要求我要做到以礼待人,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们家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诚实善良、勤俭持家、勤奋好学、。”爷爷奶奶就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说谎话,诚实善良是做人的第一要素。”
爷爷奶奶经常教育我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我的爷爷奶奶从来不讲究吃和穿。奶奶经常说,“做人一定要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要受穷”。如今爷爷奶奶都退休了,我们的生活日渐富足,却极少见爷爷奶奶买新衣服,姑姑平时给爷爷奶奶买一件好衣服爷爷奶奶总会说:“买那么贵的衣服干什么,好害不都是穿吗?”爷爷奶奶经常说:“即便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节衣缩食,没有必要讲这样那样的排场。”
爷爷奶奶就是我们家里的一面镜子,他们每天都会告诉我要节约用水用电,他们说:“节约要从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我们家的节电方法:床头灯、房厅吊灯都用的是白炽灯,并且加装了调光节电装置,爷爷奶奶经常说:“离开房间,随手关灯”;我们家的空调的温度设定都是恰当即可,在家用空调在制冷时,爷爷奶奶说:“设定温度高2摄氏度,就可节电20%”;在节约用水方面:在刷牙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告诉我说:“用口杯接水后,关了水龙头再刷牙”;我们家还把淘米水用来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于浇花,擦家具;洗衣机漂洗衣服洗涤水用来拖地、冲坐便器;爷爷奶奶经常嘱咐我说:“洗澡时掌握调节冷热水比例,不要将喷头始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用水,淋浴要抓紧时间,全身淋湿即关喷头,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冲洗干净”;爷爷奶奶经常说:“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是呀!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态度。爷爷奶奶的教导,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再好也应以“俭”持家,因为俭以养德呀!
我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主要精神、作风、品质的体现。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作为家庭一员的我,应当成为一个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发扬者,使良好家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9
我们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家庭,没有像什么名门望族那样的家风家训。更多的是听丈夫讲他年幼时的经历和现在我们生活的一些感悟。
老公每每说起他的年幼时光,几乎是70年代的缩影,饱含着艰苦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他的父亲弟兄姊妹4人,父亲行大,他爷爷走的早,他父亲15岁就参加了工作,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老哥几个的岁数相差很大,那个年代也没有计划生育,人们更多的思想是多子多福,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他母亲也是苦命人,12岁就参加工作,至今她的工龄比很多男同志都长。因为他爷爷早早地离世,给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增加了无形而巨大的压力。在最艰难的时刻,我婆婆以宽广豁达的胸怀走进了这个家庭并承担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先后帮公公给两个小叔子盖房娶妻,帮早年守寡的小姑子度过最艰难的岁月。老公说他妈妈的爱是他见过的最伟大的爱。他妈妈教会他宽容和坚强,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老公说他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没有白下的功”,时至今日,这句话已然是他的座右铭,他也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儿子。
老公说起他父亲的时候,总是被一句话所感动“百善孝为先”。那个年代一周只能休息一天,即便是这样,他父亲风雨无阻都会骑车赶回8里之外的老家探望自己的母亲,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曾间断过。他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从不让他奶奶着急,有什么事情都是大包大揽。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城市居民凭购粮本买粮食,等到取消购粮本的时候,购粮本里还存着1000斤细粮(小麦面粉),老公问他父亲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吃到白面馒头,我们家只能吃到玉米面馒头,他父亲的回答是,我们得攒粮食好给你叔叔说媳妇啊!老公在他父亲那里学到了担当和责任。
老公有时候也会问他妈妈,你为什么没有抱怨?难道这么多原本不属于你的责任和义务你都无条件的去承担,这样合理吗?公平吗?他妈妈总是慈祥的笑着说,傻孩子你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吗?人这一生不能只是索取,你要有自己的价值。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失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你为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和安逸,那应该就是你的价值和幸福吧!老公在他母亲那里学会了包容、奉献。
岁月更迭时光如梭,婆婆公公已是八旬老人。公公的腿做过手术,但还是行动不便。婆婆的眼也出了问题。老公每个月都会陪着婆婆去北京治眼病,也会陪着公公叙叙家常。正月十五到了,我们这个偏远的小镇今年倒是热闹,从外地拉来了很多大型的灯饰。已经有很多很多年没有见过灯展了,大家都很兴奋。老公叫儿子带上相机,自己拿起一个板凳背在肩上和我说,搀着爸爸妈妈去看灯。我知道他是担心老父亲的腿不能长时间行走(会肿胀),我也知道随着老人年事已高,这样的灯展也许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次观看。就这样我们一家人相互搀扶,就这样我们步履蹒跚一路灯展。儿子的照相技术无师自通,拍了很多有艺术气息的照片。灯似乎更霓虹艳丽,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说到老公,他常挂嘴边的话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老公说什么事情都能等,唯独孝顺不能等。老公很孝顺,虽然他是三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但是有什么事情父母第一个就会通知他。老公也很能干,做什么事情都会想的很周到。每每帮老爸老妈干完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会甜甜的笑着。他常常因为能帮老人干活而高兴不已。谁能看的出三年前,老公倾注半生心血的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了。老公很沮丧他想不明白自己兢兢业业的去工作还会失业。婆婆公公还有我及时给他疏导,为了支持他绘画公婆甚至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钱。老公自幼喜欢绘画,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他在父母亲身上学到的坚毅顽强不服输的精神迸发了出来,他在电脑上查资料,每日研习名家字画笔不停耕,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我们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
至于我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为人子女自当孝顺。闲暇的时候陪着老人说说话收拾收拾家务,从中学会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人这一生难道不是值得细细品读的一本书吗!
对于子女的培养教育我们也是保持着“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的理念。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以诚相待实实在在,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从小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我和老公也时常买些正能量的书籍给孩子看。老公常常和儿子说“千金难买少时贫”、“积跬步至千里,汇小流成江海”,人在困苦的环境中长大,身心都得到了洗涤和升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再困难的事情也能解决。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认认真真做好做精,这样的累积汇集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儿子也长大了,很明显比他同龄的孩子乖巧懂事的多。望着我们全家海拔最高的儿子,我很欣慰。
说了这么多,也许正真能表达家风的词汇应该是“孝、容、俭、勤、学”吧。国家是个大家庭,是若干个小家庭组成的一个整体。大家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我们的祖国明天才会更富强、才会更美好!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2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家是一个拥有六口人的大家庭。谈起我的家风,周围人都会不由地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孝顺,和谐,友爱……这一家真让人羡慕啊!”。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家“孝老爱亲”的故事。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体弱多病,而爸爸又经常上夜班,因此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就落到了妈妈那并不宽厚的肩上。无论是冰雪寒天还是酷热难耐,无论是泥泞难行还是尘土飞扬,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寂寥深夜,一旦爷爷奶奶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安顿好家里的`事情,飞速去请医生过来给爷爷奶奶看病。妈妈就在一旁学着看着,渐渐对普通的头疼脑热,竟会用药了,成了半个小医生。
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心底也种上了孝老爱亲的种子。吃饭时,我会先给爷爷奶奶盛饭,有时间就去陪爷爷奶奶聊天,平时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我要把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发扬光大,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传承优良家风征文】相关文章:
新时代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1-12
传承优良家风“家教伴成长”征文12-06
2022新时代传承优良家风征文11-12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征文04-20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征文范文11-17
优良家风我传承为主题的征文(精选13篇)11-18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作文04-19
传承家风家教征文02-02
传承好家风征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