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我的扶贫故事征文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我的扶贫故事征文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我的扶贫故事征文作文1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党和政府着力于“两不愁,三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这几年的努力都有了显著的成果,让人民群众享受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贫困群众觉得自己有了“明显改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扶贫路上这些“风景”的变迁吧。
从“土胚房”到“小洋房”的村容之变
在脱贫攻坚战中,在住房方面的政策主要有C、D级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以重庆市云阳县宝坪镇凤凰村姚某为例,在鉴定该贫困群众住房为C级危房后,县、镇、村三级联动保证资金到位,并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对该房屋进行修缮加固。在后面的走访中,姚某对我们说了句心里话,“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房子一直破破烂烂,现在这样一修感觉气派多了,住着心里也踏实了。”在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上,D级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对贫困群众的帮助可谓是“雪中送炭”。很多贫困群众的房子为土灰砌成,由于年久失修,加上雨水的浸泡,住在原来的危房里是胆战心惊、夜不能寐。云阳县宝坪镇桂坪村向某在D级危房改造完成后说,“我这辈子也没想到我能住上这样的‘小洋房’,都是党的政策好啊”!
从“泥水路”到“水泥路”的村貌之变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时代大家都追求“原生态”,然而原生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好的。在路上表现得就极为明显,阡陌交通、蜿蜒小路看似浪漫,实则“害人不浅”。在晴天的“一骑红尘”并没有“妃子笑”,有的只是漫天黄沙,让人蓬头垢面、满身灰尘。在雨天的'“众星拱月”并没有“王者风”,有的只是裤腿上“繁星点点”。出门大小水坑交错,坑坑洼洼,一不小心摔一跤更会让身上沾满家乡泥土的“香味”。如今,道路全程硬化,村里出入的道路通畅了,农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出去购买电器等商品更加方便,也提升了生活质量。从“泥水路”到“水泥路”的村貌之变不仅只是表面上的变化,带来的更多是生活质量的提升。道路的延伸并非只是村貌的变化,其中蕴含的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提升。
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村风之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对于贫困群众自身来说,要想打赢自家的小型“脱贫攻坚战”,最重要的是要有“士气”。以前很多贫困群众苦于缺乏致富技能或缺乏产业启动资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党和政府坚持“靶向治疗”,技能培训、小额信贷、岗位推荐等政策、服务让贫困群众有了坚强的后盾。贫困群众文某以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政府救济,在经过养蚕技能培训和小额信贷贷款后既有了技术又有了启动资金,文某就开起了自家的养蚕坊。经过后期的培训指导,文某又对蚕蛹进行再加工,制成蚕丝被,增加产品价值。文某说:“国家政策好,现在我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仅不能给国家拖后腿,还要努力带动周边的贫困群众一起致富。虽然现在我的蚕坊规模不够大,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多,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大家都会越来越好的”。
从“粮饱肚”到“地淘金”的产业之变
“靠天吃饭”是农民最无奈的“叹息”。针对农村发展农业面临着种地农民年龄结构老化和无产业带动的问题,党和国家发出了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号召。以云阳县宝坪镇红电村为例,村支书带头投入资金,带动村民开荒山和土地,让原来荒草丛生的土地上种满了红肉脐橙,让村民们能够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让传统的“粮饱肚”变迁为“地淘金”,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扶贫路上的“风景”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明显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懈努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关于我的扶贫故事征文作文2
初秋,雨后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马莲沟村,青豆绿萝蓊蓊郁郁,气清花香鸟语声声,马莲山上朵朵红百合花缀满了晶莹的水珠,恍如醇厚的清酿沁人心脾。
陶醉人心的还有马莲沟村群众满满的、实打实的幸福。从“出门两脚泥,遍地是垃圾”的软弱涣散村,升格成为“党旗红,群众生活红”的全县农业农村观摩示范点,马莲沟村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以党建为引领,打响了一场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的翻身仗。
喷涌一眼思源泉,辛苦奋斗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山高、石厚、土薄、水缺”,坐落在祁连山余脉的马莲沟村,因村容村貌破旧、自然禀赋落后为全镇远近所知。村党支部一班人在被确定为全镇软弱涣散党组织后,痛定思痛、知耻后勇,访群众走农户,提出了切合村级发展实际的工作思路,决定从改变村容村貌做起,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党员带头行动,群众积极参与。村中废弃的一眼泉水,是散养牲畜们戏水消暑的好去处,夏天水流丰沛时,泉水肆意横流,附近的公路上水流四溢。村党支部决定从改造这眼泉水做起,他们摊起手把拆临拆危中的木材截成大小一致的木栅栏,再挖出一方蓄水的圆池,用河中原石打底,周围用木栅栏围起,一眼无人问津的泉水变成了一池春波,荡荡漾漾、波光粼粼。村党员大会上在征求这眼泉的名字时,大家一致想到了“饮水思源”这四个字,寓意“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思源泉”便由此诞生。
种下一片青山绿,增添民生幸福的亮丽底色。绿水青山等不来,种下一片林,共添一抹绿,让新发展理念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村党支部持续加大全村沿路沿线绿化力度,全村绿色不断延伸,特别是借助西干路修建机遇,大面积栽植圆柏、宝马丁香等苗木,以绿挤荒、以绿挤乱、以绿挤脏,拆除沿路沿线养殖畜棚21座1800平米、破旧房屋及棚圈103栋14280平米、残垣断壁4860米。一年的坚持,翠绿了青山,诗意了生活,不经意间,马莲沟村的风景已经是:伴雨红叶染山色,随风流水荡秋波。
拾掇一处旧谷场,破局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走进马莲沟村的谷场岁月,可以看到麦垛、手推车,青砖、白墙、原木、泥草为底色的陈列墙最接近自然和原生态,还有种植水萝卜、生菜、小芫荽的农家小菜园,纳四景于一园,呈小宅于大众。村党支部坚持“因村因户提升、就地就势造景”原则,着力打造了以谷场、菜园树院石苑为中心的“一场三园(院、苑)”。将闲置的土炕石板铺成园间小路、残垣断壁的石块砌成围墙、多余磨盘石滚装饰成外围、堆积的麦草打造成草垛、捐赠的日常物件展现成农耕文化……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巧妙地将农耕元素融入纯朴的乡风文明中,农耕物件与无华谷场和谐地融为一体,为村民提供休闲纳凉的好去处的同时,还扮靓了小村的颜值。
建美一个幸福村,凝聚为民服务的新动能。村党支部依托本村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见缝插针植树种花绿化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独具本村特色的村情风光。按照县上“四个归整”“五项清理”“六化治理”要求,拆除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拆除住房1022间15745平方米,废旧棚圈697间11830平方米,残垣断壁3269米,新建住房39户;通过捐赠、投工投劳、就地取材等方式筹集59.9万元),长草泥抹墙14000平米;种花植树6859.2平米,架设太阳能路灯47盏;新建住房35套,改造提升住房100套。村容村貌的改造提升,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有效解决了视觉贫困,顺利通马兰花开处,幸福悠且长。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作文】相关文章:
我的扶贫网购体验征文07-14
我的故事我的梦征文12-18
我的安全故事征文04-22
我和书的故事征文02-20
我的育人故事征文04-12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04-07
我与读书的故事征文06-25
我与足球的故事征文01-12
我的家庭故事征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