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时间:2024-08-15 11:24:29 征文 我要投稿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共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你写征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共6篇]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1

  新年将近,通往老家的路途中充斥着轻扬起的尘埃和干冷的空气,略显老旧的大巴在前两年新修的水泥路上轻轻摇晃着向前行驶。冷风随着逐渐减轻的摇摆慢慢停下,我们在一颗大榕树旁下了车,招来一辆掉了漆的面包车,放上行李开始最后一段短程旅途。

  穿过两棵交缠在一起的榕树组成的拱门,来自城市的烟尘在颠簸中被我们留在了身后,取而代之的是泥土和露水特有的芳香,付了车费拿上行李,走过积水覆盖的拐角,我们回到了爷爷家。

  奶奶知道了我们要回来的消息,正坐在楼下择菜,看到我们便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迎了上来,回一趟家真不容易,坐这么久车累了吧?爸爸拎了拎手中的行李,没办法,现在疫情查得严,我们也是趁着安全时间才能回来的,这么冷怎么不进屋去。一边说着,爸爸一边把奶奶桌上没择完的菜简单收拾了一起带进屋内,爸呢?

  老头应该在后院吧,今个儿一大早就有个姑娘来找他,说想在年前修好一只玉镯子。奶奶顿了顿,把烂菜叶丢进了一旁的菜圃里,转而说道:这不快过年了嘛,之前来的人就不少,要修的.物件多了自然也就忙了。

  爸看了看我,又望了眼后院的小屋,随后拿过了我手上的行李,儿子,去后院和爷爷打个招呼,陪爷爷聊会儿天。

  我欣然答应下来,毕竟和来家中做客的小时候抱过我,但现在全然没印象的七大姑八大姨问这问那比起来,还是爷爷的后院来的清闲舒适,更别说爷爷那令人惊叹着迷的手艺了。

  我和奶奶打了个招呼,就往后院的方向走去。绕过房子,能看到潮湿的泥土地面上或有间隙的摆放着木条插着卵石,行成一条方便通行的小道向掩藏在树影斑驳中的后院延伸。走过小路,穿过竹片编织的遮帘,一个不大却干净的小屋出现在眼前。

  轻敲木门,我向里面说到,爷爷,我来看你了。

  没过多久,背后传来了落叶摩擦的响动,我在这呢。我转过身望去,爷爷提着竹篮正往这走来,门没锁,进去吧。

  我打开门扶着门边让爷爷进屋,见爷爷手上提着竹篮,我有些好奇的询问道:这里边儿装的是什么呀?这里面装的是一些饰品。爷爷将竹篮放在桌上,拉来两只竹凳在桌前,示意我坐在他旁边。待做到加了两层垫子的凳子上后,爷爷打开了竹篓,将里面装着的东西一层一层的拿了出来,不过,都是些碎了或到难以修复的饰品。

  爷爷从竹篮里拿出了碎成了几段,又用看起来是塑料和胶水拼凑起来的镯子,被剪成两段的点缀,还有散成一把碎了几个珠串。

  面对一桌的碎玉和金银视频,我有些好奇的拿起那只被碎银箍在一起的玉镯查看着镯子的样子,不难看出镯子本身有着精致的做工,雕刻着回转的祥云纹,但是在中间断裂了开来接上了一块早已泛黄的塑料,接缝处也只是用银片草草包裹住了事,胶水的腐蚀也在长久的时光侵入了玉石中,显得很是破败。

  这还修的好吗?仔细看了看镯子的样子,我自问磨成粉用滴胶粘好还比较简单,我觉得多少有些勉强了。

  爷爷一边仔细的将玉石银饰拭去灰尘装进一个个小盒子里,一边说道,虽然不容易,但是能修。收拾完,爷爷留下了那只镯子,这是一名女士嘱托一定要修好的东西,是她母亲在她出嫁的时候给她的嫁妆。

  嫁妆?我有些疑惑,嫁妆怎么会碎成这个样子。

  爷爷叹了口气又笑了笑,当时她母亲为她看中了一位人家,但是她想追求自己的事业,于是在嫁出去的前夕摔了镯子逃婚了,后来是男方给她收好让丈夫给她送去的。爷爷仔细查看着镯子的伤痕,把外包的银一层一层撕下来,露出了里面断裂发黄的镯子,放在强光灯下来回检查了几次,爷爷放心的松了口气,还好,还能修。

  爷爷从工具包里拿出了擦的澄亮的锉刀和小锯,那位女士想摔了镯子证明自己的决心,她也确实因此得到了家里人的理解,嗯。爷爷来回拉动着锯子,没多时,脆弱的镯子就分成了三截,沉吟半响,爷爷扫去了桌面的粉末,或许说得到了理解并不恰当,应该说是她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但她也还是在后来找人修好了镯子,并一直戴到了现在。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的问到,既然这么厌恶自己被规划的未来,为什么还要把镯子修好?

  或许有对家里人的眷恋吧。爷爷量好镯子的尺寸,起身从背后的架子里取出了另一个镯子的部分,比对了一下,画上痕迹后切落一块再把缺口打磨平整,然后把泛着冰蓝的玉石块严丝合缝的嵌入了损坏的玉镯里。在外漂泊奋斗的时候,人就像一艘风雨中的小船,这份眷恋就像是灯塔,即使只能看到绰约的光,也知道自己的行走的方向。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继续看爷爷工作。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2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有的人把家风写进书里,有的人把家风描上画卷,还有的人把家风贴在墙上,而我的家风却在生活点滴和血脉相承里。从小时候牙牙学语到长大成年,父辈们的言传身教,社会上的种种阅历,或深或浅透着家风的印记,是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的母亲是地道的农民,父亲是为人师者。他们未出过《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那样的经典,也没特意总结过条条框框的家风家训,却在日常生活点滴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打小就在我脑海里烙下深深的记忆,修正着成长的轨道偏离,为我的人生指引方向。小时候,父亲的工资不高,我们爷俩都是非农业身份名下没有耕地,因此除了种着母亲的那几亩口粮地,家里还搞起了编筐的副业,到小学三四年级我也可以跟着大人配合着编筐上的盖儿打打下手。这样,我们家里虽然与村东的罗家万元户比相差十万八千里,倒也生活条件一般,编筐的柳条伴着嫩芽、鸣蝉、黄叶、炉火翻飞,彩电、洗衣机、冰箱的陆续添置总能给平凡的生活带来惊喜。甚至到后来手头宽裕了,也为了离爷爷家近方便互相照顾,还置了宅子盖了新房,搬了次家,一年又一年,一家人过得也算有滋有味。

  父亲身材不算魁梧,精瘦但结实,还挑过海河,在生产队还挣过工分。因为爷爷以前被扣过地主帽子,父亲当时虽然初中毕业考试全村第一名,但不让上高中。直到77年恢复高考后,父亲被村里推荐当了民办教师,婚后经村里一位信姓兄长辅导参加统考,考上了县城师范,毕业后正式走上三尺讲台,缘由这段曲折经历,父亲倍加珍视教师这份职业,十分珍惜学习的时光。他爱看书,闲暇之余喜欢在阳光下倚着墙捧一本书从中午碗筷刷毕看到傍晚炊烟袅袅。骑自行车带着我串亲戚的路上,会连考带教地让我认沿路小店门脸上的字,每家门口对联上的字。灶坑前添柴烧着火,慢声慢语也不瞅我,灶坑的火光把他的'严肃映衬得更加亮红:怎么又马虎了?别处不错,就第二题计算错,下次真得注意注意再注意啊!母亲身材匀称,善良耿直,勤俭持家,胡同大娘婶子的都说,长江(父亲小名)家媳妇真是个会当媳妇会过日子的女人。母亲因为家里穷,和大多女孩子一样,没上过几年学,但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感觉母亲可是神奇人物:会写会教不少字,会凭空画各种动物花草,会把塑料纸折几下变成门帘,会把易拉罐做成花型装饰屋子,还会把白菜、土豆、茄子做成美味佳肴一到夏天就时常怀念小时候吃过晚饭,院子一扫、草席一铺、枕头一摆、毛巾被一盖,窜上去一躺,花露水喷在裸露的胳膊和小腿上,父母轮流为我摇着蒲扇,蚊子这种可恶东西便仿佛都去别人家做事了。学校里的糗事、村里的家长里短,还有我最喜欢的乡村闹鬼故事便填满了醒着的炎热夏夜。

  父母对祖辈、对传统习俗总是毕恭毕敬,不敢冒犯,不敢放肆。我有时口无遮拦,老说一些生死之类话语,每到此处,母亲便把要喊出的半个死的字音拦住,呸呸呸,别老说丧气话,介孩子好好的老说介个揍嘛啊!表情很庄重,态度很愤怒,并无开玩笑之意。过年时,父亲用软头的碳素笔在家谱上将已故长辈名号添上,母亲在年三十下午就摆好供品,还须是家里蒸得最光滑饱满的馒头,点上香烛,而后拉着我跪下给已故祖辈们磕头。他们这种对生活的乐观向前,对祖辈的恩情不忘在无形之中感染了我,让我逐渐变成一个尊重长辈、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人。

  记得小时候,我跟父母去大伯家玩,看见墙上的画,也不知种了什么魔,哭闹着非要让大人们摘下来带回家,大伯一家估计也无奈,摘也不是不摘也不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父亲瞪着眼、扥着我:走,跟我回家,回家试试我的。哭着回家,挨打是必然了,哭得再凶也没人理,父母好像商量好了一样,都各忙各的,不往我身上瞟一眼。许是看我大雨转零星小雨了,父亲感觉时机已到,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再到别人家串门,看到东西不能随便要,让人家觉得咱这么老实的小孩也忒不懂礼貌了。再说了那画挂墙上好好的,你说摘下来就摘下来啊,就你最大啊?以后再串门,大人问嘛答嘛,少说话多听话,明白了吗?我似懂非懂,还没回过神来,母亲一把把我拉入怀里,行啦行啦,打也打了,别哭了也别说了,下回记着啊。长这么大,父母打的次数虽不记得了,但也没几次,要画事件却时刻提醒着我做事要谨言慎行,不能损人利己。也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尊重。

  我已接近不惑,父亲早已退休,母亲身体也不如从前。时代在发展,新时代精神也在不断提炼和创新,他们不会说以人为本,不会说提高政治站位,但自打我毕业工作就告诉我:干工作就得又红又专,板板生生的。对于这新社会老词儿,有时想想有些好笑,但细琢磨下来,实质是劝我珍惜当下,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对得起党和人民还有家庭赋予我的责任和义务啊。每逢汇报工作,或三五好友聚餐,我也会提到父母嘱咐的又红又专,不管有无掌声,有无敬酒,父母简单几句做人做事的话,三十年风风雨雨,历久弥新,依旧萦绕耳边,践行在生活工作中。

  如今父母已近古稀,我也早已是两个孩子的爹,总想把家风写满字里行间,总想把家风复制应用,但家风具体又无形,是言行举止中的传承,是共同成长的相辅相成,更是知行合一的践行。父母用实际行动教导我做人做事,擎着一盏导航灯,照亮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我会尽力把更多的余晖传递给孩子们。哪一个家庭都盼望和美,盼望快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如春风化雨般孕育滋润美好的家庭,千家万户都好了,国家才能更好了,民族才能更好了。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3

  廉洁是什么?爷爷说:水清见鱼影,心清知德行,廉洁是高尚的品德。妈妈说: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廉洁就是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从小他们就在我的心里种下了廉洁的种子,这颗种子慢慢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佑护我健康成长。在学校里我是我们班的班长,老师会给我一定的权力来管理班级。比如每天的作业检查,都是我组织其他的班委来检查,然后由我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我们班有个调皮鬼,不爱做作业,又怕被老师查到挨批评,于是他就偷偷地找到我,悄悄地对我说:班长,你就手下留情吧,不要告诉老师。他边说边往我口袋里塞东西。我赶紧掏出来一看,是五块钱!我皱着眉头看看他,他却嬉皮笑脸地说:你收下吧,以后只要你罩着我,我还会给你的。我很严肃地把钱递给了他,坚定地说:你知道自己做得不好,为什么不能花点时间来做作业!你要是这样,我会在班会上跟同学讲这个事情的,也会直接跟老师汇报你的'行为。你这样是不对的,这叫行贿,你知道吗?他看我一脸严肃,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好垂头丧气地补作业去了。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能老老实实地完成作业了。

  同学们,也许你们会觉得我这么做很傻,但我觉得我这么做是对的,因为我一直记得爷爷说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我要做一个诚信、廉洁的好孩子。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4

  我出生于一个偏远农村,家中有7口人,堂哥堂姐的父亲在他们很小时就去世了,他们的母亲也离家出走,所以堂哥堂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那时已经70多岁了,做不了太累的活,所以养育三个孩子和生活的重担全压我父亲一个人身上。

  父亲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勤劳能干,懂的事情特别多,从小我就特别崇拜父亲,认为父亲就是我的百科全书,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去问他。在我心中,父亲就像一座山那样高大,深深影响了我。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孩子树立好的观念,我就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家中。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跟村上的小伙伴一起去摘别人的柑橘吃,后来被果农抓到,要求我赔钱,当时父亲没有解释太多,直接把钱赔给了果农并把我领了回家。

  回到家后,我心里特别害怕,以为父亲肯定会狠狠地训斥我一顿,但父亲非但没有骂我,反而语重心长地跟我说道:儿子,咱们家虽然穷,但也不能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咱们穷也要穷得有骨气,你需要什么可以跟爸爸说,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去满足你。

  我一时间竟觉得父亲有点小题大做,明明只是吃了别人一个柑橘而已,怎么讲到穷人要有骨气去了,便为自己解释。父亲还是没有生气,只是叹了口气,继续耐心地和我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你不要以为这没什么,如果你现在觉得这是小事,那么将来你的思想会慢慢扭曲,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可就不是偷个橘子赔点钱这么简单了!我们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努力去赚,不能偷也不能抢,只能通过正规的途径、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

  听了父亲的话,我被深深触动了,内心无比愧疚,也把父亲对我的教诲牢牢的记在心里。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考上了公务员,分到镇农业办公室工作,担任农办主任职务,这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经历了很多人和事,同样也遇到了很多诱惑,但面对诱惑时我总能想起父亲对我说过的话:想要的东西,要靠正规的途径自己去赚,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以权谋事。因此我拒绝各种诱惑,从未动摇本心。

  父亲的教诲犹如一座山一般矗立在我的心中,指导着我的一言一行。如今,我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更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廉洁自律、守住底线,做一名干干净净、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5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祖训,也是一个家庭潜移默化的规则。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犹记得爷爷在世时常说这话。少时的我体会不深,只当是长辈的普通说教,随着年岁增长,我渐渐体会到,爷爷早已用他日常的言行激励着、鞭策着我前行,在我心灵深处镌刻下了清廉的烙印。

  在我读小学时放暑假的x一天,有个农民伯伯模样的老汉敲开了我家的门,怯生生地问道:这是张书记的家吗?我打开了门,老伯见只有我一个小孩在家,便说到:小朋友,我有点事要找张书记,这是我叫人帮忙写的内容,等你家大人回来时麻烦你交给他们。我应承着,眼睛却被电视吸引,连老伯怎么告别的都不知道。待爷爷回家时,一看地上的东西,马上严肃地问我:这些是哪来的?我也很惊讶,地上的包装袋里,有沾着泥土的新鲜花生、有码放整齐的鸡蛋、还有一只捆得结结实实的大母鸡。难道是那位老伯留下来的?我一五一十地跟爷爷说明了情况,爷爷一听,马上推着自行车拿上东西就往外奔。老张!都要吃饭了,干什么去?不就是一点农产品吗,别人都走远了。奶奶喊道。爷爷没答话,我依稀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晚饭时,我们终于把爷爷等回了家。出门时干净整洁的爷爷,现在裤脚、背部都是泥巴,手肘还被蹭破了皮。爷爷说:没事,乡下路不好走,一下没注意,摔了一跤。不过,孙女啊,你答应我,以后不要接别人送来的东西,好吗?我们要做清清白白的人。好的.。我郑重答应爷爷。虽然当时我年纪小,但也着实被爷爷骑行二十里路还东西的行为和严肃的教育震撼了,让幼小的我明白了,做人要清白,做事要干净的道理,也让我在人生的长河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长大后的我慢慢感受到,这就是流传下来的家风吧。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平凡的言语,像极了爷爷的一辈子,如螺丝钉一般扎根工作岗位,不求高官厚禄,不喜迎来送往,也不畏艰难险阻,默默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耕耘。清廉一生,也让后代受用一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的家风确实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它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也如涓涓细流,向心灵的大海奔涌;又如点点星光,指引我们不断前进。

  前路漫漫亦灿灿,不管人生路途是否崎岖坎坷,我也会一直做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弘扬真善美的传播者,身体力行地为后辈作出表率,为清廉社会贡献力量。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6

  母亲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潜移默化中教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

  母亲是家里的老大,十多岁时外爷去世,母亲便和奶奶一起拉扯我的五个舅舅长大成人。父亲也是家里的老大,爷爷去世时,我小大只有几个月,父亲和母亲扶持奶奶养育两个姑姑和五个小大长大并相继成家立业。父亲和母亲作为各自家里的老大,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岁月里,能够做到养育三个孩子,帮扶着双方老人,操心着弟弟妹妹们的大小事情,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记忆中的母亲中等身材、短发,笑声爽朗,待人热情,做事风风火火,一年到头总有着忙不完的活。二十多亩地等待着母亲去耕种、除草、管理、收获,回到家里,顾不上喝口水,赶紧做饭,还有一大群牛、羊、鸡、猪等需要母亲照顾。无论严寒酷暑,也无论春夏秋冬,母亲忙得就像一个陀螺。睡梦中醒来时,母亲还在就着烛火纳鞋底,缝补衣服;阴雨天,母亲坐在房檐下修补虫蛀的麻袋;寒冷的冬季,母亲似乎比其他季节还要忙,缝纫机扎哒哒哒地轻快响着,母亲忙着给奶奶、外奶、舅舅、姑姑、小大、以及姑、舅、小大的孩子,以及我们姊妹三个的衣服、鞋子,每个人做三身衣服、两双鞋子,我掰着手指头给母亲算算,母亲要做上百件衣服鞋子。

  妈,你歇歇!我看到母亲的脊背一起一伏地,手中又长又粗的锥子穿透厚厚的鞋底,拉大钢针的手伸过头顶,纳着小巧精致的梅花图案鞋底,偶尔搓搓冻僵的手,继续忙活着夜已深,便劝母亲休息,母亲答应着,我却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崭新的棉鞋已经放在了我们的床头。心灵手巧的母亲做的衣服鞋子,常常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很自豪,针脚细密,漂亮舒适,比现在卖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双手是个宝,幸福生活要靠他,这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时的生活很苦,很要强的母亲硬是和父亲一起,担负起了长子长姐的责任,让奶奶、外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改变了我们家只有两孔窑洞的居住条件,住上了有着四间瓦房的大院子,靠养牛种地供我们姊妹三个上学。母亲这种勤劳乐观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坚毅刚强、勤恳做事的品质。

  改善生活时,母亲把肉端给奶奶他们吃,给我们碗里也盛满了肉,自己却很少吃;上学时,母亲变着花样给我们书包里塞满鸡蛋、花生、红薯、包子、煎饼等食物,遇到山桃、牛铃果、桑葚等稀奇野果,母亲总要给我们孩子留着;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母亲往往割肉、炒鸡蛋,买好吃好喝的招待,哪怕自己接下来的时间吃咸菜就馒头,脸上总是乐呵呵的;过年时,母亲给奶奶一个大红包,来我家的孩子都会收到母亲的`红包,母亲却叮嘱我们不要收奶奶等长辈给我们的红包,让奶奶把钱攒下来花着方便。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先人后己、处处为别人考虑的人。

  记忆中,父亲一直做着小队长,现在叫组长的事情,每次乡里人来我们村,饭点就安排在我们家。母亲像亲人一样招待乡领导吃饭,在厨房里煎炸烹炒,做几道菜,烙几张饼,盛的一大碗面条上放满香香的炒鸡蛋,生怕来客吃不好。当领导询问我们家里的困难时,母亲从来不说,也坚决不让父亲说,说的都是村里的困难户的问题和老百姓的心声,谈的是村里的发展前景。在母亲心中。上级领导来村里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不是给我们家办事的,即使有些小困难,也可以自己克服。再说,父亲是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不能借着管饭的名义谋求私利。小学没毕业的母亲,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给我们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廉政教育课。

  宽以待人、热心肠的母亲,对我们姊妹的要求很严格。记得有一次,哥哥把学校的粉笔带回家玩,我们和哥哥在地上玩得不亦乐乎时,这时母亲回来了,快速绑好牛,走向哥哥,问粉笔哪里来的?哥哥不敢撒谎,说是自己趁老师不注意拿的。母亲脸色涨红,心口一起一伏,气得要打哥哥,我和姐姐吓得不敢吭声。我错了!我再也不拿学校东西了!哥哥低下头说,母亲脸色逐渐缓和,慢慢放下牛鞭,脸色缓和下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记住了吗?母亲抚摸着哥哥的脑袋,又摸出原本让我们买本子的钱,让哥哥一定要给班里再买两包粉笔,本子钱自己卖了酸枣再给我们。哥哥眼圈似乎红了,重重点了点头。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这也是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

  哥哥参加工作后,担任单位的财务人员,把公家的帐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深受领导和同事信赖。1995年,我考上豫西师范,需要5000块钱集资款,当卖牛、卖烟叶、粜粮食的钱凑在一起,还少500块钱时,哥哥提出先用单位的钱交上,工资回来了再补上,母亲坚决不同意,说公私要分明,咱们家的事就不要牵扯单位了。哥哥理解母亲,从好友哪里借来200元钱,再加上父母从亲戚家借的钱,终于让我来到了理想中的学校。

  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党员教师,我像哥哥姐姐学习,牢记母亲的话语,廉洁从教,不忘初心,工作兢兢业业,正在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4年了,但母亲影响我们的自强、廉洁的好品质,朴素、深刻的做人道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基因中,并成为家风代代相传。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相关文章: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5-23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8-13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6-08

清廉家风故事的征文11-27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6-23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合集】05-17

(精)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5-24

【必备】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7-13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