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征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征文的出现。写起征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教师报征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教师报征文1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做的是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最近我总是在想,如何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孩子们?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如何才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让他们在天真烂漫的童年过得更加快乐。在教育孩子的实践过程中,如果不能触及小孩子的心灵,不能感化他们,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一名老师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上课、备课、做游戏,留给自己学习的时间不多。最近我利用休息时间,在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多期《中国教师报》后,我感触很深。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但她却很快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她有丰富的内涵,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从事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加热爱孩子们。如果把一个班比作一个小花园,孩子们就是那朵朵各具特色的鲜花,芬芳的玫瑰,淡雅的兰花,华贵的牡丹,无畏的腊梅……朵朵花朵争奇斗艳,尽显独特魅力。而我们教师就是小花园的园丁,除草、施肥、剪枝……只有因“花”施教,才会百花齐放。《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只真正爱上孩子,才会有“百花齐放”的收获。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爱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中国教师报》使我真正意识到,教育必须具备对孩子要有“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袋”、“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每位孩子们。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作为一名老师,对孩子要多宽容。她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每个孩子,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因为这样的做法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以上只是我读《中国教师报》一点点收获,我相信因为有了她的帮助,我今后的工作会更加出色,生活会更加充实。
中国教师报征文2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安徽省太和中学张磊第一次看《中国教师报》是在2007年8月的一个闷热的下午。那时,我大学刚毕业,在皖北的一角,涡阳的民办高中上班。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几个年轻教师好好备课,学校办公室有些教学报刊,希望你们多阅读,善利用,备好课。”我走进二楼的办公室,拿了几张报纸,回到自己的住处阅读起来。那个酷暑的下午,时间过的真快,阅读报纸的快乐,似一缕青烟,升腾起我对教学的信心……
第二天,我的第一节课讲得比较成功。回到住处之后自己想了一想,虽然《中国教师报》上没有直接的教案,但它上面刊登的教学心得,在我这样一个年轻教师的心中激起阵阵涟漪。那种亲切感、那种幸福感、那些文字的力量给了我站稳讲台的勇气。
在涡阳的'那些日子里,在酷暑中,在寒冬里,是你——《中国教师报》一直在默默地陪伴着我。还记得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你刊登的抗震救灾的图片震撼我的心灵,还记得你奉上的纪念谭千秋老师的文章让我泪流满面。《中国教师报》,是你,给我灵魂上的洗礼,给我精神上的鼓励,给我理念上的指导。
08年9月,我回太和中学上班。生活依旧忙碌,感觉担子依旧沉重,教书育人,这是多么神圣的事情。经过对环境短暂的熟悉,我从学校阅览室再次找到你——《中国教师报》,我的朋友。那种寻觅,仿佛寻觅一位故人,一位知心朋友,寻觅一份纯真的快乐。特别喜欢上面的一篇篇教育生活叙事,读来亲切自然,倾听、分享同事们的故事,品味自己的教学,是一种无限的乐趣;也很喜欢上面关于课改的文章,有些做法我在教学中已经尝试,感觉效果不错。我会继续探索的,因为有个美好的目标一直在心中指引着我。还有,每次读翟晋玉老师的文章,我都受益匪浅,那新颖的角度,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让我甚是佩服。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从涡阳到太和,从高一到高三,寒来暑往,是你——《中国教师报》,一直在伴我成长。今天,没有瑰丽的语言,我用无限的深情,真诚地对你说一声“谢谢”。在你的陪伴了,我送走了一届高三,又迎来了一届高一……
中国教师报征文3
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位挚友互诉衷肠,它表述着你想说却未曾说出口的,它直接抚慰着你的内心,让你觉得那么亲切舒适。“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正如你所宣扬的那样,从我接触你的那天起,便对你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成了我在这个学校最独特的陪伴。虽然你在我身边不声不响,可却填补了我内心里那份孤独。
翻看你时,我已习惯在一杯茶时,习惯了读的同时进行标记和摘抄,可这一次,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我想记录下来我的所思所想。在第586期的“总编七日谈”中,写到了怎么帮“下乡”的新教师,虽然通篇文字不多,可却深深地刺了我的心,文中所写的是那么的真切。
读着读着,我的思绪回到了20xx年的那个秋天。怀揣着满腔的教育激情,带着还未褪去的学生稚气,来到了“彭塔”这个地方,这个我在23年前从来没听过的地方。一路上,我激动万分,在行驶了将近两个小时后,车停在了一个旧旧的大门前,这大门,分明就像我小学时的母校,一眼望去,整个校园没有我所期待的活力的气息,真的是满目凄凉。就在那一刻,我的心透心凉,我无法想象我将怎么在这开启我的教学之旅。看着父母的车消失在眼前,泪如雨下。正如文章中所提到的几“缺”,活生生
的生活,样样都缺的生活。而就是在办公室等待安排时,我们有了此生的第一次相遇。五年了,如今的学校有了些许的改变,学生们住上了崭新的宿舍楼,有了干净宽敞的食堂,吃上了营养餐,作为老师的我,又有了什么改变呢?五年了,我已成家,因为距离的关系,我还如从前依旧过着单身的生活;已从“两扇门、四扇窗”的大屋搬进了“一扇门、两扇窗”的小屋;每月拿着1500多块的工资,坚守在我爱的地方。
五年了,很多事情都变了,可不变的是你的陪伴,在最初的时光里,在思家情绪最浓时,在两次经历丧子之痛时,把你捧在手心里,一滴滴眼泪打在你的身上,湿了一大片,虽然你无声无息,可你说得都一次次敲打在我的心上,使我有勇气坚持下去。在别人眼里,网络的时代,一份报纸能带来什么?对于别人也许你只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手段,对于我,你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一名平凡的特岗教师,我现在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是想把我的学生带出去的决心,我们没有城市教师有利的条件,我们却丝毫不输对教育的那份爱,面对生活太多的曲折,我选择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我的学生身上,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快乐,能够学有所成。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什么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可我习惯了静下心来看看自己走过的'和正在走的路,我喜欢拿着一份报纸一杯茶的时光。有太多的行业令人趋之若鹜,人们看到的
更多的是其所包含的利益价值,可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它叫“特岗教师”,虽然只占教师队伍的一小部分,可却付出自己所有,待在一个什么都很缺的地方,努力创造着什么都不缺的生活,脸上显露的是不与年龄相符的成熟,过着单调的生活,却依旧笑容满面,因为我们的心是幸福的。
谢谢你,中国教师报,谢谢你一直的陪伴,谢谢你在迷茫时为我指点迷津,谢谢你让我吐露自己的心声,我承认现在的条件很艰苦,我承认我所经历的痛,已让我的心千疮百孔,可我知道我还能站起来,看着我的学生,他们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他们离不开我们,而我也离不开,选择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中国教师报,选择了你,我愿你能一生相伴,我愿你为我的教育生涯继续保驾护航!
中国教师报征文4
20xx年,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经验不足,在教学上有很多疑惑。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中国教师报》,深深地被他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他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中国教师报》——你让我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人的思想为之一振,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见了绿洲一般的新奇。每次品读你时,我都要认真做笔记,有时还和同事共同分享你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在你的帮助之下我茁壮成长起来了。
以往,我总埋怨学生,说自己备课辛苦,上课累得嗓子哑,而学生还是不愿倾听,他们总不回答问题。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不再怨天忧人,首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我讲课不够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听,是不是孩子过于胆怯,缺乏自信。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我相信,真情一定能滋润孩子的干渴心灵,真情一定能让每个孩子盛开出智慧之花!
学生的思维总是叫人难以捉摸,课堂上总会有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教师手足无措。对于叫我们“尴尬”的问题,怎么办?是当作没听见,还是斥责学生,或者直接坦白“老师也不知道”。 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老师不是什么都懂的“万能博士”,但总不能一问三不知。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对那些教师能力范围、学生理解范围之外的问题,可以简要引导或暂时搁置。
现在都提倡“赏识教育”,但是长期下去,孩子在一味地表扬声中长大,可能会导致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一些孩子被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要死要活。到底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正常的“赏识教育”呢?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知道了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都在一味地套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问题让学生自己说,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规律也自己去归纳,那么教师的指导作用究竟何在呢?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明白了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必须对其学习方式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试想,学生连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都不知道,又如何谈得上自主学习呢?你开阔了我的思维,使我走出了对自主学习认识的误区,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
伴随《中国教师报》这块沃土我像一株待长的幼苗成长起来。我将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继续读报、继续工作、继续感动、继续收获……我深深地相信: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在《中国教师报》陪伴下,我会越来越优秀!
中国教师报征文5
中国教师报是我的新朋友。和她相识不到3年,但我们已交情莫逆。
20xx年10月,我去石家庄参加中国教师报河北省推介会。当时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广告性质的见面会,局长吩咐我去应付一下。会议议程非常简练,没有夸夸其谈和长篇大论,更没有一个领导讲话超时。看着会上发给我们的样报,听着各级领导的讲话,不知不觉间会议按时结束。我开始感觉这份报纸的不一般,并渐渐收敛了自己的“吹毛求疵”。
返程路上,我认真研读会议资料里的《中国教师报》,觉得这份报纸就像我的朋友。随后的几次投稿,叶飞站长都会亲自打电话给我,告诉我稿件的优缺点和修改方向。看惯了颐指气使、拿腔作调小报记者的作风,我觉得中国教师报这个朋友我是交对了。我对她开始刮目相看了。
随着几篇文学稿件和教育论文的发表,我和叶飞渐渐熟悉了,于是,有了为献县教育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的想法。
在20xx年全省通讯工作会上,我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在会上,中国教师报发出了“以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倡议,并向农村教师赠送了一批教育书籍,鼓励教师进行阅读、反思、交流。回来后,我立刻着手进行组织工作。考虑活动的总体设计,遴选学校和教师,对稿件真伪进行甄别,忙得不可开交。两个月后,稿件见报了,承办学校的校长和发稿教师欢呼雀跃,我县作为当时承办这一活动的全国唯一县级行政部门,还被解成君编辑以编者按的形式进行了肯定。先前的所有劳累和烦躁一扫而光,我终于为献县教育做了一件事,为中国教师报尽了一份力!
随着我县对中国教师报的了解,全县各校开始踊跃订阅,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报用报活动。每逢投递员来到学校,最先被“抢”光的就是中国教师报。校长们都说这份报纸订得太及时了,太有价值了!
两年来,我又接触了《中国教师报》的'几个编辑老师,他们让我享足了“孟尝君客我”的待遇。因为中国教师报,我戒除了以前的妄自尊大和趾高气扬,几近泯灭的教育理想复活了。
20xx年7月初,我有幸参加了香山会馆的开馆仪式,并引导全县教师加入“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收看李炳亭主任的课改视频报告。7月底,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有幸邀请到雷振海总编和“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专家团来我县进行课改宣讲,全县六百余名骨干教师聆听了教诲,开阔了眼界,明确了课改的方向。会后,雷总编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陈枫,干得不错!”
在我心里,中国教师报像个侠士,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如同诤友,挚语诤言、心心相通;是我兄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更如一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能时时感受职业的荣耀,快乐幸福地成长。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图腾,有你,我们很幸福!
中国教师报征文6
一本好的书,犹如一盏指明灯,可以给迷茫的读者指明方向。同样,一份好的报纸也可以为迷茫的读者拨开云雾,重见光明。《中国教师报》就是这样一份不断激励我前进,指引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报纸。
20xx年9月,提着大包小包,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工作单位嘎什根乡第一小学校,从那一刻起,我从小到大一直追求的教师梦终于实现了。欣喜之余,也开始忐忑,对于一个刚刚跨出学校大门又在短短两个月之后再次踏进学校的我来说,这个角色的转变,已经足够让我踉跄许久。可是我知道,这个讲台可不容许我的怠慢与迟疑,所以我要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继续寻找老师。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中国教师报》,深深地被他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他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说起《中国教师报》,这真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它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一份具有影响力和亲和力的新锐专业报纸,是专门为中国教师服务的周报。《中国教师报》采用黄金报型,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周三出版,每期对开16版。它的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教师报》你让我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人的思想为之一振,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见了绿洲一般的新奇。每次品读你时,我都要认真做笔记,有时还和同事共同分享你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在你的帮助之下我茁壮成长起来了。
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不再一味的去埋怨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主动,作业总是迟迟交不上来……首先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我讲课不够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听,是不是孩子过于胆怯,缺乏自信心。通过阅读教师报中的一些课堂实录、教学案例以及教学理论,我才深刻的认识到: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有爱心的老师,会急学生所急,会爱学生所爱,会乐学生所乐,会与学生的情感共鸣,会教好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成功的时候,给予赞美和提醒;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给予启发和鼓励;在学生坎坷的时候,给予指点和帮助。”我相信,只要我用真情一定能滋润孩子的干渴心灵,一定能让每个孩子盛开出智慧之花!
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老师不是什么都懂的“万能博士”,但总不能一问三不知。因此,教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的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求。向书本学习,多读教育经典,多读专业著作,多读教育
报刊,多读人文书籍,多读写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地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学生在思考什么,拓宽自己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学识。向老教师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然而《中国教师报》就是这样一份可以满足我们所有需求的报纸,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功劳都要感谢《中国教师报》几年来的陪伴。
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知道了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恰如其分的批评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荣辱。该赞扬的就赞扬,该批评的就批评,只是赞扬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颠倒。赞扬要讲求分寸和方法,批评更应讲究艺术。教师批评学生时,切忌采用贬低,挖苦、责骂和训斥的方式,不正确的批评方式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交流上造成障碍。有了这些教育理念的指引,在处理问题学生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同时我也发现很多学生真的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有了想要好好学习的想法。
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明白了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必须对其学习方式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试想,学生连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都不知道,又如何谈得上自主学习呢?《中国教师报》是你开阔了我的思维,使我走出了对自主学习认识的误区,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
几年来,《中国教师报》教会了我很多教学新方法,她早已成为
了我的良师益友,是她点燃了我的教育梦想,是她的悉心指导,让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提升,如今我已迈出起跑线,风雨无阻的在工作上勇敢前进。
伴随《中国教师报》这块沃土我像一株待长的幼苗成长起来。我将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继续读报、继续学习、继续工作、继续收获……我深深地相信: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在《中国教师报》陪伴下,我会越来越优秀!
中国教师报征文7
雪,轻盈落下,寒冷的冬天有中国教师报温暖着我的教育情怀,很惬意。一句鼓励,能温暖冰封的心灵,一声肯定,能点燃奇迹的火把。
20xx年,我被迫成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在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环境下,经营这样一个“差班”,我处于绝望的边缘,每天在博客里发泄着内心的苦闷和抱怨。直到无意间,看到了任永生局长的一篇博文《向水学习》,这篇文章唤醒了我内心的教育情怀——我们应该向水学习,打造如水的教育。
顺着任局长博客的足迹,接触到梁恕俭编辑的博客。梁编对教育的执著和投入,让我彻底发生了变化。从此,我也每天一博,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在梁编的一次征文中,我的文章竟然入选了。当我收到样刊时,激动的泪水润湿了眼眸,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上报。自此,点燃的教育梦想一发不可收拾。我调整好困顿的心灵,投入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每天琢磨起我的“问题学生”,让每天的进步幸福着自己的成长。
此后,我又通过梁编走进了李炳亭主任的博客,他对教育的执著,对课改的勇气和魄力,让我震撼。当我得知6月份他在沈阳有个高效课堂的培训会,我在博客里发了张纸条,讲了我对高效课堂的向往,没想到李主任真的给我回复了并真诚地说“你来吧”。当时兴奋得我好几天没有睡好。到了沈阳,我看到了“真的”任永生局长、李炳亭主任,触摸了立人学校的合作学习模式,这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原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业。之前自己一直陷入泥沼之中,只是因为缺少那份自信、执著和勇气。
7月份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的.开馆仪式,隔着时空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芬芳和温情。我注册了“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在这里,我认识了吕建斌、庄华涛,熊振鸿等很多有着教育梦想的一线教师。当我怯怯地敲下我的教育观点时,那些贴心的话、暖人的语,让我感受到草根教师的教育力量与无穷的智慧。每一次的“香山夜话”都是畅言的精彩、浓缩的精华。这里是教师自己的家,一个可以发挥智慧、自我展示的舞台。
当我因中国教师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从抱怨教育变成了享受教育。由对教育的无奈变成了对教育的投入,在付出和探索中收获了教育的幸福。当我入围“最美女教师”之后,我仿佛真的成了最美的女教师,脸上充满了自信,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每天和我的“问题孩子”一起幸福成长,没想到我的“差班”奇迹般地消失了,成了学校最具活力的班级。
感谢中国教师报,唤醒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情怀,点燃了一个农村教师的教育梦想。因你,我学会了奋斗;因你,我学会了坚守。你让我的梦想插上羽翼,展翅翱翔在教育的天空。我以信仰为水,坚守为肥,让教育梦想成长花开。
中国教师报征文8
你是渲染教师情感的纽带,你是拓展知识的智者,你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于是,从遇见你开始,就对你一见钟情。
是你,在从教路上一直与我相伴相随;是你,教会了我如何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你,让我懂得了教师生涯的真谛。
感谢有你——《中国教师报》!
是你教会我——做个有童心的老师。
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学生的玩伴。
那就要有一颗童心,拥有孩子般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他们所喜欢的,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如去年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如果我们不去看看,不去了解了解,那么就不知道孩子们的所见所感。
我们看了的话就会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自然也会让孩子们欢呼雀跃:“哇塞,老师你也知道啊,那你喜欢喜羊羊还是灰太狼哦。
是你告诉我——做个大度的老师。
要有容忍学生犯错的度量。
世界上没有人不犯错。
每个人都从失败和错误中不断成长。
想想我们的年少轻狂,想想我们的豆蔻年华,再想想想作为老师的我们曾经流逝的学生时代,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有的错误可能是一模一样;有的可能只是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有的可能比现在学生犯的错误还严重......如果是你犯了错误,你希望老师会怎样处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好的老师要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要大度,要宽宏大量,做到以德服人。
是你提醒我——做个快乐的老师。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谁愿意每天看到冷冰冰的面孔?跟人握手时,有哪个愿意每次握到的是只冰冷的“死鱼手”?谁愿意每天看到眼里充满了怨恨、失落的眼神?有谁愿意听到斥责的话语?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我也认为快乐是拥有一张灿烂的笑脸,能用笑脸迎接每一个黎明和暗夜;快乐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该干活时干得动,该吃饭时吃得下,该休息时睡得着;快乐是自己的心中有一颗太阳,不论遇到好事歹事我们都会用阳光的`心理去面对。
快乐的老师带出快乐的学生,快乐的学生影响着他的家庭,孩子们不就能快乐地成长吗?
是你勉励我——做个无私的老师。
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不求回报。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个人发自肺腑地、心甘情愿地帮助学生,本身就很幸福了,还需要什么回报呢?
是你指点我——做个赏识学生的老师。
每个孩子都是宝贝,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你若能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成功地获得对方的爱与尊重。
赏识学生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潜能。
有你在,希望和信念就会放开心扉。
有你在,就有温暖的春天。
感谢有你——《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征文9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征文10
回首往昔,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写作历程,《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在我开始热衷于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后,《中国教师报》恰如指路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适时指点了我的迷津。
学生时代起,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自从我把教师这一行当定位为我的终身事业,我开始写教育日记,每天每时每刻,在校园,在我们身边,都在发生着各种各种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突发的,有的是预见的,有的是清晰的,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令人高兴的,有的是让人伤心的……但,无一例外,这些事情是活生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它们组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个学校生活。另外,我还布置学生每天记日记,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的情感和学生水乳交融,我会不由自主地或感动、或感慨、或舒心、或伤感,有时高兴和鼓舞,有时矛盾和焦虑,我习惯性地将之记录下来,并加以剖解、分析、反思,以见证教育的生命轨迹和个人的心路历程。
本世纪初,我有幸接触到《中国教师报》,我如获至宝,仔细研读,对特别感兴趣的文章不仅做了剪贴,甚至熟读成诵。彼时,我并没有想到要给她投稿,我觉得她太遥远,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我,温暖我,足矣,我没有奢望过,我也可以成为太阳,去照耀、温暖别人。
经常拜读《中国教师报》上的文章,我更加勤勉更加积极地撰写教育日记,并且开始自觉地将日记体转向笔记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教育日记显得随意而闲散,而教育笔记,则带着有意识的探究和思考,应该是教育日记的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育日记其实就是教师记录教育的一种最普遍最生动最有效的'方式,是一种个人的随笔式的记录。它很随意,不讲究格式和字数,三言两语或万语千言,全在自己心情。也没有内容限制,写读书感悟、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师生对话、家访实录都行,甚至与家长与同事沟通,校长和同行的赞誉或是批评,乃至于刮风下雨天气变化,凡所见所思所闻所感,统统可以记录在案,留待日后细细品味。
我认为,写教育日记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每天都写教育日记,他说“把一天的辛劳甘苦记在纸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尽着平凡的责任,享受着平凡的快乐和幸福”。特级教师李镇西也说:“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了。仅此而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
教师的工作辛苦而繁琐,困难而复杂。一个称职的教师要真正把教育当作生活的部分或全部,当成事业,当作精神寄托,并从中体会教育的快乐,那么写教育日记便是一条最好的途径。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教育不断呼唤回归的今天,在人们越来越期望人文关怀的今天,守住心灵的平静,享受平凡的幸福,对于教师,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写教育日记就能达到如此功效。
一边写着教育日记或笔记,一边读着《中国教师报》,有一种强烈的共鸣,使得我忍不住将我单独成篇的教育故事试着向我心仪的报纸或杂志上的栏目投稿,投着投着,还真的在省内外教育类报刊上开一朵朵小花。如,《从民师到名师》、《天使的倾诉》、《我写教育日记》、《孩子,天堂里热不热》、《有一种情感叫做相依为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乡村里的比喻句》、《我做老师第一天》、《我用我的眼泪赔你的眼泪》、《打造名师课堂》……
我关注我身边的学生,饱蘸师者之爱深情写下《守望的小孩》、《借读的小孩》、《爱睡觉的小孩》、《孩子,那是天籁》、《老师,抱抱我》、《我捐一个梦想》、《爷爷,你为什么哭》《老师,你什么时候去开会》、《为什么要多生一个哥哥出来》、《送栀子花的男孩》、《想做神仙》、《抱着公鸡上学的男孩》……
我钻研教科书,但并不迷信教科书,带着质疑和研讨写下《大禹为什么不回家》、《丑菊到底何时开》、《祁黄羊为什么不直接举荐祁午》、《一分钱是钱吗》、《公仪休拒礼》、《温暖而感人的细节》《夸父逐日相当于画蛇添足吗》、《机会如刘备》……
很欣慰,我的坚持有丰硕的回报,数十年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联谊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教师博览》、《特别文摘》、《特别关注》、《第二课堂》、《课堂内外》……都有我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
特别值得一提且令我无限自豪和骄傲的是,我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过三篇文章,其中两篇还是该版头条。 20xx年2月10日发表《你是我的小程》;20xx年2月24日发表《老师,您的教鞭呢》;20xx年9月1日发表《满街皆“孟母”》。多年来,对于社会教育现状的积极思考终于化为有形的文字,得到当代教育权威报刊——《中国教师报》的肯定,我非常激动。某种意义上说,能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文章,让我收获到真正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的欣喜与欣慰……
现在的我,每周都会在第一时间拿到《中国教师报》,教育教学之余,我一边贪婪地阅读,寻找着来自内心深处的碰撞与共鸣,一边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以及教育现状,思索着如何撰写教育日记、教育笔记、教育故事,坚持记录每天的生活和思考,镌刻教育与教学的足迹,把玩事业的珍宝,体验生活的韵律。
《中国教师报》,犹如指路明灯,照亮我工作、生活、学习、写作的前程。感谢《中国教师报》,我感觉我每一天都不曾虚度,每一天都很精彩。
中国教师报征文11
“对孩子的关心永远不变,为教育献身的初衷至死不改”这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的铮铮誓言。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关心着、爱护着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徐翠梅老师。
20xx年9月24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徐老师的事迹,也是从那一天起,我认识了这位爱心无垠的老师。11年里她担任过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过留守儿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又充当过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20xx年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
她用老师的情、“妈妈”的爱滋养着在家庭教育中“营养不良”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了孤独、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深厚内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护人”。在她的关爱和教育下,原本桀骜不驯、染上各种不良习气的小亚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阳光男孩;在她的引领下,很多留守儿童看到了农民工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深切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她的组织下,留守儿童们参加过“集体生日庆祝会”、“‘保护环境,爱
我母校’的义卖”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因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深度报道了这位优秀的“代理家长”。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长的“围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这些让徐老师油然而生一种快乐感、自豪感,让这位“代理家长”更加坚定了做留守儿童的守护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决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献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师还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途经——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还至少给学生做3场心理讲座,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她的带领下,紫庄中学的`很多老师都义务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
徐老师“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紫庄中学的老师们,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上,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崇高境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必然以教育为快乐。一个人只有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不断成长,就得有一种“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精神。
中国教师报征文12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今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特别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起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直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现在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非常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能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建议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起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应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应该会非常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应该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征文13
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以来,我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尤其是当我发现并阅读到《中国教师报》这份属于教师自己的报刊时,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前不久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一次学校召开每周例会后,本校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她让我去网上看看。
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我静下心来,在网上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果然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许多文章,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让我感动既亲切又感动!
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另外,它还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帮助了我,也改变了我。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发火。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通过学习,我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我想,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小事,它们犹如散落在沙滩上的一枚枚可爱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中国教师报征文14
一年前来到这所师范专科。之后,我就养成了读报的习惯。学校里总会定期给每一位学生发几期《中国教师报》。说起与教师报的交情,可就不止这一年而已。
我是中考完选择来师范院校继续学习而不是去读高中。在中考那段报志愿的时间里,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是的,我的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不甘心去做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填完志愿的那几天里一直郁郁寡欢,最爱说话的我也沉寂了下来。一所学校惟一一个报师范专科学院,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那一种空落落的'没有安全感的感觉一直干扰我的情绪。有一天,父亲手里拿着几份报纸,将我带到他的办公室里去。他看着我,眼里都是心疼的神情,但却又有那么坚定的目光。我站在一旁静等着他开口。终于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女儿啊,我当了20几年的老师,要你继续走我走过的老路,我也很难过。当老师苦,当老师累,每天要担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备课,要比学生起得早睡的晚而且待遇又不是很理想。我做了20几年了,还有十几年就该退休
了。可是你还年轻,你要走的路还好长。虽然我心疼你,但毕竟选择了一条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我这儿有几份报纸,你拿去看看。其实当老师累但也幸福着。当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你的学生给你的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当老师其实也是快乐的。”父亲递给我几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怀着崇敬的心去读报纸。突然觉得报纸伟大了起来。如今时隔一年多,我已忘记那天看的是哪一期报纸、哪一篇文章了。但就在那时,我手捧报纸坐在父亲办公桌里,看见父亲办公室门口一棵古树在阳光下落下几片枯叶。那唯美有意境的印象,让我坚定一个信念。若我被录取,在踏上师范学院那一刻,不管这条路多艰难,我要好好地辉煌地走下去。
与《中国教师报》的再次见面,便是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一个月。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月,迷惘灌入我全身心的那一个月。这些报纸的是让我对未来稍微清晰坚定一点儿的东西。那一期中有一篇是介绍一位教师就自己当上教师后的感受发表的文章。在那个时候,这位教师的这一篇文章打开了我通向未来路的计划。就像拨开了大雾后的蓝天,清澈澄明。
感慨一点点的透进我的心里来。教师报让我坚定起了我接下来要走的那么多年,从那落叶飘下里的一个小心思到如今时间不长,但是味道却更浓郁。
是你让我在迷惘中,明确了方向;是你让我在无助时,看到了希望;是你让我在恍惚时,坚定信念。谢谢你,你如亲人般在
我身畔不断给予我正能量,在外读书的日子,你的相伴是我最好的安慰。《中国教师报》,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教师。但是我相信你会伴我走今后的每一月每一年。
最后,祝愿中国教育课改越来越成功,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
中国教师报征文15
读书看报是我多年的习惯。一卷在手,顿感精神百倍,神清气爽。在读师范时,常常看到熄灯铃响还舍不得放手,有时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我长得不够漂亮,但自认为多读了几本书,便也觉得多了几分韵味。参加工作后,因手上的事多了起来,那些大部头的书有点不敢看(怕一看就收不住手而影响工作、家庭),但那些诸如《读者》《教师博览》《小小说》《意林》《中国剪报》此类的书还是非看不可的。同事都笑我是小书迷。
与《中国教师报》结缘是一个偶然。有一次我去同学学校玩,见她坐在办公室看报纸,便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下她的肩膀,而她却全然不知。我便猛地一把夺过报纸,假装生气地说:“什么报纸,这么好看?连我来了也不理?”同学一看是我,便笑着说:“对不起。我真的没看到你来了。不过这报纸确实是值得看的。不相信你拿去看看!”我打开报纸,随手一翻,翻到了《杏林春晓》这一版面,立刻被那活泼灵动的、富有诗意的文字吸引,狼吞虎咽地看了起来。一个版面看完后,直觉得不过瘾,又把其它版面都一一细读。看完后对其中的有些文章还想再看,便趁同学不注意把报纸偷偷地放进了我的包里。
从此以后,我便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杏林春晓里一篇隽永的文字滋润了我的心灵;新观察以犀利的笔墨触动了现实教育的痛处;班级在线让我在班级管理中如鱼得水;我在《阅读》中找到了同感,在《政策直通车》里了解了教育时事…… 《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帮助是无法用几句话就能表达完的。凌宗伟老师的《关注课堂上的生命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让我懂得关注课堂上的生命存在,从唯智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告诉我教师要进入“忘掉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遵循着生命陪伴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师生共创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共享成长的快乐;忘掉教材之形,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以自己的课堂及时引领、发现、点燃动态生成的火花和引子,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忘掉课堂之形,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当作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这样的境界。通过不断阅读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都有着明显的突破。 《中国教师报》——让教师爱上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没有时间,不去触碰书籍;都说买书费用大,很少走进书店挑选书籍;都说可以网上看看,忽视了纸质书籍,可“当教师认可教育这个工作是他的内在需求时,读书就自然成为他的'内在需求;当他认可书籍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时,他自然会选择读书为消遣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于是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纸质书籍。
《中国教师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中国教师报》每天的谆谆教诲使我不断进步,日渐成熟,让我的心灵得到升华。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学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爱的教育过程。
《中国教师报》——教育是个良心活,是该平淡无奇的。
教育是个良心活,平淡无奇的教育才会自然。该上学时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学生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该出操时就出操,不必突击搞什么万人舞蹈;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不能让主课老师把音、美、体这些课给“抓走”了。真正的教育就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老把目光盯着奖状、奖杯的,最终都将跟良心活南辕北辙。
《中国教师报》——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中国教师报》帮助了我,改变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一直与你相依相随。感谢有你!
【中国教师报征文】相关文章:
中国教师报的征文10-09
中国教师报征文10-06
2017中国教师报征文10-09
2017年中国教师报征文10-09
中国少先队征文10-09
“中国梦”征文04-07
感动中国征文10-26
我爱你中国征文04-16
初中国庆征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