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哥换车记征文
梦里梦过许多次,魂里牵过许多次,大哥最终在父亲出差在外的时候,到乡里赊购了辆不知过了多少手的手扶式拖拉机。
在城郊或条件较好的地方,买辆陈旧的车子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在我生长的这片土地上,能拥有这唯一的"现代化",不能不说是一件新闻了。那时候,我们山区农村是十分贫瘠的,村里虽然有水,但很瘦,村里有土,但不肥,虽然太阳每天都亲临到这个群山环抱的村庄,但瘦弱的庄稼却饲养不饱为一日三餐而奔波的人们。村里男人因怕说不上媳妇,往往是十五六岁就到女方家去吃定亲酒,青年女子在年轻时虽然糊里糊涂的答应了对方,长大后却不甘心在贫瘠的土地上过一生,于是,她们就常反婚、逃婚,甚至跟着人贩子远走他乡。其实,大哥在那时买车,其用途简直跟饲养一匹骡马差不多,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乡村公路,有了车子也只仅限于帮东家拉一拉起房盖屋的石头,帮西家拉一拉木炭柴火,若遇到雨天,往往还得三、五人保驾护航,也难怪村里人把大哥的拖拉机管叫"拖拉稀"了。
故乡虽然贫穷,可故乡人并没有放弃过对故乡面貌的改造。三七价格上涨的那几年,乡里曾发动过家家户户种三七的轰轰烈烈的场面,可三七丰收的季节,三七价格早已一跌千丈;蚕桑产业红火的那年,乡里也曾作过种桑养蚕的产业推广,可等缺乏市场意识的乡里人种出桑树养出蚕茧的时候,蚕茧价格在乡里已经是面目全非……无数次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善良的故乡人带来的似乎全部是一些"灾难",那脱贫致富的机遇,似乎与故乡人没有一丝一缕德的牵连。可故乡人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抱怨的是自己没有抓住机遇,抱怨的是自己没有那个福气。
或许故乡人勤劳善良的秉性感动了上苍,有一年,县里将我们乡规划为烤烟种植区,尽管乡里从来没有栽种过烤烟,但凭着乡里人兢兢业业的耕作经验,他们平烟田、育烟苗、打烟垄,边烤边学习有关的烤烟栽培技术。第一年头下来,没想到乡里农民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好几倍,为加大烤烟的规模化种植力度,县里乡里村里适时筹集资金,让家乡父老开挖修建了专门发展烤烟的烟区公路,从此,一条平坦的公路像玉带一样萦绕于我们曾经封闭的村庄。
几个年头下来,大哥的拖拉机虽然没有让我家发财致富,却使大哥学到了一手在山区驾车的过硬本领。乡里的公路开通后,大哥到城里进行了驾驶汽车的培训,并卖了那辆几乎老掉牙的拖拉机,到城里接回了一辆崭新的农用车。平时,大哥就拉上乡里盛产的茶叶、药材等土特产品到外地销售,在从城里拉回乡村畅销的香皂、布匹糖果、盐巴、卷烟之类的日杂百货。种烤烟繁忙的季节,大哥就专门为乡里运送化肥、农药、烟叶……我家的一切也因大哥经营那辆农用车而在不断的改变:在村里第一家拆去了那茅草竹篱造就的泥房,盖起了村里第一幢洋味十足的砖混楼房,安装了村里第一部农用电话,卖进了村里第一部彩电……一向十分寂静的小院,也因大哥的车子而热闹非凡,只要大哥在家,总会有乡邻来打听大哥进城的消息,或让大哥为他们在外工作的子女捎去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品和成摞的书信。大哥方便的时候,有的就干脆坐上大哥的车子也去城里潇洒走一回。
1993年,县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趋于合理化,我们乡的经济得到了稳步快速发展。乡里的车辆成倍增长,为规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乡里有了运输分公司,在夺标经营运输分公司的那天,大哥卖掉了那辆随他多年的农用车,以最高的竞标价格夺得了经营权,让大嫂坐起了老板,而大哥又卖了辆中巴车,专门跑起了乡里直达县城的专线,精心经营着他早已轻车熟路的伙计。
县里电视台曾多次到我家向大哥采访致富的秘密,不善言辞的大哥总是颇有感慨的说:"都是党的政策好,不然,俺家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啊,是改革开放的大潮铸就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党的富民政策谱写了人们生活的彩色乐章。
【大哥换车记征文】相关文章:
我的大哥随笔10-07
大哥的随笔散文10-10
表达对大哥的感谢01-08
我的大哥作文10-21
我的大哥随笔散文10-09
给大哥的感谢信11-08
大哥从北京归来随笔散文10-11
给好大哥的道歉信02-02
安全常记心中征文10-01
致敬!我的老大哥随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