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论文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论文【1】
摘要:社区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社区的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的管理组织,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但是现阶段的社区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信任危机,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资本 社区治理 作用
一、社区治理的发展过程
治理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协调政府工作的一种方式。
随着治理一词的引进,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也成为社会政治领域非常重视的话题。
在经济发展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及规范体系的建立,这就要求社会在进行公共事务处理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在另一方面讲,治理的理论被广泛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它可以弥补政府失效性的制度提供一种有效性的服务,人们通过在治理中发现,妥善的治理计划可以协调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
因此,治理理论成为各国发展以及强化政治力量的重要研究理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地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成熟,社会生活的一些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区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的改变,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化的因素。
因此,社区治理的理论已经在社区的建设及发展的过程逐渐被引用,并为政府基层的管理工作带来的新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现代化的治理理念重建社区管理的制度。
在传统的社区公共管理的制度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政府的管理过于单一化,而在政府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了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缺陷。
当然,在一些社区的公共管理制度中,由于一些管理制度不合理,造成了一些社区居民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参与团体活动的意识并不强烈,这些情况都会在客观上影响社区治理制度的重新构建。
要实现社区治理的规范性,就应该建立多样化的管理办法,可以通过网络的协调实现国家与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最大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公共管理制度可以维持互惠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离不开规范性的社会制度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合作、信任与互惠,通过这三方面的相互协调可以实现社区治理的本质工作,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就是有丰富的社会资本作为促进发展的基础,从而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共同合作。
因此,在社区的治理问题中,应该引进先进的经验及技术,更应该着眼于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社会资本的阐述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科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往往会采用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来诠释社会经济中的现象。
而社会资本的提出,更是将我国政治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会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义是由皮埃尔和布迪厄先后提出的,后来经过科尔曼以及詹姆斯的发展和总结,形成了一个社会资本的概念。
但是,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性的社会资本概述,而更多的人会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中的基本形态,可以通过信任和网络规范来表示,从而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
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
首先,社会资本的形成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才可以达到,从而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及发展观,这一环节的关键主要是要让人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信任,理解他人。
其次,社会资本主要是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及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推动社会行为的发展,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可以促进共同利益发展的社会形式,对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其主体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三个层面。
在微观的角度讲,社会的资本就是将社区中的居民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通过网络关系从而获取信息,因此可以称之为人体中的社会资本,这其中包括信任,互惠及信仰。
而在中观的角度上分析,在社区组织与社区网络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关系网,通过技术能力的相互协调形成一种组织社会资本,而在这种模式中所包含的是规则、信任以及在组织中发起的各种联系。
最后在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就是指在社区的整体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将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层面上社会的 资本具有较为明显的公共性,进而可以将其称为群体社会资本。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社会资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要相互依存的,在社区的治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社区的治理主要是对社区人们的政治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这其中关系到国家与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及合作。
其中,公民的意识以及精神是社区治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人们的不断合作从而提高社会行动的目标,在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水平建立规范化的网络管理模式,将社会资本紧密的与社会管理融入到网络的社区管理化模式中,在网络的互动过程中,让缺少社会公德心的成员成长为公益感极强的社会成员,在提高居民公共意识的基础上提高整个社会的公众意识,为促进社会资本社区化的治理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资本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1.社会资本可以解决社区中的公共意识薄弱问题,促进合作的发展
社区往往都是由个体成员组成,他们之间会有共同的利益需求,从而形成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交往,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与情感上的认同感。
而治理作为一种管理的方法,通过活动的举办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可以根据一些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在尊重人民意愿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与合作提高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实现社区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推动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共同解决社区的困境找到有效的管理手段。
通过解决社区中的集体治理的困境,可以协调和谐化的发展,让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相互结合,从而有效地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
如果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十分的丰富,就可以在很大的意义上加强人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会在持续交流过程中促进社区成员的和谐发展。
同时,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网络结构的有效形成,促进邻里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普遍化的互惠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很好的形成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
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集体行动的问题。
2.社会资本可以提高社区的经济化管理
社区的治理与丰富的社会资本是分不开的,社会资本分布的是否均匀,会严重的影响着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各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相互之间不信任,社区的活动参与较少。
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在社会资本的治理模式中加强社区治理的有效运行,在提高社区居民的动员能力的基础上,增强社区活动的设立,让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促进和谐社区的有效发展。
因此,应该通过合理的治理,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提高社区管理的新景象。
在社会资本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激发社区人民的公共意识以及发展社区的非盈利组织,通过这两者的相互协调为社区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激发公共精神的过程中,应该先提高居民的公共意识,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可以将公共意识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贯彻指导思想,通过一些制度的宣讲,活动的实施,让人们提高公共意识,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工作,加强邻里之间的情感培养。
对于社区中非营利的组织的建立而言,在丰富的社团组织以及网络环境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互惠的交易行为,推进社区的规范化治理。
因此,在社区的生活模式中,经常举办一些制度化的活动,可以丰富居民们的业余生活,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让社区成员们在沟通中激发起合作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资源动员的能力,让社区治理的水平得到规范化的发展。
3.通过信任、互惠等精神能够促进社会治理的网络化服务
通过社区管理机构的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会承担着一些相关的功能,每一种社会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的资源。
它们不仅可以利用到社区的内部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化的管理为社区的发展带来动力。
因此,可以在相互信任和互惠的前提下找到发展的方向。
在社区网络的管理模式中将信任、互惠与社会资本相融合,通过它们的相互依赖、相互融合构建一个社区管理的基础。
社会的资本往往包含了社区居民和其在网络的基础上参与活动,社会资本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模式,而是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管理手段。
而居民在参加网络的培训的过程中,增大了互惠的规范,在整个过程中,居民通过网络的相互协调沟通完成了彼此之间的相互意愿,因而为社区的公共事务的处理提供了可能,相互之间的信任基础逐渐增长。
居民们在网络的构建中,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了合作中的成功,为合作提供了新发展方向。
在居民的网络合作过程中,通过集体的行动拓宽了参与者的主管意向,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在社区人民的共同交往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交流形成了一种互惠的模式,可以形成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让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认同感。
在利益双方存在一些分歧的时候,可以通过依赖感的形成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妥协,而在相互的接触过程中,通过彼此之间的共同信任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在频繁的互动过程中,可以产生相关的社会声望,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资本的发展,这对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十分有效的。
因此,在社区的居民之间建立起信任、互惠的制度模式,可以为社会参与网络的构建模式提供基础,从而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区和谐环境的建立与社会资本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通过社会资本,可以更好地协调人们之间的合作意识。
在网络服务的帮助下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让社区的管理工作在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模式下顺利展开,从而提高社区人民的公共意识与凝聚力。
采取有效的社区治理手段,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在和谐社区建立的基础上,可以促进我国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郑杭生,黄家亮.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J].东岳论丛,2012,(01).
[2]马西恒.社区治理框架中的居民参与问题,一项反思性的考察[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3]陈伟东,李雪萍.社区治理与公民社会的发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
[4]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杨荣.社会资本的缺失与重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0.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社区治理【2】
摘 要: 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社区治理是一个崭新的探索。
社会资本有助于社区归属感建设,有助于公共精神培育,是制度创新的动力源泉,是基层民主运转的重要条件。
我国应通过投资共通性社会资本推动社区治理,理顺社区治理体制,完善互惠性制度规范,鼓励和领导社区自组织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推动共通性社会资本的发展。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区; 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也呈加速态势,社会管理创新正成为各地政府的追求目标之一。
社区治理已是这一波改革创新的主要领域之一。
利用新兴的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社区治理问题正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笔者旨在以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在推进社区治理中的新探索。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梳理及界定
从现有文献看,社会资本这一概念非常庞杂,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所指差异巨大。
因此,这里有必要先将社会资本概念做一梳理。
社会资本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引入社会学相关研究。
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
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换句话说,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1]202 这个概念强调: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可以为个体用于实现自己行动目标的资源。
布迪厄的观点一般被看作是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用于解决个体行动目标的实现问题。
一般认为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是从理论上对社会资本给予全面系统分析的第一位社会学家。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根据其功能来定义的。
它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有许多种,彼此间有两个共同之处:它们都包括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而且有利于处于同一结构中的个人的某些行动;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它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时,这些目的不会实现。
[2]354 科尔曼的概念是中观层次的定义,强调社会资本的社会结构性质,其是特定社会结构的一种属性和功能。
他指出了社会资本的功能在于促进个人和集体实现行动目标,它既有利于处于某一特定结构中的个体实现其目标,同时又有利于解决集体行动问题;他还指出社会资本的作用范围,某些社会资本形式可能在促进某些活动时,同时有害于其他活动。
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普特南的研究使社会资本概念引起了广泛重视。
他对意大利南北地区民主绩效的研究发现,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制度绩效的关键性因素,即制度绩效与“公民生活”的特性相关,并进一步认为社会资本可能是保持经济发展和政府效能的一个基本前提。
他指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3]195 相比于布尔迪厄和科尔曼・帕特南将社会资本理论进一步扩展到更为宏观的民主治理研究中,将社会资本视为公民社会的基石,提供了应用社会资本理论来研究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宏观问题的新途径。
上述三位主要学者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阐述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套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较完善的理论分析框架。
其后又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发掘,现在这一概念已广泛为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所借鉴,众多学者都对其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但是,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一个显著不足,就是还没有一个能够取得广泛共识的基本概念。
因此,定义本文中的社会资本,避免因内涵不清而在论述中出现逻辑问题,笔者选择的是在学界更受认可的普特南关于社会资本的基本概念,选取其中广泛认同的信任、规范、网络等基本要素,将社区社会资本界定为:在社区中,个人和组织通过长期的互动,形成一定的关系网络,在这些网络中,社区主体形成了互惠、信任、合作的关系,由此促进了社区合作行为的产生,社区共同体的生成,集体行动能力的提升。
对于本文中的“社区”,笔者仅限定于城市社区,其半径以街道办事处服务范围为准,即社区是指与街居体制服务范围重合的城市居住区。
二、社会资本对社区治理的影响
社会资本理论广泛应用于当前社区自治建设中,是我国目前社区自治理论发展中的一种新探索。
这一理论更多关注非制度性因素,比如信任、互惠、规范、参与等,对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社群发展的影响。
因此,这一理论似乎对当前我国社区发展面临的困境具有更优的解释力。
社区内部的社会资本状况会对社区治理产生正面影响,较早的研究者普特南在其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公民参与的规范和网络等社会资本因素是意大利某些地区民主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他以跟踪研究成果向人们展示了社会资本在民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学者俞可平认为社会资本为“集体行动的困境”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基层民主建设意义重大。
[4] 张菊枝、夏建中在《社区自治: 繁荣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有效路径》中用数据说明了社会资本与社区自治之间的相关性。
[5] 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资本对社区建设具有如下意义:
(一)社会资本有助于社区归属感的建立
社区归属感是用来描述社区居民把自己归入某一地域或人群的心理状态,它一般被认为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资本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信任、参与、合作、互惠等内容,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本身的好恶,与社区归属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社区社会资本的提升可以在社区内部建立普遍的信任,增强居民之间、社区各种组织之间的关联度,逐步建立一种具有人情味的社区互惠关系,形成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归属感对于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社会资本是培育社区公共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国社区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居民对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足,参与度太低。
而居民参与性不足的原因,从主观上说就是居民的社区公共精神欠缺。
公共精神欠缺有我国文化历史原因,人们普遍不愿出头,习惯小农思维,具有明显的机会主义色彩。
但从社区角度讲,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社区建设,更多关注的是硬件环境,对于社区中人们各种关系的建设投入有限,由此导致目前社区更多仅是提供人们居住的场所,而较少能成为为居民提供精神休憩、情感温暖、邻里守望的港湾,居民对于社区建设更多抱有搭便车心态,缺乏积极参与的热情。
社会资本的着眼点就是通过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社区建设。
从社区来说,社会资本的优厚能给社区带来居民的积极参与,能使人们因为更多的信任关系而改变漠然心态;能使人们因为可预期的互惠关系而为社区投入更多精力。
(三)社会资本是社区制度创新的动力源泉
社区治理创新是新一轮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而且我国历经二十年社区建设已经积累了大量优秀经验,现在问题是如何使得这些优秀经验转化成制度,并能持续运转下去。
根据燕继荣的研究,社会资本投资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关键,其在《社区治理与社会资本投资》中,以制度主义和社会资本理论为依据分析出我国新一轮社会管理创新中实现制度变迁的路径是加大社会资本投资。
他认为,我国现有很多良好的经验面临如何持续的问题,而变政府推动下的治理创新为可持续的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就是制造社区成员对于社区治理的需求,而致力于“熟人社会”建设、促进社区自组织发展、加强社区成员交往和信任、提高社区成员集体行动能力的社会资本投资是制造这种需求的有效方式。[6]
(四)社会资本是基层民主运转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城市社区民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委会组织法》是我国规范基层民主的少有的几部大法之一。
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推动下社区自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近几年基层民主发展却呈现明显的疲态,进入停滞阶段。
城市居民对居委会选举并不热情,居委会工作人员大量精力忙于政府分配任务,对于居民自治事务投入有限,大多数居民对社区事务并不热心,社区基层民主似乎并不讨好。
大量研究证明,社会资本对于民主运转的重要性,社会资本中强调的参与、信任、互惠、规范等内涵正是当前我国基层民主运转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培育社区社会资本与完善社区治理路径
社会资本是非制度性资源,它对于制度的建设和运转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但它的发生和发展也深受制度的影响。
居民对社区的信任、居民沟通的网络以及彼此之间的行为规范等社会资本因素,既受社区现有街居体制的制约,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街居体制的运转和治理的成效。
如何通过社会资本的培育来推动社区治理正是笔者所希望探讨的。
(一)社会资本的两种重要形态
社会资本有两种重要的形态,特定性社会资本和共通性社会资本。
特定性社会资本,即“在客观维度上主要由一些排他型的社会网络所组成,这些网络由那些有着共同经济、政治或人口特征的人所组成。
因此,这些网络往往会把那些不拥有这些特征的人或群体排除在外(Fukuyama,2001)。
在主观维度上,特定性社会资本主要包括那些‘区别性的’、局限性的人际信任,这一局限性的人际信任以彼此是否认识或是否拥有相同的背景为基础。”与此相应的共通性社会资本是,“在客观维度上主要由一些开放型的社会网络所组成,这些网络把具有不同经济、社会甚至政治背景的人联系在一起(Knack, 2002)。
在主观维度上,共通性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人们之间‘无区别的’、包容性的社会信任以及互惠互利的道德规范,这一社会信任不以彼此是否认识或有相同的背景为基础(Uslaner, 2002)”。
[7] 这两种社会资本对于社区治理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共通性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包容性的社会信任与开放型的社会网络――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治理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性作用”;“特定性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局限性的人际信任与封闭性的社会网络――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治理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性作用。
[7] (二)以共通性社会资本投资促进社区建设
从以往理论研究看,中国人的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人际关系主要以伦理为重心展开,这一点即使是今天的港台亦不过时,因此普遍认为中国人的信任方式是特殊信任,比如马克思・韦伯和福山。
特殊信任是典型的特定性社会资本形式。
因此,就目前我国社会资本存量看,仍然以传统型的特殊信任为主,尤其是在单位社会资本已基本消解,新型公民社会基础上的普遍信任还未全面建立前,依靠传统人际关系获取资源必然成为人们的选择。
但是在社区领域,以传统社会资本为主导的特定性社会资本显然难以产生推动自治的效果,因此,社区治理应该以推进共通性社会资本为基本方向。
从现有研究看,基层社区组织开展工作时对于特定性社会资本的依赖仍然很多。
夏娅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城市社区居民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对当前上海城市社区组织方式的探讨》中以某小区居委会直选中的“关系”运作说明现在的社区治理中传统“人情”、“面子”对社区居民的动员能力。
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年龄较大,经济能力较弱的人群、退休党员等更易响应社区动员,参与社区活动。
因为这个人群参与社区主要是出于“人情”、“面子”,经济因素(获得低保资格、就业机会等)或组织因素(基于党员身份)。
[8]204 社区领导者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而不是提供平等协商的平台。
虽然从目前看,某些利用传统社会资本的做法也能完成社区自治中的一些指标,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虚假繁荣。
那些参与社区选举的人根本不关心谁当选,甚至不知道这是选举。
因此,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地追求所谓居民自治的政绩,我们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共通性社会资本的培育上。
从目前成功案例看,那些杰出的基层领导人正是将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重点放在了能够提供普遍信任的共通性社会资本上,才在社区治理上走出了独具特色之路。
共通性社会资本有两个维度,包容性的社会信任与开放型的社会网络。
从这两个维度分析现有的成功案例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成功的社区往往先创设开放性的联系网络,在日益密切的联系中,社区包容性的信任开始生长。
比如在互联网上开设社区论坛,交流育儿经验,房屋装修,业委会选举、物业管理,文体活动,节日问候等;[9] 社区体育的出现和发展为社区社会资本的产生和积累提供了平台和条件。
居民们在活动中交流感情、培养共同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培养了生机勃勃的普遍互惠规范和信任,这些都是高度生产性的社会资本;[10]社区文艺社团、社区大学、志愿者组织等活动更是众多社区提升社区内和谐融洽的重要方式。
社区居委会通过这些方式和活动促进社区内居民之间的熟悉程度,由此增进信任的产生。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共通性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非制度性资源,但是它的存在是需要一定的制度做保障的。
社会资本总是存在于社会网络中,而这些网络的构建是以制度为基础的。
社会资本中的共通性社会资本所谋求建立的是一种普遍信任关系,这种普遍信任要想在全社会建立必须以制度为基础,在陌生人中建立稳定的可预期的规范。
这种制度下的普遍信任是超越于传统基于血缘、地缘和其他关系主义的特殊信任的特定性社会资本之上的。
共通性社会资本需要的外部制度主要由政府提供,比如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的社会信用,充足的社区投入等,但是这些都是社区层面无法实现的。
从社区治理的角度,最大限度在社区制度建设上增进共通性社会资本。
鉴于目前实践中社区层面党组织与自治组织关系呈现一定融合性,还无法做到充分清晰的功能、职责上的划分。
[11]82-85 因此,实践中社区制度建设往往具有自治和党建的双重性质。
以下就社区制度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简述其对于共通性社会资本的意义。
1. 理顺社区治理体制。
目前我国社区体制正经历由“管理”向“治理”的历史性转变,但传统街居体制的惯性难以立刻改变,因此需要逐步理顺。
治理的精髓是承认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基层党组织、居委会外,还有居民、驻区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非盈利组织等。
成功的治理能够充分表达各种诉求,平衡各方利益,并在治理过程中增强居民参与社区的效能感,显著增加社区信任。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基层党委在国家尚无顶层设计前,将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社区内体制的整合责任。
成功案例中的社区党委会无一不是根据当地实际对社区体制进行了有效整合。
比如济南天桥区的康桥社区探索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将物业公司和业委会等通过居民选举吸收入居委会;[12] 历下区历山名郡社区创新“服务型俱乐部”社区自治模式,以俱乐部为平台整合社区资源为民服务。[13]
2. 完善互惠性制度规范。
社会资本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增加,根本原因在于其可以对相关主体带来利益,在他们之间产生具有互惠性规范,而且,也只有产生了具有稳定性的互惠规范,这种群体中的信任和网络也才能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社区党委在领导社区形成互惠性制度规范上居于核心地位。
(1)社区选举。
其中最重要的是居委会选举,此外还有很多社区内的各种选举,比如楼长、组长等,还有其他社区组织的选举,如业委会等。
这些选举都涉及社区内公共空间的建设,选举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共治理能否获得居民信任。
因此,制定适应社区的选举规范,保障这些选举程序切实达到公平、公正是对社区党委的考验。
(2)社区决策。
选举之后,在日常的社区治理中如何提升决策质量,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是决策制度的重要任务。
居务公开和居民参与是保证决策质量的重要制度。
在很多成功的基层民主实践中,通过各种社区听证会、讨论会、圆桌会议等形式居民们充分实现了民主诉求[14]。
3. 鼓励和领导社区自组织建设。
群众性的民间自组织是社区自治中重要的关键环节。
社区自组织是社区社会资本的实现载体,通过各种组织,不相识的居民因为某种共同的志趣而相识相聚,并因此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
虽然我国目前民间组织的宏观生存环境比前些年已有很大改观,尤其是2013年民政部明确鼓励四类有利民生经济的民间组织后,大量原先难以注册的组织获得了注册机会,但是在很多具体方面,尤其是民间组织自身的成熟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在社区内,根据本社区情况鼓励相应组织的成立和活动是基层党委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比如社区治安巡逻,社区绿化,社区卫生和养老,社区体育等相应组织的建立,以及如何规范他们,为他们的顺利活动提供场地,提供资金来源,提供各种社会资源支持等。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论文】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视角下衡水市雾霾的治理对策论文10-09
社区社会管理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创新论文10-08
问题视角下中职数学教学论文10-10
优势视角下的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10-07
优势视角下的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10-07
建筑经济视角下建筑产品及建筑生产论文09-29
心理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论文10-06
生存教育视角下小学游泳教育研究论文10-11
合作原则视角下幽默效果产生的原因分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