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时空医学论文

时间:2022-07-12 18:55:40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空医学论文(通用7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空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空医学论文(通用7篇)

  时空医学论文 篇1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001)。我们承担的另一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药治疗方案,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不仅中药组的终点(10 d)疾病疗效评价优于西药组,而且多数评价指标(咳嗽、痰壅、发热、恶寒、紫绀、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脉率)中药组的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

  二是脾系疾病

  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

  (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

  (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

  (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

  (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

  (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

  (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

  (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

  时空医学论文 篇2

  【摘要】

  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医学长远发展的重点,该课题的研究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新形势下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现状,并依据其调查的结果进行方案的设立,科学有效的处理好实验室内的各项工作,满足安全防护的基本需求。加强对生物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强化相关人员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安全防护的要点,不断的改革并创新我国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医学检验;生物安全;防护现状;措施应用

  在进行医学检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去碰触一些生物样品,这些样品往往携带了一种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其病毒的存在很容易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所以医学检验是一项要求比较高的具有实践效应的工作,在实验室内,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这些病毒给实验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现象的发生,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对实验室内生物的控制力度,尽可能的优化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了解实验室内生物的分布情况,并不断的完善实验室内各类设备。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

  1.1实验室内的管理机制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医学研究的进程。大部分的医院内部的实验室中,其自身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完整性,整体的体系构建不是很健全,存在着一些漏洞以及不妥之处。在医院初期的管理制度构建时,并没有深入的分析该实验室的需求,所以整体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还有一部分的医院已经构建出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其制度的管理内容和其实际的管理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的规章条例都无法满足实验室的实验需求。

  1.2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是对医院专业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场所,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学生们要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取相应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操作和处理。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接触一些微生物标本,甚至是致病的微生物。由于该门课程的开设时间比较短,起步时间比较晚,所以在整个实验中,学生们自身的保护意识比较低,并没有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整个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着各种潜在性的问题,对实验标本管理的重视成本也比较薄弱。

  1.3免疫试验室

  免疫试验室内主要是对一些艾滋病等进行检验,这类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学生们在进行实验室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避免实验标本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类病毒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只能做到简单的保护。

  1.4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其工作人员需要面临的工作任务量比较大,每天都需要对不同的实验样品以及设备进行检测。长此以往,工作人员就会忽视该项工作的检测,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没有进行安全操作,不佩戴口罩手套等,很容易在实验中感染相应的病毒。

  1.5实验室内的设备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内的检验设备比较多,种类也比较齐全。想要进行安全的实验,就需要对这些设备的使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大部分的实验人员在工作完毕后,没有对设备进行消毒等一系列的清洁处理,直接将设备放置在一旁,不予理睬;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设备数据信息的记录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医学实验室内的设备没有设置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明确其责任所在,使得维护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

  1.6清洁消毒工作

  医学检验实验内中,所接触的实验品种比较多,想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需要保证整个实验室的消毒工作开展的质量,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内,其工作人员并没有重视清洁消毒工作,大部分的设备在使用过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清洁和处理,让细菌进一步的滋生。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医学检验实验室内规章制度的构建

  首先,要对整个实验的流程进行分析,了解其实际的操作要求,依据该要求,开展安全防护工作,例如,在进行细菌培养内容的讲解古城中,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讲授,让实验人员按照六部洗手法来保证自身手部的清洁程度,做好基础的保护措施,然后在实验室内,要对清洁区和污染区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防护。其次,在对一些免疫阳性标本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认该类标本的重要性,比如说,在举办生物安全管理会议时,相关的实验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室内废物的探讨,学习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理论,依据其生物安全标准以及各项准则进行临床的实验,并从实验当中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

  2.2清洁消毒以及管理

  医学检验设备是医学实验室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其设备进行清洁是十分必要的,其更是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解决内容。必须要对实验内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时刻保持仪器的清洁程度。

  2.3检验科实验室内布局符合生物安全

  检验科实验室属于BSL-1实验室有: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免疫血清学实验室,染色体实验室,门急诊检验实验室;属于BSL-2实验室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BSL-2相关实验室内要求区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人流、物流和检验数据做到有效分隔。严格划分工作区工作台,使污染局限在工作区内的工作台上。

  2.4实验室的设备不断完善,适应生物安全保障的要求

  增加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病原标本的接种,DNA(RNA)的抽提,标本离心后的去盖等工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不能用超净工作台替代生物安全柜使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血清体液标本的离心区域及存在较大污染的学科实验室,应当参照BSL-2实验室建造。各实验室要求有独立的新风换气过滤系统,新风量要求足量。

  2.5检验科各学科实验室内岗位

  明确,责任清晰,强化实验室内的流程管理,对不同岗位实行相适应的生物安全等级管理。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定期培训,对不同工种的人员采取不同内容的培训,保证高危生物因子不危及到实验室人员、医院其他人员、家人、社会和周围环境。例如工作中的工作服、手套、口罩、帽子可能会被高危微生物物质污染,应当使污染局限在实验台和实验室内;实验室内的电话机、电脑及键盘、门把,休息室内的桌椅保持无危险生物污染。

  2.6处理标本

  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渠道,弥补病人相对不对称的标本信息,包括标本生物危险度。

  3、结语

  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安全防护处理工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在生物的安全防护的处理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漏洞也比较多,这些问题的发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并阻碍了其研究进程。除此之外,还影响着检验人员的身体状况。想要保证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的安全,就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的管理机制,让工作人员严格的按照其规定进行实验操作,选用科学性比较强的方案进行安全防护工作的改良,保证实验室内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文琼.关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

  [2]殷智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初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1).

  [3]范丽娟.医学检验实验室人员安全与防护[J].中国卫生产业,2017,(11).

  [4]冯修猛,闫海润,金红.医学院校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6).

  [5]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1).

  [6]覃仕锋,徐红.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04).

  [7]章建伟,陈文光,蒋景华,等.临床医学实习生职业损伤现状与干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

  时空医学论文 篇3

  摘要: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顺利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必备能力之一。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多年摸索,我们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语言训练类课程和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3方面来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关键词:

  语言沟通能力;预防医学;培养模式;医学语言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公共卫生问题日趋复杂,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妇幼和老年人健康问题等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存在相对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急需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外,还对其所从事的医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与所服务的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协调关系、彼此信任的重要途径,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顺利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1、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1.1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需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新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立足国情,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将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求“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改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不仅了解、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了解、熟悉人群的心理、人格特征等,建立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医群关系。因此,医群沟通技能培养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需要,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2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条件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这是对所有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从事基层医疗服务活动的人员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医疗队伍的后备力量,必须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提高人性化医学服务水平,成为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合格医务人员。

  1.3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提高实践质量的有力保障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仅仅掌握书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成长必须经历实践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医学思维、锻炼应变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人群是影响实践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圆满完成实践任务,提高实践质量,就必须加强与人们的交流沟通,建立和谐医群关系,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与配合,获得更多实践经验。

  1.4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高尚医德的本质反映

  “言为心之声,语为情之感”。医学语言运用问题,从形式上讲是掌握医学语言艺术、遵守医学语言规范和要求的问题,实际上它是医务人员对人群情感、态度的体现,是医德医风的本质反映。医务人员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反映出不同的精神面貌与道德修养。医务人员要态度和蔼、真诚,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来展示自己高尚的'医德。

  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综合型、复合型医学人才,除了要求医务人员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外,还在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医疗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2.1对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医群沟通、医群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健康”定义的认识,低估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目光只停留在医学知识传播上,而忽视了人群心理与情感需求。这种只关心疾病不关心病人的现象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中普遍存在。有的学生仅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师交给的任务或满足于医学知识传播,不愿真正关心服务对象,不与服务对象交流或交流很少,使后者感觉不到被关注、被关爱、被重视,进而影响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2没有掌握必要的语言沟通技巧

  以往医学院校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三基”上,在语言沟通方面没有针对性训练,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经验与技巧。在与人群接触时,有的学生忽视了对服务对象心理因素的观察与研究,讲解知识时语言生硬、缺乏亲和力,询问病情时只顾收集信息,不能全面考虑病人的感受,让对方心里不舒服。有的学生因说话方式不恰当,导致沟通过程不愉快,无法达到预期沟通效果,从而影响了现场实践的正常进行。

  2.3轻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

  很多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化程度很低,不了解风土人情,对人群缺乏理解、同情与关怀[1]。现场实践时,由于实践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接触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往往表现出与环境不协调、与人群沟通不畅等问题,大大阻碍了现场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严重影响其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3、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途径

  我院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强化实践能力与技巧。

  3.1实施专业能力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在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时,实施专业能力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其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教学中实施PBL、T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具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与论文(调研报告)写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公共卫生问题能力。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在不同学期进行,而课题研究则结合教师的课题或者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培养其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开设医学语言学课程,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

  医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医学活动中医务人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和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3]。学习医学语言学,不仅是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医学模式转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医学语言学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广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医学语言的基本技能,把握医学语言职业变体的客观规律,提高医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适应各方面对医学语言的要求,尤其是医疗改革对语言沟通能力的要求,为今后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传统医学教育体系中没有医学语言学课程,普通的人文学课程又脱离医学专业实际。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医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专门训练,完全是在毕业后漫长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4]。由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致使一部分学生语言素养差,与人沟通时语言简单,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和群众交谈时语意模糊不清,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方式缺少创造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群关系的和谐发展。我院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客观情况,面向大二以上学生开设医学语言学选修课,分别从医学语言的本质、特征、类别、应用等几方面进行介绍,重点讲述医务人员加强语言修养的必要性、语言修养的内容及途径。从医务人员和人群的语言沟通入手,结合实际,通过课内外大量实践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语和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我们设置特定场景由学生演示再展开讨论,课外组织学生结合实习、见习生活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辩论活动,从而加强语言沟通能力训练。课内外语言沟通能力训练不仅使学生从理论上深入理解了医学语言,而且提高了其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具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知识和能力都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尤其重要。我院根据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组成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等导师团队,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建立了一批以课题研究(重点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与营养健康状况监测等)为中心的现场实践基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实践性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3.3.1农村社区妇幼保健课题研究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幼保健项目为中心的陵水县农村社区妇幼保健实践基地,每年承担美国犹他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带教任务,利用暑期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课题研究,2006—2009级部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也全程参与。4年来,我们和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一起与陵水县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农村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包括收集妇幼人群健康信息、主要健康问题与原因调查分析以及健康干预等;同时,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在陵水县妇幼保健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中美大学生联合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我院与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共同撰写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两篇。我院长期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开展农村妇幼营养改善工作,将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运用于基层,同时也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一开始就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合作经验,不仅学会如何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基层群众有效沟通,而且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3.2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课题研究海口市美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承担辖区内城市居民的社区诊断、慢性病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及患者管理等综合防控工作。我院已与海口市美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单位成为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城市社区慢性病防控实践基地。我院2007级两名学生在该疾控中心实习,由于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都非常突出,毕业后留在疾控中心工作,一年后成了单位的骨干力量。

  3.3.3农村学生营养改善与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健康教育课题研究2013年,在海南省教育厅和海南省卫生厅的支持与领导下,我院开展了海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项目,对琼中县1440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协助琼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现场工作。同时,与琼中县教育局合作开展中小学学生营养问题调查和营养状况监测,主要工作包括学校营养午餐的食谱制定、师生及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和学校营养午餐的效果评估等。琼中县也为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在该县的中小学长期开展学生营养监测、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等课题研究。在这些课题实施过程中,从课题总体策划、调查问卷设计、调研过程具体实施到后期数据处理、论文(调研报告)撰写等,全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从没有头绪到思路清晰,从羞于现场问卷调查到轻车熟路,从看着一堆数据无从下手到多种统计方法、统计软件运用自如,进步非常明显,不仅锻炼了项目策划能力、现场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下,我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已逐渐成为海南省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均得到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是因为其将来服务的对象是渴望得到关怀、渴望解决健康困惑的人群,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医学以人为本,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就必须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语言沟通能力、现场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实践性预防医学专门人才,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时空医学论文 篇4

  【摘 要】

  本人从医学生职业指导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医学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内涵和开展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探索提出新的医疗环境下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指向,分析了新时期开展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主要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医学生;职业指导;价值回归;医学职业精神

  职业指导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自民国初年引进我国以来,对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具有职业面向单一性、指向明确性等特点,在新的医疗环境不断变换的当前,亟需要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和要求,整合职业指导的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坚守本身的价值追求,促进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

  一、当前医学生职业指导状况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医学院校有序开展职业指导和构建科学高效的职业指导体系,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职业指导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是医学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需要提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偏差

  许多高校对职业指导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职业指导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水平,他们一般将“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概念混为一谈,把职业指导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一种手段,重视就业信息的供给,忽视职业信息的提供,重视学生求职技巧,忽视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处理就业与职业发展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大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业指导一般理解为对要求就业的劳动者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好相关的咨询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做出职业方面的建议,完成个人职业定向,较好地实现人职匹配。可以理解为,就业指导是一次性提供就业服务,职业指导涵盖就业指导,更关注人长远的职业发展,从职业观、就业观等价值层次去思考职业发展的问题。

  (二)职业指导条件保障不健全

  一方面是医学院校职业人员配备、指导机构不健全。许多院校是近些年才开展职业指导,缺乏具有职业指导资格的专业职业指导师,工作人员主要由具有学生管理、思想教育或就业工作经验人组成,缺乏职业指导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是职业指导的内容单一、方法陈旧。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内容上主要围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等工作。职业指导形式上也很单一,基本上是上大课,理论式的讲解与灌输,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效果不甚明显。

  二、医学职业精神的价值内涵

  医学职业精神的主要内容是职业立场、职业目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它秉承“医乃仁术”、“ 大医精诚”的医学价值风尚,强调全面优化医学价值追求。高尚的医学职业精神表现为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完善的职业人格,具有科学和人文并举的职业价值取向。医学职业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其实质是医学职业群体对真善美的职业价值追求。

  三、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医学生职业指导的对象是医学生和医疗机构,它强调对医学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提供服务和决策。它要服从医学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医疗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即“医乃仁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等等的价值追求。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日益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对传统医学职业精神提出了挑战,不断修正着传统的医学职业精神。但医学发展的本质要求需要医学职业精神在进步的同时保持原始的纯朴,坚守医学价值追求的原始动力。

  当前,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教育,其价值导向也就成为影响职业指导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教育,即医德教育;生命观教育,即对生命的态度和认识的教育;职业观教育,即对如何认识从事职业的意义的教育,等等。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职业自豪感、使命感不强。缺乏从医,做生命秩序守卫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多把精力集中在未来就业的岗位上,把专业学习当做谋生的需要,缺乏对职业发展的全局把握和长远打算,职业情感缺乏。另外,由于医学生比较缺乏医疗临床实践,加上学校偏重强调就业,导致功利化思想比较严重,大家对医学职业道德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较为缺乏。

  二是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到位,缺少对医生的职业要求的掌握。部分医学生对生命的神圣和敬畏缺乏应有的情感,对从解决人类病痛疾苦,救死扶伤的角度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做人类健康的守卫者的定位还存在很大偏差。

  事实表明,越是医疗外部环境严峻,医学科技发展出现伦理矛盾,医患沟通急需改善,越需要传统的医学价值回归,回归对生命本真的敬畏,对真善美的追求。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对“人”和“生命”完美解释的基础上。

  四、“医者仁术”的医学生职业指导坚守

  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师宣言》和《中国医师宣言》等对医生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遵循医学职业发展的人文要求,积极开展医学职业指导,为医学生科学把握自身的职业发展,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健硕的双手,耕耘在医学这一神圣的殿堂,守卫生命的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大学全程化教育开展医学生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不是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我们应当从新生开始就给予职业启蒙,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职业探索,形成个人的职业意愿,做好职业定位并开展尝试。大一期间,先是开展职业发展知识教育,帮助其逐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学习规划;大二期间,重在培养其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树立职业理想,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形成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制定方案,逐步尝试;大三、大四期间,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教育,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大学生对医学就业市场、就业环境和形势的了解;大五期间,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考研教育和就业辅导,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主动获取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就业信息,增强就业应聘技巧。

  (二)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医学生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应以团体指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并在形式上采用多样化。一是积极开展课程教育,结合当前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编写讲义和教材,使之涵盖大学全过程的职业指导,提升职业指导的课程化建设水平;针对不同的需求群体、不同的专题开展讲座,并进行一些标准测验量表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职业爱好和职业价值观等等;积极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到一些厂矿企业、医疗机构去感受就业氛围和工作环境,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未来的就业可能,增强其学习动力和针对性。

  (三)建设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

  高水平的职业指导队伍水平是高质量职业指导工作的保障。建设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人才,需要从业人员拥有相关的学科背景并获得相应的从业资质;加大对现有职业指导师的业务培训力度,促进职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和交流,资源共享,建立长效的交流和沟通机制。

  医学虽然渗透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但救死扶伤、接触人类病痛、维护人类健康是从医者共同的愿望和责任。在现代医学职业精神的语境下,积极探索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追求与准则,对提升新时期医学生职业教育水平,促进职业指导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时空医学论文 篇5

  【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体制决定了医学教育没有把人文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所以医学教育一直过分重视医疗技术的教育,而对于医学教育的人文性相对忽视了。新时期的医患关系怎样协调和融洽,是医学人文性的研究目标。以人为本、以公平为基准,正确处理医学的人文教育问题,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医护关系的融洽没有得到根本重视,人文课程开设的很少。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时数不足,授课效果不好,都影响了人文性在医学教育中发挥。

  【关键词】 医学教育;人文教育

  一个时期以来,医学的人文教育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医学和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对健康和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对于医疗和保健工作的要求也在提高,医患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时期的医患关系怎样协调和融洽,是医学人文性的研究目标。以人为本、以公平为基准,正确处理医学的人文教育问题,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医学的人文教育问题。

  1、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体制决定了医学教育没有把人文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所以医学教育一直过分重视医疗技术的教育,而对于医学教育的人文性相对忽视了。医生作为一个职业,要求从业人员要把医疗技术和医生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医生这个职业要求实践和社会活动相统一,医生的职业技能是通过医学教育而获得的,教育是医生医学行为和医疗实践的基础,因此医学教育应该是医疗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和融合。但是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中,一度曾经是科学主义的盛行,传统的医学模式导致医学的人文性长久丧失。直接后果是医患关系僵化,医疗纠纷频发。医务人员的拜金主义导致医疗现象严重,社会舆论及其不好。解决的办法除医院加强管理外,还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医学教育上,也就是医学院校的教育上。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医学院校在口头上非常重视,实际上依然是技术第一。没有真正把医疗人文性放在重要位置。医护关系的融洽没有得到根本重视,人文课程开设的很少。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时数不足,授课效果不好,都影响了人文性在医学教育中发挥。

  2、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应该承认,很多医学院校的师生都在积极努力改进这种局面,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一直没有更好地解决。在教学与学科建设中,依然有很多矛盾存在,医学人文教育滞后于医学发展速度飞快之间具有矛盾。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是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那些具有一定修养和学识;具有高尚师德和使命感的老一辈逐渐退休,新生代的教师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事人文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少,没有形成梯队和规模,并且在工作中也没有真正发挥重要作用。很多老师依然认为专业课更重要。同时学校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进行约束和鼓励,比如医护专业的老师没有转换为人文学科教学,人文学科的老师也没有转换为医护专业。由于评职晋级等都要求有实验课题,所以很多老师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别破放弃人文课程的教学。

  另一方面是来自学校管理方面,决策层没有把人文学科的教学放在重要地位,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认为这方面不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大,不会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于工作后的情况,由4用人单位负责。这样的办学理念,也是导致人文教育边缘化的主要因素。

  比起医学技术的研究,医学人文性研究的深度和力度都相对要薄弱一些。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员不多,深度不够,难以形成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在医学教育的实践中,老师上课如同纸上谈兵,没有结合具体的实践,严重脱离实际,单纯的口号和说教,对于今天的在校学生来说,已经不能发挥教育作用。没有结合我国的国情,一味强调国际化的医学伦理脱离我国的国情,导致人文科学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虽然学校开设了课程,但是与目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相比,学校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显得薄弱。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显得那么薄弱和不符合社会实际。不能使学生受到应有的人文学教育,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不会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

  3、加强医学人文性的策略

  3.1 立足课堂 课堂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保证医学教育人文性的有力措施。这类课程主要让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完善的人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护关系。从而形成学生的护理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接触病人,走向社区和医疗机构,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在各种学习方法中,注重实效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教学的引导性,是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落实到实处。

  3.2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学生不断地解读其中的价值寓意,充分享受高尚的文化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校园文化负载着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而且这种管理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一个学校有义务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严谨、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并营造出富有生气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特征,是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情操的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拥有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所以学校的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都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学生艺术团及各种以科技文化活动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在活动的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人文素养。

  做好学校医学人文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替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着想的需要,应该从决策层到任课教师,都给予人文教育应有的重视。从课程设置到教师的配备,从社会实践到校园文化等方面,齐抓共建,推动医学人文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时空医学论文 篇6

  实验教学是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纪之交中央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首次将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写进了中央文件,一方面说明中央对此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由传统型高等教育向创造型高等教育的转变,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院校均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生殖医学的教学体系亦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实验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生殖医学的教学效果。近年来,不孕不育夫妇的数量日益增多,不孕不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与生殖医学临床需求相比,生殖医学专业本科由于招生时间晚,招生院校少,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各招生院校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学时很少或不开设实验课,影响了生殖医学人才的培养。所以,构建适用于生殖医学专业本科创新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构建生殖医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教育部于2007年2月27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的选择是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础。笔者按照精选实验内容,做好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注重创新精神的原则,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类型的生殖医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合理地继承经典实验教学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出生殖医学特色,确定优化实验项目,加强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一方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与科学;另一方面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保持了实验教学的先进性,使学生能够接触学科前沿,熟悉科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知识。通过生殖医学实验的教学,达到使学生在掌握生殖医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启迪学生对生殖医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索的目的,为今后开展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实验教学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的顺序开展,注意各实验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习效果不甚理想,且压抑了学生潜在的交流、组织和创造能力的展示和提高。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必须遵循实验教学的内在规律,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摒弃传统继承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师地位由教向导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笔者的具体做法为:

  (1)加强课前自主学习。将每个实验室人员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课前结合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到图书馆及上网搜索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每次实验课的实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去掌握和理解更多的知识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习效果。

  (2)变教师讲为学生讲。每次实验课确定1个组选定1名同学对实验内容进行讲授。要讲好每一次课,需要小组中每位同学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交流组织能力,实现了互教互学的拓展性学习。

  (3)保证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实验,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确保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动手操作,坚决杜绝只看不做的现象发生。

  (4)重视课后讨论。在实验结束后安排一定的自由讨论时间,由学生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同学给予解答。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也为将来更好的开展医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在更广的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课外教学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式”来培养人才的倾向。应围绕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建立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的综合化、立体式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而代之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相互启发;减少强制性,增加开放性和选择性。强化课外教学是创新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将每个实验室人员分为若干个小组,每次课确定1个组直接参加实验课前的准备和预实验,通过实验准备和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动手能力。

  (2)开展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1次实验设计及实施。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和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选取兴趣浓厚的同学直接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提高实验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开拓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 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堂,在院校创新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以往实验教学的实施总是受到学时、实验室及设备条件的限制,实验室开放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室开放可以使实验室有限的实验资源、实验空间以及教学时间得以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开放实验室,为切实全面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的做法是:实验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放,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时间进行实验。学生可以选择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题目进行实验;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通过文献查阅等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经指导教师审核认可后进行实验。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能较好地进行实践学习;另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协调了学生之间、学生与实验室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实验室开放是自主学习方式的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来实现。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地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殖医学是研究两性生殖健康的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是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本科学历的生殖医学教育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走到台前,隐藏在计划生育教育之后,生殖医学教育起步晚,进展缓慢。笔者通过创新型实验教学,强化高素质强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生殖医学教学质量,促进和完善了生殖医学教育的发展。

  时空医学论文 篇7

  心内科疾病在老年人群体比较常见,它的病症特点较为复杂,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也是极为难治的病症。心内科疾病的发病群体主要是老年人,而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较少,体质相对而言比较弱,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心内科的护理人员要积极改进护理工作和工作态度,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实现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1、心内科护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技能不足

  一方面,很多的医院实行护士聘任制度,所以,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在护理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不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再者,新护理的技术和设备等的应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若护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护理水平,则容易造成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落后,这样也无益于护理工作。

  1.2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不足

  大多数的心内科疾病患者对于病症的了解并不全面,对疾病的治疗既有疑虑也有恐惧。而护理人员总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基础的护理上,没能够与病人或者是病人的家属有所沟通,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心理,这样会使得患者不能放松地接受治疗或者是护理。

  1.3 用药不规范

  护理人员面对众多的心内科药物肯定是眼花缭乱,很多类别的药物存在药名相类似的情况,但是,用法及用量却千差万别,稍有不小心就会配错药。而且,现在新的药物不断被研发出来,护理人员若不熟悉药物的应用,就存在忽略药物禁忌配对的可能性。此外,还有静点的`液体使用量、用法要遵守规定,否则极容易造成病人心血管的各种问题。

  1.4 不规范的记录

  护理人员在实行护理的过程中对工作的记录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护理工作记录的重要性,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不完全,对用药前后的反应没有详细的记录。护理工作的记录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师治疗疾病的参考。护理的效果和病人的情绪通常被简化或者是省略,记录内容不分主次、繁杂无序,导致护理记录的参考价值微乎其微。

  1.5护理人员配置问题

  护理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些工作,所以很多的护理人员忍受不了整日在病房的辛苦工作,极力想转到相近的部门,所以出现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护理人员占总的护理人员比例较小的现象。心内科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工作时极易出现差错,这样不仅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还会对病症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2、心内科护理工作的改进方法

  2.1 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合格的心内科的护理人员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要保证能在各种情况下有条不紊地把这些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心内科护理人员要适时开展工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还可以共享护理知识或由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对护理疑难点进行讲解。讨论交流只是一个方面,在交流后要针对提出的心内科护理各个知识面进行实训,确保护理人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心内科护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护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制度是保障,对护理人员的监督以及考核,确实能对改进心内科的护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融入人性化的理念

  心内科的护理不是单纯的、机械的专业工作,还要融入人性化的元素。人性化的因素融入护理工作对心内科疾病的治疗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实际的护理要注意这个方面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心理的变化,每个患者心理的状态并不相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要有针对性,消除患者内心的负面的、消极的想法对病症的治疗也有积极的影响。人文的关怀要始终贯穿在心内科的护理中,要适时与病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存在的焦虑和不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接受治疗。

  2.3 加强用药规范

  用药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项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用药规范。心内科护理管理部门要对医护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保证病人的安全用药。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要按时将药给病人送服。对于一些已经出院的病人,要跟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告知其用药的注意事项,让家属明白吃药的时间和用量。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输液的病人,要告知输液的速度规范,以防患者不明白用药规范,私自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加重心血管的负担,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病房的日常巡查也能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用药不规范的问题。

  2.4 护理记录规范

  护理人员的记录是重要的医学依据,在进行护理记录时要遵循规范,记录的内容要真实和有时效,不要有过多的遗漏。这样合格的记录应该建立在对患者病情的专业、客观观察的基础上,不要随意损坏及涂改。护理人员要用这个医学依据捍卫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护理人员的记录也能有利于降低医疗纠纷发生频率。

  2.5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对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能体现一个护理管理者的专业程度,合理的配置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同时能实现护理效果的最大化。对护理人员的动态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夜间增加人员配置减少意外的发生;监护病房确保时刻有人监管,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病患的生命安全;在病患的人数较多时,要变通排班的方式。总之,一成不变的配置肯定存在问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配置,才能有效利用护理资源.

  3、结语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准和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做这项工作的质量,所以要想切实推进护理工作的建设就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虽然,现在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通过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护理工作将会更加出色,从而帮助患者早日挣脱病症的束缚。

【时空医学论文】相关文章: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03-25

时空神灯作文06-11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7篇11-03

穿越时空作文02-23

穿越时空的作文03-10

时空旅行作文03-06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8篇)07-07

时空穿梭机作文06-12

医学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