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词

校企合作会议主持词

时间:2023-04-01 07:43:00 主持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企合作会议主持词

  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当今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办学模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校企合作会议主持词

  尊敬的蒋局长尊敬的祁XX部长、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漯河第一等中专业学校与厦门友达光校企合作厦门友达光电揭牌仪式和开班仪式,这是我校长期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出席本次仪式的领导有:

  让我们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盛情光临。

  漯河教育电视台媒体界的朋友也光临现常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宣布: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厦门友达光电班”揭牌仪式现在开始。

  仪式进行第一项,请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万国栋致辞,大家掌声欢迎。

  仪式进行第二项,厦门友达光电代表、企业人力资源部祁XX部长致辞,大家掌声欢迎。

  仪式进行第三项,请万国栋校长和厦门友达光电人力资源部祁XX部长为“厦门友达光电班”揭牌。

  仪式进行第四项:由厦门友达光电向漯河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赠送厂服。

  仪式进行第五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漯河市教育蒋局长讲话

  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学校只有密切校企合作,才能服务企业、引领行业。

  多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努力构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一体化办学成绩斐然。

  真正走出了一条“特色立校”之路。

  同学们,厦门友达光电揭牌仪式到此结束,仪式结束后,还还将进行校企合作签字仪式和厦门友达光电班组班活动。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领导及各位来宾离开会场

  校企合作会议主持词【2】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专家、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的这次全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场会开得很好,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现场,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所收获,有所思考,也有会有所行动。

  总结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经验,主要是得益于醴陵市委、市政府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得益于学校办学理念新,积极主动对接陶瓷和烟花两大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产业人才支撑;得益于企业与学校联姻,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这些成绩和经验值得广泛地推介和学习。

  今天的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经验交流现场会,也是一次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工作会议。

  下面,我就校企深度合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校企合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质量”。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符不符合社会要求,行业企业具有很重要的发言权。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让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当前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企脱节,学校闭门办学,培养的人才企业不需要,或者达不到企业要求。

  2、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

  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和成功经验。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校企合作模式,教学工作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学生70%时间在企业,30%时间在学校,将学校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加坡推行“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将现代工厂的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将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学校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对接地方产业,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共赢发展,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3、校企合作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市即将跨入人均GDP6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镇化的加速期,着力打造轨道交通、汽车、服饰、陶瓷、航空航天等5大千亿产业,

  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化工、陶瓷、烟花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有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型人才做支撑。

  这既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也是压力。

  深化改革,对接产业,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是我市职业教育做优做强做特的重要发展战略。

  二、真抓实干,全面深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1、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

  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能等靠,不能观望,不能坐失良机。

  校企合作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作为职业学校,要借鉴醴陵经验,主动出击,筑巢引凤,积极主动寻找市场,寻找企业,寻找支持,寻找合作,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与模式。

  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市场针对性和经济贡献率,职业教育才可焕发生命力,才可增强社会吸引力。

  2、校企共建、校企一体,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点

  推进校企合作,就是要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做到学校中有企业、企业中有学校。

  在合作模式上,可以探索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分摊的“股份合作制模式”,也可以探索学校依托自身资源、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生产经营的“自主经营模式”。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探索出了“引企入校”、“校企共建”、“科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将红玉红瓷有限公司引进学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展厅,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与管理,组建“产、学、研一体”的红玉红瓷研究中心;

  通过“筑巢引凤”,投入建设汽修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遴选企业开展教、产双赢合作;通过“借船出海”,校企共同投资,在将军花炮有限公司建立花炮生产与检测实训中心;

  通过“股份合作”,与湖南华联瓷业共同出资举办醴陵华联陶瓷职业技术学校,等等,这些合作模式都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3、产教对接、工学结合,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核心。

  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推荐就业阶段。

  学校主动联系企业,推荐学生到企业就业。

  二是订单式培养阶段。

  学校与企业签订毕业生供需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

  三是顶岗实习阶段。

  最后一学年,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习。

  四是校企一体化阶段。

  目前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就是要全面推进校企一体、资源共享,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四个对接,

  由单纯的就业合作向教学合作、人才培养过程合作方向转变,实现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切实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4、合作共赢、创新发展,是推进校企合作的目标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合作共赢,校企合作的动力也是合作共赢。

  学校要为企业提供合作平台,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

  企业要为学校提供实训教学条件,提供“双师型”教师培养支持。

  企业和学校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产品。

  学校要努力寻求校企合作共赢点,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

  三、希望企业界朋友给予职业教育更多支持

  今天会议的另一个重要事项就是请求企业界朋友给予职业教育更多更大的支持,各位企业家能够在办好企业的同时,通过捐赠仪器设备、培训师资、开发教材,提供奖学金、与学校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表达你们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厚爱。

  此外,希望企业从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长远目标考虑,高度重视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选择学校作为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库,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与学校建立和保持长期联系。

  真切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到校企合作中来,与我们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调整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志们,职业教育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让我们在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校企合作会议主持词【3】

  同志们:

  从放寒假以来,我们举办了系列的教学专题活动。

  今天的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是这次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

  今天会议的主题非常鲜明:深度推进校企合作而不是一般推进。

  刚才,各系部的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有的意见具有建设性、独创性,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怎样才能深度推进?深度推进需要我们做哪些工作?深度推进何时才能实现?深度推进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管理、培养模式带来哪些变化?深度推进对我们教师、学生有哪些细辛脑的要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岁末年初,教育部、教育厅出台了许多重要文件,有很多新的精神。

  比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中职教育的改革方向: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

  提出了五个对接: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等。

  通过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一、职业教育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来。

  回到问题的原点:国家为什么要举办职业教育?为什么各国都举办职业教育?

  以五个对接为例。

  为什么要提出五个对接?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五个对接?我的学习体会是:

  1.人才培养必须全程贯穿校企合作。

  2.课程改革必须全面融合校企合作。

  3.师资队伍必须全员参与校企合作。

  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要求。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到了企业不能适应企业需要?为什么他们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单纯怪学生不懂事吗?能单纯怪教师没有教育好吗?

  我以为,还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模式问题。

  要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人才模式,就必须深度推进校企合作。

  二、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1.校企合作没有统一的、放之学校而皆准的模式。

  不同的专业对应的不同的职业岗位,会有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

  比如,餐饮服务,学生完全可以工学交替,学做合一。

  而护理专业则必须到第三年或第四年才可以到医院见习。

  2.校企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放到企业。

  企业存在用工荒,存在季节性用人。

  我们不能简单地对接(当然不排除为企业排忧解难)。

  我们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有配套的措施、完整的方案。

  3.人才培养方案与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关系

  初级阶段:根据校企合作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临时做出调整。

  中期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了校企合作的要求和内容。

  高级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与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为一体,无法截然分开。

  这就需要每个专业认真筹划,深谋远虑,创新思路,大胆实践。

  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敢于尝试新的合作形式和路径。

  三、校企合作并不排斥学校教育

  强调校企合作,弄不好会造成一种误解:学校教育、学科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逐渐被弱化,学校不像学校,教师不像教师,学生不像学生了。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学校不像原来的学校了,但学校毕竟是学校,是新型的学校,是真正的职业学校;

  教师也会有所改变,但教师毕竟是教师,依然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也会有所变化,学生不仅是学生,而且还是准员工,两种身份。

  我很欣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的一些观点。

  他有一段话,我极为赞同。

  他说:

  中等教育可以分为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中等教育两大类,它们的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但是它们都处于中级阶段,无论是从整个教育进程来讲,还是从个人成长发展的阶段来讲都处于尚未成熟、趋向成熟阶段,都有一个继续发展的问题。

  从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出路上来讲,中等教育是有双重任务,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为就业作准备两种任务。

  职业教育总认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毕业后就业。

  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因为,毕业后就业并不等于从此中断学习,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还需要不断学习,何况不能排除个别的毕业生继续升学的可能性。

  因此,中等教育的任务就是打基础。

  我认为要打好下列三方面的基础:(1)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这种学习包括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也包括终身学习。

  (2)为将来接受职业训练或者为完善职业训练,提高职业技能打基础。

  (3)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基础。

  这里面包括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格的初步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体力的增强,生活能力的培养等等。

  《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选》257-260页

  顾先生的这一段话,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四、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常常听到大家议论这样几个问题:

  1.我们没有社会关系,谁都不认识,怎么和人家谈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的同志还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实在太不应该了,因此,这个问题我不愿意回答。

  2.企业不主动、不热情怎么办?

  在刚才的发言中还有同志提出这个问题。

  我认为,在目前阶段,企业不主动、不热情是正常的、普遍的。

  要分析原因,恐怕涉及到体制方面的因素。

  德国为什么双元制搞得好?不是企业主动支持教育,而是政府出台政策,每个企业必须缴纳一笔可观的职工培训经费,如果自己培养学生,这比经费可以不再缴纳。

  除了体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职业学校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去,能为企业做什么?如果你什么都做不了,企业为什么要积极主动?

  另外我们与企业谈校企合作,也要事先做个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个企业用不用人?有没有可能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个判断有两种结果,一是企业用人,而且可以用我们的毕业生,那么,我们肯定有机会。

  有了机会还谈不成合作协议,那就说明我们不行,与其他职业学校比,我们没有优势。

  另一种结果是企业不需要人。

  这种结果也并非没有校企合作的可能。

  因为,这个企业现在不要人,不等于永远不要人;即使这个企业不要人,也不排除学生实习、见习、教师挂职锻炼等可能性。

  我在《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谈了一个观点:求人不如强己。

  只有把自己做强,才有了校企合作的本钱。

  3.校企合作与我们的管理制度有矛盾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我们已经面对而且还将继续面对的。

  只有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必然和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冲突。

  怎么处理?

  我认为,有两个“不可取”:

  第一,以不变应万变,不可取;

  第二,完全跟着企业变,不可取;

  我的看法是:要妥善处理好“坚持培养目标”与“竭诚为企业服务”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我提出32个字,供大家参考:

  立足合作,放眼未来;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紧密合作,深度融合。

  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总而言之,既要注重当前合作,又要考虑长远;没有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就不会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效果;那么紧密合作、深度融合也就谈不上了。

  所以,我坚持这样的看法:

  我们可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但我们绝不用改变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来换取校企合作;

  我们应该放下架子,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尊严,没有尊严的校企合作是不会长久的。

  学校没有尊严,教师下企业就没有地位,学生实习就业就没有保障。

  时间关系,只能讲个提纲,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志们指正。

  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阅读:

  银企对接会议主持词

  开会怎么写会议主持词

  全县工作会议主持词范文

  季度工作会议主持词范文

  全县工作会议主持词

  2017安全工作会议主持词

【校企合作会议主持词】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书10-09

校企合作方案06-01

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10-01

校企合作计划书03-17

校企合作计划书06-11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10-08

校企合作邀请函09-09

关于校企合作方案09-02

校企合作合同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