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事迹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候选人名单以及他们的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马怀兰:带领村民致富的癌症村长,女,60岁,山西省昔阳县井沟村主任。
2002年,对于马怀兰夫妇来说是极不寻常、多灾多难的一年。马怀兰被发现不幸患乳腺癌,后来丈夫周银柱患上了肾盂癌,做了左肾切除术,夫妻俩决定回山区老家山西省昔阳县井沟村养病。而病还没好,夫妇俩就投入到家乡脱贫致富的建设中,2005年马怀兰高票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她和丈夫周银柱着手在发展生产和改变村容村貌上寻找突破口。听说东关村的大片旧房子要拆迁,这些破砖烂瓦对井沟村来说可是好东西。于是,在拆迁那几天,马怀兰带领村里的青壮年和妇女劳力,天不亮就到拆迁工地捡砖捡瓦。2006年,夫妇两还出资300万元注册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股份制企农合作社。公司出资金出技术,村民以土地、牲畜、农机具等入股。企农合作,互利共赢。几年下来,他们为井沟的新农村建设投入了360万元。回乡10多年来,村民收入从人均700多元增长到5000多元,马怀兰夫妇几乎捐出了所有的积蓄。马怀兰说:“目前我们的身体还行,我们愿意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乡亲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2、王宽: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74岁,男,河南退休艺术家,曾任郑州市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1998年,刚刚退休的王宽收养了第一个孩子,此后,他就开始与家乡的孤儿们结缘,先后收养6个孤儿。夫妻俩的退休金并不多,为了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王宽决定到茶楼唱戏挣钱。茶楼不比舞台,他的“点唱率”却并不高,常常坐冷板凳。于是,66岁高龄的王宽再次拜师学艺,学习川剧的“变脸”绝技,并加以发扬光大,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喝彩声。他并不期待掌声,只是为了在唱不动之前,抓住每一个机会挣钱,养活6个孩子,供他们上学。在将近10年的漫长岁月里,为了多挣点钱,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风雨无阻,随叫随到。17年栉风沐雨,5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最小的老六今年也已经大学毕业。在王宽夫妇的带领下,学习了乐器的孩子经常上街义演,据统计,10余年来,靠“卖唱”养育孤儿的王宽夫妇通过各种形式向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超过百万元。
3、由艳丽:收养脑瘫儿童的未婚妈妈,女,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先锋医院护士。
1996年,由艳丽在工地上捡到一个弃婴,出于医护人员的本能,当时未婚的她,毅然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孩子两个月时得了新生儿硬肿症,由艳丽用自己刚好配型成功的血治愈了她。孩子七个月时被确诊为重症脑瘫与癫痫的综合征,每天都在抽搐。两个月后,由艳丽终于找到对症药物,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2000年起,由艳丽多次往返牡丹江、北京、山东等地,为孩子看病支出近15万元。由于服用治疗癫痫的药物,女儿体质越来越差。由艳丽一方面坚持给孩子打营养针,一方面想方设法为其食补。每个夜晚,她都设好闹铃,以便给孩子翻身、处理大小便。即使在父母相继病逝的日子里,由艳丽也是强忍悲痛,笑脸面对女儿。母女相依19载,女儿从体重不足2公斤、身高仅0.4米,成长到现在的体重60多斤、身高1.37米。由艳丽则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痛和颈椎病。她至今仍孑身一人,把宝贵的青春、毕生的心血都给了这个一辈子都不能回报她的“女儿”。
4、江一燕:以公益支教为生活方式的明星,女,演员、音乐创作人。
2006年,江一燕去广西巴马县东山乡小嘎牙村拍摄电影。小嘎牙村原有一间小教室,但因为没有老师,教室已经废弃,孩子们每天只能翻山越岭,赶两个小时的路到邻村上课。离开小嘎牙村后,江一燕决定把资助小嘎牙村的孩子作为自己的一个长期公益项目。她在网上开起一家爱心义卖站,把自己以及圈内好友资助的物品在网上进行拍卖,所得资金用来帮助小嘎牙村的孩子。2007年起,江一燕每年都要到小嘎牙村。她为孩子带了校服、鞋等物品,在学校建起了厨房、广播站,设立了奖学金。长洞小学的学生渐渐多了,许多不上学的孩子回到了学校。每一次,她和志愿者到学校后,都要住上至少一星期,在简陋的房子里打地铺,和当地的师生吃同样的饭菜。她还亲自披挂上阵担任老师,教孩子们音乐、美术、手工、体育。在孩子们眼中,她是“小江老师”,也是“小江”妈妈。如今,江一燕已经决定拿出100万来建立个人爱心助学基金,来帮助这些贫困的留守儿童,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而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前往。
5、买买提江•吾买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男,维吾尔族, 64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
布里开村共有6000多人,由5个民族构成。自1981年起,买买提江便担任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他因病离任。2006年6月,在村民的请求下,买买提江重新担任村支书。如何让村民日子过得红火,买买提江一直在想办法:1985年他动员村里党员养鸡并传授经验给大家;2001年他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帮助大家养牛,带着大家种果树。村民人均年收入节节攀升,从2006年的49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12830元,村集体经济由负债52万元变为年收入130多万元。买买提江•吾买尔旗帜鲜明地同“三股势力”作斗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畏恐吓,规范管理宗教事务,做好年轻人的思想工作,配合政法部门打击分裂势力,使布里开村成功创建平安村。他注重民族团结,带头照顾和资助汉族群众,带头学习汉语,开办“双语”幼儿园和中青年农民“双语”技能培训班。买买提江•吾买尔同志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村党支部书记。
6、刘芳:盲人女教师,44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盲人女教师。
1997年,26岁的刘芳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逐渐恶化导致眼睛失明。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但是面对从小就梦想的教师职业,年迈的父母,8个月大的儿子,刘芳经过剧烈的思想挣扎后,决心面对现实,在失明前抓住一切时间阅读、学习、锻炼。一个盲人老师如何留在讲台上?刘芳付出了超过常人的努力。为了教好书,刘芳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包括重点、难点,把几大本厚厚的讲义全都装进大脑。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教的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名列前茅。2007年8月,她告别了自己深爱着的教学一线,成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每学期,她要做50多个的微型讲座,在广播站和操场上为全校师生讲授德育大课。真诚的话语、亲切的态度、和颜悦色的面容,她成为和学生们说悄悄话的人。刘芳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2008年,她荣获 “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们”十佳教师奖;2009年获得了“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的光荣称号;2011年获得了贵阳市年度“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称号;2013年获得贵阳市第二届“敬业爱岗道德”模范称号;2014年获得了贵州省第四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
7、李小文:成就卓著的布鞋院士,男,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1月10日病逝于北京。
李小文是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李小文主持过多项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在国内遥感学界是泰斗级别的专家。在日常工作中,他对待学生非常平易近人,指导学生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喜欢学生提出问题,并用打赌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老师合格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他非常乐于慷慨解囊、扶植新人。他用李嘉诚基金会奖励给他的钱,拿出120万设立了一个“李谦奖助金”。李小文生活简朴,常穿一双布鞋,因此也被人称作“布鞋院士”。这和他显著的学术成就形成鲜明对比,其谦逊朴实的学者形象广受群众认可。
8、李玉枝:用一生守护英雄的好妻子。女,汉族,1948年8月生,中共党员,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居民。
1965年“八六”海战中,英雄麦贤得脑部严重受伤。经过反复思量,李玉枝放弃了公社妇联的工作,并承诺一定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尽力照顾、护理好老麦,陪伴他一生一世。为了更好地护理麦贤得,李玉枝四处拜医求教,买回多种医学护理书籍,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每天记录老麦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情况。李玉枝利用下班空闲时间在屋前屋后开垦出几块荒地,自己种菜养鸡,变换花样为老麦提供每天日常所需的营养。多年来,李玉枝凭借坚强的毅力和高超的生活智慧,为麦贤得和子女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使得儿女深深地理解了父亲,并对父亲充满了崇高的敬意,四口之家变得和谐美满。近年来,李玉枝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每次她都毫不犹豫地把奖金捐给了希望工程,并先后多次向残联、贫困地区捐资奉献爱心。李玉枝荣获战斗英雄好妻子、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9、杜秀荣:不离不弃照顾脑瘫养女。女,70岁。河北廊坊市退休老师。
因为年轻时一直没有孩子,杜秀荣夫妻俩抱养了一个女婴,谁料这个孩子却是先天性脑瘫患儿。刚发现孩子有问题时,亲朋好友都劝杜老师放弃,可她觉得孩子一生下来就跟了自己,这就是缘分,就算孩子脑瘫,她也要养活她。就这样,杜秀荣夫妇一直悉心抚养女儿,到现在已经三十八年。孩子没有咀嚼功能,吃东西只能吃流食,如果吃烧饼或者苹果一类的水果,还要杜秀荣嚼烂了给她喂进嘴里。孩子常年在床上躺着,大小便不能自理。因为长时间清洗,杜秀荣两只手落下了病,严重脱皮。手总是露着红嫩嫩的鲜肉,最后连肥皂都不能碰。丈夫在外做生意,女儿只能由杜秀荣一个人照顾。有一段时间,为了能兼顾工作与孩子,杜秀荣曾经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教课,这让许多老师和学生看了深受感动。因为过度劳累,杜秀荣还曾经晕倒在学校里。1996年,杜秀荣的爱人因病去世。现在,已是古稀之年的杜秀荣,照顾女儿有些吃力了,她说,以后的日子,什么都不愿意想,只一心锻炼好自己的身体,时刻陪伴在女儿身边,照顾她,呵护她。
10、张宝艳、秦艳友: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秦艳友夫妇,吉林省通化市人,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创办者。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体会到了走失儿童家长的心情,此后她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提供帮助。2007年,丈夫秦艳友提议,建立一个寻亲网站来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了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寻子网管理。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截止到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11、张辉:保护百姓钱袋子的经侦卫士,男,汉族,44岁,金华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 张辉一直工作在刑侦破案一线,先后从事重特大暴力犯罪案件、毒品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的侦破,具有丰富的侦查办案经验。经过20多年破案一线的风雨锤炼,经历数百起案件的实战磨砺考验,张辉成为一流的经侦专家,更是同事们公认的精英战将。近年来,张辉先后参与侦办了30余起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并屡立战功。2014年9月至今,张辉全力投入部督“9·16”特大地下钱庄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涉案人数最多、涉案金融最大的地下钱庄案件,在该案侦破中,张辉指挥正确,判断准确,无私奉献,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圆满完成破案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至9月底,已对100名犯罪嫌疑人顺利移送起诉。对于取得的辉煌战果,近日,公安部再次发来贺电表扬肯定。
12、余彭年:裸捐所有资产的慈善家,男,香港知名商人,著名慈善家。
1981年起,余彭年向湖南捐资2500多万元,兴建社会慈善福利事业项目20多个。1995年余彭年许下诺言,投资18个亿的五星级酒店彭年大厦收益的纯利润全部永久地捐献给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2003年,余彭年启动了“彭年光明行动”慈善活动。10年来,陆续有18个省、自治区的40万白内障患者免费得到了救治,“彭年光明行动”还在10多个贫困国家展开,已向越南、缅甸、朝鲜、柬埔寨等国白内障患者伸出援手。2010年,余彭年宣布将所有财产共93亿港币委托香港汇丰银行托管,在他百年后全部用来做慈善,不留分毫给子孙。2013年,香港余氏慈善基金会向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20所大学捐资设立“余彭年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内地学生及优秀的外国留学生。2015年5月2日凌晨,余彭年病逝,享年92岁。
13、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男,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吴锦泉老人今年86岁,靠磨刀为生,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20多年来,他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老人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2010年,当吴锦泉夫妇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吴锦泉带着几个月磨刀挣得几百元硬币,倒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来到市红十字会捐钱。2013年,他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经工作人员清点,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37148.4元。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把刀一块钱,一千元几乎是老人三个月的磨刀收入!
14、居马泰·俄马克:最美新疆乡村医生,男,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包扎墩牧区卫生室医生。
在哈萨克语里,居马泰工作所在地包扎墩是“未开发之地”的意思,这里最高海拔超过4000米,牧道奇险,每年都有牧民或马匹不慎摔下送命。在这样一个地方,医生居马泰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病人,居马泰都会毫不犹豫背上药箱,扬起马鞭赶去。20年来,居马泰在牧区巡回医疗,牧区每一道沟壑、每一户牧民他都熟知。虽然居马泰没动过什么大手术,治的都是感冒、发烧这类的小伤小病,但牧民们已经离不开他。这20年来,居马泰坚持“有钱没钱先治病”的规矩,个人为牧区牧民减免的注射费、医药费等已超过10万元。由于常年劳累,居马泰患上了心脏病,已不适合在高原工作,县里曾多次调他去农区工作,但他都婉言拒绝。他说:“我不能离开,我走了牧民怎么办?”居马泰20多年来奔走在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里,巡回医疗20万公里,用精湛医术救死扶伤,做牧民生命健康的“守护神”,2013年,居马泰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15、官东: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大学生,男,25岁,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中共党员。
在2015年6月2日“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的潜水救援行动中,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参与救援时,官东是海军工程大学的潜水员,虽然是一名90后,却已经多次参与救援任务。6月2日,接到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救援。抵达救援现场后,他又申请第一个下水。当天中午12时许,官东身穿负重设备,潜水摸到了沉船的一个房间施救。在成功救出一位老人后,生命探测仪又探测到一位幸存者,官东再次下水,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子。但由于体力消耗巨大,幸存者已无力穿戴设备。官东果断摘下自己的装备,套在幸存者身上,将其送出舱室,交给其他两名潜水员护送上岸,自己则从江底潜游出水。出水的官东满头满脸都是油污,双眼通红、鼻孔流血,双耳胀痛难忍。 “在最危急的那一刻,我只想着赶紧救人。”事后,再次回忆生死攸关的那一刻,官东表现得非常平静。
16、郎平: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原中国排球队著名运动员,现任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主教练。
郎平1978年入选女排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20世纪80年代,她是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赢得“铁榔头”绰号。上世纪末,她和队友创下五连冠的佳绩,女排精神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2002年郎平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第一人。2010年7月,郎平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郎平退役后,赴国外进修、打球, 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掌中国女排帅印,2014年带队获得了女排世锦赛亚军。2015年8月22日-9月6日,郎平带领困境中的中国队以10胜1负积30分的战绩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郎平执教生涯的首个世界三大赛冠军,中国女排的第八个世界冠军。
17、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男,47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员工。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甘于寂寞,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18、莫振高: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男,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15日,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千人自发前来祭奠。人们抹着眼泪送别莫振高,他们心中的“化缘校长”。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校舍破旧,莫振高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建校。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莫振高四处到工地、企业“化缘”而得。都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都有200多名学生因为贫穷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为了帮助瑶山里的孩子,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莫振高生前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当地人尊称为“化缘校长”。
19、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85岁,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
阎肃从艺65年来,始终坚定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崇高使命,把真诚为民为兵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此外,阎肃创作了许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比如《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1986年阎肃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8年,他68岁,前往抗洪一线,参与组织《我们万众一心》、《携手筑长城》、《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等大型抗洪赈灾义演募捐晚会。2008年,阎肃78岁,再次请缨抗震救灾。当他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后,连夜创作歌曲《云霄天兵》。党的十八大以来,阎肃以80多岁高龄追梦筑梦,辛勤创作,参与策划多场重大文艺活动,为讴歌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在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中国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1969年, 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项目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事迹】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作文05-10
感动中国人物主要事迹心得体会06-25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04-07
感动中国教育人物心得03-31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范文04-03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郭小平事迹心得体会10-23
感动中国人物王宽作文素材10-08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02-2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