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素材积累作文集锦五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素材积累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材积累作文 篇1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它要求于学生的是很多的。就内容方面讲,学生必得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以及对生活的正确的态度、认识,深刻的体验、感情;就语言形式方面讲,需得有对字、词、句、篇、语法、逻辑、修辞、百科知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学生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考力、良好的记忆力。因此,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语文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那么,优秀的作文素材从何而来?多年来,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也从多方面作了一点探索,虽有老生常谈之嫌,但这确实是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作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就以下几点谈谈我的做法:
一、作文素材来自学习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课、完成作业、做实验、思考问题、请教老师,学习是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所以教师很有必要提示学生只要多加思考、总结,学习生活是“有米”为炊的'。比如,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提醒他们:你是怎样爱上英语的?你的长跑成绩是怎样提高的?你从今天的课堂讨论中感悟到了哪一项人生哲理?你喜欢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你还记得昨天语文课上发生的那个小插曲吗?课间班中闹的小笑话有意义吗?某某今天上课的精彩发言怎么样,他当时表情是什么样的?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对身边事进行分析,定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正是这领悟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作文素材,也正是这领悟使人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创作出优美的文章。总之,启发学生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那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二.作文素材从活动中寻找
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些活动。如综合性活动课中有目的地了解民风民俗,像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如过年过节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再就是家庭活动,包括尊敬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和睦亲情等。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提示学生留意寻找素材。记得去年母亲节,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积累生活素材。我曾布置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给妈妈——》作为节日的礼物献给妈妈。要求必须亲自去做,再写出来。结果大多数同学作文写得较为生动感人,连平日一写作文就头疼的学生也不觉得无话可说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但受到教育,认识到自己对父母关心太少,而且作文上也受到启发,原来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很多。通过这些有益训练,让他们不再对身边事熟视无睹,能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物”。明白只要做个有心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就会有些写不完的题材。这样既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又为作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三.从交际中积累素材
学生除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外,还有很多时间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听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所必备的基本功,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谈话可以包括同学、朋友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谈心,还包括在街谈巷议中的议论、新闻、故事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谈话,挖掘谈话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成为可利用的素材。如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开头“今天,我听说三年级班一个学生家里很困难,他们全班同学都给他捐了钱呢!…”由此引发出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主题。很有说服力。而这些无不是从交往见闻中得来。经过积累,提炼而成为他们写作的极好材料。因此,在交往见闻中注意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将为我们的作文获得宝贵的素材。
四.从观察中寻找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往往身边有很多值得写的内容,可是却没有留意观察,而是熟视无睹,不以为意,结果在写作文时只能是拿别人写过的内容来写。一写《我的妈妈》便是“我半夜发烧了,妈妈背我上医院”,题材太旧、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有位女学生从小丧母,平时作文写的并不好,感到作文难得很。可是有一次她在打扫除间隙,偷回到教室做作业,当她发现老师径直向她走来时,已做好了挨批的准备,可老师却伸手拂去了她打扫除时粘在头上的蜘蛛网并用温和的语气和她说话,事后她欣然写出了《爱在弹指间》的优秀作文,并在《作文报》上发表。由于她写的是切身感受。对所定内容熟悉,感受较深,写起来就比较顺手,词也有了,句也通了。
具体到平日观察些什么,我觉得应从两方面入手:
①、观察自然。如对风、雨、阴晴、日出日落、春秋四季、花鸟虫鱼、山川河流等的观察,我曾布置学生观察去年冬天第一场雨,学生通过观察写出十分生动的片断。这样多记录、多积累材料,写作时才能描摹出逼真生动的景观,教师在这方面也要注意引导、点拨。
②、社会观察。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会有很多素材,都应细致观察,注意的是要对观察对象多比较,不要看到一小点就写,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不能以偏概全。当然观察训练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若能在观察的基础上随时进行记录,由只言片语到片断成章,定能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从课外阅读中获得写作素材
作文材料不仅限于直接经验,有很多来自于间接经验。那就是广泛的阅读。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坚持多读书,在读书中不断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并不断积累,无论是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的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而且,我们可以把语句、片段摘录下来,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来,日积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选”。它将为学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过读书,学生还可以学习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指导。总之,多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都能扩大学生视野,增加人生阅历、启迪心智。平日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精美文章来阅读,如《青年文摘》、《读者》、《微型小说》、《阅读与作文》、《读者俱乐部》等书刊,在读书中体验不同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只要教师多引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坚持经常训练,通过恰当点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积累习惯。就会在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能纷纷涌来,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就不愁写不出来了。
素材积累作文 篇2
好词:
生机 和煦 春寒 复苏 嫩绿 清新 轻盈 料峭 舒展 明媚 闷热 炙烤 火辣 热浪 寒冷 战栗 晶莹 刺骨 呼啸 冰封 取暖 暮秋 金秋 丰收 收成 绚烂 苍翠 繁茂 萧疏 冻裂
梅雪争春 阳春三月 春意融融 春暖花开 春雨绵绵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欣欣向荣 万物复苏
春色宜人 焕然一新 生机勃勃 倾盆大雨 夏雷骤至 热浪滚滚 酷暑难当 赤日炎炎 荷花映日
瓜果飘香 硕果累累 凉风习习 五谷丰登 秋风瑟瑟 寒风呼啸 冰雪覆盖 漫天飞舞 天寒地冻
好句:
春,像一位出色的画家,一抹绿、一抹蓝、一抹黄,把大自然画得如此美丽。
微风轻轻抚摸着树木,树叶哗啦啦地响,好像在说:"小鸟们,快来这里安家吧!这里的风景可美了!
多美的小雪花呀,开始时零零点点,又小、又柔、又轻,就像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翅膀。
我们刚走到楼下,已经开始有刺眼的闪电了,风也不再是"呼呼",而是"呜呜"迎面扑来,涌进鼻腔,怪痒痒的。
天空一碧如洗,几朵白云正悠然自得地飘着……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气大火。
一条彩虹,从绿葱葱的田野里升起来,直通到天上,真像一座绚丽的天桥。
正午,太阳一动不动地高悬在头顶,灼烧着一切,连那些树,也好像筋疲力尽了似的,一动不动地垂下了枝条。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好像披着银灰色的轻纱。
满天繁星像珍珠洒在玉盆里,它们眨着眼睛,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钻出来,像在跟我捉迷藏。
下雨了,雨点像一粒粒晶莹的银白珍珠,滴到地上,渐渐地汇成了一条条小溪。
描写哭泣的优美段落
1、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2、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见此情景,我说:“爸爸,别喝了吧,喝多了可要伤身体的。”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扑簌簌掉在碗里。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来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
3、第一次仔细地看我爸,他比我平时感觉中矮了许多,苍老了许多。他佝偻着背蹒跚地朝这边走来……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或雨,或泪,模糊了我的视线。
4、哭声,满屋子的哭声。湘湘在放声嚎哭,只听见一声声叫爸爸,没有喊出一声别的来。许涉宜掩着鼻子抽泣,泣不成声。惟彭其没有声音,他只有眼泪,扑簌扑簌地落下来,落在女儿的'头发上。
5、板壁那边,突然传来一声哭泣。那是她在哭!一边强抑制着又终于抑制不了的哭!一种撕裂人心的哭!哭在夜色笼罩的陋室里,哭在刚刚还充满欢笑的十平方米的小屋里!
6、姐姐俯卧在床上全身搐动,一声声压抑的、痛苦的唏嘘,仿佛是从她灵魂的深处艰难地一丝丝地抽出来,散布在屋里,织出一幅暗蓝的悲哀。灯光也变得朦胧浅淡了。
7、人一落地,就是要呱呱大哭的。哭,实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襁褓之中,饿了要哭,病了要哭,尿了要哭,不舒服了要哭。哭是混沌未开的幼儿求生的武器。后来混沌渐开,渐渐体会到哭的威力,于是,两三岁的孩童便开始由不自觉而自觉地使用这种武器了。
8、他从地上爬起来警觉地把大家审视了一遍。然而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张激动、亲热、欣喜的面孔。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一丝怨恨的表情。他那深陷的眼窝里出现了一滴亮晶晶的东西。突然,他双手捂着脸蹲下去,那熊一样的脊背,猛烈地抽搐起来,泪水顺着指缝无声地流下。
9、我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突然抱住一棵树哭出声来,我像一个在夜幕来临时迷路的孩子那样哭,哭自己,哭蓦然间消失了的亲人,哭我的漫画,哭我的茫然,哭一切的一切。我真想在树干上使劲咬几口!
10、“三班长!——”一声撕肝裂胆的呼喊,抬担架的一位排长跪倒在战友遗体旁,边哭边尽力合上烈士睁大着的双眼。可是,他没有做到。随行的其他战友也脱帽跪了下来,他们对着青铜雕像般静卧在担架上的战友恸哭起来。
11、一种纯然的快乐情绪就像酒精在血管里一样,开始把半痴半呆转化成兴奋的晕眩。先是他的喉咙发干,然后全身轻微地颤抖,最后眼泪不能遏止地往外汹涌,并且从胸腔里发出一阵低沉的、像山谷里的回音一样的哭声。
理想与信念
①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来临;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满园花开。
②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起自信的风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③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恶,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④耐力,是一种不显山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
⑤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 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⑥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⑦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⑧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
⑨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将葬身海底;在茫茫的戈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者将暴尸荒野;在无边的探索中寻找希望之光,迷失方向,你将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⑩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素材积累作文 篇3
【作文材料】
狄奥哲尼士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用木桶代替房屋,经常呆在木桶中。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特别想见狄奥哲尼士,曾多次派人去请他。孤傲的狄奥哲尼士对此毫不理会,最终,亚历山大只好亲自去见他。当时狄奥哲尼士正在木桶中晒太阳,亚历山大说:“我是亚历山大,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满足你。”哲学家回答说:“唯一的要求是,请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在归途中,亚历山大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宁愿是狄奥哲尼士。”
【范文广场】
坚守内心的木桶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像狄奥哲尼斯的木桶一样的,自己心灵的栖息之地,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财富的积累,地位的提高,许多人渐渐迷失了自己,将心灵的栖息地一点一点让位给了浮躁、繁华。而还有少部分的人,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木桶,从而拥有了与众不同、美好的人生。
“当我们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约翰 列侬曾这样说。而我们当下的许多人,正是每天疲于奔命,即使赚得钱完全可以养家糊口,却仍不满足,在生命的行程中,总是搭乘高速铁路,窗外的景色一闪而过,从来来不及欣赏,生命匆匆而过,到头来,才发现,双手紧握的,只是满满的空。
许多人都像亚历山大一样,羡慕着狄奥哲尼斯那样拥有内心木桶的人,面对着权力、地位、繁华,却无法舍弃。很少有人,能像狄奥哲尼斯那样,几次决绝地将繁华拒之“桶”外,只专注于享受桶外的阳光。
与其带着面具,十分痛苦地为别人而活,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原则,倒不如安静地栖息在自己内心的木桶,享受温暖的阳光。当高尔基为了自己晚年的繁华、舒适,不惜屈身于自己最痛恨的人,放弃了自己坚守的信仰时,依然还有沈从文那样的人,为了坚守自己内心的木桶,放弃了荣华富贵的前程,专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高尔基的晚年无疑是舒适、安逸的,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出卖了灵魂的痛苦。相反的,沈从文的.晚年虽然清贫,但依然有着“每日看船摇橹挂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的闲情逸致。
所以,在我们设个匆匆忙忙的时代,有时坚守内心的木桶,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很多,当然,也不必所有人都做一个呆在木桶里的哲学家,但至少,我们应该为自己繁忙的生活留下一点空闲的时间,追求心灵更高的境界。就像愿意用自己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的乔布斯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舍弃一些看似重要的东西,去换取更将丰富的人生。
“我不要谋生,我要生活。”王尔德如是说。是啊,我们每天疲于奔命,又有几人享受过真正的生活?坚守自己内心的木桶,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块安静的栖息之地吧,也许这样,生活会变得更有意义。
简单生活,诗意栖居
在这个信仰失落,情感缩水,文化粗鄙的时代,太多物质化的追求,太过复杂的社会关系,被无视契约牵绊住的人们很少能如同诗人荷尔德林所说般“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人们多了一分世故,多了一分机智,却少了一分优雅。
古希腊注明哲学家狄奥哲尼斯视富贵如浮云,是尊卑如敝屣。他拒绝了征服了希腊的亚历山大,帝王的许诺于他而言不如一只木桶一缕阳光。不同于执着于在社会立足实现功名的智者学派,狄奥哲尼斯认为世界上的权威补货时可笑的错觉,他漠视世俗的习惯于形式,崇尚原始而简单的生活。
在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梵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活得简单的人之一。在其带有浓厚悲剧性色彩的一生中,梵高始终对艺术抱着一种堪称为固执的简单执着。出生于神职人员世家,不顾亲友的反对,他放弃了苍白无力的上帝,用最浓重的色彩涂抹出心中的理想国——那里有旋转的星空,被风吹乱的柏树,露天咖啡店的座椅,和火焰般燃烧的向日葵。经济上的窘迫丝毫没有影响他心头的快乐和幸福感,避开世俗扑面而来的单一审美,他在郊外的阿尔潜心于油彩的世界,巴黎的纸醉金迷与他格格不入。他太简单,太执着,太固执,以至于宁愿饿死在画板前,也不愿放下周中的画笔。当夜空中流光闪烁,这位疯狂般重视自己的时世弃儿展现给世界的,是一个更富有创造力于无限激情的全新世界。
素材积累作文 篇4
作文素材积累: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今人杨伯峻认为与愿意不合。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论语新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若听之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亦自弃其德也。”近人钱穆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素材积累作文 篇5
翻开历年的中考优秀作文,不难看出考生在选材方面所下的工夫,大家在鲜活、新颖、真实、感人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具匠心。但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很多同学一提到选材,就会感觉为难:“作文题目千变万化,哪有那么多新鲜、生动的素材?”其实,中考作文素材不能见了题目“临阵抱佛脚”,必须是在训练中经过日积月累,在考场上面对题目才能“精挑细选”出最恰当的材料。例如: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接受过无数次的考试,今后我们走向生活,步入社会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对人生的挑战与考验,一句话,人生无处不考试。请你以“考试”为题写一篇作文。面对这一考场作文题目,如果同学们在日常训练中,写过《超越自我》,必然会积累一系列有关接受挑战和考验的材料;如果写过《为自己喝彩》,必然会积累战胜自我,体验成功喜悦的若干素材。当有这些素材做铺垫的时候,审题《考试》,就可以在自己的素材库中任意调用,自如选择。
精挑细选作文素材,注重日常积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积累材料要熟悉且能打动自己
具有“真情实感”是天津市中考作文的一个传统性要求。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来写。因为只有“熟悉”,才会有切身的体验,也才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生活中写作素材“百花齐放”,但不熟悉的材料同学们把握起来一定不能得心应手,而只有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人、情、事、景、物才能写出细腻、动人的内心情愫,也只有选择那些能够触及自己灵魂,拨动自己心弦的材料,才能引发读者也随之怦然心动。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对于所积累的材料,最好是以“我”为主人公,这样才有助于呼唤出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达到“以我心写我文”情真意切的写作效果。
(二)积累材料宜“小”不宜“大”
由于考场作文时间、篇幅都有严格限制的特点,日常作文素材积累宜从“小”入手,因为“小”更容易写得具体、生动、细腻、感人;而“大”材料就很容易写成泛泛而谈的“介绍性”文章,内容空洞而缺乏重点。特别提醒注意的是,选材切入点“小”并不意味着“立意狭窄”,因此中考作文的素材积累,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主题,从而表现生活,在生活中深入思考,感悟成长的主题深度。例如:写作《留住那份纯真》这篇作文的时候,可以从“歌颂单纯而美好的人、景、物、情”这一“大”方面入手,再缩小为“纯真的感情”“纯真的想法”等小范围,进而具体选材为“纯真的友情”“纯真的追求”“纯真的理解”“纯真的心灵”等内容。这样,自己素材库中有关“宽容”“真诚”“互助”“朴素”“诚信”等内容就都可以调用出来提供选择了。
(三)积累材料重“新”忌“旧”
在中考作文素材的准备过程中,同学们要经常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推新替旧”的调整。作文素材,时间越“切近”就越鲜活,记忆也就越清晰深刻,写起来想说的话自然就很多;相反,时间已经“久远”的材料,不仅缺乏时代感,而且很容易凭模糊印象出发,叙述起来怎能会熟悉亲切,生动形象?
积累新颖素材还可以从“转换构思角度”入手,使“旧”材料重新穿上“新”外衣,通过新的角度来引申表现新的主题,实现耳目一新的写作效果。例如:在《第一次尝试》一文中,有一位同学选择的材料是“第一次尝试学习焖米饭的经过”,这属于学习“做家务”类型里的素材,学生主题定位在“第一次尝试焖米饭,成功后妈妈夸奖我学会做家务,可以帮她排忧解难了。”在运用给“旧”材料穿“新”衣的选材原则修改后,这位同学把作文材料修改为“三次焖饭,第一次水多米少没成功,第二次米多水少也没成功,第三次米水比例恰当终于成功。”主题也随之修定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在作文素材积累过程中,同学们要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对于那些能引发自己感悟的材料一定要仔细挖掘,日积月累,在中考时就一定能拥有新鲜的素材“珍宝”,而下笔如有神。
【素材积累作文】相关文章:
素材积累作文04-18
作文素材积累02-04
素材积累作文06-23
【实用】素材积累作文05-11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08-22
关于素材积累作文05-07
中考作文素材积累08-07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07-17
名人故事作文素材积累11-19
作文素材积累(精选15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