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分析论文是小编为研究生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分析论文【1】
摘要:MBA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和职业胜任力。
简单依靠课堂知识传授无法实现MBA的培养目标。
本文对构建基于胜任力的MBA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进而就PBL模式在MBA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MBA教学培养模式;职业胜任力;PBL
一、MBA的培养目标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MBA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职业经理人,因此,MBA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和培训。
既然是职业教育,贯穿整个MBA教育的就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应对MBA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经理人素养和胜任能力进行职业化训练。
1991年我国第一批9所院校获准试办MBA教育,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233所院校开办MBA教育,培养了10多万管理人才。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我国MBA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2006年4月《商业周刊》对中国公司和在华跨国公司的173位招聘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给中国MBA毕业生打了中低分,素质良好或优秀的比率不到20%。
中国目前的MBA教育仍然处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服从权威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培养模式最大的问题,是MBA学生没有机会基于问题进行探索、反思和自我建构,因此也难以培养出善于决策、敢于决策的经理人,无法真正提高MBA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因此,探索以提高MBA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培养模式,具有紧迫而现实的意义。
二、基于胜任力的培养模式是MBA的改革发展趋势
1.MBA培养模式的变迁。
从全球范围来看,MBA的培养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的MBA教育处于探索阶段,整个美国没有公认的MBA课程设置标准,各个商学院的培养模式各自为政。
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AACSB)在1965-1985年间修订了MBA的课程设置标准,主张根据企业的各种职能来组织教学,重点应强调培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系统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
自此以后,MBA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基本趋于稳定,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通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20世纪90年代后技术进步加快,国际竞争加剧,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这使得社会和企业要求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关注责任与道德等综合素质。
欧美MBA领域再次掀起了培养模式的变革。
此次的变革的特点是:加强课程整合,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重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软技能”的训练,强调解决管理问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重视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基于管理实践中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据此,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MBA培养目标是,MBA学生须拥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团队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技能”。
2.我国MBA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国对近年来我国MBA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在致力于与国际接轨。
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为代表的一大批MBA培养院校,纷纷开始进行MBA教学培养模式改革。
清华大学2008年率先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将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分为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包括管理沟通、领导与团队等软课程,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构建。
第四模块是“整合性实践课程”,学生组成六人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演练真实项目,完成课程报告并做小组演示,强调基于问题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PBL模式)。
同时清华大学采用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论文。
综合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深入一个企业,研究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写出一个具有分析意义的案例,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人民大学2009年也启动了旨在创新培养模式的“SAIL”计划,包括理念塑造、行动导向、国际视野、自主建构四个方面,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导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MBA的培养过程中,运用PBL理论增加了一项实习环节,学生以组为单位,给一些知名大企业做专项调研,并最终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加深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发潜在的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提交答辩会上,审查的不仅有学校的老师,还有被调研公司的总裁,他们在实用性、关联性、重要性等实践操作方面打分。
中欧管理学院在项目开办之初,就使用了项目教学法。
当时第一届的MBA学生被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固定到一个北京的企业,历时两年,定期下厂,全面剖析这个企业。
期间又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面审计阶段,利用所学到的理论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第二阶段为咨询阶段,找出企业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为实施阶段,帮助企业具体改进提高,并验证提出的办法是否有效可行。
每组学生在2年的时间里要写出6至8份的实习报告,下厂与写报告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成绩也占三分之一。
中欧的PBL培养模式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三、基于PBL的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建构中的讨论
“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旨在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脱节问题。
该模式后来进一步发展出了“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基于任务的研究性学习”等模式,在国际知名商学院的MBA培养中被广为运用。
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内外MBA的教育实践表明,PBL模式对提高MBA的职业胜任力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我国关于对PBL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构建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仍然较少。
本文将基于PBL的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建构中的实践特点进行归纳,以资借鉴。
1.运用PBL方法能够有效组织课程案例教学。
MBA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工商管理职能课程、工具技能课程等。
案例教学的起点应当是基于问题的探索分析。
目前哈佛、诺顿等商学院普遍使用全案例教学,将MBA学生置于大量贴近企业实际的问题情境当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讨论、教师引导,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提升MBA的决策能力。
而缺少问题引导的案例教学,则可能成为一种模式推广,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也无助于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2.运用PBL方法能够切实提高学员的“软技能”和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诸如领导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能等等“软技能”被认为是与生俱来、无法传授的,因此也不能通过学校的培养而提高。
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美国许多商学院增设了“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领导、创业创新等能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激发MBA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主建构。
PBL教育模式通过利用MBA学生来源广泛、专业背景复杂的特点,通过团队活动与软课程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对人文、伦理、沟通、领导力等软技能的思考和团队活动中的自我建构,形成职业经理人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3.通过整合性实践性环节实现PBL的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MBA教育把核心课程按组织中的管理功能进行划分,受到了大量批评。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建构,只能分模块进行理解和探究,而现实世界的问题永远都是整合的、系统的而不是分区的。
基于此,整合性实践设计作为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整合性实践,相对于专门为各门课程设计的案例而言,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环境中,通过承接企业真实的项目,发现真实的问题,提出真实可行的方案,从而实现对MBA系统知识的整体建构。
整合性实践课程已成为PBL模式在MBA教育中最为深入的实践,MBA学生通过在真实、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解决问题获得胜任岗位要求的宝贵的先前体验,通过自我建构将其内化为思维模式和岗位胜任力能力。
商学院MBA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管理【2】
摘要:探讨MBA培养过程中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化服务平台构建等问题,是深入办好MBA教育的根本。
因此,明确MBA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探寻职业服务的供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职业化服务平台的构建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商学院 MBA 全日制MBA 职业发展 规划指导
2010年,我国MBA研究生培养院校已达236所,招生规模空前庞大,对MBA的培养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
中国的MBA职业发展规划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虽然不少商学院都为MBA职业发展设立了职业发展规划中心,为MBA学员“补课”,但该机构对国内商学院而言,仍然是一个新事物、新课题,基本上还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
国内MBA职业服务的提供仍然存在服务形式单一、交互度低、缺乏个性、绩效考核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制约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效果,使职业发展规划中心沦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中心,可以说国内MBA职业发展教育开展情况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
1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概述
1.1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概念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是MBA学员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规划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成目标的系统过程。
它在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
简单地讲,即是在对MBA学员个人的兴趣、价值观、技能、性格以及经历等方面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外部人力资源市场、行业、政策等外部社会整体环境,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
1.2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教学和职业发展是MBA教育中相辅相成的两大方面。
MBA教育中的职业发展工作给学员提供了大量深入企业、接触社会、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职业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教学。
在当前,MBA教育为学员提供的更多地是一种学习模式,事实上MBA学员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绝大多数MBA学员初次求职时,往往首先考虑地是薪酬水平和公司的名气,而工作了几年之后,他们往往更关心企业文化是否适合自己、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工作、如何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等问题,更关注自己在何种环境下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何规划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很多MBA学员在就业时会走入误区,他们最初选择了最容易得到的或是薪水最高的工作,但在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并没有获得成功,因为真正的成功者必然是工作与个性、价值观、个人特点等相契合的,而这时再进行职业转换就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MBA职业发展规划的目的就是帮助学员如何避免就业时的集群效应,让他们意识到在MBA就读阶段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一点对于每一位MBA学员都很重要。
同时,就用人单位而言,它们也希望招到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知道什么工作可以让他自己发挥得更出色、更具有活力。
只有当用人单位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达到统一时,对二者而言才是最有效率的。
因此,MBA职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发展规划能让人生有目标,目标让人生富有意义。
它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
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就是为自己的未来人生绘制理想的蓝图。
第二,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认识就业形势,居安思危,唤醒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激发成就动机。
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了解职业、了解劳动力市场以及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让自己对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为将来的职业前程做好准备。
第三,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第四,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增强自我效能感。
通过职业发展规划,使自己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使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五,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抓住重点,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人们按轻重缓急安排好日常的工作,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
职业发展规划不仅可以帮助MBA学员解决当前工作或者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比如目前的定位选择(岗位选择、人际关系处理、读书深造等),更重要的是帮助MBA学员能够明确未来可能的事业发展方向。
职业发展规划对所有年龄的人而言都很重要,如果商学院针对MBA学员积极开展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将对他们的今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职业发展规划作为一个长期的贯穿MBA教育始终的重要过程,具有风向标和指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实施策略——评估与反馈①
它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系统,综合了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和实用工具,并在多年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的理论知识体系。
虽然未能全面有效地适用于实践之中,但其在解决高校教育尤其是MBA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方面,无疑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同时,根据现阶段高校MBA教育以及企业人才状况方面出现的症状,运用职业发展规划的策略也毫无疑问是“对症下药”。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10-05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方法论文10-08
MBA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0-09
我国MBA教育培养的融合模式论文10-08
简析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10-06
有关MBA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供给的论文10-08
MBA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10-08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10-09
MBA教育培养模式现存问题及优化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