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MBA教学管理创新

时间:2022-10-08 21:17:22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MBA教学管理创新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MBA教学管理创新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MBA教学管理创新

  摘要:90年代起,中国的MBA教学管理开始与国际接轨,推动了其教学管理的创新。

  但是当下MBA教学管理并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MBA教育课程设置单调、与实际情况脱轨、广泛化、社会认同感下降等问题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MBA教学管理创新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MBA;教学管理创新;市场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经济的运行对于MBA有了一定量的需求,并且逐年增长。

  从办学开始已经有了20多年,这一段历史比之欧美国家是完全处于初期的。

  从这一方面来讲,MBA在中国完完全全可以称之为舶来品。

  所以中国高校在开办MBA课程之时,采取了美国的模式,且吸收了澳大利亚和部分欧洲国家的经验。

  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即采用大量的作业和管理案例来教导学生。

  因为市场总是会饱和的,MBA的速成能否培养出市场整合中真正需要的人才目前并无定论,也许较有特色的行业MBA比泛化的MBA更有竞争力。

  一、课程设置单调,无法积极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中国MBA教学管理一般是为期两年。

  往往是依托于该校的商学院或是管理学院而成立的,利用该校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加大对MBA教育的支持。

  MBA教育的成本、收益的计算充分的贯穿整个MBA教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种经济人的思维和理念。

  投资、成本、收益,创造财富,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这样的价值导向似乎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1]。

  MBA市场的火爆导致了MBA教育市场的火爆,同样MBA教育产品似乎有同质化的倾向。

  但是同时,市场的需求是多变的,MBA教育依托社会市场经济需求存在,作为一个应该敏锐感觉市场变化的课程,理应积极反应改变的市场形势,了解市场动向,开始积极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能,培养符合新标准的MBA人才。

  但是市场的变化和MBA教育的积极反应总是有时间差的,教育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稳定、优质。

  短时间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

  所以MBA教育同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缺少差异性和特色性。

  二、MBA办学权严格把握

  我国高校开办MBA的历史短暂,并且主要是“拿来主义”地利用欧美教育模式,连课程设置也并未有多少中国特色。

  例如欧美国家MBA学员一般的流向是银行业和金融业,但是在中国,由于非国有的银行、金融、保险业并不是非常多,并不能完完全全消化这些MBA学员。

  事实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无论是对于学员本身还是具有MBA办学资质的学校都是一种资源配置的失败。

  MBA办学追求高端精英教育模式,政府部门在行使自己只能时,就要严格把关。

  同时办学学校,也要严格把关。

  对于课程的设置,要积极开设与中国市场经济相协调的课程。

  这是对于整个MBA品牌负责的表现。

  注重质量和品牌才是培养MBA人才的正确之道。

  中国目前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商学院的办学,MBA的教学创新管理也在不断的要求自己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主流的商学院的价值理念和导向相一致。

  于是国内的很多商学院的办学方式都会不断向欧美办学方式靠拢。

  这是由中国在全球经济话语权的地位决定的,目前西方商业经济比东方发展的要成熟和丰富。

  掌握着全球商业经济话语权的任然是西方国家。

  这样的优势地位反应到商学院的学术研究、办学上,就会出现相西方靠拢,模拟西方的现象[2]。

  东方商学院在MBA教学管理上的创新,无法及时取得西方主流商学院的认同,反之,自己本身也缺乏足够的资本和自信。

  三、争取MBA教育特色化与行业化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是依托于工商管理而成立的,不可本末倒置。

  各个高校教育的绝对优势各有千秋并且蓬勃发展,这样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师资力量、学科设置、学生资源上。

  同样各个学校的MBA想要创造有特色的MBA教学,以此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且扩大自身影响力,就要结合自己高校的资源优势,办学优势往往能够成为决定性的因素[3]。

  工商管理的基础要不断夯实,同时在结合工商管理的基础上不断突出各个高校的优势,发展行业MBA,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满足学员的要求。

  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MBA教育并不是一般性的技术教育,前者所要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在宏观上对企业有一种相对自信的把握。

  而后者确是最基础的技术性教育,培养的是满足市场基层岗位的技术性人才。

  二者培养的方向不同,不能把MBA创新特色性与技术性教育相提并论。

  四、MBA社会认同感弱化

  在中国重视社会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今天,本科毕业选择继续深造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硕士研究生又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前者培养的主要是理论研究创新的学术型人才,后者偏向于社会应用和实践操作。

  在目前,国家和社会一方面对于就业率低、社会接受度差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取消和减收,不再扩大招收,减轻学生和社会的压力。

  另外一方面,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向专业硕士倾斜。

  专业硕士一般学制为两年并且培养的是即插即用的实践操作型人才,是顺应社会大量需求高学历同时又能迅速投入社会工作的需求产生的。

  与此同时MBA的学员年轻化的趋势也是非常明显,很多职员将MBA视为升职或是跳槽的起点,付出人力财力考MBA,28岁以下的MBA学员越来越多,也就是对MBA这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很高。

  MBA办学点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总体上来说MBA办学在总体办学质量上无疑是往上走的。

  在最开始拥有MBA办学资质的学校,历史较久远,比较注重品牌和质量。

  但是MBA办学权并不是完完全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往往这种办学权不仅仅受社会需求的趋使,也要受到经济、政治甚至是学校本身盲目扩张的影响。

  如今社会上有些学校虽然有办学权,却可能不具备培养MBA的能力,在师资、学员人数上,如果达不到严格要求,经验不够、利益驱动,随着市场的检验就会被淘汰。

  就会对办学质量产生一些影响。

  学校保证不了教学质量,缺乏经验,反馈到社会上,社会对MBA的认同感不免下降。

  MBA这个品牌不可避免的被“抹黑”,这不仅仅影响某些学员,某些学校,而且影响整个MBA教育品牌。

  目前中国MBA教育积极争取与国际化接轨,但是与国际化接轨并不意味着要美国化。

  美国作为最早开设MBA课程的国家,并且MBA经验给予美国社会创造的神话加强了MBA在美国本土和海外的影响力。

  现在,不仅仅是中国的商学院,新加坡、日本等东方的商学院对于MBA教育,受美国化影响很深。

  争相进行三大认证,学术成果以美国权威管理学杂志计算,大量引进海归背景的教师,与国际著名的商学院联合招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学生、开设全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等。

  同时中国商学院追求SCI论文数量,追求获得国际各种认证。

  在市场的指引下,MBA教学管理必定要跟随市场的需求。

  单纯地追求与国际接轨,争取西方国家的商学院的认同与认证,并不能解决中国市场给予MBA教育提出的新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关乎MBA教育管理的创新、市场对于MBA的认同度、社会对于MBA的评价。

  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严格把握办学权的收放、创新MBA课程设置,争取MBA教育特色化与行业化,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才是MBA办学的精华所在。

  参考文献:

  [1]白君贵,陈连军.市场创新需求视角下的MBA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0,(27).

  [2]孙广华.MBA教学管理的市场适应性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2,(15).

  [3]中国商学院MBA教育A面与B面[EB/OL].MBA中国网.2013-01-16.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MBA教学管理创新】相关文章:

法律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论文10-08

社区社会管理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创新论文10-08

创新创业视角下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构建论文10-11

认知图式视角下阿甘的思维风格10-26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保险企业价值创造10-26

华裔美国文学视角下的成长主题10-26

问题视角下中职数学教学论文10-10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论文10-08

MBA教学管理与市场需要的契合分析论文10-08

从地方工科院校的分析视角论述MBA学位论文的提升策略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