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4-10-12 08:13:34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不但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金秀瑶族自治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源头示范县、中国八角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广西最大的国家级水源林区,如何落实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来宾市委的要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走出一条独具金秀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思考的课题。

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走生态文明之路是金秀的必然选择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金秀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上,全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县内生态公益林面积超过181万亩,森林面积达3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98%,排在广西第一位。林区内有大量的动植物,已知的动物有1225种、植物2350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瑶山鳄蜥、金斑喙凤蝶、银杉、桫椤等珍稀动植物36种,是仅次于西双版纳的全国第二大物种基因库,被专家誉为“万宝山”和“碳库、水库、氧库、物种基因库”四库资源大县。

  (二)瑶族文化底蕴浓厚。金秀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瑶族文化、民族风情保存完好。著名的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先后被文化部评为“瑶族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评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三)保护生态已成为全县上下共识。近年来,金秀提出并实施“绿色金秀”“生态瑶都”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强化生态环境保障和生态文化支撑,谋求率先做大做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金秀。全县上下已形成“绿水青山也是政绩,不以GDP论英雄”的共识。

  (四)三次产业发展协调。金秀坚持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交通活县、依法治县”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9.9∶29.7∶40.4调整为30.1∶25.2∶44.7,生态经济发展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差距

  (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没能更好地实现保护生态与科学发展的双赢。金秀是全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10个乡镇中就有7个在大瑶山内,许多区域被划为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同时受“线路少、里程短、等级低”等交通瓶颈制约,企业应对市场能力弱,全县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现有的工业企业以小水电、粮食加工为主,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没有一家企业直接与生态建设、旅游开发产业相联系。

  (二)生态保护与林农发展矛盾日益突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金秀大瑶山森林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16亿元,社会生态效益为49.8亿元,但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巨大的生态效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源林保护区的林农产业发展项目选择越来越少,大多数林农生活仍较为困难。经统计,金秀全部公益林面积为181.88万亩,涉及1.37万户农(林)户,其中拥有生态公益林的贫困户有2852户;而目前的生态补偿明显偏低,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969元,比全区的9467元低3498元。“十三五”时期,全县共有贫困村28个、贫困户8688户、贫困人口3.23万人。这些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水源林保护区周边地区,自然基础条件差,发展空间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三)税源不足,既要保护生态、又要改善民生,面临双重压力。受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设施落后影响,特别是受列入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影响,金秀财源单一,收入总量较小,增长乏力,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地方财政支出基本靠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和转移支付,在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上的投入明显不足。

  对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决策的思考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建成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这一目标和“十三五”提出的“二区(广西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先行先试区、世界瑶族文化展示体验区)、一县(广西旅游扶贫示范县)、一胜地(中国南方养生避暑胜地)、一基地(广西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旅游业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促进金秀生态文明升级。一是坚持主体功能区定位。控制开发强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生态工业为重点、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林地保有量达到20.52万公顷。二是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力度。重点加大森林资源保护、污染治理和旅游资源保护的力度,保持森林覆盖率85%以上,全县林木采伐限额控制在160万立方米以内。重点推进金秀珠江源头水土保持项目,加强水、空气、土壤的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猪-沼-果”、“污-沼-茶”等循环农业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各类风景旅游资源,控制好接待规模。

  (二)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良性互动。一是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深入实施以拓展特色农林资源为主的农业突破工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好优质水果产业带、野生茶叶产业带、生态林业产业带和高端食品品牌的“三带一品”建设,确保山外水果带、山内茶叶带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广西最大的野生茶生产基地。同时依托金秀作为广西药用植物库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草药、灵香草、绞股蓝等林下经济,努力培育全国重要的瑶药生产基地。鼓励适度规模特色种养,加快电子商务在“三农”服务中的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做大做强山下山外的文章,加快特色工业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依托“一区两园(三江口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桐木和头排的工业园)”,提升现有农产品深加工、木材加工和树脂生产等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制药、旅游商品、健康食品及清洁能源等产业建设开发,打造环大瑶山现代产业示范带,逐渐发展形成以瑶族医药、健康食品、旅游商品、新能源为主的生态工业体系。三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旅游突破”战略,围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目标,以推进旅游精品化建设为主线,强化旅游扶贫功能,打造自然生态、瑶族文化、养生健康三大旅游品牌,努力建设广西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先行先试区,争取列为全区第四个重点推进建设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实现5A级景区的零突破。积极推进金秀世界瑶都生态养生服务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广西旅游扶贫示范县、中国南方养生避暑胜地。四是深挖瑶族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将极具金秀特色的民间艺术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继续打造一批具有浓郁瑶族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的演艺精品,力争建成世界瑶族文化展示体验区。 (三)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从目前金秀的生态补偿情况来看,主要是通过财政支付转移,但补偿标准明显偏低,缺少税收、受益者付费和接受国际援助等多种渠道和办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价上涨,特别是进行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需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给公益林管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出现了“守住金山秀水而生活贫困”的现象。因此,建议上级主管部门以中央财政出资为主,提高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补偿标准,由目前的每年15元/亩提高到每年50元/亩以上;以珠江流域地方财政和相关收益企业共同出资为辅,加快水资源税费改革;申请先行先试发行水源林生态保护彩票,以更广泛地筹集社会资金用于生态保护,对水源林地区群众给予生产生活补偿,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

【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3-30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4-18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4-18

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1-16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6-01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08-3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04-07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6-12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10-31

2015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