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4-08-28 13:41:22 报告 我要投稿

[精品]课题研究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研究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1

  “近年来,学校明确了以‘强调科研、强化管理、打造特色’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科研引领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项目化’的办学特点。学校将各个工作领域具体分解,并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起学校课题研究网络,全员教师参与其中,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育科研特色。这一特色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亲自领导,副校长负责具体管理。教科室主任则承担着详细的职责,共同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科室负责制定、组织、协调、实施、监督和总结工作计划,中心校和课题组则负责具体的落实工作。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三、搭建科研平台,打造优质队伍。

  一所学校要实现兴旺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将其放在了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师资培训和校本教科研方面的工作力度。我们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如《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意见》、《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条例》等,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高等学历进修。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我们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小组,为骨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还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为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指定一位师傅,开展帮辅结对专题研讨;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即分层分批派出学校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邀请市内外的名师和教育专家来校授课、讲学。在本学年,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实验小学的各科老师前来指导。此外,我们还分层实施“同课异构”战略,要求青年教师每月上一次教科研汇报课,并随时接受领导的检查。这一年来,我们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四、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而课题研究能让我们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

  目前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多个研究课题,包括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的《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以及国家教育部规划的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此外,我们还有市级课题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小学生开放题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对小学生行为的评价与指导》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等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这两个课题已经完成了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而在所有课题中,我校负责的是市级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这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学校根据课题内容建立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全校老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加强“小课题”研究,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课题特点,课题组成员完成“六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育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设计或实录(与月评挂钩);每期一节研讨课、一篇研究论文等。

  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中不同形式的运用与交流,课堂是最好的地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重视了课题研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子课题组成员都要对组内上交流课,各子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观摩课。平时,有随堂听课、推门课、外出借班上课等各种形式来提高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十分重要。在每次上课后,应该立即进行点评和交流。老师还应该针对性地撰写教学反思,从讨论教学细节问题到整体教学问题进行交流。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明确目标并提前做好充分预设,然后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努力让课题研究真正落地于课堂。

  五、完善奖励制度,推广科研成果。

  为了激发教师对教学科研的热情投入,我们学校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奖励制度。每学期末,我们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并根据教师在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政策鼓励、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这一制度不断修订和完善,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热情。近年来,我们的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和《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都获得了市级一等奖。尤其是《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还荣获了省级三等奖。我们深信,通过持续的奖励制度和激励措施,教师们将会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教学科研之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充分展示学校的教科研成果,我们每年都组织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宣传与推广活动。近些年来,学校举办了多次成功的“全县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

  学校制作了自己的教材,包括《中华奇葩》和《写字》。并且,学校还利用教育网站和教科研刊物等平台来宣传教育科研知识,并传达教科研信息。在这些平台上,学校发布了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可以更好地应用和推广自己在教科研领域取得的成果。

  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只是一个起点。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持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并寻求新的办学思路。我们将致力于发现差距,开展更多的研究,通过与市县教科室等部门密切合作,提供更好的支持,以更好地引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课题研究报告2

尊进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涉县龙北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向大家重点汇报邯郸市“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二结合”习作教学法探究》。

  我是98年参加工作,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发现,我们的学生从三年级正式开始接触习作到小学毕业,在经过包括日记、小练笔和4年8册书64次习作的培养之后,仍有数量不少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和较为明显的水平提高,优秀习作少之甚少,较多的只是能进行粗浅的平铺直叙,更有对最起码的成文格式合要求也搞不清楚的。

  为此,我在与多所学校的走访交流中深入探求教师与学生的心声,逐步摸索出了一种比较吻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习作教学方法,并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进行申报,20xx年9月被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研究当中。

  这一课题的中心,是要求在小学三到六年级的教学中始终贯穿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片段练习和专题作文的结合,强调的是教师的长期培养和学生的逐步提高,以改变“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现状。教师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联系和专题作文,然后是持续改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用实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阶段作品,作出具体的修改指导和相应的客观评价;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全环参与、自主活动的完整习作加评改过程。从运用积累到仿写创新,从局部进步到整体成功,让更多的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运用、中心确定、题目拟定、材料安排等写作技巧上,真正看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体验过程的快乐,激发更浓的表达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研究内容之一即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就是我们就在阅读教学中真正时间了“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进行表达”的宗旨,增加了习作教学这个环节,从而使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习作资源,去有更多素材、写法技巧的积累;学生则运用这些积累进行初始阶段的引用仿写,然后逐步的增加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完了《桂林山水》,首先积累本课中的词语(成语)和特色句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然后针对本课的写作特点进行归纳指引:课文紧紧围绕课题详细描写了水的净、清、绿和山的奇、秀、险;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中的概括了景色给人的美好印象;全文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真正的把对景色的喜爱在具体的描述中表达了出来。这样,在安排片段练习时重点进行具体景物具体描述,专题作文则从拟定题目、布局构思、表情达意、开头结尾等环节上仿写创新。这种顺学而用,为用而学的相互作用,不仅服务了习作教学,更提升了阅读教学的价值。

  研究内容之二即片段练习和专题习作的结合。

  首先,我们将以往习作练习定性为片段练习,以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明确练习重点,提高教师评改要求。

  不同的主题单元,写作练习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如果先引导学生学习典范例文,丰富写作积累,感悟写作方法,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片段练习,这样,内容和方法的练习重点就可以集中突出出来。例如:学完了写人的主题单元,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诸如外貌、语言一类、情节情景一类的片段描写;学完了写景的单元主题,就选择具体景物具体描述;更有诗歌、书信等不同体裁的练习皆可尝试。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评改进一步详细到服务于生,适用于生,作文的本真就可得到还原。如此环环相扣,即可摆脱学生模糊写作应付差事,教师粗枝大叶评改了事的畸形发展。

  第二,更新以往一次性的习作、评改过程为专题作文经常性的读品和改评过程。

  所谓的专题作文,就是依照《新课标》,把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写的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如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童话、看图作文定为专题作文。学生有了片段练习的功底,还要在专题作文中对完整作文的格式布局等方面全面培养。首先是学生能完成写作并保留初稿,教师不再用以往的方式直接的进行一次性的评改和评价。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在一个经常性的、自主性的自读自品、互品互读活动中,把日常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和方法技巧及时的运用、修改和充实,每一次修订教师都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对比、体验中从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中到遣词造句,大到选材构思等方面找到自己的进步所在。最后是配以月、学期、学年的阶段性自评、互评、教师总评和总结,彻底完成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任务。这样横向培养,学生能真正明确自己习作的优劣状况和改进方向;纵向发展,学生便可以有一年一个台阶的水平提高。

  时至今日,《农村小学语文“二结合”习作教学法探究》已进入第二个实施阶段,在此,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不想去断言课题研究成果一定辉煌,但课题研究的过程必将是智慧火花闪耀最绚丽的时刻。

  最后,我想说上几个感谢!感谢市、县教育体育局和教研室的专家领导,正是你们的正确引领,我们教师找到了教育科研的方向与动力!感谢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拥有了你们大家的良好建议,我们研究人员必将把作文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感谢龙北小学,领导的鼎力支持和教师的积极协助,《农村小学“二结合”习作教学法探究》才得以一路走来!感谢我们的学生,正是他们的接受,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谢谢!

课题研究报告3

  【摘要】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比较研究,促使幼儿教师教育培养院校重视这一能力的训练,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顺利渡过“适应期”的最佳选择。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研究报告

  一个幼儿教师的职前、职中、职后都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用“行动”“实践”为平台,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的知识通过实践性反思转化为内在的、高度个性化、经验化的个人知识,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自主的、情境化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智慧经验的体现。由此看来,把好实践能力培养关,才能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准入、考核、工作等方面能持续发展。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几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xx年,以下简称《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xx年,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20xx年,以下简称《规程》)等新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对幼儿园的教学产生了新的挑战,与幼儿园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更是成为师范院校教师们备加关注和探究的课题。《专业标准》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其中就包括“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全国不少省市的幼儿教师国家编制招考更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不仅幼儿教师教育培养院校重视这一能力的训练,幼儿园更加重视,因为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顺利渡过“适应期”的最佳选择。

  如何以学生为本,参加实践,教学研讨,系统引领,全程体验,在有限时间内、最有效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缩短其就业后的适应期,为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石,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活动设计”课程是各个层次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了传递3~6岁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任务。这门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挺高,教师不仅要有关于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非常熟悉。

  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升是幼儿园师资建设的核心任务。纵观历年来的各种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对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比较研究甚少。一直以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规律不是“知识模式”,就是“技能模式”,而且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或者讲座的形式居多。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职前培养)以及幼儿园教师参与的各种职后培训就可见一斑。因此,该课题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二、研究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旨在从教育全实践的角度探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规律。有如下两方面的假设:

  (1)职前幼儿教师(师范院校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可能会超越职后幼儿教师(幼儿园在职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2)同一名幼儿教师,在职前与职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不一定就要成长在公办园中。

  (二)现状调查

  我国幼教师资质量不高,幼儿园教师职前学历层次普遍比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要低,培养职前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弱,很多都是非专业师资力量改行来任教。职后培训虽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培”和“省培”,但多人集体听讲座的形式,只能是扩展视野还可以,真正有效提高每一位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恐怕还要打个问号。实际工作中,职后幼儿教师依赖现成的《教师指导用书》中设计好的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居多。不管是职前还是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均堪忧。

  职前幼儿教师一般采用“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方法提炼+演练实践”的模式,借助案例,来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每个内容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儿童诗)、情境表演、弹琴、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并根据教育活动设计内容进行穿插渗透展示。

  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培养职前幼儿教师时,会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注意与一线幼儿园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去幼儿园见习的频率及时间,突出学以致用,跟踪指导。关注见习后学生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汇报、研讨,及时提升学生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明确授课要求,即以不同类型活动课程的形式设计并完成每一节课。

  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也不容乐观。从最近一次的幼儿园特级教师评选现场来看,在规定的45分钟内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并展开说课,几乎没有出彩的教学设计内容,整体水平偏低,作为特级教师在教学方面还要起引领作用,令人堪忧。但是,在全省幼儿园教学能手比赛的现场,能看到高质量的教育活动设计,看来给的时间充裕,教师集体研究,领导重视,教研共同体多次磨课,还是有利于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的。

  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从国培情况看,主要有这么一些方式:

  1.观摩交流、集中研讨

  安排职后幼儿教师置换到示范园跟岗学习,或由示范园的优秀教师以讲授的方式传授教学经验,建立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制度。

  在加强实践能力培训的同时,着眼于观念转变和理念更新,实现示范课—听课—评课相结合的园本教研机制,以此方式提升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2.学术报告、专题讲座

  听取专家讲座和优秀一线教师主题报告、讲座等方式的理论,与专家交流、案例分析(主题式视频切片)、主题研讨、设计教案、撰写教学论文、模拟上课等方式获得参与式体验和实际问题操作与解答,以此帮助职后幼儿教师拓展视野、提高教育活动设计的技能和素质。

  3.课例研究、能力发展

  两个以上的学员为一个小组,确定教学内容、备课、授课、评课和反思、修改教案,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班授课、进一步评价和反思、分享结果。课例研究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它以行动研究为首选方法,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这种实践性强、重互动、成本低、易操作的特点恰好能够适应幼儿园教学和教研的特点,通过将课例研究引入幼儿园,可快速解决当前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4.实践教学、现场诊断

  为每位职后幼儿教师提供三种形式的真实课堂实践教学:第一,对每位职后幼儿教师进行课堂话语表达、教师反馈、学习策略指导、启发式教学、课堂导入、教师提问等教学技能的微格训练。第二,每位职后幼儿教师必须参与由“设计、试讲、评课、再讲、再评”等环节构成的“一课三反思”教学实践活动。第三,每位职后幼儿教师须参与现场说课一次,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现场诊断和评选优秀教学设计。

  5.脱产研修、顶岗实习

  “幼教国培计划”中,“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培训的重点之一,其模式是组织支教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示范引领学前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但是,以上这些方式大都是短期的多,开阔视野还可以,回到原位后基本上就抛之脑后了,没有一个长期机制来保证职后幼儿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置换脱产研修”也并没有给职前幼儿教师带来多大的收获,有的偏远农村一所幼儿园就1名园长和1名幼儿教师,在职幼儿教师来学习了,留职前幼儿教师1人顶岗,没人指点,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可想而知。

  (三)课题研究之背景与目的

  1.课题研究之背景

  前期在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课题20xx年度项目子课题《以分享阅读为载体促进教师成长研究》时,就已经对幼儿园在职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进行过研究,该课题研究主要从成长途径、园本教研、指导作用三个层面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提出5条专家引领的策略:专题讲座,让理论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现场指导,让实践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反思实践,让磨课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分层引领,促进不同职场生涯阶段的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网络教研,让交流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些研究结果都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作用。

  除此之外,师范院校的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幼儿园活动设计”、“游戏理论”、“学前教育学”等专业课程也尝试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研究者都对此进行了追踪研究。1995年师范院校为职前幼儿教师开设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课程,本课题的研究者中有一直任教此课程的教师,发现单凭关于“教育活动设计”的上课拿学分,是不足以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而且在学习中,“方法”和“内容”的学习往往是分开的,理论的学习无法跟实践结合,学生无法就此建立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础。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从教育全实践的角度(比如“走园活动”,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的联合研究活动)探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规律,做好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一体化、连续性培养。通过工作现场的实践反思,统领知识与能力,在有限时间内、最有效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三、理论基础

  (一)“全实践”理念

  在教师专业发展大背景下,实践能力无疑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在“全实践”理念指引下,将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实践环节有机整合,通过工作现场的实践反思,统领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就是要在这种“全实践”理念的理论基础上进行。

  (二)教育生态理论

  本课题研究以生态学的视角,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运用联系的原理、共生的原理,直面教育热点问题,对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探究。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深入活动现场观察,同时与职前幼儿教师、职后幼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她们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路。研究者亲临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用现场观摩教学活动、拍摄、拍照、查阅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实验、访问等多种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汲取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尽可能地深入了解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并进行意义建构。主要两种研究方法如下:

  (一)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报告4

  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也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

  我主要负责的是后期资料的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很高兴能够参加到我们这个课题的大家庭里,大家群策群力,为课题的顺利开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人课题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积少成多,使科研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走上工作岗位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教学方式,不断地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课题学习)慢慢的有了一点点理解。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有一些这样的特征,首先它有一个主问题,在这个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搜集资料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解决问题。

  一、课题学习的的意义

  1、课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感受英语,体验英语,把英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用英语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因为我们的学校在农村,现在学生家长买地下彩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此我设计了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题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英语思想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认为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渗透英语思想方法和用英语思维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课题学习中蕴涵着大量的英语思想、英语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英语问题。

  3、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这学期以来我积极投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

  反思这两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此次研究主要是从最基本的作业入手,通过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术”方式,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语作业“高耗低效”现象,进而对作业布置的量、布置的内容、布置方式、批改方式、批改频率、批语的表达等进行研究。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提质。”;使我们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科学的探究之中

  2.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课题小组成员对子课题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组织课题小组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照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及时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修正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感性认识阶段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并指导课题研究。

  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课题实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3、我本人在实验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放得不开,担心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充分。

  4、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实验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探索较少,缺少一些细化的实际操作的内容。

课题研究报告5

  一、课题的提出

  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20xx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尊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理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主导”地位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

  45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教师学习、认可“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优点。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实施“目标导学”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目标导学”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评价-反思-交流“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目标导学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具体目标:

  1、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教师的成长对于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至关重要。为了提升教师在导学、导教、导练及课后反思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学习、实践、评价、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通过这一策略,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推行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我们也能促使教师不断深入研究教育业务,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这样,广大教师就能在改革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3、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为了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们将努力培养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这些举措旨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增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通过教师的“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

  2、通过组织示范课和辅导讲座,我们将帮助课题组的教师全面掌握“目标导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创新和总结。我们将通过实践找到适合各章节内容的高效教学模式,并提供优秀的教学案例。

  3、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

  4、如何组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即:

  (1)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通过学习,借鉴及对比实验,教师掌握编“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

  (5)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

  5、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难。

课题研究报告6

  目前国内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要求不尽一致,但综合来看,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的格式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一、标题部分

  标题,又称题目或篇名,是对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在文字上要简洁、明了,而且在内容是确切的,读者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此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一般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

  署名,标题之下应是作者署名,不仅要标明作者,还要写上工作单位,署名首先是标明作者是该项研究的责任者,其次是有利于学术交流。

  二、摘要部分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是用最精炼的文字概括地反映出研究的重要内容,即研究的问题、被试的特征、所用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一般中文摘要以300字以内为宜。摘要还用于编制索引与文摘,供其他研究人员查阅、检索信息。摘要虽然是放在研究报告的前面部分,但它往往是在研究报告称文之后撰写的。对摘要的要求是语言精炼,内容完整。

  关键词:关键词较之摘要更为概括,通过35个词来反映研究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关键词,不仅有利于指导读者阅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文献检索。关键词一般选自标题,也有个别选择摘要的。

  三、引言部分

  是研究报告的问题提出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告诉读者本研究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始于问题,而且也是围绕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详细指出学校或者课题负责人面对的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阐述要清楚、具体、明确。

  (二)该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后,就要对此问题的研究背景作一些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当前的研究。主要说明问题的缘起和该问题研究的现状。

  撰写此部分内容,切忌简单堆积收集到的已有研究资料,而应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梳理出问题研究的脉络,指出以往研究者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此问题,取得了什么样的结论。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研究的动态是什么,有哪些进展,哪些争议等也成为综述部分的重要内容。

  (三)该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阐述该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已有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区别之处就是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阐述研究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该课题要达到什么结果,研究内容部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研究者还要把研究中的关键名词提出来给予界定,说明其在当前研究中的确切含义。

  (五)研究的价值或意义

  说明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是什么,与已有研究相比,该研究的独到之处是什么。

  四、过程与方法部分

  (一)研究过程

  主要说明课题研究过程是如何分阶段进行的,各个阶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组织了什么研讨活动,进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二)方法部分

  主要是向读者交代清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果是实验研究,还要说明被试的相关情况,如被试来自何处,何种群体。选取被试的方法是什么,是随机取样还是分层抽样。选取了多少被试,有效被试是多少。被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经济地位等。有时候还要说明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等。

  (三)研究工具

  主要说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用来收集数据资料的仪器、量表、测验、问卷等工具。研究工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如智力测验、人格量表等)和定型的仪器。对于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应说明其版本或修订版,基本构成与计分方法。对于定型的仪器要说明型号、操作方式以及计分方法了。另一类工具为自制或自编的。对于自己的量表、测验、问卷要说明他们的编制原则(或理论依据)、程序、内容构成以及一些简单的标准化指标,必要时要附于附录之中。无论哪一类工具,一般情况下都要给出题目形式的样例,以帮助读者更为具体的了解工具的特征。

  数据材料处理方法:对于已经量化的数据,一般报告使用何种统计软件处理即可,如社会科学统计套装程式(SPSS)、统计分析系统(SAS)等,对于定性测量的分析,还要报告评判的指标体系,例如,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的材料处理,就有一整套评分规则系统。

  五、结果与讨论部分

  (一)结果部分

  此部分以结果的呈现与分析为主,即把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一定的格式罗列出来,包括呈现数据与统计分析两部分。

  1、呈现数据,对研究过程中所获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呈现结果的顺序一般以研究假设或待回答问题为架构,即分别以研究假设或待回答问题为标题,然后辅以简要文字描述,之后紧跟图表。

  2、统计分析,向作者交代所使用的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复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等,并报告统计检验结果,即显著水平。据此说明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或待答问题的关系。

  (二)分析与讨论部分

  分析与讨论部分是研究报告的最关键部分,不仅要对当前研究所得结果的意义进行解释,同时还要对导致或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阐述和说明。撰写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充分考虑本项研究所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以理论思维为基础,揭示当前研究结果的广泛含义。一般情况下,讨论部分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对研究假设或待答问题的说明,一方面可以提醒研究者明确所要研究、解决或证实的问题,以便使讨论更有针对性,避免讨论离题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使读者明白所要讨论的问题和范围。

  2、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说明,依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来说明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或给出待答问题的答案。同时还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作者本人的观察思考,进一步阐述所研究问题或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和变量间关系的性质。尤其对于不支持研究假设的结果,不仅要分析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同时还应考虑提出新假设。

  3、与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引言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已就所研究问题的同类研究结果作了交代,在讨论部分应当前后呼应,把当前研究所的结果与提及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便作出更广泛的推论。通过比较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首先可以了解研究是否有新的突破;其次是当前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再就是发现新的问题。

  4、阐释研究结果的价值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说明,即向读者交代当前研究所得结果的价值何在。

  5、提出建议:建议的内容分两种:一种建议是依据研究结果而提出的注意事项,或革新方案。例如,研究结果表明较可课堂教学效果与其掌握的心理、教育科学知识有显著的正相关,就可向教育行政部门建议,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心理、教育科学知识的机会和条件。另一种建议是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或应当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结论部分

  经过分析与讨论后,就可把研究所获得结果归纳、概括出来,即研究结论。撰写结论应当注意:

  1、文字要简练概括,通常是研究假设验证结果的表述,或待答问题的答案。

  2、切忌主观臆测,只交代结果,不包括原因分析、探讨与推测。

  3、避免结论概括化程度过大,小样本或特殊样本得到的结论不能推论到总体上。

  七、参考文献部分

  参考文献 指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来源。这部分内容通常放在正文之后,列举参考文献即可以表达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探讨的资料来源。

  参考书目的排列顺序,如果参考书目中既有中文,又有外文,原则是先中文后外文,中文排序可以按姓氏笔画排序,也可按参考书目出版的时间顺序排序,最新的排在前面,年代越久远,排序越靠后。

  八、附录部分

  附录用以提供详细的、重要的,但又不便放在正文中出现的信息。附录的内容通常是实验材料、工具,如问卷、访谈提纲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包括复杂的公式、计算机程序、实验处理的说明等内容。若附录有多项,可以编号,如附录一、附录二等。

课题研究报告7

  一、课题提出

  20xx年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目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一种崭新的课型正式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这是出于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三个面向”、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实提出来的。鉴于此,各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处于盲目和随意状态,存在着“不知怎样教”等问题和困惑。调查显示:条件好的、基础好的学校比较认真地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和研究。而大多数的学校有的根本就没有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文来教,有的当作单元练习题来教,还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综合实践活动来教等。当然,各版本课标实验教科书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缺乏广泛的适应性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我们研究解决: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如何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如何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如何制定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基本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无疑十分重要的。

  目前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性学习都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其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策略。在借鉴国外综合性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注意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和课内外结合,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尚无成熟的经验。因此,本课题研究不但能丰富和填补课标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和空白,还对构建其基本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具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于20xx年2月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列入教育科研项目课题,并正式获准立项研究。我们在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北碚区、綦江县、荣昌县、铜梁县、璧山县、梁平县、彭水县、人民小学、巴蜀小学、鸳鸯小学等20个区县71所学校进行了课题研究,约10多万学生参加了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题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机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共同组成语文课程新的目标体系。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初步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论基本框架,努力探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规律;力图设计出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基本模式。为在新课程思想理念指导下更好地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寻求有效途径。

  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分析。

  (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论研究。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设计。

  (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这一新课程,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其概念的界定,特点的把握,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法等都不甚了解,加之设备、条件有限,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必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如何设计出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又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为此,本课题研究凭借大量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实场景(课堂),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分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实施中问题及原因,分析研究不同地区学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研究。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设计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总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论与规律——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基本模式——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等。

  五、研究成果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研究成果

  1、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界定

  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区别?”进行了思想理论上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研究专家学者的种种理论观点,同时也提出了我们的理论观点。

  王文彦、蔡明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1)

  陆志平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的课程,并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三种:观察—表达、问题—解决、活动—探究。(2)

  郑国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3)

  朱绍禹认为它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全新的一种课程形态,集中而鲜明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主张。”

  刘淼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中心学习的内容和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5)

  巢宗祺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应当指向语文,首先要保证在语文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比较确定的成效。”(6)

  靳彤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它以语文课程的内容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实践的整合,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它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组成语文课程新的目标体系。

  故有研究认为:综合课程“其综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让另一学科去配合;一种是找出几个共同的主题,每个学科都选教与主题有关的内容。”(8)语文综合性学习显然与前一种方式相符合。

  2、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五个主要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整合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索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综合性。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立足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将理解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和发展思维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应凸现听、说、读、写的实践;其次是体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语文课程为基点,有机整合数学、科学、品德、艺术等课程,突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实现语文知识的多元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主性。“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报告8

  一基本格式部分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校:

  班级:

  小组成员: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课题研究报告9

  一、活动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向大自然抛弃的垃圾越来越多,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政府提出了“垃圾分类”的计划。

  那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的现状、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措施到底是什么呢?

  二、主要活动:

  在暑假期间了解目前上垃圾分类的现状,查阅、搜集垃圾相关资料、成果汇编等。

  三、活动目标:

  1、了解现在垃圾处理的现状

  2、垃圾分类的意义

  3、垃圾怎么分类

  4、我们能做什么

  四、活动成果

  垃圾分类,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1、垃圾处理的现状

  城市中的人们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中国的垃圾产量占全球的约四分之一,其中水分高的厨余垃圾约点7成的比重。

  垃圾的去向,是个长久以来被忽视,却值得追问下去的问题。

  垃圾处理通常采用综合处理、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等方式。

  综合处理包括海洋倾倒和远洋焚烧,海洋倾倒是将固体废物直接倾倒在距离、深度都合适的海水中,利用海洋巨大的环境容量和稀释能力,使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但废物倾倒后能够使海洋遭到损害的程度。

  远洋焚烧是利用焚烧船在远海对固体废物进行焚烧,焚烧过程的各种产物直接排入海中。

  远洋焚烧适于处理易燃性废物,焚烧在专用的船上所设的焚烧炉内进行。

  其中卫生填埋是目前世界上处理垃圾量最大的方法之一,也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手段。

  因为对垃圾不管采用哪种处理方法,最终都将产生不可回收和处理的物质,这些废物只能通过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

  但是垃圾填埋不仅会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填埋1t垃圾占地约3m3),而且填埋常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

  同时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

  焚烧法是在高温下将垃圾燃烧成灰渣,再填埋。

  但其投资大,消耗大量电能,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重金属,CO,HCL,SO2和NO2等)和某些致癌物质,尤其是二噁英。

  但其占地少,能大大减少排放量,一般情况下,垃圾焚烧后的体积仅为焚烧前体积的5%~15%;焚烧温度高,能彻底消灭病原体;垃圾燃烧过程中所产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暖,发电等.

  堆肥是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放入发酵池中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

  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而且堆肥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2、垃圾分类的'意义

  1)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产生300公斤垃圾;许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

  2)垃圾分类减少了不同垃圾之间的相互污染,有利于物质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无铅汽油和柴油

  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

  1吨废纸=可再造700公斤好纸=少砍伐树龄为30年的树木20棵

  =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每年废弃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1吨废钢铁=可提炼钢900千克(相当于节约矿石3吨)

  1吨废玻璃=可生产1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可生产2万只500克的瓶子

  100万吨废弃食物=可节约36万吨饲料用谷物=可产生45000吨以上的猪肉

  1吨回收的易拉罐=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3)垃圾分类有利于生态垃圾和非生态垃圾的分离,减小垃圾处理难度。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可以减少占地,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4)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课题研究报告10

  一、现状分析:

  1、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式的重复作业根深蒂固,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填空计算选择判断”这种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机械重复,学生累,老师也累。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以“分数论英雄”根深蒂固,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目标就是考试得高分,熟不知孩子面对一个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就束手无策了,这样的教育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3、与国外教学相比,国外班级人数少,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把课堂设在校外,我们是大班级,课堂只能局限于教室,很多知识点只能是走过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了也容易遗忘。

  4、家长年轻化,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轻负担高质量”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填鸭式的课堂,机械的作业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后开放性实践作业。

  5、中国独生子女多,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与外国的孩子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数学教师要创设课堂让孩子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

  二、实施策略:

  1、实践性作业设计实施要做到: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4)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2、实施策略:

  (1)依据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计实践作业。

  依据教材,但也不能受制于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

  (2)合理灵活布置学生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性作业布置要注意:适时,在通常情况下受时间限制,一般在放学后布置;适量,确保质量,增加兴趣;分层,孩子能力有差异,让学生选择难易程度的作业。

  (3)合作交流,评议作业

  形式的开放,作业的结果也多样,教师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评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共同评议,分层评价。

  三、时间预设:20xx.5——20xx.10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半年来,我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收到了以下成效:

  (一)通过课题研究,创新了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总结出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几种数学作业形式。

  低年级学生适合游戏趣味类作业: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右的“听反话”游戏;《认识物体》完成新授后,让学生在课堂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袋子里的东西,说出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练习计算能力,也能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有快;或者是一个小朋友出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找出得数是该数字的算式卡片……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中年级学生适合实践调查类作业:如“统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统计的学习后,设计了一个《了解同学》的实践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的兴趣、爱好、理想等内容,并把调查的结果制作成统计表进行汇报。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调查能力,制作出了准确而精美的统计图表,并且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不但培养了自己的统计意识,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统计”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适合综合性作业: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课后作业为例,作业要求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学生对作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日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它能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其实,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这些日记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1、学生的作业兴趣有所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94%,以前只有41%的学生做得到,学生的常规作业能按要求完成,常规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口算本等。

  (三)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历经20多年,49道“减负令”,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课题实施以来,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作业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5%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15%的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多。多数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很多孩子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学业成绩提高了,家长自然支持,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学生作业改革有必要的占85%,很有必要的占45%。在对作业改革的建议中,普遍反映“自从数学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很好,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有创意,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1、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2、分层次作业给教师的讲解工作带来麻烦,有限的40分钟,很难照顾到全面。作业得不到有效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肯定会淡化。老师们进行了让学生通过互助来解决问题的初步尝试,效果不明显,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3、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出现,有部分学生觉得动手操作等综合实践性作业可以不做,导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4、由于学生来源的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作业质量有着不少影响,如何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还有待探讨。

  5、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课题研究报告11

  结题研究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成果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阶段研究报告是在课题研究某一阶段结束后,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中期评估的主要材料。

  一、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

  1、“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

  3、课题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二、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4、课题研究的目标;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三、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xx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

  要注意研究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与否,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撰写“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九)、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要占整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们课题的成果应该是比较多的:教师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的专业成长;学校数学资源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学校个性化的研究成果等等。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 一个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

  不少的研究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获得那一级奖,在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

  这些是研究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也就是说,我不搞课题也能取得这些成果。

  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人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研究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阶段报告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进行推广性研究等。

  一篇完整的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

  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四、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扣紧关键词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要围绕课题的标题,尤其是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写好研究报告。这也是填写课题立项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撰写开题报告,组织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2、阶段研究报告的结构要完整。要按照上面7个部分的基本结构要求来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做到结构完整。阶段研究报告的格式不同于论文,不要在报告的前头增设“内容提要”、“关键词”等。

  3、语言文字表达要规范。阶段研究报告运用的语言应是陈述性的,文字应当简洁流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一要注意不要使用经验总结式的语言;二要准确表达,切忌答非所问;三要简练,文字切忌累赘重复。

  4、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过程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

  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

  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过程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5、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

  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

  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6、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课题研究报告12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人们高尚情操和审美趣味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无法被其他学科所替代。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的理解存在明显偏差。因此,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并进行相关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则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挑战。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互动,以达到特定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受教育者认知结构的理解,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所需教学工具的策划,旨在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媒体和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实施、评价和修改,直到达到最优解决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出了“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的研究基于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实质,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和评价等因素。现在请您将这段内容修改为您自己的原创内容。

  通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分析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评估、反思和修改的实践过程中,寻求最佳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习者能够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并探索一条最佳的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研究有序

  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

  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学科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了数次的“音乐教学方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围绕,音乐教学中的大问题“如何在中年级进行歌唱与欣赏教学“市音乐教研员张老师也向我们提出建议。课题研究要确立有效的方向、搜集详实的材料、注重开展的实效性:要把每一次课题组活动都能作为一次很好的教科研活动,在争辩中明方向,所以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确立研究的中心内容。对组员所教的内容都能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效出发,谈自己的观点、想法。

  2、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

  我们认为课堂是进行音乐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发展。为了开展这项研究工作,我们的课题组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分阶段的研究目标和重点,并决定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研究课。为了确保音乐研讨课能够真正实现它的研讨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题异构等研究策略。这些策略将帮助我们深入探讨特定主题,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知音乐。期待您的回复!

  (1)专题研讨

  在进行课题研讨时,明确的主题是充分发挥研讨价值的关键。选择主题可以从教师日常关注的问题入手,并将其进一步提炼得出。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或执教老师。通常,我们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开展多堂研讨课程,以便教师们能在理性思辨的同时,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研讨课应该进行多次试教的过程,通过有针对性的不断改进设计,才能推出更加成熟的课程。以xx老师执教东三为例。

  省研讨课《非洲鼓乐》试教了五次,每一次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集体听课,帮助磨课,在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中,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也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

  (3)同题异构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xx老师对《顽皮的小杜鹃》的同题异构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能从研究教学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视角,把研究活动落实到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课堂上。我们鼓励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各成员之间互相随堂听课,使课题研究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开展起来,真正做到课题研究日常化。

3、观摩活动,研讨中提高教师水平。

  自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观摩活动时,大家认真听、认真记不放过每个细节;研讨时气氛热烈,积极发言、反思自己、中肯对待别人、毫无保留。共性的问题大家引起重视,活动的教学目标怎样设立?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有法,等等问题引起老师激烈地讨论。一些个别的问题也引起大家的警戒。

  因为我们深知,要使特色教学具有生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不仅在理论上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知识,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推动教学、促进课堂高效教学来应用所学。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音乐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同时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和课堂改革意识也得到了加强,我们的科研水平也显著提高了。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了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创造出了灵动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了美的熏陶。

  1、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从对音乐的冷漠变得热情

  通过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电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2、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音乐内容的陌生变得了解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并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

  3、使学生从音乐之外逐步走进音乐

  清晰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获得快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激情。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音乐教育旨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

课题研究报告13

  一、研究背景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也是令很多父母非常担忧的问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有的学生到了小学毕业还不能独立写出一篇语句流畅,主题明确的文章。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5、题材千篇一律单调死板,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4、缺乏想象力。

  6、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7、家长不重视,不会指导,有的家长指导方式不正确。8、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作文,并且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爱作文的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3-4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探寻出起步作文教学的最佳策略,使学生以后能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使我们当前应做的。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一年级学会440字,二年级学会740字,两年学会1180字,阅读范文80多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优于书面表达。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轻松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其订制合宜的发展路径。我一直在摸索着让孩子如何能爱上写作,让写作文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今年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正好面临要引导学生开始习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应担负的重任。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灞桥区东城一小原二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 2案例分析研究3、实践反思法4、用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内容、过程与步骤

  研究内容:

  教师从教学实际及学生特点出发,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让孩子不再惧怕写作,让写作成为孩子的乐趣。

  研究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

  第一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想说、爱说、乐说。

  (一)听故事,激发说话兴趣。

  (二) 在观察中提高说话的能力。

  (三) 续编故事,发展创造性说话能力。

  (四)充分利用课本,提高说话的技能。

  (五)规范自身用语,展示榜样的力量。

  第二步:让孩子养成“爱写”的良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让孩子感受写作的快乐。

  (三)让“小练笔”成为提高孩子写作的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一年来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撰写论文。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孩子们讲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看图说话……学生听说的能力得以提高能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学生使学生爱上写作,我觉得在写这件事上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让孩子感觉到写是一种享受,要让他愿意去写,让他觉得我写作,我快乐;我写作,我高兴;我写作,很好玩!当学生写作后,迫切需要他人的评价,如果这时得到鼓励,学生会有满足感、成功感。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粗改作文,及时对学生的习作予以肯定,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孩子予以鼓励。通过实践我班孩子大约有70﹪能乐于写出自己想写的事,有了主动写日记的习惯。

  多样的练笔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入三年级后,从前半学期的几次来看,班里有一半多学生不再畏惧写作,能在每次习作时写出一段精彩的话。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自由地写作。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学生由说到写还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孩子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当提笔写时却词不达意。要么是语序混乱,要么是过于口语化。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做由口语到书面语的示范,引导。让孩子不光多说,还要多写多练。更多关注语言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和矫正。教给孩子写作的技巧,指导孩子多积累书面语言。

  2、学生习作有两极分化的倾向,平时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孩子写起来也容易些,而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起来也经常觉得无话可说。针对这一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1、多鼓励性格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多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2、成立学习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报告14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我们小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虽然有许多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供借鉴,但大多数只是理论上的论证,缺乏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此外,这些研究的调查范围也很广泛。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校本教研的方法来解决它。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习,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课题周期(20xx、3~20xx、7)

  第一阶段:20xx、3~20xx、7

  准备阶段: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

  实施阶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

  (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

  (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

  总结、结题阶段: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课题研究报告15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确立了“把孩子引向幸福之路”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成才 教师成名 打造名校 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领导班长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实践“开放式办学,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师资优良、团结进取”的人文环境。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二、搭建科研平台,打造优质队伍。

  一所学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重视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师资培训、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如《关于青年教师培养提高的意见》《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条例》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高一学历进修。学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小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空间;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为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拜一位师傅,开展帮辅结对专题研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即分层分批派出学校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邀请市内外的名师、教育专家来校作课、讲学,本学年,邀请实验小学的各科老师来校指导;分层实施“同课异构”战略青年教师每月要上一堂教科研汇报课,并随时接受领导的“推门检查”,一年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三、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而课题研究能让我们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

  目前学校有中国教育学会《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国家教育部规划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市和谐师生关系实验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小学生开放题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对小学生行为的评价与指导》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以上均为立项的课题。教育部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及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已结题。其中市和谐师生关系实验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我校主课题。

  学校根据课题内容建立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全校老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加强“小课题”研究,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课题特点,课题组成员完成“六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育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设计或实录(与月评挂钩);每期一节研讨课、一篇研究论文等。

  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中不同形式的运用与交流,课堂是最好的地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重视了课题研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子课题组成员都要对组内上交流课,各子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观摩课。平时,有随堂听课、推门课、外出借班上课等各种形式来提高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课后做到即时点评交流。上课老师还要针对性地写出教后反思,由教学中细节问题的讨论到整体教学问题的交流。教师正是有了课题研究这样一个明确目标,因此,课前都有充分预设,课后有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努力使一个课题研究得以在课堂中真正实施。

  四、完善奖励制度,推广科研成果。

  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每学期期末都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近几年来,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及获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和《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分别获市级一等奖,其中《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获省三等奖。

  为认真总结宣传与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学校每年举行有一定规模的研究活动。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

  学校编印了校本教材《中华奇葩》和《写字》。学校以教科研刊物和教育网站为基地,宣传教育科研知识,传递教科研信息,发表教师教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以此为依托,使学校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在教科研工作上,我们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或者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只能说是一种起步,一种开端。面向未来,我们将倡导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开拓办学新思路,多找差距,多作研究,群策群力,在市、县教科室等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更好地带领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教育科研,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报告【精选】07-13

课题研究报告02-25

课题研究报告08-24

课题研究报告03-08

课题研究报告02-14

课题研究报告10-06

【荐】课题研究报告12-06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03-28

课题研究研究报告04-09

课题研究报告(精华)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