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结题的报告

时间:2024-04-19 08:46:13 报告 我要投稿

结题的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结题的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结题的报告

  结题的报告 篇1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随之而来的竞争也非常严峻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时代赋予人才新的定义:不仅能够驾驭新科技,具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将科技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一、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方案中提出,《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二、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在活动中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 、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社会的发展及新课标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只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求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表明,人的认识能力与认知水平是由其生活与活动,历史与文化诸条件所决定的。换言之,人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并非由先天的遣传因素所决定,人的一生,所受教育和影响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和影响的同时,也接受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如果我们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努力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配合起来,统一起来为学生能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周围环境影响,变成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长处”的吸收,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基于实践的学习,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帮助学生通过操作、考察、实验、探究的活动解决问题,感受生活。

  2、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从整体上把握活动内容的结构、层次和过程,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需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空间。

  3、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发现和确定研究的问题便成了活动实施的关键,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其教育功能,需要关注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习得。

  4、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它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更不以对知识复述与否为标准,而是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追求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

  5、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小学生情趣和时代气息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等各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本身资源开发的研究。

  2、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本身资源开发的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内的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中家庭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们主要采用行动分析法。为了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进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我们采用了个案研究法。

  七、研究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

  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做好准备,如开设讲座、组织参观等,目的是为综合实践活动做些背景式的铺垫工作,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贮存,诱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情境。同时,学生也要做好准备,如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保持一份渴望探究的心情,具有一种与人合作的愿望等。

  在体验阶段,学生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决定“做什么”。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策划,到学习内容的选择,从学习方式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多数学生的选择。

  二、决定“怎么做”。“怎么做”意味着要编方案,要订计划。这里面包括目标是什么,用哪些方法,有哪些研究程序等。研究计划和活动计划的制订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

  三、具体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做好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调整研究进程和方向。四、进行总结。包括结果的处理,成果的自我评估,报告的撰写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处理资料,筛选信息,考虑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活动效果或研究成果。

  表达交流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也许是活动成功的喜悦,也许是可见可感的研究成果,也有可能是失败的体验和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无论交流什么,都是一种分享,都是一种“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分析和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辩。八、研究成果

  几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我们始终坚持与学校“十五”立项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结伴而行。我们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将教师引导“走上从事教学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研究,在拓宽课程领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1、让学生拥有崭新的学习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生活,从此看到了一道生活教育的阳光,他们的生命和童真从此有机会在这缕阳光里真实地绽放:在爱鸟周活动中,学生确立了“鸟类探密”的研究专题,学生通过到大自然中观察研究,调查访问,到图书馆里查阅资料,上网浏览,绘画制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更真切地了解鸟,完成对鸟的研究报告,绘制以鸟为主题的手抄报,还写了“爱鸟周”的倡议书等,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六年级学生开展“走进报纸”的活动中,学生走进报社,采访记者;走进编辑部,了解编辑的一天;还有的走上街头卖报,体验卖报人的艰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从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感受和体验。“绿色环保”研究组的一位同学,在谈自己活动中的感受时说,她觉得自己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们小组在活动中了解到不少家造纸厂因污染环境关门了,他们还从网上看到,日本人用很低的价格收购我们的一次性筷子,然后用它造纸,再高价卖给中国,这时学生反问:我们自己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造纸与环境的问题,用高科技造出便宜的纸吗?他们这一组同学还决定写一份建议书,让造纸厂尽快告别污染。这种真切的体验,是何等珍贵,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经历,就不会有如此动人的真情告白。这正诠释了这样一句话: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才会真正的理解。

  2、让教师体验课程开发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选择了行动研究,在做中学,以行促思。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了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创造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其次,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建构合作的教师文化。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要求——课程的综合化。如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有一个口语交际练习,是编一个童话故事,而音乐课本后也又听音乐编故事的`要求。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回家读童话,然后在课堂上说一说,演一演,这样的教学,对于积累一定的知识,训练学生的表达,都有一定的好处。但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却没有多大作用。另一方面,在音乐课上,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听听音乐,做做动作,表演表演,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停留在一些表象上,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于是,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一起提出了音乐、语文协同教学的新思路。课题是《听音乐编童话》。在教学活动中,并不限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及平时的观察来想象人物形象,根据音乐节奏、轻重的变化体验音乐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语文教师则引导学生将情节构思得更加完整、合理,语言更加通顺。这样,就使本来不相干的两堂课有效地进行穿插,利用了音乐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以及通感效应,使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展开想象,边调动已有生活经验边构思情节,左右大脑同时开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都得到锻炼,使学生的体验得到最有效的再现。使学科的综合化得到有效体现。再次,综合实践活动增强了教师课程研发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以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方面进行自主开发,如三年级语文老师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海洋鱼类很感兴趣,于是便让学生开始研究“海洋鱼家族”,之后,学生欲罢不能,对鱼类越来越感兴趣,于是接着研究“淡水鱼家族”。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每位教师都可以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课程自主意识得到觉醒,课程惰性得到弱化。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的变化:过去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却不知道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活动;他们习惯于以知识为内容来测量学生的掌握程度,却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状况;他们习惯于做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却不知道该如何退居到学生的身后,成为学生的“助手”。现在他们渐渐学会了做学生实践活动的合作者,深度探究的指导者,学生自主评价的鼓励者、促进者。 3、在实践中形成办学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文化,以至办学特色的影响:因为我们学校有着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被誉为郑州市“绿色学校”、“花园式单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学校环境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到校园,校领导、老师们中去调查了解。通过调查,同学们了解到:我校绿化覆盖率大,绿化占地面积有三千八百多平方米,校园里有绿树、鲜花、长廊、亭台等,几十位男老师,没有一位抽烟,是无烟单位。课室走廊每天进行两次打扫,学校每天进行检查评比,这样使得学校的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卫生先进单位。学校经常开展环保活动,如:设立地球回收站,废物变宝,劝家长戒烟,学生动手画画,制作手工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利用校园宣传栏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明白了学校获得“绿色学校”这一荣誉的原因,对学校更加热爱,为能在一所这样优美环境的学校学习而感到自豪。学生们将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报告,并且提出一些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建议,在学校红领巾广播中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很好地整合了这一学校环境的课程资源。我们班班都有图书角,班班藏书均不少于280本,这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方便。如开展“我与名人对话”的实践活动,学生就翻阅了《一天一个名人故事》《名人故事100篇》《励志故事》等图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中,我校也形成了以古诗文和写字为主的两大特色课程资源!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愿教师有一双课程资源开发的慧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不仅受传统课程制度的影响,重要的还受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与能力影响。因为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课程资源随处可见,人文的、物质的,如何做到“物尽我用,人尽我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双课程资源开发的慧眼。培养教师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使我们在滚动课程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打造学校教育文化品牌

  我们不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探索的步伐。结题只是意味着我们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课题阶段研究的回顾和反思。我们将继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为基石,努力构建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催生学校发展。

  结题的报告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的秦安一幼,有着数量较多的“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同伴的交往、自我认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些“留守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园实际的“留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加强我园“留守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防止我园“留守幼儿” 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园留守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异地务工或经商,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由父母一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且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3-6岁儿童。

  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幼儿园留守幼儿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出现了性格缺陷、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三、研究的对象

  以本园3-6岁的“留守幼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指导我园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使在园的“留守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促进“留守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我园“留守幼儿”教育现状,挖掘、总结和提炼现有的好的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园“留守幼儿”实际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组织教师对本班家长开展调查,收集我园留守幼儿在习惯养成、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观察法: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我园留守幼儿一学年的行为习惯发展情况,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通过走访留守幼儿家庭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课题申报阶段(20xx.7—20xx.1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方案,明确分工,并成功申报。2.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3.对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1—20xx.12)课题全面开展,对留守幼儿进行跟踪研究,指导留守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xx.1—20xx.5)1.对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验证,撰写经验论文。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完成课题的结题。

width="400" height="246" alt="《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src="http://uploads.gzpinda.com/image/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培训学习,提升素质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幼儿园聘请教研室主任潘茂生 和盛万增来园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2.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集体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基础。3.召开留守幼儿家长会,学习有关的文件精神,介绍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提高留守幼儿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并请他们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一些活动。

  (二)发放问卷,调查研究。1.对全园36名留守幼儿的现监护人一对一地进行包括留守幼儿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家长科学育儿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2.分析、撰写问卷分析报告及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三) 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留守幼儿存在的问题有科学的认识,以平和的心态冷静、客观对待,认识到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成长,有缺点也有优点,不能夸大留守幼儿身上的某些不足。对培养留守幼儿良好习惯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努力寻找艺术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是倡导和追求无痕的教育,真诚关爱和尊重留守幼儿,保护留守幼儿的自尊心,将留守幼儿放在与其他孩子平等的地位上来对待,在平等的氛围中实施教育与监护。2.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培养留守幼儿良好习惯。一是生活活动 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我们在生活细节中规范、指导留守幼儿,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二是区域活动 重视留守幼儿参加活动的情况,鼓励和要求留守幼儿更多地去不同的区域进行活动,培养留守幼儿的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

  (四) 整理总结,申请结题。1. 整理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2. 积极组织论文投稿。3. 完成结题报告。4. 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教师的成长。1. 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 课题的研究首先使教师认识到幼儿教师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专业,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也不单单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教师应是家园共育的合作伙伴,是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和科学育儿的引导者,是幼儿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养成的促进者。其次教师提高了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明确了各自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并努力使自己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化。2. 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高,她们在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把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改善自身的行为,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二)留守幼儿的发展。1. 健康方面 性格内向、胆小、怯生、情绪不稳定、爱哭的留守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能大方的与人打招呼、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固执倔强、攻击性强、霸道的留守幼儿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和同伴友好相处、知道谦让、合作、分享了;对各种活动的兴趣不高,平衡能力、动作协调性、动手操作能力等较差的留守幼儿在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2. 语言方面 在课堂上能够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和较清楚地表达,愿意并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够做到说话文明有礼貌、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在公共场所不喧哗等,不再有说脏话、粗话的现象。3. 社会性方面 留守幼儿开始有事愿意告诉父母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有高兴的、有趣的事愿意和大家分享了,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不再争抢、独霸玩具,有冲突时能和同伴协商解决,在游戏时有秩序、守规则,开始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了,能够不欺负别人也不让别人欺负自己。

  (三)留守幼儿家长的转变。留守幼儿父母及祖辈的观念都有了极大转变,能够主动找老师咨询科学育儿的知识,主动参与或完成班级的一些活动任务,开始规范自己的言行、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了。他们由关注孩子的认字写字算算术转变为开始更多关注孩子在园的各种活动和游戏情况,开始愿意交流、分享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高兴的事了,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变得更加亲昵、融洽。

  九、课题研究反思

  本课题研究虽然探索出了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与途径,但不够深入,比如留守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留守幼儿家庭家园共育的策略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影响了课题的研究。针对这些细节我们将不断完善、总结,深入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研究,促进我园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题的报告 篇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区学生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于是学生作业出现困难无人辅导。久而久之,他们对作业、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怎样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学习兴趣有待解决。

  结题报告

  本课题与20xx年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市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课题组成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养小学生作业,(主要是语数作业)兴趣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校地处较偏远山区,学生父母绝大多数外出打工,他们都由爷爷奶奶或寄养人监管,而绝大多数监管人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即使有极少数家长就近打工或在家务农,但由于他们没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只做简单的,或干脆不做作业。加之小学生的天性爱贪玩,学习主动性差,久而久之,他们由只做简单的作业到不愿意写作业,进而发展到不写家庭作业。随着写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趣渐渐地淡化,最后导致他们在学校也不愿意做作业。这种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严重的趋势,所以,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生存大计。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我们将大胆开展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山区的孩子献上一片爱心。同时,我们认为,如果此项研究有所成功,那将会为有类似情况的学校解决此类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据我了解这种现象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开展此课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窗口,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反馈手段。由于小学生的贪玩天性,对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往往拖欠作业,所以完成作业需要靠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与辅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为谁做作业?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具有梯度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个样,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啃得动、吃得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在客观评价学生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学生在作业中若出现了较以往有进步的地方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鼓励后,自然就能树立起写好作业的信心,让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如果作业出错,切不可语言过激,挖苦讽刺,而是帮助他们分析眼影,指导纠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做作业、爱做作业、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过于强调介绍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目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自然居住区域、年级高低、学习程度把他们编成不同的语数互帮互学兴趣小组,建立组长负责制,作业督查制。课题组定期组织各年级、各学习兴趣小组的语数作业展评,执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作业、认真作业、努力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又依据《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业出错的学生。《小学教育学》指出: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多元文化的冲击比较大,受同等的影响较大。所以,课题全体成员谨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行手拉手帮扶,心与心教流。课题组成员还经常依据《小学生心理学》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中指出的认知改变法、心理训练法、心理修养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改变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学习态度。课题组老师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克服遗忘,从而帮助学生降低了作业难度,增强和提高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学风明显好转全校教师的明显改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新风尚在我校蔚然成风。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内容是:如何培养和提高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本校学生语数作业和学习兴趣不高,作业态度淡化的主要成因,进而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语文和数学。乐于做语文、数学作业,全面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教风,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其他具有和我校类似的学校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问卷法:测试学生收集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与20xx年9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语数作业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92张,结果是78人回家不做语数作业,44人不喜欢语数作业。

  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书,找出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进行整理分析。

  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关注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

  经验总结法:对活动中取得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此课题大致按3个阶段来划分完成: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这阶段小组召开座谈会,确立研究课题。然后,小组成员分头与全校教师进行大交流,大走访,了解他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师反映的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状况,并走访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对全校各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完成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情况。()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语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以及了解家长对学生的作用辅导状况。通过上述活动,为实施研究提供依据和措施。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9月份起大致到20xx年5月份止。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研究小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找出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培养小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对全校教师起到指导示范作用,使全校学生转变对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学习态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为总结经验结题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4月份起,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撰写论文,为验收结题做准备。

  历时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9次,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数作业检查与展评12次,召开研讨会16次,上公开课12次,收集各种图片158张,博客点击200余次。

  四、研究结果 成效。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培养小学生语数作业兴趣的路径和方法:

  1、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平等相处。

  2、适当使用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多与监护人沟通。

  4。适时适量给不同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语数作业。近一年时间课题组撰写论文8篇,教学案例4篇,教学反思5篇,教育叙事,随笔各5篇。通过研究,端正了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全校蔚然成风。

  五、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1、课题自身问题。

  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发现课题的研究对象空、大。于是我们及时在研究初期调整研究方案,把课题定位在只研究如何培养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上。但是当今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接着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其他作业兴趣。

  2、小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时间矛盾。

  课题研究必然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功在当今,利在长远。我们学校教师人员紧张,这就给开展研究带来了很大压力。

  3、区域学习小组成员的安全问题。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困难解决?在区域小组中,有时可能出现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成员之间发生摩擦,轻则影响团结,重则出现人身安全隐患。

  4、个别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反弹怎么办?

  解决思路:

  1、加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网络,利用外出听课、校内研讨的机会,多学习,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化解自己的问题。

  2、多召开家长会,多进行家访,增进与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

  3、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和帮助。

  4、进一步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困惑,及时面对面进行辅导。

  5、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6、继续深入开展对课题的研究,并拓宽研究领域和内容。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小学生心理学》

  结题的报告 篇4

  课题名称:《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课题负责人:朱克义胡多尧

  课题主持人:朱克义

  所属学校:________实验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____年____月

  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________实验中学于________年____月向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课题,________年____月通过审批立项,正式开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近________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________年____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结题验收。

  一、研究思路、过程、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课题组会同教务处确立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设计研究初步方案,然后在校内发动教师共同参与,广泛征集教师们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方案。申报立项后,建立对参与课题研究者的奖励制度,再课题的研究者。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课题的流程管理,定期开会分析研究,及时掌握课题实施进程,以便不断总结,做到经常考核,奖勤罚懒,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效果;

  3.将课题组分解,落实分工,人人有责,骨干带动,认真定位,有计划、有考核开展研究;

  4.发挥学校教师的群体力量,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________年____月——________年____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经过研讨,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着力点,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结合点,在学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新理论。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该课题经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列为淮南市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

  第二阶段:.10--.10,为课题立项后的'论证、研究实施、中鉴阶段。________年____月邀请专家进行了课题中期成果鉴定。

  第三阶段:.10--.11。课题研究评估、总结及成果推广阶段,

  (三)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对比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三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研究结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策划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传授学科知识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组织者、指导调控者以及学生活力和生命力的激发者。

  2、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诊断和反思,对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教师们取得了一致共识,即:把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教育创新相结合,把自己的精神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3、教师自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践反思铺就了教师的成功之路。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课题被确定为市级课题以后,课题本身就成为了激励全校每一个人的教育资源。课题研究不仅成为学校推进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课题名称地体现了绝大多数教师要求进步的愿望,所以,它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声誉,而更为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内涵。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的整体性提升。

  三、课题组教师自勉:

  课题研究的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会继续研究和实践下去,期待着把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教育工作中。也恳切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________实验中学

  《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课题组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结题的报告 篇5

  我组20××年承担了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的专题课题研究。今年3月,该课题圆满结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项目化教学。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以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数学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新时代新理念呼唤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目标,国家适时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否落实,真正的挑战在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项目教学,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为依托,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解决一个具体项目,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自我确定学习内容和制定计划,是具有挑战性、自发性、持续性、真实性、反思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完成项目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主持人,主持学习过程,其任务与传统意义上教师任务不同,他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更多地传授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进行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深知有责任学会学习,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要为学生的学习准备好材料和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守时间、遵守规定和遵守原则,为学生设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不仅要求学生自己学好,而且要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完成学习任务;要让每位学生都当团队小老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备课,不仅要备上课内容,而且还要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同时要让每位学生学会独立地查信息,学会对一个项目进行总结。

  教师在组织学习中,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引导,要以项目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询问、提示,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走弯路,在学生犯错误、走弯路时不要批评,但在教师总结时再启发式的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传统的数学课堂较多地关注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公式、过程的变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具有知识目标高效达成的特点,但中职学生往往是传统教学的不适应者。项目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参与愿望,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在适当范围内探索数学项目化教学,聚焦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性的、调控性的、社会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正确指导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落实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帮助基层数学教师去完成教学评价目标、教学研究方向,撰写、分析和设计教学案例的目标指向;有利于对于指向性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数学教学命题的设计、数学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有利于正面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能达到的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师生在落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促进能力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正确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正确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努力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态度。让师生在正常的教学相长的互动中,回归到能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和正确做人、认真做事的价值观中,回归到数学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课题名称确定及核心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与实施仍在论证与例证阶段,处在理论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期,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体系。西方教育家认为数学项目化教学并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后的一个实践活动,而是通过项目来学习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项目化教学难以逾越学生情况,实现“主餐化”。其实,也未必需要东施效颦,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中国式的项目化教学,更有实践意义。

  核心素养20××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学科核心素养: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要构建围绕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6个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学生学习中职数学学科后,形成了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职业发展的本学科知识与能力,包括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活动经验等等。

  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从数学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专业基础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开发案例和项目化教学资源,探索数学项目化教学手段,让案例和项目化教学更贴近学生专业需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中职数学课教学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紧紧围绕数学课学科核心素养,以中职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一是探究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不断充分挖掘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二是在课程教学中,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项目化教学。

  研究内容: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理论研究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实践课例研究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跨课程研究

  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于教师课题研究时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个人反思,合作交流,以解决问题;

  经验总结法运用于课题研究时对某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交流、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

  个案研究法用于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一阶段的`促进转变,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和研究。

  边调查、边开发、边实施、边总结、边修改,坚持课题研究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研究过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程开发与学生需求相结合,通过调研、论证、实施、总结等,保证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

  四、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

  宋雅玲(高级讲师)课题主持人;

  施黎华(高级讲师)负责具体研究工作;撰写立项申请、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

  沈虹霞(高级讲师)协助主持人做好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负责课题阶级总结材料及阶段研究计划的确定;

  范杰(讲师)负责课题前期调查,分析材料准备;协助组长做好阶段计划与总结。

  五、研究思路、策略、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问题导向。根据已有的数学教学的成果与实践经验,分析当前中职数学课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教育教学实践更具针对性和效用性。

  理论引领。根据科学研究的应有规范,加强理论研究,提升学术规范性,同时推进理论成果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切实提高策略与实践的契合度。

  实践驱动。以实践为研究取向,形成中职数学教学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实践范式。

  统筹协调。科学有效地运用现有教育资源,将课题研究内容融入课堂、生活实际中,有效地通过各种整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

  从调查研究入手,经过综合分析、校本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实施情况总结等过程,最后归纳出关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的研究报告。

  (二)实施策略

  理论学习。定期进行理论和专著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实践。立足课堂,进行教学实践,进行项目化教学,尝试将阶段性研究的理论成果放到课堂实践中去检验、落实。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个案研究。进行学生个案追踪,分析了解课题研究前后学生数学课学习状况的变化

  阶段总结。课题组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实施方案。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4—20××.6)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确立研究项目、制定研究方案;落实实验基地、组建课题组并明确责任分工。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能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这一阶段,课题负责人搜集了大量有关学习核心素养、项目化教学等方面的理论资料,分发给课题组其他成员,采用集中和自学形式,要求各成员认真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及调查,了解中职数学科学素养与项目化教学的现状,学习有关理论,作出初步概念界定。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7—20xx.1)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验研究,在教学中渗透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并初步实践符合我校中职生特点的项目化方案,尝试进行科学素养下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初步确立研究课题的目标、内容和研究重点。

  具体做法

  ①开展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交流研讨会

  虽然,通过学习我们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作指导,但我们深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才可能获得成功。课题初期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将素养融入国家层面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中;如何创新课程和教学的形态”带着这个问题,课题组成员一边自己根据相关理论进行尝试,一边主动搜集相关资料,集中研究、讨论后再分头进行设计尝试。经过多次交流研讨,基本上达到了共识。就这样不断交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直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水平。

  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行项目化教学课堂实践探索

  课题初期,为了消除教师们的顾虑、增强信心,课题组成员骨干教师承担了2节观摩研讨课,供大家交流研讨。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教师都有了各自的认识,为搞好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③组织教学活动交流研讨课

  按照实施计划,每月须有一位教师承担观摩研讨课。其目的就是能够使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及时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除了正常的课堂实践研究外,我们还组织了7次公开研讨课活动。在每一次活动中,承担研讨课的老师都认真进行教学分析,以《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地对书本知识进行整合,师生共同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完成的项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以使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能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骄傲,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所设计的项目大多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④成立学生反馈俱乐部,组织师生、师师教学活动交流研讨活动,反思项目教学设计,及时修订,改进至最佳方案,再予以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⑤定期撰写心得体会,及时反思教学设计

  在课题研究期间,要求教师每学期末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随笔,使大家能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设计方法,提高研究的实效。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共撰写心得体会数篇。

  第三阶段:深入探究阶段(20xx.2—20xx.12)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实施深入探究。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第二阶段的活动个案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月总结,撰写成有价值的实验报告、个案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经验。利用学校网络平台,丰富扩充数学校本教材,建立项目化教学设计素材库,课题组成员分别在自己所担任的班级实践项目化教学,课后师生再次共同反思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共同整理教案,并共同补充修订导。课题组成员每星期进行交换想法,提出创新构想,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研究,及时反思、调整、改进研究思路,并再次实施行为跟进,再次进行验证性研究。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依据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多层面,立体化,全面提升师生素质。

  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xx.1—20xx.3)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整理附件资料,建立合理的学生能力测试的评价体系,汇编研究论文集、优秀项目设计专集等,进行课题鉴定。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中国知网下载学术论文和期刊文章,并阅读相关著作,搜集查找所需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提高研究的起点和研究的理论水平。

  2.行动研究法

  记录、整理师生在项目化设计、运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力图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会学习,获得并提高能力。

  3.个案研究法

  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典型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作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4.课堂观察法

  观察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项目设计存在问题,并在课后及时研讨分析原因、及时调整与改进,然后再观察、分析,使项目设计更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培养。

  5.经验总结法

  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总结,从理性高度提升实践探索中积累的经验,逐步形成具有应用推广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教学活动效果显著

  项目化教学力求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脑、心手同时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展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学习,也为学生今后为不断地适应环境而继续学习创造条件,培养了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基于此,课题组成员在项目化教学实施中采用项目、任务引领的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引领和开展任务活动,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组成战斗小组,这样就能解放教师,让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全班训练作业的宏观调控上和个别学困生的具体辅导上;解放学生,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性等关键能力,并实现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项目化教学增强了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参与愿望,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在适当范围内探索数学项目学习,聚焦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性的、调控性的、社会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3.创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两年的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学校的师生关系得到了本质的改变,现已造就了民主、平等、融洽、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下表是对100位学生的抽样调查情况。

  师生的关系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

  项目

  时间

  老师的可亲度老师上课情况老师威严度

  认为可与老师谈心的认为不可与老师谈心的老师出错时敢提问的老师出错时不敢提问的认为怕或较怕老师的认为不怕老师的

  实施初18829917624

  实施末831781192377

  (二)物化成果

  两年来,通过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激励了教师投身探索学科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经验总结、撰写教科研论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一边大胆实践,一边积极总结教改经验,撰写论文。两年来,共撰写论文、课例、个案、调查报告等多篇,教师科研能力得以普遍提高。

  1.调查报告及分析

  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2.发表、获奖论文

  宋雅玲20××.09论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发表于省级刊物《文苑》

  宋雅玲20××.09论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获第十二届“行知杯”比赛二等奖

  施黎华20××.11论文《中职专业教学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发表于省级刊物《江苏教育》

  沈虹霞20××.09论文《新教育模式下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发表于省级刊物《数学大世界》

  3.公开课、竞赛获奖

  (1)公开课

  宋雅玲20××.12海门区学科教研周公开课《一元二次不等式》

  施黎华20××.06海门区学科教研周公开课

  施黎华20xx.05南通市职业学校“课堂质量建设”专题教学研讨公开课

  施黎华20xx.06海门区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公开课

  宋雅玲20××.06校级公开课《数据的图示》

  宋雅玲20xx.12校级公开课《圆的参数方程》

  沈虹霞20××.10校级公开课《三角函数》

  沈虹霞20xx.03校级公开课《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差》

  范 杰20××.06校级公开课《排列组合》

  范 杰20xx.06校级公开课《几何概型》

  (2)竞赛获奖

  宋雅玲、施黎华20××.12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三等奖

  宋雅玲20××.12第十五届“弘謇杯”教师技能大赛职教组数学优课评比一等奖

  宋雅玲20xx.06海门区职教“学徒课堂”比赛一等奖

  施黎华20××.12海门区“弘謇杯”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4.综合荣誉

  宋雅玲20××年度海门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宋雅玲20xx-20××年度南通市数学会优秀会员

  施黎华20xx年海门区骨干教师

  5.课例探究

  (1)《数据的图示》

  (2)《几何概型》

  (3)《函数》章节

  (4)《异面直线及其所成角》

  (5)《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

  (1)教师缺乏岗位实践能力

  教师是项目化教学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主体,项目化教学改革对老师要求很高,老师不仅理论功底要深,更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职业经历。但是我们的企业岗位认知和工作意识教薄弱。所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欠缺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的项目选择存在局限性,授课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

  (2)学生不适应项目化教学改革

  上层建筑再完善,但项目化教学仍然存在学生不适应的问题。部分学生习惯以前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的学习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学生没有进入设计工作岗位,对项目化教学的认知度不够,所以学生有不适应,培养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改进方法

  (1)切实规划项目设计

  要想达到项目化教学目的,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教师规划项目时,要对照专业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要求,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由浅入深的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小组任务教学活动,项目内容以任务为中心,按教学计划把内容重新分配并要结合教学现实条件,确定项目。

  (2)做好教学的实施工作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有很多不确定性,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知识,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①采用分组方式。

  ②设立组长,组长负责任务分配,管理小组工作,协调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来掌握任务进度和指导方向,使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

  ③学生成绩考核采用分组答辩的形式。

  ④加强老师实践能力。

  虽然本课题已结束,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课题的研究还没有结束,这只是我们下一轮课题研究的起点,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结题的报告 篇6

  摘要

  我们科研小组五位成员全部来自于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的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队长是xx,队员有xxxxxxx;我们的指导老师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的xx副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空间物理。我们科研小组的课题是“电离层斜向返回电离图合成技术研究”。地球大气层在约80公里以上的热成层大气已经非常稀薄,在这里阳光中的紫外线和X射线可以使得空气分子电离,自由的电子在与正电荷的离子合并前可以短暂地自由活动,这样在这个高度造成一个等离子体,在这里自由电子的数量足以影响电波的传播。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方法是一种在地面向上斜投射电磁波信号,并在同一地点接收回波的探测方法。它主要记录后向散射回波的幅度、时延、频率与时间的相互关系和散射回波的多普勒频谱,可用于监视远距离电离层的宏观状态,研究电离层传播信道特性。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包含了大量的电离层信息,对研究电离层特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认识到了电离层的物理特性是千变万化的,从而导致由电离层探测获得的电离图具有多变性,目前还不能完全利用这些信息。返回散射电离图的模拟能解读电离层结构和电离图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的反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项目选题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电离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武汉大学就开始了电离层研究。1960年,龙咸宁在黄陂主持创立了我国首个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站,并在1962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手动的电离层斜返探测仪。之后,由龙咸宁、侯杰昌等教授主持,先后成功研制出简易手动斜返探测仪(1968)、电离层自动同步斜测仪(1978)和FXZ(1980)实时选频系统。斜向返回散射探测利用电离层对信号的折射与反射,能探测到大范围的地物和运动目标,能够获得由频率和群路径决定的返回散射回波能量,形成斜向返回散射能量图。该探测机理能为短波通信预报资料,管理雷达频率,监测远距离的运动目标。高空电离层的等离子密度受到高度以及日变化,月变化,季变化,年变化,太阳周期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电波的传播以及各种卫星通讯。电子系统工程日新月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电波传播的问题,电波传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通讯、国防以及各种电子系统工程的运行效果,因此研究电波传播对无线电通信系统起着奠基的作用。借用斜向返回探测技术,我们可以对电离层中的电波传播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项目成员内部分工;

  xx:专业知识掌握牢固。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储备,精通C,C++,Fortran,Matlab等编程语言。作为本次科研任务的负责人,刘祎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协调本团队的各项事宜,包括重大决策,人员调度,任务分配,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凝聚力,使本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具体的科研任务中,刘祎主要负责射线路径方程及编程,并获取有关的数据。

  xx主要负责相关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技术以及对射线路径方程的求解进行编程,能通过设备实时得到电离层的数据,并收集相关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的各方面资料。

  xx负责对射线路径数据的模拟与合成,以及图像处理。通过相关软件处理数据进而得到相关电离层电子浓度进而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

  xx老师主要是为我们提供相关专业知识点拨和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技术实测数据,以及射线路径求解方程等。

  三、项目的创新点与特色;

  我们项目主要是利用武汉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研究电波传播问题。首先我们利用电离层的IRI模型,获得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分布规律,基于费马原理编写并修改射线跟踪程序,数值生成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图像,并进一步研究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规律。利用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进行观测,将真实的射线路径与模拟的图像进行对比,验证斜向返回探测方法的可行性。我们项目的创新点是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技术能有效并准确的测量出电离层中的各种参数。利用程序建模的方法模拟出电离层中均匀体的电子浓度分布以及射线在其中传播的不同特性。实验设计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

  四、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与创新成果;

  首先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有关电离层及电波传播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对IRI模型的学习和利用,数值模拟出了一些不同模型的电子浓度分布图,从而了解了一些电离层的分布结构。其次通过不断地熟知射线追踪程序,我们已经在原有的程序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讨论了在电离层背景坏境下的射线的一些参数,如射线传播过程中的高度、初始仰角、到达地面的距离、射线的群速度及射线的频率之间的关系和在不同的电离层背景坏境下的变化,并且获得了一些射线路经图和斜返电离图。

  我们利用电离层的IRI模型计算得到电离层电子浓度分布图;利用射线追踪技术在特定的电离层传播环境下合成了射线路径图,讨论在电离层背景环境下的射线的`一些参数(如峰高、射线传播过程中的高度、初始仰角、到达地面的距离等)与射线传播距离的变化规律,进而探讨射线在均匀体中传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利用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在这里,我们利用了武汉大学电离层实验室研制了一种新型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WIOBSS,由于WIOBSS系统在非常小的发射功率下也能够实现远距离的电离层探测,在探测模式上,该雷达采用等间隔收发探测模式,不但能够实现无距离盲区的探测,而且还能够取得所用伪随机序列的最大增益性能这样使得我们的实验数据能够更加准确!

  我们模拟了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经度上,电离层中的电子浓度在纬度上的变化;在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下,在电离层电子浓度背景下射线在纬度上传播过程中距离和高度的关系;在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下,在电离层电子浓度背景下射线在经度上传播过程中距离和高度的关系;射线到达地面的距离与初始仰角和峰高的关系;射线在经度和纬度上传播过程中群路径与频率关系。

  通过讨论我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结论和成果。我们获知在短波波段,由于频率较高(电波波频大于电离层高度上磁旋频率),故在考虑波的折、反射时,可以不考虑磁场的影响,电离层可视为各向同性介质。另外碰撞只造成能量的吸收,故计算波的折、反射也无须考虑碰撞效应。因此我们首先在忽略磁场和碰撞的条件下,给出了射线追踪方程,并基于

  Runge—Kutta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预测了不同电离层扰动模型下的返回散射电离图,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二者吻合很好。具体的成果将在结题报告中展示。

  在结题后我们会将课题继续进行下去,以便取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取得更好的成就。已经正式发表论文在《电波科学学报》增刊,并被第十二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年会录用。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其实,在项目刚开始时,很茫然,但我们在准备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是希望了解并熟知我们的专业知识有哪些用途。因为对整个项目的了解程度有限,只是在周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一些皮毛而已。再着就是对做科研的过程很是陌生,所以在起步阶段大家都是手忙脚乱的,我们也是在这一阶段,对自己有一个充电的过程。我们阅读了很多有关的书籍和论文,比如说刘选谋老先生的《电波传播》、J。A。拉特克里夫的《电离层于磁层理论》和清华大学俎栋林教授的《电动力学》等等,感觉受益匪浅,了解了很多关于电离层和电波传播的有关知识,这其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在周晨老师的详解之下就明白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很多计算机辅助软件(Matlab、Mathmatic等)和熟悉众多计算机语言(Fortran、C++、C等),不论是以后做研究还是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由于该项目数据量比较大,所以在处理数据时很考验组员们的耐心。我们在使用Matlab画图时,有时需要导入几兆的数据,才能画出电离层电子浓度分布图,这不仅提高了我们对Matlab的使用技术,还让我们知道了正确处理数据是多么重要,细心和耐心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为射线路径求解编程时,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仅是因为专业知识的匮乏,更是编程能力的薄弱,不仅程序算不出结果,甚至经常出现各种不过bug无法解决,也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对于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在刚开始写程序时,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整体项目有个宏观认识,程序的主体框架和结构非常重要,我们是通过时间以及经纬度来计算出该点实时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分布,了解我们的需求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写出好的程序,才会对整个科研项目带来帮助。对于射线路径求解编程的主体程序是由周晨老师提供的,因为这样就帮助我们把整体框架弄好了,我们所要完成的就是实现具体功能,并使用该程序来计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将我们的实测数据导入Matlab画图时,要进行进行仔细的检查,核实,并且调试,错误重新带入数据,核实,调试,如此反复。因为如果其中一个数据出现了错误,最终的结果会很不一样,这样对科研很有坏处!通过项目的完成,我们知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波传播正在进一步扩展研究和应用领域。例如,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地震过程中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等,都有可能获取进展。

  根据我们的科研成果,意识到了建立更加完善和更加精确的电波监测系统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获取更加完整的媒质和传播特性数据,总结出更加接近实际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迅速提供环境数据和电波预测数据。同时,随着专业知识的加深,在做科研的同时需要更加密切地同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天体物理、大气物理等的研究相结合,这样更能发挥电波传播在这些物理研究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体现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

  尽管在途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有时候想放弃,有时候彷徨有时候浮躁,有时候迷茫,太多的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甚至有时候让我们不知所措,比如Fortran大家不熟悉,Matlab画图没学过,电离层知识知之甚少,斜向返回探测技术更是么怎么听说过,还好通过周老师的指导帮助,同学们的支持下,朋友们的鼓励下,最重要的是大家不懈努力之下大多数难题(不管在技术上得还是在心里上)大家都克服了。

  经过一年周期的学习,实践提高了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了解电离层对于整个地球的重要性,增加了对电波传播的了解,使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了解并激发我们了的学习热情,更好的为创新增添想法,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还培养团结合作能力。

  结题的报告 篇7

  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积极,有序,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市教科院规划办领导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克服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高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惟一标准。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国内近几年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李如密认为,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但针对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学科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受

  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目前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学生的参与度不

  高,此外,教师的素质也未能跟上。通过课题的开展,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调

  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营造教学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知识获得的高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借助课题的研究,使信息

  技术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构建出一种适用的、高效

  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

  1、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典型特征

  (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学习内容和疑难问题前置,实现课前“高效学习”。

  高效课堂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课前教师精心编制学案,学生自主预习学案,进行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前置”,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2)以学定教,自主互助——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上“高效学习”。

  2、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情境导入——合作探究—问题展示—互动解疑—点拨提升—归纳总结—预习引领

  时间分配:

  (前35分钟)情境导入——合作探究—问题展示—互动解疑—点拨提升—归纳总结,其中教师精讲点拨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后5分钟)预习引领。下发下节课学案,布置预习任务。

  3、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1)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

  可以用经典的故事、精彩的视频片段、IT业界名人的创业经历等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精讲多练,增强教学设计的互动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而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目标方向,每节课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探究学习。于设计的驱动任务要强化策略,安排的任务要高效务实,与现实生活、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

  (3)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尽量将课堂教学中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将抽象晦涩的变成形象直观的,将文字的变成图形的,将单媒体展示的变成多媒体展示的,将教师单纯讲解的变成学生讨论的,将学生的被动操作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课堂中,通过分层学习可以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课堂之中,对于少部分知识水平超前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当小教师,在使他们巩固加深原有知识的同时,也能使其参与到课堂中,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要注意做到:在课堂上,任务要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尽量同一时间里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5)采取积极的评价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

  4、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学习策略

  (1)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应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哪怕学生的自得自悟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深刻,这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来展开。

  (3)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

  5、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评价策略

  (1)教师评价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实事求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产生震动,才会真心地接受评价,自愿地去改正。做为教师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把握好评价时机,把爱、关怀和期待蕴含在评价中,唤起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

  其次,教师可以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承认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各自提高。

  (2)同学评价同学,学会互相欣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尝试着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自己评价自己,引导认识自我

  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往往说些自己的缺点,对优点很少提起,这时候教师要正确引导,发掘自身的优点,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坚定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评价表,来提高自我认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行动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不断探索实施高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及时了解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4、个案研究法:对探索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研究效果。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6、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及阶段性目标

  (一)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课题准备阶段

  1、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

  2、 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收集有关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计划,做好实验准备。

  5、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二)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课题实验研究阶段

  1、课题开题,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

  2、在分析教学低效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学生良好习惯监督表,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课题组各成员继续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

  4、交流实践体会,推广教师在教学中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收集反馈信息,适时反思、感悟,进行再研究、再实践。

  (三)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课题总结阶段

  1、汇集、分析、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形成最后研究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总结收集优秀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案例,撰写论文,在课题组内推广研究成果。

  3、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模式,成经验文章。

  4、整理资料,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组织学习,创设“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问题展示—互动解疑—点拨提升—归纳总结—预习引领”的教学模式。

  2、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目标定学;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反思提高的高效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

  七、阶段性研究成果

  时间 成果类型 成果名称 作者 获奖等次

  20xx.06 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典型特征及其诊断策略》 汪慧 国家级一等奖

  20xx.09 教学论文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李莉莎 市级一等奖

  20xx.12 教学案例 《表格数据的处理》 李莉莎 省级二等奖

  20xx.09 教学说课 《图层蒙版图像融合》 汪慧 省级二等奖

  20xx.11 教学说课 《你我有责,健康上网》 王芳 省级一等奖

  20xx.11 教学说课 《图像的设计与合成加工》 姜婧 省级二等奖

  1、已获奖的教科研成果

  2、课题参与者获得荣誉

  李莉莎:湖北省优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王 芳:湖北省优秀指导教师、黄石市优秀信息技术教师。

  姜 婧:黄石市优秀指导教师、黄石市优秀信息技术教师。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实践,全体课题组老师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认为要想让我们的课堂高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对学习者进行充分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提高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2、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思考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当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必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体会、揣摩、感悟,以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3、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有的问题同学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如果个别问题,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就是我们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实践证明,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克服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4、让学生掌握合作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勇于合作,乐于合作,并在合作中积累经验,掌握合作技巧,从而使他们的合作学习更加实用和高效。

  5、立足教学实践是搞好课题研究的根本途径,课题研究又可以推动教学实践。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研究的眼光和心态,使研究常态化。使课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结题的报告 篇8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贾美忠

  主要成员王君峰贾学燕陈秀荣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报告的撰写

  高春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xx.1——20xx.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xx.9——20xx.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xx.9——20xx.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xx.9——20xx.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xx.1——20xx.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学习数学态度%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一

  般不

  喜

  欢乐意合作与评价一

  般不乐意合作与评价积

  极一

  般不

  积

  极乐

  意一

  般不

  乐

  意

  前测94.71958.338.92.860.221.118.753.315.231.552.628.518.9

  后测97.31976.323.7084.215.8075.624.4081.615.43

  比差018-15.2-2.824-5.3-18.742.316-31.529-13.1-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人

  数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一

  般不感

  兴趣乐

  意一

  般不

  乐意熟

  练一般不

  熟练乐

  意一般不

  乐意

  实验前2857.921.12131.55018.528.931.634.565.828.95.3

  实验中2884.215.8081.615.4354.936.88.381.618.40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实验班对照班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10分钟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23人16人

  讨论时间10分钟0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95%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教

  法实验前实验后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实验班小组合作学习71.484.5%63.4%89.193.3%73.3%

  对照班尝试教学法72.291.6%66.7%80.888.3%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结题的报告 篇9

  课题名称:高考背景下,利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题型解题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高考英语科目的《考试说明》以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学生要能读懂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一些细节,能根据字面意思理解阅读材料深层次的含义,能对阅读材料中的个别生单词通过上下文判断词义,还要能根据文章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完成阅读理解题型,并且要有较高的正确率。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在满分150分的试卷中占有40分。因此,阅读理解部分学生的得分对于总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要抓紧每一个45分钟,每一篇阅读课文,在大量的练习中,在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积累的同时,逐渐的渗透给学生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的指导,在对每个单元阅读文章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摸索并积累更多的阅读技巧,提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能力。

  2、研究内容:

  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现状,学习状态现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学习程度的班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信心,帮助他们积累和总结有效的阅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研究方法:

  (1)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学生目前的阅读理解能力欠缺的原因,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有针对性的,脚踏实地的,针对问题,一步步在课堂上解决。同时深入分析类似研究的得失和经验,给自己的研究找出宝贵的提醒和借鉴。

  (2)调查研究法:通过口头调查,书面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该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考察并从中获得大量资料。

  (3)分类研究法:将该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4)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课堂为阵地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并撰写心得。

  4、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比较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重点研究根据实际学情,如何正确而有效的利用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第三阶段:分领域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展开本课题,以小课题的方式分类型展开研究,并完成相关的过程性材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总结研究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通过研究,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清楚的认识,使教师能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并且师生共同进行主动实践。

  2、通过大量个案研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得出有效的,适合学生自身的阅读方法,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3、表现形式:

  (1)结题报告

  (2)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进行该课题研究的一年的时间里,由于个人经验不足,困难和挫折很多,但是开始做一件事,就不能因为畏难心理而放弃,我不断向同事请教,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尽自己最大能力,最终还是认真完成了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自己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步骤的不够熟悉,对于专业研究方法的不熟练运用。这都督促我,以后要多多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主动要求进步,一定争取下次做到更好。

  结题的报告 篇10

尊敬的区教科所:

  XX年10月,我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从确立项到现在已经历时六个学期的研究。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已经进入末期结题阶段。

  在过去的`六个学期里我们先后制定并落实了《万店镇中心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实施细则》(第一阶段)《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分层目标教学’”实施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有效性课堂”行动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示范班级、达标班级评选办法》《万店镇中心学校“有效性课堂”课题研究中期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有效性课题研究验收方案》。依据以上方案或计划已经完成各项工作并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

  为此,我们认为“有效性课堂”课题研究已达到预期的目的,现特申请结题。

XXX

20xx年XX月XX日

  结题的报告 篇11

  我校《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课题,是江西省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经过通用技术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现已结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结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对高中教育的积极作用日显突出,新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通用技术新教材中也将“课题研究”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如何面对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主动适应教学发展对自己新的更高的要求,主动迎合形势发展的需求,运用丰富的、开放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去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就成了我们通用技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于20##年3月在课题负责人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的命名、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预期的研究成果等进行了仔细的研讨,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课题计划,分别通过县、市教研室的审查并上报省课题领导组的审批,于20##年4月正式批准立项,紧接着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并于新学年伊始正式开题研究。

  1、根据《实施方案》,本课题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教学实践,定位于“通用技术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的整合。在研究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中的网络资源,开展整合教学的实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通用技术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通用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2、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人员主要是本校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师和不同班级的部分学生。在人员的组成上既有专业教学研究人员的指导,又有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有高一学生这一重要研究主体的参与。

  3、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是整体策划——分步实施——阶段侧重——专题突破。意旨是整个课题的研究在整体的框架下分阶段、分专题、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如何把通用技术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有机结合起来。研究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1、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育过程整合,实施创新性教育,促进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优化的理念、规律、方法与途径,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2、探索通用技术课程与多媒体网络教育整合的有关理念、理论、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

  3、开展实施“整合”的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平台与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研究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工具功能,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以多媒体网络优化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以优化的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过程推动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开展,两者有机地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通用技术学科课程与多媒体网络整合的最终目的:提高师生的通用技术素养与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三、研究实验准备阶段

  自20xx年3月承担了《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课题以来,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育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学习的重要性。虽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但在头脑中仍然存在一些旧的不适应新形势的观念,怕搞信息化教育影响考试成绩。在研究的初期,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校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学校组织观看了多名专家作专题讲座。通过这一系列讲座,使我们深受启发,逐步更新了陈旧的教育观念。另外,学校还出资鼓励教师征订通用技术学科教研杂志,使理论学习经常化。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学习一些理论专著,如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通过专家讲座和理论学习,提高了认识,对进行课题研究的信心更大了,研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更加详细地研读了多媒体网络应用通用技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它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新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构成,教学媒体的加入和应用为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老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为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真正的教学改革还需要人来做。

  2、组建实验队伍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机构,由副校长查进海负责资金的投入,设施的配备,为课题实验提供物质保障,副校长詹锦泉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加大对师资培训方面的投入,积极委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以点带面对教师进行多媒体网络应用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管理,通用技术教师要有为课题研究吃苦耐劳的精神。抓好实验教师与学生的培训。

  四、课题研究方式和步骤

  1、课题研究方式

  (1)基于网络的课件制作

  (2)观摩、模拟教学实践法

  (3)文献资料法及撰写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教学论文

  (4)经验总结法

  2、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在课题研究实验的全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学习研讨。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课题调研。通过汇报课、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3)协作交流。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并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此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信息,研究实验动态。

  (4)条件保障。

  首先是组织领导的保障。课题实验由校长负责分工,把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尤其是教学管理,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校的主要载体。其次是师资队伍的保障。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通用技术学科联动、强弱帮带”的队伍培养模式。,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的顺利进行。我们大体上建立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各专用教室的使用、管理、卫生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多媒体网络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多媒体网络与信息中心器材领用、管理、采购、更新、维修等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多媒体网络培训、公开课、课件评比等规章制度。

  (5)、分步实施

  在通用技术课中有目的、有点的实施“整合”试验研究,科目互促、协调共进。教师基本采取以下基本策略:①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②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③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④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网络查询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⑤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⑥借助现代教育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现代教育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⑦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等。

  四、课题研究取得主要成果

  (一)、两年多来,随着《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多媒体网络的硬件环境建设已趋于完善,广大通用技术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人心,探索并形成了适合我校校情的全新教学模式。

  1、多媒体网络讲授式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就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2、多媒体网络讨论式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部分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游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利用bbs或e—mail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解答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3、多媒体网络发现式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设计的虚拟试验方法”的教学中,我运用计算机虚拟“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效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和科学分析,培养了学生进行技术探究的态度和能力。而使学生于积极主动的地住,因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省、市、县、校的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常规课中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为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4、多媒体网络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教师利用网络,广泛收集有关教学的资料,精心设计网络版课件,引导学生在网络条件下自主学习。模式结构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网上互动→测试小结 。这种模式在我校通用技术学科探究式教学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效果良好。但学生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5、多媒体网络自学——个别学习型教学模式

  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答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模式结论流程图:

  创设情境→提出分层学习目标→网上分层自学自查→辅导答疑→总结评价这种模在中小学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已经尝试过,效果较好。

  6、多媒体网络实验探索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实时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实验评价等功能的一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设疑激思→模拟探究→拓展运用→得出结论→互动评价 。

  本模式特点是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有机结合,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时空被扩大、智能交互、图文并茂、动画丰富等特点。这种模式在理、化、生和初中的自然科学实验延伸、拓展探究课中较多选用,如我校通用技术试验拓展课常采用这种模式,效果可行,但值得注意,这种模式不能取代新授学生分组试验课,保证学生能经历实物操作试验。

  7、多媒体网络问题——探索型模式教学模式

  将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我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把设计“自动控制电梯”作为学习目标。根据这个学习目标,我在课前准备了充足的学习资料,存放在电脑的资料库里。学生不会使用。我给学生一份“学习向导”,学生根据学习向导,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分别阅读这些资料,经过消化、有效整合、分析,制定“自动控制电梯”设计方案。

  有了设计方案之后,我要求学生采用网络合作学习方式学习,对方案进行评价和筛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网络上的讨论室、留言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设计草图,并围绕着“自动控制电梯”的设计方案,讨论分析优点和不足,最后筛选出最佳方案。再按最佳方案,分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出“自动控制电梯”模型。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自学、拓宽知识面,培养了网上学习的兴趣,目前条件好的学校均实践过这种模式,效果很好。模式结构流程图:确定主题→小组分工→网上查学→演示学习成果→交流评比→教师总结。

  (二)、我校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并通过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但学到多媒体网络的基本知识,还在网络世界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接受新事物,开拓新思维,有效地培养了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我校还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训练中广泛使用多媒体网络。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分解为多种形式,如基本功训练、课外兴趣小组、各种综合活动等。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各类活动和训练中广泛使用多媒体网络,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和活动的质量。课题组教师与相关同志一道还充分运用广播网、双向控制教学网、计算机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在运用多媒体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在探索中,课题组的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适时、适度,让不同媒体发挥不同作用。

  (三)探索出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课程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路子

  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是关键

  二年来的实验,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只有通用技术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综合素质及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2、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模式

  通用技术教师的思想观念更新了,他们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就会自觉主动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并由此形成强调实践、突出创新的各种教学模式。例如:在通用技术《知识产权及其保护》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展示一些知识产权侵权案例,通过实际发生案件结合理论,让学生参与讨论,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思想创新,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意见。这样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多媒体网络融合到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科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有效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通用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大量的图片,大量的历史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真正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两年多来,由于我校“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整合”研究的成果显著

  课题组通用技术教师的研究主要成果:20##年4月份在国家级刊物《教育学》中发表论文《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的整合运用》;在20##年第6期《上饶教研》中发表论文《如何借助多媒体上好通用技术课》;在《上饶教研》20##年第5期发表论文《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优势》、《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浅谈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策略”》、《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整合应用的探究》四篇在省基础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和论文《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技术素养》在上饶市教研室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而且熟悉计算机操作,在上饶全市中小学多媒体网络学科教学能手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因而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整合运用》和《技术的性质》在上饶市教研室课件评比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教案《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第一节设计表样图在省基础教育学会教案评比中获一等奖;课例《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在上饶市教研室课例评比中获二等奖。程兆华老师在上饶全市高中通用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能把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具体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效果。撰写了《阶段性研究报告》、《个人心得体会》、《教学反思》。20##年我校程兆华老师指导的高二年级学生在上饶市高中通用技术设计竞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5人和二等奖22人,得到学校的高度赞赏和奖励。拓展了模式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课题实施后在兄弟学校拓展了模式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利用学校网站推广研究成果,把研究构想及通用技术教师研究成果,上传到婺源县天佑中学的网站上,得到众多的家长、县内外教育同仁及社会的关注与高度赞许。

  (五)、我校还建成了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和教师简易电子备课室、简易音像资料室,收集了优秀教案设计、成功案例集,典型课例录像、课件、光盘。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拓展、完善了我校多媒体网络网络,搭建了课题研究的网络平台,青年教师均有个人网页。我校的硬件设备充足:有微机室三个共170台微机;教师备课室3个,微机90台;多媒体教室66间,终端和显示设备完全满足师生教学应用;多功能演播厅2个;网络教室6个;并且都用光纤接入,实现了校园网与英特网联接,构建成了一个双向实时交互的、现代化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学校校园网由100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各办公室、教室及教师宿舍,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丰富,软、硬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证。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我校创办了《校园周报》定期出版,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经过两年的实验,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整合,我校学生的通用技术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理论大多数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科学抽象思维能力,但还没有成熟,所以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所以我们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课文表面进行学习。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抽象性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电脑展示事物的动态效果,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成绩有较大进步。我们实验中大多数教师都做了对比实验,无论是定量的比较还是定性的比较,将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进行有效整合教学的学生成绩比以前大有进步。

  3、通用技术学科竞赛不断取得佳绩。通用技术学科竞赛成绩的提高能从总体上体现一所学校学生的智力状况教学状况。20##年,我校学生在上饶市高中通用技术设计竞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5人和二等奖22人,得到学校的高度赞赏和奖励。

  4、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校通用技术教师普遍接受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探索。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七)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随着课题研究的一步步深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发生了很大作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多媒体网络实验课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需要大多通用技术教师参与的一项大的工作。本课题开展以后,学校领导在学校广泛宣传此事,并请专家来校讲学,做课题研究的辅导报告,在学校掀起了教研、科研的新高潮。随着我校教研教改的不断深入,通用技术教师的教研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发表获奖的论文也越来越多;

  2、多媒体网络研究的环境初具规模。在确定为多媒体网络实验学校后,学校对这块的投入约250万元,建成了校园网,带动和促进学校相关工作取得成绩。

  3、促进了通用技术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学校青年通用技术教师比例不断上升,通过课题研究,许多通用技术教师积极参加,他们教学案例研究中学到和感悟到许多宝贵东西、理论学习、教研活动、说课、上课、评课、撰写教学案例,对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带动很大。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这二年坚持不懈的课题实验,初步达到了预期的实验假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了整合基本模式、评价模型、评价指标量表,构建了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模型、评价指标量表。显著提高了我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同时也使一批骨干通用技术教师得到了锻炼,通过实验我校通用技术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多媒体网络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附课题研究成果目录

  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些经验,但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也才刚刚开始。多媒体网络与课程整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们将进一步的将课题广泛深入的研究下去,为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而努力。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通用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来自传统的教育思想的阻力还相当大,在教学中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通用技术教师不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放性,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统一学生的想法,不能摆正通用技术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地位。

  其次,通用技术教师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异较大,部分通用技术教师尚不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浏览及相关操作,影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要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水平,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能力。

  再次,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要让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课程各自的特点,更灵活的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要提高认识,正确定位

  多媒体网络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骄子,但它在课堂教学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要从通用技术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辅代主,势必会导致人(教师、学生)为物(现代教学手段)役,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课件制作坚持以人为本。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旦掌握在观念落后的教师手中也会变异,成为“旧”教育的工具。因此,在推广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必须以人为本。具体言之,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自己驾驭多媒体网络手段,将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多媒体网络手段之中,从而极大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

  第三、充分考虑学科性质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通用技术课程也不例外,学科的实践操作性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不可否认,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能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比如对微观世界的“再现”,对某些科学实验的模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到的作用。但通用技术学科却不同,它的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换言之,动手实践不是能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即多媒体网络课件)就能解决的。所以在多媒体网络手段的运用上一定要考虑学科的性质,不能盲目的滥用。

  第四、提高自身素质,为多媒体网络恰当应用提供保证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网络,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同时,有必要掌握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编写、制作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最后,由于经验不足,在进行运用校园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指导通用技术教师的安排、场地和时间的调配、通用技术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等,特别对一些学生自己确定研究方向的技能操作试验较难把握,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在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有行动的快乐,有反思的欣喜,也有实践的不足和困惑。

  (1)课件设计缺乏创新。“学科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全体教师们对多媒体网络与学科整合还停留在模仿、跟随上,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缺乏自我创新能力。

  (2)学生缺乏自主空间。我校更多的实践是教师预设了课件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这其中有硬件建设的因素、也有师生自身的原因,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还不大。

  (3)教学模式不清晰。虽然在研究中探究出来了一般的模式,但不同的课型就需要不同的教学的模式,网络型整合教学与非网络型整合教学的模式显然不一样,操作模式改做怎样的划分;英语教学多采用情境教学,数学教学的媒体运用一般是增加直观性解决难点,通用技术教学中因为体裁的不同采用的媒体介入方式也是不同,如何区分,如何量体裁衣,依然是模糊的,不够清晰。

  (4)其它问题

  1.信息化集约程度及共享程度较低。

  2.落后学校的多媒体网络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及深度还不够。

  3.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足。

  4.学生的信息素养还不能适应形式需要。

  5.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

  6.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多媒体网络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师资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7.课程多与媒体网络整合的督导管理评估运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程兆华

  课题成员:程兆华、胡九斤、黄天志

  结题的报告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教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而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关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相关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而我们提出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二、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树立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

  ③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

  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与单因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召开全组成员,召开了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

  第二阶段: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

  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

  总结经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

  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课堂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

  (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

  (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吉林省级骨干教师1名,地区级骨干教师8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自20xx年之009年12月,我校课题组成员获奖或发表的区级以上文章达16篇,其中获桦甸市一等奖以上和《教师阅刊》上发表文章达68篇。我们从中老金厂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文集》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杨延杰老师的数学课简约而丰实,学习氛围热烈。她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获得了片教导主任评优课一等奖。宋丽凤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人情味”,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她多次承担区片级公开课,且每次都有创新的设计。商德梅老师,原来是一名较普通的老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每堂研讨课都十分出色,课堂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精巧而富有美感。督导组的有关专家听了她执教的六年级语文课《穷人》,赞不绝口。王红芳、汪兆霞、于萍、徐全民马德明汪兆丽等年轻教师,均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张试卷定升学的今天,如何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观念与做法,如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3、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构建更好的教学策略教育而努力工作。

  结题的报告 篇13

  格式如下:

  一,标题,署名

  标题是文章的"窗户".一个好的标题常常可以起到极好的"点睛"作用.一些有经验的编辑和专家,往往只要一看标题,就可以大概地判断文章的好坏.所以,给研究报告取个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报告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人能对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研究报告的标题不但应反映该项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应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和注意.因此,要简短,明确,并注意采用读者感兴趣的措词.

  标题下的署名是表示研究者对该项研究及报告的负责.署名大多是研究者的真实姓名,也可以用笔名.有时参加的人员很多,不便一一署名,可以署00课题组,00课题协作组等.

  二,前言,引言

  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或引言的形式,非常简要地阐述下列内容:

  1.课题提出的缘由;

  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3.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

  4.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一部分所要述及的内容,有时也可直接以"目的,意义"作为该一小节的标题.这一部分虽然只是报告的引言,但它却可以显示该项研究的学术地位,使人们了解该项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在有关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前言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因此,前言要注意措词,使之既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又能恰到好处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注意.

  三,研究方法,手段

  这一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代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全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研究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让读者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

  研究方法的介绍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操作与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实施的技术手段.此外,还应包括对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以及对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以及一些特殊方法手段的介绍.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设计的图纸,量表,调查问卷,测试题等,应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方法的介绍应注意条理清楚,交代明白,使别人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而具体实施的措施介绍则未必如课题设计方案那样周详细致了.研究方法的介绍常常可按研究过程的顺序逐一展开,在介绍过程中如果涉及一些专业性的概念或说法,则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四,结果,讨论

  结果是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示给读者.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献资料和观察资料,实验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的结果,如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列条,对定量资料列出图表等;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后,采用一些逻辑或统计的技术手段,推断出研究的最后结果或结论.与其他学科研究报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学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分析,更注重举例说明问题,即使数据,往往也停留在例举和罗列的水平上.有鉴于此,应该强调,在研究报告中既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两个典型事例或一些数据为佐证,更要有对客观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处理.撰写这一部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可以一概全,单纯从逻辑的角度推出结论,而要重视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

  2.对于数据资料,不应停留在仅仅作为事例例举的水平上,而应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技术,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3.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

  4.结果仅仅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在这一部分只可以例举客观材料,严谨地提出结论,切忌夸夸其谈,妄下结论,任意引申和发挥.

  5.研究结果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结论要明晰准确.

  讨论是对研究研究者根据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思考,对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因此,这一部分常常以"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几点建议","几点思考"等作标题.

  结果与讨论合而为一,或先呈示结果,接着讨论,或夹叙夹议,交叉进行.然后,无论形式如何,我们应该明确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研究结果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它应该是基本肯定的,并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重复出现,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

  结题的报告 篇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撰写提纲与说明 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总体结构上分为:1)报告正文、2)成果目录表、3)成果数据统计表、4)项目负责人签字及部门审核意见表、5)附件材料,请项目负责人参照以下提纲及其说明认真撰写,并可根据需要自行增设栏目或补充必要的图表。

  《结题报告》要求全面地反映资助项目的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如实地体现资助项目的研究计划要点、执行情况、主要进展与成果、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经费使用以及研究计划调整等情况,重点描述研究进展与重要的研究成果。请精心撰写并认真核对,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在撰写风格上请注意“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准确”,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标题突出,条目清晰”,必要的地方可图表、图文并茂。

  一、 报告正文。参照提纲格式自由撰写,并可以根据需要分解或增设栏目。要求层次分明、条目清晰、内容准确。主要栏目为:

  1、 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 。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项目的精华,如背景、方向、主要内容、重要结果、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等。关键词和keywords 各不超过5个,并用分号隔开。

  2、 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3、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本部分内容是《结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也是基金资助项目中最有学术价值和可供其它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要求项目负责人和承担者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包括代表性成果介绍,说明其水平和影响,并简要阐述其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等。视情提供必要的国内外动态和研究成果的比较,必要的参考文献出处等。

  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或成果,请尽可能“一事一议”,分段撰写,以便今后成果展示或管理汇报时可以整段地剪贴引用。

  对在后面成果目录表及统计数据表中的一些内容,如国际学术奖、数据库、软件等,应在本部分中具体地描述。

  最后,根据个人的实际贡献等, 概述本项目研究人员的合作与分工,列出项目执行期间主要研究人员和中途调离、退出的研究人员的名单,并简要说明原因。

  4、 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情况(如无,可以不写)。

  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情况,包括会议主题、内容、规模、时间、地点、效果等。 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及参加组委会情况等,请提供邀请信等必要的复印件。 研究生培养情况, 列出研究生姓名、研究方向、论文题目、导师姓名、已答辩或预计答辩的年月。

  促进研究成果的传播、应用情况,包括科普等。

  5、 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项目研究工作中的难点和经验,本

  项目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未达到,请分析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设想。

  注: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研究过程中的结果、不成功的试验以及不理想的结果都可能具有参考价值,即使失败的经验也是有价值的。如有此类情况,请具体描述研究过程,列出试验条件、现象等要点,其目的是总结经验,使其他研究者少走弯路。

  二、研究成果目录和数据统计表。

  成果类型分为“获奖、专利、专著、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其他”六大类。您可以直接(或通过ISIS 系统)进入基金委“成果在线”(http://rol.nsfc.gov.cn) ,从文献库中检索和收集项目成果。

  三、附件材料,随纸制结题报告,提供所要求和其他必要的材料。

  1. 提供不超过6篇代表性论著的原件或复印件(在“成果在线”中上传了全文的不需要提供原件或复印件),其余论著提供首页和有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页的复印件,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供封面复印件。装订顺序须与研究论著目录中的排序一致;

  2. 已录用的稿件除首页和标注页之外,须附编辑部录用证明的复印件;

  3. 大会特邀报告须提供邀请函以及会议文集有关目录的复印件;

  研究成果附件(科学技术鉴定证明书、奖励证书、专利证书的复印件),装订顺序须与研究成果目录中的排序一致。

【结题的报告】相关文章:

结题报告的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10-07

课题结题报告05-27

项目结题报告03-05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06-16

结题报告格式范文10-07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10-07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3-11

小课题结题报告03-07

小学课题结题报告02-01

课题结题报告模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