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观课报告

时间:2024-05-18 17:42:02 报告 我要投稿

[精品]观课报告1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课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观课报告15篇

观课报告1

  《出板报的启示》观课报告

  《出板报的启示》一课,选自山美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我与学校6: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的内容编写的。本课是以“出板报的启示”为由头,引导学生对“如何与同学交流、合作”进行探究。

  回顾山东邹城的陈艳清老师的这节课,有这个几个关键词一直在脑海中闪现:生活、活动、体验。

  生活体验──让孩子在自己的学校生活中去感悟

  “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理念,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孩子们生活的舞台,也是他们成长的课堂。因此,引导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不但可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认识生活、了解生活,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逐渐体验到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前,陈老师在深入研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课前广泛开展了一些同学间交流、合作的小活动,帮学生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从而充分感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上课伊始,在学生观看了《三个和尚》的动画片后,陈老师从学校生活入手,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作为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大家互相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和同学交流、合作呢?”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陈老师以蓓蕾小学三年级二班在学校黑板报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具体事例引出“出板报的启示”这一话题。

  活动体验──让孩子在实践中自己感悟

  听到过的、看到过的、亲身经历过的,哪一种做法能让孩子印象更深,让孩子有真切的感受?各位老师的选择不言而喻,孩子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得到某种知识,感悟出一定的道理。

  在陈老师的这节课上,学生在“三人两足”游戏的活动中亲自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陈老师启发学生回归生活,寻找生活中需要大家交流合作的具体事例。之后,陈老师创设了几个学生学校生活中的情境,引领学生感悟交流合作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总结出了这些交流合作的方法技巧后,陈老师继续从生活中选取了一些具体活动,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在这些与孩子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中,他们深刻地认识“社

  会是一个大家庭,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我想这就是所有观课这一课的老师希望看到的:从孩子自己的世界出发,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自己走进、融入社会生活。

  陈老师的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亮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说一点遗憾的话,我认为陈老师在课堂中黑板报展示这一环节中,如果能选用自己学校自己班级的,可能会激起学生更多的思考。

观课报告2

  1月20日,我在线观看了《20xx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由北京来的张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感触颇深。因为最近在看于永正老师的《我们怎样教语文》一书,所以我便从于老师“五重教学”之“重感悟”这个维度去观察张老师怎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感悟这篇文言文去进行观摩,并从中发觉,张老师是抓住一个关键词“知音”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

  在张老师的教学中,没有对本篇文言文的每一个句子进行逐一讲解,而是先让学生通读整篇课文,然后通过文章的结尾――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张老师巧妙的引导学生从理解“知音”一词入手,帮助学生深挖子期与伯牙之间是怎样的“知音”,引导学生理解子期乃伯牙在世上唯一的知己,唯有子期能听出伯牙所弹琴声表达的志向,从而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也解决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张老师还采用分角色读课文,以文造镜,引导学生体会正因为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伯牙高远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更深地挖掘学生对知音的理解,体会伯牙子期二人之志同道合的知音之情,从而体会伯牙为何在子期时死后一定要破琴绝弦的原因。另外,张老师还给学生准备了一些材料来帮助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这些材料来体会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的缘由。最后,张老师还用伯牙在子期墓前抚琴悼念的场景来帮助学生体会伯牙对子期死的悲伤和破琴的`决绝,以及历朝历代一些作家痛失知音时所写的诗文,体会古人们痛失知音时的悲伤。通过对比这些诗文,体会“正因知音难求,而今知音已死,抚琴再无知音能够理解曲中深意,伯牙才会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的含义。

  总而言之,张老师就是抓住“知音”一词,通过朗读课文和课外材料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了知音难求,伯牙为知音抚琴,最后为知音破琴的深情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教学方式――抓住关键词。就比如上次听双阳小学陈苏莉老师执教的《猫》,她便是抓住“古怪”一词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

观课报告3

  观评了三节优课课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单元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复习。教师基本素质都较高,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备课充分,紧紧围绕课标展开备课和教学,准备充分,教材挖掘深,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整个课堂环节齐全又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形成知识体系,课堂容量大,效果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组织形式多样,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对学生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能力。又都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三节优课又各有优点,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节,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速度和效果。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单元复习一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化斜为直”的方法,从而总结规律指导解题。期间,也涉及到了好多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另外,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再就是从展示阶段看,学生的基本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掌握得好,小组合作交流有效,语言表达能力强,训练有素。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复习一节,不局限于学生会解几道题,而是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法,对比各种解法的优缺点和难易程度。在探索和对比中提高了解题能力,领会了换元思想和整体思想。进一步理解了消元思想,这为下一步学习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甚至为解多元高次方程打下基础。

  提几点看法,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要紧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过程是一个对不等式的变形过程,变形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单元复习一节,整个过程缺少题目的支撑,稍显空洞。可以把复习及探索研究的内容习题化,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去体会去思考从而达到总结领会再利用。这样,也能增大课堂容量。

  总体来看这几节课都非常好,教师上课的水平都很高,任何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无论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是对教材、课标把握挖掘,亦或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都让人耳目一新。争取把从中学习到的知识、方法、精神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观课报告4

  一、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现实意义

  (一)通过研究来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学生在一起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他们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不自觉的获取许多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及时联想到在文学中所说的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学提出中国的最早的通俗音乐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词——“凡有井水处,皆有柳郎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有所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构建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也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信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音乐。

  (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潜能的开发

  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提供丁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时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全过程的实践与经历,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获得了大量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内隐知识,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

  二、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音、视频等手段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归纳、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采用文献检查手段,让学生到图书馆、展览馆、新华书店等地方,对有关书籍、报刊、文献及因特网中收集有关资料等。例如在《了解爵士乐》的课题研究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进行展示与交流,透过一本本学习资料,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那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强烈感受。大开眼界之余,蕴藏在学生心中的音乐学习潜能也会得到挖掘和开发。

  (二)问卷法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问题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让被调查者逐一填写回答,然后经过统计分析、了解问题的一般趋向。问卷的形式主要有自由叙述式和选择式两种。自由叙述式是编制若干开放性题目,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这种形式给被调查者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将问题了解得较深入。选择式问卷是对所要了解的问题编制成若干选择题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问卷的可信度有时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可采用无记名方式,否则被调查者可能产生顾虑。问题设计应尽量简短、明白。

  (三)专家访谈法

  所谓的“专家访谈法”是指向各种专家咨询问题,同专家讨论,不仅能获得该课题的背景知识、发展过程、最新进展、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还可以解答疑难问题,便于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顺利完成专题研究。而且学生在采访的过程还锻炼了怎样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主动状态,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过去课堂上“你教我学”、“你导我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充分展示出“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学观。

  (四)调查研究法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所谓的“调查研究法”是指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通过初步的交流,学生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三、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

  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信息进行关注,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具体到音乐课研究性学习而言,注重选题的趣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应该首先考虑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哪个方面感性趣,然后在学生感性趣的方面来设计具体的课题。在我实施研究性课题“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的选题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爱好流行音乐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另一种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己选择参加,两种都实现了师生互动。在进行课题实施中我将两种选题方法分别对学生进行尝试。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尝试,因为在学习前期,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从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所以学生才能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饶有兴趣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课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商讨,最终由学生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实验我觉得采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形式效果不够理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领域,对于学习的方法、方式、过程不是很熟悉,并且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对于未接触过的学生,最初课题的提出最好由教师设定,希望通过教师第一次问题的提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学会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发法,这也正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三)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

  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交流、感受和体验。通过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来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教师需要灵活掌握对学生的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等做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就这样,学生们在研究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超越了书本认知的层次。最后,在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组应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作为成果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组织研究与实践体验阶段

  在课题研究正式开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自由组织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人数一般以3~6人为宜,自由组合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间彼此特长和爱好的互补性,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如学生有善于写作的,有善于实验的,有知识较广博的,有对事物特别好奇的等等,应将多种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小组中选定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课题工作的分工和协调,写作能力较强的一名同学做课题的记录和各类报告。在课题确定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然后分组活动,分工到人,同时经常进行群体学习,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让学生最终在群策群力研究中得出结果。例如在《走进京剧》的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学生分工明确他们共分为三大组:一组同学到图书馆在一些杂志、报纸上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二组同学到相关的网站去查找资料,学生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中选择信息、利用信息、获取知识。第三组同学到社会中去了解相关资料。最后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份完整、充实的总结学习报告。报告包括了京剧的起源、京剧的服装、京剧的脸谱、京剧的行当与功夫和现代京剧五个部分的详尽内容。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围绕课题进行分类,锻炼了信息加工能力。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还锻炼了怎样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共同分享了团结合作的乐趣,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经验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人格养成、懂得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观课报告5

  这天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堂观摩课,感触颇多。这节课中,教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合理贴合学生的识知规律。课堂结构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完整流畅。课堂教学采用了信息技术直观高效。教学语音富有激励性,生动准确。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梳理和归纳地理知识的潜力。

  2、使用多媒体,以超多的图片和地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做自己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潜力。

  4、经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有理有序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5、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6、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条理生动富有激励性。

  7、智慧拼图游戏让学生在简单愉快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8、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气候特点分析不到位,感觉比较模糊,表达也不够清晰。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书,有失课堂重点的突出。

  4、教学方法单一,还能够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5、学生独立学习、发言不足,有待改善。

  6、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努力方向

  学习了这堂观摩课,收获颇多,同时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改善:

  1、应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2、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设计更加完美。

  4、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观课报告6

  这个假期我有幸观看了《伯牙绝弦》的教学视屏。教学中张老师自然的课前交流;可亲的教态;精湛的教学技能;过硬的语文基本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自然的课前交流。

  当一个老师面对一群陌生的孩子时,孩子们对老师有着天生的好奇感,而他们首先的好奇便是“这老师姓什么?”。而老师最想的是了解学生情况,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临场调整都学方法。而张老师就很好地抓住了课前的几分钟,以支体语言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张老师还通过小导游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觉得喜欢的景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可亲的教态

  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教态对课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教态可亲,学生就学得轻松,临场发挥就越好,越能集中注意力,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的内容中去。这样,老师这个课堂的引导者就当得越轻松。反之,如果老师过于严肃,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比较紧张,过于紧张就会产生疲劳感,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很好地发挥,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而张老师整堂课都面带微笑,很有亲和力,看得出学生们学得很轻松。

  三、精湛的教学技能

  张老师在整堂课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这也完全紧扣教学中的学生是主体原则。张老师在这堂课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提问为主线,贯穿整堂课。从开始的.引入,到课堂总结,张老师都是以提问形式完成,从课堂氛看,学生回答得很极积,对《伯牙绝弦》中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的友情理解得很透。第二,善于捕捉重点字、词,并板书讲解。“志”,张老师抓住“志”的结构特点,将上面的“士”繁写,然后解说成两只脚,结合下面的心,解说:“志”是心所向往的地方,间接将伯牙和子期的友情比喻出来,深入浅出,学生更容易理解。再如:“知音”的理解,张老师则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张老师读伯牙的内容,而学生读子期的内容,这样自然的对读方式,仿佛张老师就是伯牙,学生就是子期,整个过程,融情于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知音”一词的含义。最再来点眼一笔,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对“知音”的理解,就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伯牙和子期的深厚友情,从而紧扣课文中心。第三,背景音乐的选择也恰到好处,古筝声起,让人思絮飘飞,若身于高山,知音相伴。学生又怎不思絮万千,震颤心灵。

  四、过硬的基本功

  教师要有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看到张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我突然好想看有关汉字演变过程的书籍。特别是张老师讲“志”的时候,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张老师在整堂课中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能随口诵读课文内容,这又怎不算是一种技能。

观课报告7

  xx月xx日在十八里铺镇中心小学听了栾屯小学xx老师和莘县名师xxx的课,这两节课都是《百分数的认识》。这两位老师的课上得都很精彩,我收益颇深。

  这两节课,老师教材把握的很到位,能很好得体现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学起来不感到难,很乐意接受。特别是孙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别具匠心,她能从生活中搜集百分数的素材,让学生利用课前老师发给的有关百分数材料,让学生试着认读百分数。这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读出来,比起老师直接讲解读法好多了。老师接着再让学生试着写百分,老师重点讲下应注意的地方。由生活中的酒精度、手机剩余电量、羽绒服羽绒的含量……让学生试着总结百分数的含义,比起直接告诉学生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学得更有意义,学生经过了思考,经过了归纳,经过自己口头的表达,更加明白了百分数的意义。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我要从实际生活入手,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课要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观课报告8

  通过本次研修,我认真观摩了几位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他们的课堂利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直观生动地展示了教学内容,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英语学习环境和交流的平台。他们的课堂普遍都是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从中学习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每一节课都非常成功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一、合作探究,激活认知。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里,他们这些课基本都体现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乐于竞争合作的能力。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个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思维活跃。使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手脚,人人参与,学会交流,营造高效的课堂。

  二、鼓励欣赏,收获成功。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更要多欣赏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要把赞赏的目光和语言化为涓涓细流,灌注到每个教学细节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精神愉悦,情绪高涨。这几堂课老师们让肯定和赞扬的声音贯穿了整个课堂,如:Good、Verygood、Great等,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只有老师们真心地走近学生,真情地欣赏学生,才能积极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的良好氛围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示范练习,巩固新知。

  每个活动进行初始,老师的'示范和指令非常的清晰。同时老师也利用情景示范,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环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了解了推荐的方法和相关语言,开始在小组内相互展示,然后再推荐给全班学生,最后交流分享,使“读书”成为了这节课的主旋律,从而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这样,通过新颖活泼的训练,让学生亲自参与语言实践,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拓展知识,开拓视野。

  几位老师都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绘本教学以独特的文图形式吸引着所有孩子的目光,但怎样去引导学生阅读就成了我们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几位老师以创新的阅读教学形式成功的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更解开了无数的英语教师困惑,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能。

  总之,通过研修,我们开阔了视野,有了学习动力和目标。

观课报告9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教学的师生地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边互动关系。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而主体参与意识的最终形成又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理性思维能力等为制约条件。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这些条件尚未成熟,还处在自我主动参与意识的感性理解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对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行特殊研究。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提高正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于参与各项活动这种更直观、更具体的方式,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去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参与地位及意义,以达到主体的感性实现,“参与”成了实现学生主体性操作上的有效落脚点。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本节课郑老师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在课堂中,老师适时的提问和引导,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

  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而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体目标。

观课报告10

  《巨人的花园》作者为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全文通过理解体会巨人的语言来体现巨人的自私、冷酷,不愿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花园,导致了春天的远去,感悟花园的变化“奇妙”,解读快乐需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刘老师的课堂教育可以概括为:激发兴趣、丰富多彩、互动交流、延伸教育,在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联想、思考、感知等。

  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与课题相关的题材《白学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海的女儿》、《小红帽》、《灰姑娘》,多变的互动方式,并通过解读童话的神秘科幻,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程,使学生产生对本节课程的爱好及求知欲,通过提炼课文中重点中心词语,检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文的预习,并对重点难点词语进行解释。

  刘老师在教学中思路清晰,课堂节奏也比较紧凑,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从词入手,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主题,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专心听教,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的态度,踊跃的'参与互动回答问题。

  通过文章中重点段落想象巨人发火时神态动作及部分字词“生气、训斥、叱责”,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加深理解,学生能够更“深入的走进”课文中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运用词语诠释季节的变化,通过品读感受巨人的花园的变化,引出导致巨人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借助小男孩的“神奇”揭示巨人终于明白的道理,即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任性、冷酷面临的将是冬天与孤独。唯有将快乐分享才获得长久的快乐!

  举一反三的延伸教育,通过课文中部分字段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来思考部分关键词的近义词,并通过词语组合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同一主题,不同词语的表达方式,学生动脑思考的同时感受到课堂学习中的乐趣。让学生自主选择文章中认为奇妙的段落,并发表自己所认为神奇的原因,增强学生联想、思考、表达能力,并在课后由学生展开联想描绘神奇童话,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刘老师教学方式,感受到刘老师在授课前认真备课的态度,结合自身教学方式提炼在授课过程中激趣、互动,激发学生联想、思考的契入点,及教学知识点的导入与课堂氛围的营造,更好的运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秉承“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态度,不断的学习!

观课报告11

  《棉花姑娘》是小学语文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生动,有情趣,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并且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启发和渗透。叶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亮点:

  一、重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当然也离不开精彩的导入部分。叶老师的这堂课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安排了猜字谜得出自己姓氏和猜小动物两个小环节,还让学生做做小动物的动作,很有童趣。另外,叶老师还安排学生唱了《小星星》这首儿歌,看似无意,其实为课堂结束的生字教学儿歌的演唱埋下伏笔。这一些环节的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感受亲切、有趣的同时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这种导入的方式我觉得是有趣又有效的。

  二、重生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往往在生字教学这块上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可是叶老师不是这样的,她在这一环节舍得花时间,并做到了“三重”:

  重读法。导入课题时,叶老师就特别强调“棉花”和“姑娘”的读音,告诉学生这两个词都要读成轻声,让学生自由交流是怎么把这个字记住的,还让学生与棉花姑娘打招呼。这些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语境,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巩固为止。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无痕但是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重记法。在识记生字时,叶老师采取了多种识字方法。首先,她让同桌进行互读生字卡片,让他们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拿出来,这样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就能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她在教学“斑、治、盼、啄”四个较难字的时候,采用了结合图片、生活中识字、一字组词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记住该字,形式多样,使得较难字得到了有效突破。

  三、重朗读感悟

  叶老师对于本课教材的处理,采取了棉花姑娘得病时和治好后的首尾两个自然段的比较教学,同时也紧紧抓住低段教学的“识字、写字、朗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采取了多种朗读的方式。比如,她在刚进入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特别难读的句子,然后再展示读。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动力,学生会觉得这么难读的句子我也读的那么好,就会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其次,她也抓住低段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适时让学生配上音乐朗读小诗,让学生能够继续学习下去。

  四、重写字教学

  叶老师的这堂课有个亮点就是刚刚上面提到的小诗。这首小诗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时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二次的`出现却是在写字教学。叶老师真的非常有心,她把本课要学写的“星、帮”编到了小诗里面,并特意留白,让学生书写。这一写字教学的处理体现了一个老师的细心之处。

  五、融入课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叶老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孩子在课堂中释放出天真可爱的本性来,教者就是这导演者,肢体语言做到传神表意的效果。学生达到了爱学、乐学、主动学的境界,这都依赖于叶老师的引导。

  听完叶小白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感悟,也看到了自己进步的方向,我将从这些优秀的展示课上,取长补短。

观课报告12

  一、自编实验报告案例及评析

  实验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观察和鉴定性实验、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独立完成的探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等。不同实验课,实验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概括起来,包括如下方面:①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②巩固和深化习得的知识,③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④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⑤学习水平的诊断性测试。因此,不同的实验内容,教师编制的实验报告风格也不尽相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系统阐述,只列举如下案例简单说明。

  (一)观察鸡卵的结构

  该实验报告对促进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1)实现实验内容和教师授课内容的良好整合,体现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2)以填空、填表题和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观察和实验的重点内容。

  (3)教师对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小组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即通过阅读教材、观察、讨论,获取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知识。教师设计的知识表格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的目的性与实效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引导作用。

  (4)交流与反思的问题,为学生利用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指导个人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报告本身起到了评价和检测的作用。

  (二)观察人体的几种组织,制作脂肪细胞的临时装片。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解剖针或镊子在鸡腿上挑取少量脂肪组织涂抹于生理盐水中。

  (3)滴一滴染液后盖上盖玻片。

  (4)低倍镜下观察脂肪细胞。

  (5)绘制脂肪细胞轮廓图。

  【思考与讨论】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细胞的分化。

  2.尝试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相关概念。

  该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即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讨论,自主构建组织和细胞分化的概念。这份报告的设计体现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色:(1)选择鸡腿作为实验材料独具匠心。有以下好处:①鸡腿作为常见的学生喜爱的食物,能引发兴趣,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②鸡腿中的不同组织,如肌肉、骨、脂肪、皮肤容易区分,能引发学生对宏观上的差异和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兴趣与思考,从而乐于观察。③先让学生选取脂肪组织制作临时切片和观察,也是教师的独具匠心之处,因为脂肪组织本身容易引发兴趣,同时细胞容易挑取制作装片,细胞结构典型,容易观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组织的概念。(2)学生在观察脂肪组织的基础上,会对鸡腿的其他部分,如肌肉、骨、皮肤细胞产生疑惑和兴趣,教师巧妙地安排了学生继续观察其他几种组织永久装片的教学环节,既能解决实物观察时间上的限制和操作上的困难,又能让学生对这些看起来很微观的结构有宏观上整体认识,同时通过报告中点拨性的问题,边观察边思考,理解组织的概念。不同组织归纳设计则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师生共同对四种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针对本节课出现的概念名词多、容易混乱的困难,教师最后设置的让学生绘制概念图的作业,进一步巩固归纳课堂上习得的内容。由此可见,该报告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很好的学案,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自编实验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如何参考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报告手册,编制适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实验报告?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编制或改编报告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一)报告内容难度要适宜。

  利用实验报告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报告内容在具有实验操作的指导性、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导向性和实验能力的评价性等作用的同时,难度要适宜。过难会让学生因感觉完成报告的沉重负担而产生抵触情绪。报告内容容量最好能随着实验内容的完成而在课堂上完成,或者课下只用少量的时间完成,不加重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报告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报告往往会有如下栏目: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思考与拓展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但是,在体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自编的实验报告,在细节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即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换句话说,能体现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应蕴含于实验报告的设计中。比如把某实验活动设计为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原理中的难点怎样体现和突破?实验方案某些环节,如实验结果的纪录方式等是否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中哪些环节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性步骤,怎样引起学生的关注?若是多个探究性问题,彼此之间该有怎样的铺垫?实验报告中怎样体现对实验所获取知识的考察和巩固?实验报告中哪些环节能体现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检测?等等。如果教师在设计实验报告时适当地考虑了上述系列问题,则教师的主导作用蕴于其中。

  实验报告是教师编制的一份学案,能够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在报告编制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充分参与实验和研讨的时间与空间;报告各个环节内容的难度上体现递进性和层次性,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实验课的课后反思和实验报告的修正。

  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课后反思,如教师或学生实验提前准备时间是否影响到实验效果、实验器材是否为最佳匹配、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实验课后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收放是否容易出现问题?可能有哪些安全隐患?学生报告完成情况如何?……根据这些情况,教师要对试用的实验报告进行修正,使其成为日渐完善的教学积累资料。

  三、自编合理的实验报告能使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编制合理的实验报告,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利于落实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实验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

  1.督促作用和养成教育。因为报告难度适宜,主体内容要求学生尽量课上完成,下课后教师查收、批阅报告。有任务驱动,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会认真关注老师所强调的实验的关键环节,在实验间隔空隙时间里,认真阅读报告的内容,并积极思考,避免闲暇时间做与课堂无关事情而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同时养成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性,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实验多为小组合作实验,报告内容不仅给学生实验以具体指导,而且任务明确,促进小组同学在良好分工基础上的高效协作,同时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往往由浅入深,利于不同层次同学发表意见,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课上完成任务的紧迫感,会督促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流畅,促进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或“在学科学中做科学”,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生物学单元课题的教学,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有关的观察或验证实验,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上述案例中的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是教案和学案的综合。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结合报告,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维,动手动脑,体验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勤于实验,乐于探究。

  (二)提供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的有效方式。

  由于报告的编制给了学生充分展示技能和思考的空间,因此,报告本身对学生有很好的评价作用。也因为,在合理的引导下,绝大多数同学的报告完成得很出色,教师通过精心批阅和指点,实验报告的反馈不仅能给学生切实的评价和修正,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总之,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大胆尝试和开发实验内容,摸索出最佳实验教学和实验实施方案,精心编制每一个实验报告,实验教学就有了自己的特色,生物实验课堂就能落地生根,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就能高效有序地开展。

观课报告13

  今天有幸去机关二园参加教研观摩活动,听了四节活动课,并抽空参观了幼儿园环境,感触颇深!

  一、环境布置

  幼儿园的大小环境都体现了幼儿园的教育主题,幼儿园孩子的美术作品、幼儿活动的照片张贴、文明礼貌用语的标识、孩子用绘画折纸、剪纸等形式布置的教室都突出主题教育的思想。幼儿园还把园教育主题,巧妙地结合在环境中,如:在幼儿园大厅的墙壁上布置,教室、活动室的区角,楼梯角的布置不仅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起到装饰性作用,同时又可以让孩子进行游戏,这也体现了空间的巧妙运用。孩子们活动时文明、有序,形成了较好的规则意识;能根据主题内容引导孩子们创设丰富、浓郁的主题环境和区域活动,一走进班级,就知道正在开展的是什么主题,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得较美观,较突出地体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自然角也特别丰富,同样的种植植物表现方法不同,有的放在幼儿卧室为“氧吧”充分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有的放在阳台或户外,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不仅起到教育的作用,还美化了环境。还能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自然角的观察记录,让人一看一目了然。

  二、教学活动

  1、活动的基本内容:

  本次活动共有4为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优秀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小班数学活动《数气球》,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朱老师通过帮小动物数气球的线索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数的小本领。活动中老师制作了课件,并结合课件让孩子进行按物点数,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本学习我也是带的小班,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如到游戏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轻松学到本领。

  第二节:大班数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重点是让孩子初步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是很抽象的,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幼儿来理解。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如何使用科学的提问引导幼儿朝老师的思路去思考?是值得我深思的一个问题。

  第三节:中班综合《有趣的肥皂》。在活动前王梅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肥皂,有很多是我平时都没有见过的,孩子们更是异常的高兴。幼儿通过看看、摸摸、玩玩,对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肥皂有了更深的了解。活动的目标很轻松的达成了。这节活动令我最深刻的是王老师的语言、教态。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一、六位老师的教学特点突出,针对本年级段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运用的资料齐全、信息丰富。吴老师的课程突出了政治性、盖老师的课程突出客观性、刘春霞老师的课程突出体验性、刘化红老师的课程突出趣味性等等,老师们的课件素材选取范围广,把鲜活的事例通过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实效性进行了提升。

  二、教学环节设计能够联系生活,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动课堂。课堂学习的生活常识都是来自生活,“我的问题卡片”“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老师是突出低年级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作为场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感受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六节课中,教师在教学中都能以丰富的形式组织教学,很好地突出了儿童性、活动性和趣味性,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特点突出,六位老师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直击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刘春霞老师和刘化红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搬桌子、四人三足、猜魔术等,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完成的教学目标的学习。

  四、六位老师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课件使用随课而动,直观高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特别是刘化红老师还结合运用了丰富的玩具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归纳与总结,恰到好处。

  六位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学目的明确,环节清晰,体现出了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问题探索,能够让学生挖掘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研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的社会体验有实际的意义。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科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观课报告14

  认真看完苏老师这节《雪绒花》唱歌综合课,个人感觉十分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苏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是让我值得佩服的地方,另外在整节课的表现上充满自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简单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下应对整节课说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透过演唱歌曲,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爱国之情。重点突出,师生一齐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苏老师熟练、合理地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学生透过观看、聆听,直观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以视频《Do Re Mi》导入主题,用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影《音乐之声》的剧情,老师用口琴演奏旋律,从而开始本节课的资料《雪绒花》歌曲的学习。

  三、聆听歌曲回答问题,课件展示《雪绒花》,透过问题,师生讨论解决乐曲中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回答。在之后学唱过程中,分乐段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来学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配合,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的学习氛围。透过多次聆听,再加上前面的分段分析与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学唱,能够做到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为了更好地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合唱的练习,分声部的练习后,让歌曲听起来更加的动听和优美。

  五、拓展环节,苏老师标准的英文演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魅力”,之后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不一样的感觉,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谈一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并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的普通话十分标准,语态和蔼可亲,流畅自然,也让我在简单自然的氛围中一齐学习了《雪绒花》。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受,总之,十分感谢苏老师带给我的这节完美的《雪绒花》,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吸取老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踏实做好音乐教学的每一步,让学生感受真正的音乐“魅力”,争取做学生心目中最“好”的音乐老师!

观课报告15

  本次研修中,我有幸观看了张小红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观看之后收获颇多。这是一节小学高年级的课,学生已上五年级,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常识,在教授时很有高年级学习的特色。例如:学生已经学会查资料,老师注重引导即可;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已经具备,字词和朗读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学生的情绪调动比较容易,比较适合情景教学。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来说。

  一、课文讲授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1、课文内容层层递进。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具有很强的层次性,主要从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两个层面来写。课程一开始,张老师就让学生来总结课文的内容,学生很快就抓住了“辉煌”、“毁灭”两个词才总结,老师板书,后面的内容就一个词一个词来进行,整堂课很完整也很清晰。

  2、问题由浅入深。

  张老师提问的环节特别多,问题层出不穷,但是没有一个问题是无效的问题。从刚开始的“谁能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到接下来的“哪一段?哪个词?体现出圆明园的辉煌?”这些问题都是有效问题,都是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的问题。提问方式很明确,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哪一段,哪个词。

  3、注重历史和现实的层层递进。

  课文一开始,先讲圆明园的毁灭,那就“走进”圆明园,一步步去感受,一步步体会,在园子里把情绪给调动起来;讲到举世无双的圆明园最终的命运却是“毁灭”,整堂课的情绪已经达到顶峰,那就“走出”圆明园,立足历史,展示未来,说出自己的思考。课内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衔接无痕,非常有新意。

  二、注重字词和朗读教学

  一直以来,小学低中年纪比较注重字词教学,在课堂上老师才肯花宝贵的时间去讲字词,传授理解和使用字词的窍门,好像到了高年级,就无需在把课堂重点放在字词上了。我并不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字词在任何一个时段都是重点,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只是高年级的字词可以变换方式来教授,比如自学。《圆明园的毁灭》重点字词很多,尤其是成语非常多,这些成语用得恰到好处,如果学生能够领会到,将会是非常大的收获。张老师抓住了这一点,她强调字词,用了大概3分钟,她不是填鸭式给予,而是提示性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解释,自己去造句,这样学生慢慢地就会更能领会字词的含义。

  而朗读教学看似很普通也很简单,学生日日都会朗读,但是读书和朗诵还是有区别。张老师把单纯的读课文放在回答问题上,没有提出“谁能有感情的读这一段?”这样很枯燥的问题,学生还没有明白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怎样有感情去读?张老师用问题来引出课文的段落,先问感情,再要求读,这样就把有感情朗读的环节处理的很好。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

  语文课很忌讳老师讲,学生听,只有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打造有效课堂,提问和回答是个好方法,这样学生的神经紧紧绷着,不允许他们有所松懈。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张老师的课堂,老师单纯讲不超过20秒,也就是说每隔10秒左右,就有学生的任务和工作,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张老师的教学艺术很扎实也很朴素,但是亮点很多,值得学习和深思。

【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观课报告05-18

研修观课报告03-21

语文观课报告03-16

观课报告范文03-16

观课报告范文10-07

英语观课报告03-12

音乐课观课报告通用04-28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12-19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01-21

远程研修的观课报告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