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节约集约用地的调研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节约集约用地的调研报告范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约集约用地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节约集约用地的调研报告范文1
一、做好电网规划
电网规划既是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也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建设投资巨大,大量的规划产生的待建项目,往往由于投资预算的限制,而得不到落实。许多电网项目常由于规划决策失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投资,还失去了电网建设项目的有效投资回报。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电网工程的造价,就应从规划阶段具有长远的战略思想,从经济角度和工程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要建设强大的国家电网,就应从全局出发,用国家电网规划指导区域电网规划,根据地方电力负荷的需求进行整体布局。电网规划应优化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供电可靠性,并且尽可能地降低输电电能损失,保证能安全地回收投资成本。全网在整体上要有良好的容载比、主变容量与配变容量比、各电压等级的线路长度比。电网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预测未来的电源规划和负荷变化趋势,以及电力市场情况和电价水平;第二,对各种规划方案的分析和筛选,选出规划方案;第三,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分析,并估算可能的收益情况。
电网规划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减少电网拥挤,而通常电网拥挤的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边际节点电价反映,所以可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节点之间的边际电价差来得出电网规划方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确定输电网中网络约柬情况,得到相应的规划方案;第二,根据电网在实际运行中受约束条件限制的累计时间长短,将对应的方案排序;第三,计算每种方案所需要的投资和能获得的总收益,分析其经济性;第四,将各种方案进行仿真,计算输电容量大小,确定各方案的性价比。 初步确定几种电网规划方案后,应对这些方案进行技术评估,有线路路径的可行性、系统短路电流的大小、潮流分布的合理陛。此外,还应对这些方案进行经济评估,以减小投资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二、可行性研究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1、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要求。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能为项目核准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科学、客观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常电网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这些内容: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报告、变电站工程选站及工程设想报告、电力系统一、二次接入系统报告、线路工程选线及工程设想报告、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报告、节能降耗分析报告等。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其一,充分对项目的必要性、系统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本期规模和远景规模,同时应分析项目及方案的节能降耗效益。其二,提出影响项目规模、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的重要参数要求。其三,对新建工程站址和新建线路的路径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查、现场勘测和试验工作,并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其四,经济评价所需的原始资料切合实际,电网电价调整需求合理、可信。其五,投资估算应能满足控制概算的要求,并和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通用造价进行对比分析。
2、多种技术方案比较达到技术经济的最优。可行性研究关键是对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电力系统一次方案。必须仔细论证电力系统一次方案,因为它决定了工程的总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应论证其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接入系统方案,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和投产年限,提出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并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无功补偿平衡和调相调压计算,进行线路型式及导线截面选择,提出相关的电气设备参数要求。其二,电力系统二次方案。包括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相角测量装置、调度自动化子站、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系统通信、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等内容。其三,变电站或换流站站址选择。站址的确定对电网项目造价影响较大,应充分考察地理状况、土地使用情况、矿产资源、历史文物、出线条件、气象条件、站址环境、拆迁赔偿情况等。其四,变电站或换流站工程设想。主要包括: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电气布置、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供排水系统、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等。其五,线路路径选择。依据变电站进出线位置、方向、电力网络结构、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线路起止点及中间落点的位置和远近期过渡方案确定线路路径,应列出2-3个路径方案作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来选择。其六,大跨越点选择及工程设想。包括:介绍跨越点位置概况、工程地质、工程水文条件及防洪影响评价情况,以及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林木砍伐和拆迁简要情况及环境保护情况;确定跨越方式、塔高、塔头布置、导地线型式、防雷、接地方案等内容;说明铁塔材质及主要材料耗量,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三、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电网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是电网建设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一个良好的设计既要能满足工作要求又能节省投资造价。近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电网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投资浪费和项目“三超”现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较为普遍,许多项目忽视了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甚至出现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导致投资失控的现象。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做好本阶段的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推行限额设计。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的造价控制意识,促使他们进行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分析,比如:在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主接线方案的确定和线路选线定位,以及防雷、抗冰、防冰、融冰等对运行成本影响较大设计方案的优化。使得设计人员全面分析、仔细考虑,认真权衡,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投资限额内。限额设计目标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投资估算确定的,一般为工程费的90%。限额设计目标还要分解到各个单项工程,确定单项工程的投资限额。限额设计可分为目标分解与计划、目标实施、信息反馈等过程。首先应确定项目投资限额,在单项工程之间进行投资分配,确定各单项工程投资限额,再进行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看技术方案是否达到限额要求,达不到的重新考虑设计方案,达到的即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编制施工图预算,使其满足限额要求即可进行工程施工。
2、提高设计单位水平,切实提高设计质量。其一,实行IS0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勘测设计单位应全面实行IS0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得勘测设计人员在内部审核管理约束和第三方的监督下,严格按照体系文件中的设计过程控制程序进行设计和后评价分析,不仅能有效提高设计质量,还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其二,加强设计、造价人员的管理。电网建设工程的新工艺、新方法发展和运用较快,使得工程设计、造价人员应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断补充新知识。设计单位要经常组织、造价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考核。同时,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既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又要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等现象。其三,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设计单位应让设计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设计节约和浪费制定明确的奖罚标准,鼓励设计人员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为业主控制投资成本的意识。其四,推行设计监理制。主管单位应制定电网工程设计监理工作职责,加强电网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并通过行政手段保证电网工程设计监理广度,使设计监理在电网工程中全面开展开来,切实提高设计质量。
四、招投标及合同价款控制
1、加强招投标的制度建设。国家电网公司除制定一般招标制度外,还应进一步制定招标技术文件来规范公司系统招投标活动、指导集中规模招标工作,如《国家电网公司招投标工作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供应商评估管理办法》等,并对下级单位的招投标制度制定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建设单位应完善关于招投标的制度建设,项目法人应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规定和国家招投标法,制订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2、采用集中规模招标方式取得最大规模效益。电网建设通常规模较大,对于大宗设备物资采购应采用集中规模招标,这样不但能取得规模效益,加快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还能有效减少制度执行中的缺陷,加强了廉政建设。20xx年国家电网公司总部成功进行了六批项目的集中规模招标,中标金额达142亿元,包括电抗器565台、互感器3750台、变压器166台、组合电器27套、电容器70组、避雷器1750台、复合绝缘子87783支、导线25万吨、光缆7273公里等,共节约资金约14亿元,节资率9‰通过集中规模招标,能使公司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优质的产品,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
3、加强招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上级电网公司应加强对下级公司集中招标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实现招投标全过程的规范管理。落实招标、评标、定标三分离的原则,规范招投标和物资采购环节的各种收费,对发现的严重问题将进行通报,对招投标中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
4、施工合同价款的确定。招投标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合同价款展开的,应按有关规定和协议条款约定的取费标准计算施工合同价款,具体根据工程预算书和中标通知书的中标价格来确定。在协议书内约定合同价款后不得擅自改变,但在适当情况下可进行调整。
五、施工环节的造价控制
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使实际投入资金不超过合同价。在施工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造价控制管理。
1、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工程变更是造成工程造价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生工程变更时,业主和相关单位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操作,任何变更都要有设计单位的通知单,并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并签发才能生效,杜绝变更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2、加强结算资料管理。业主要结合相应的合同条款、监理审核的工程量、设计单位或有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预算、承包商的资金使用计划等具体资料来进行结算。还应对各种变更费用进行严格审查,加大签证等资料的审核力度。
3、加强结算程序管理。监理首先对承包商上报的工程量进行审核,再由业主复审,由业主方的技经人员来计算工程进度款,经审计部审计后,再由公司财务部支付工程款。同时业主要逐步完善结算管理体系,加强结算时效性管理。
4、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电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还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业主应加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预测危险点并采取预控措施,制定工程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对突发事故实施应急救援并做出妥善处理。
5、加强竣工审计工作。工程项目竣工阶段做好竣工审计工作能有效杜绝计划外项目、重复多计工程价款、高套定额、高标准取费等现象的出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节约集约用地的调研报告范文2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开发区整体情况
目前,全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16个市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约34497.5公顷。其中,国家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25812.96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74.8%,市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8684.54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25.2%。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XX市开发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收入利润快速增长,成为首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截至20xx年底,19个开发区入驻企业约4万家。开发区累计实现总收入约1.8万亿元,实现利润约1500亿元,应缴税金约802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千余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5%。
(二)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以20xx年12月31日为评价时点,国家级开发区调查评价总面积为25150公顷,评价范围内开发区土地供应率88.15%,建成率94.93%;综合容积率1.12,建筑密度21.48%;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79,工业用地建筑系数31.43%;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5910.13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16213.48万元/公顷,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29121.11万元/公顷;市级开发区调查评价总面积为7079公顷,评价范围内开发区土地供应率92.42%,建成率86.39%;综合容积率0.45,建筑密度23.12%;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52,工业用地建筑系数32.43%。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2662.35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3570.5万元/公顷。
(三)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为引导,谋划园区集约转型。以《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20xx年)》为依据,统筹全市产业功能区发展,充分利用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组织开展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范围和布局规划、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海淀新区部分、昌平部分)规划编制,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优化、南部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拓展、全市其他多园区整合提升的新格局。
以《XX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为依据,以开发区等重点园区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向新城集中。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逐步完善用地标准体系。XX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北京工业开发区(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意见(试行)》、《关于北京工业开发区(基地)建设项目节约土地和资源的意见》,对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快搬迁调整不符合首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定位要求的产业,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发布了《关于XX市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意见》。各区县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如XX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年本),制定了区级项目准入标准。
在修编《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年)》时,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xx〕3号)的精神和要求,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规划修编的核心内容,明确到20xx年市域范围平均每公顷建设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360万元;平均每公顷城乡建设用地的二三产业增加值不低于500万元。各开发区根据相关标准体系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制定了开发区项目准入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建立开发区项目入区评估和联审机制。
三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完善出让体系。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制度。XX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有关问题的通知》《XX市工业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试行)》,对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具体程序和办法进行规范。对生产经营性项目全面推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一律采取有偿出让方式供给土地。对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约定政府可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依法出让。
四是加大批后监管,逐步建立动态跟踪制度。按照“跟踪储备一批、签约在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目标,落实“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生产”的要求,建立了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对已供土地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跟踪;注重开发区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通过采取收购、入股、合作、转让、退出、调剂、租赁等形式,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鼓励开发区对余量土地依法转让、以市场方式调整安排和企业“零增地”扩张,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如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达能公司收购妙博士乳业公司,年产值从以前的不到4000万元提升到3亿元。
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体系尚未完善,缺少法律政策支撑
通过对市级开发区的调研发现,本市缺乏针对不同空间区位、不同产业类型的有针对性的规范、科学的指导标准体系,在诸如投资产出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各开发区准入门槛及各项指标多由区内自行掌握,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和开发区的双向选择,也不利于企业绩效评价,不利于开发区管委会及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利用管理。此外,集体产业用地流转及相关政策尚不完善,使得开发区进行产业项目建设时存在集体建设用地融资难、市政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注册手续繁琐等问题和困难,导致开发区涉及集体建设用地方面土地开发率相对较低。
(二)缺乏对全市各类型产业用地的统筹规范管理
目前,我市3个国家级开发区、16个市级开发区范围内入区企业实现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一半,全市过半的工业产值仍是由国家级、市级开发区范围以外的各类产业基地、功能园区内入驻企业实现的。目前XX市对产业用地的统筹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主要集中在3个国家级开发区、16个市级开发区,而对其余的各类产业基地、功能园区,尚未纳入到产业园区的'统筹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政策引导、评估、管理、考核、监测等问题。
(三)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缺乏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的统筹引导
调查中发现,部分开发区、产业基地、功能园区之间引进产业项目重复或类型相似,处于无序发展和同质化竞争态势,缺乏全市统筹引导,不符合XX市中长期发展目标。目前,开发区的基础规划及产业引进任务主要在区县政府,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得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优先于开发区自身发展诉求。区县政府在引进项目时首先考量的是经济和财政收入,忽视了区县的功能定位及全市产业结构、资源(能源)配置、环境保护等要求,导致现实中“规划跟着项目走,项目随着意志走”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开发区产业项目的布局优化、资源保护、节约集约发展。比如汽车工业等制造业,数个区县纷纷引进,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土地集约利用度相对较低,而对能源特别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消耗又较高,污染严重,需要进一步统筹规范。
(四)部分园区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开发区内老旧低效项目是导致开发区内地均产出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部分开发区内大量用地被生活、绿化、公用建设用地和其他用途用地占用,也造成了单位土地工业产值偏低。个别用地规模大的项目对园区整体建设强度影响较大,比如某些行业,由于不宜采用多层厂房,导致占地规模大,影响园区整体建设强度。个别园区由于产业主导类型的特定发展规律,导致目前投入产出强度较低,影响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比如生物医药行业,企业建设后需要经过几年的试生产和产品检测才能正式投产,导致用地效益暂时受到影响。另外,当前开发区产业用地主要是通过出让方式提供给入区企业,当部分企业受市场取向、资金短缺、产业导向变化等因素影响面临产业淘汰时,其土地使用权性质并没有改变,在退出机制不完善的现状下,如何清理腾退低效项目用地成为一项难题。
三、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一)进一步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建立、健全和完善“体系建设”
一是建议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产业用地规划管控制度、用地标准控制制度、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制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土地利用监测监管制度,重点探索因地制宜设定项目入区门槛,建立全市分区位空间、分行业类型的产业用地强度、用地效益指导标准体系;结合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产业用地供地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落实“优先保障内生增长优质资源的用地需求,优先保障高端、高辐射力产业发展用地需求”的土地供应导向原则。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评价体系。依托统计数据,开展全市范围内各类型产业用地基础评价工作,深入掌握全市开发区、基地、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开发建设情况、土地使用强度、土地投入产出效益等情况,通过产业用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以及全市基于区域功能定位的横向比较,有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探索形成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合规利用及流转机制
一是深入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政策,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合规利用的新机制,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用途管制、本市产业政策以及权属清晰的前提下依法开发、建设、流转。
二是系统梳理现有开发区内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全面掌握开发区内集体建设用地的利用总量、结构和布局,使用质量和用地效益等基本情况。结合开发区土地利用标准和管理要求,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集体建设用地,本着尊重历史,区别对待,分类处理的原则,探索研究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内的差别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三)积极探索产业“退出”、“腾笼换鸟”机制
一是加强企业用地动态监测和批后监管。通过动态监测,掌握开发区用地管理基础信息,科学评价用地质量效益,提出有针对性政策建议。通过批后监管,掌握不符合首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定位要求、不能达到集约用地标准、经营不善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状况,为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和腾退置换提供依据。
二是大力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对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强度不足、长期闲置等不同类型闲置土地区别对待,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腾笼换鸟”,依法转让。如将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转型为有特色的都市型企业、有品牌的特色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对达不到集约用地标准的企业进行跟踪督促,如经过整改仍达不到用地标准的企业应逐步置换或退出;对闲置土地清理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以促进有限土地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益。
(四)继续创新土地出让和招商模式
一是实行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制度。为避免由于用地年期过长而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通过“招拍挂”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可根据产业成长周期、生命周期、企业规模和行业政策,确定合理的用地出让年限,而不是一律以法定最高出让年期供地,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
二是探索更多采取租赁方式,引导和推进招商模式由出让土地向租赁标准化厂房转变。对非生产性企业和投资少、规模小的一般工业加工项目不单独供地,可采取租赁标准厂房的方式解决生产经营场所问题,以减轻企业资金投入。形成“出让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权、租赁标准厂房”并存的产业用地格局。
四、通过调研发现并需引起重视和下力量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上述解剖、分析的19个开发园区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批准并发展建设起来的。但现实情况中,全市未纳入上述范围,但具有各类产业功能的园区增加了很多。如位于XX区的未来科技城项目;位于XX区的花博会项目;位于XX区、正在筹建中的园博会项目;退出涉钢产业的首钢园区项目等。对上述各类产业园区应抓紧建立并完善政策引导、科学监测、业绩考核评价等制度。
二是各类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园区纷纷建立,如位于城市核心区的XX区正在建设天桥文化演艺区,而向东直线距离不足三公里的XX区提出建立天坛文化演艺区。尽管这类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园区在大方向上均符合中央精神和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但作为产业功能园区,在市场需求及风险,政府主导下引入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缺乏深入、科学的论证、评估,仍存在同质竞争、无序发展的趋势。
【节约集约用地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县节约集约用地的调研报告10-07
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专项调研报告08-11
工业用地现状调研报告范文10-07
与节约用地有关的标语大全10-06
浙江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办法全文03-18
城市居住区土地节约集约对策的探索论文10-09
商业用地资产评估报告03-14
用地申请报告范文02-08
农村用地申请报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