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研学旅行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中研学旅行报告范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研学旅行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研学旅行报告范文1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老师说要带我们春游,游览家乡桐城的名胜古迹,举行一次“研学旅行”。大家听了,一片欢呼雀跃,我也十分开心,难得和同学一起出游。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
高中研学旅行报告范文2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参加了我们学校的研学旅行。这次旅行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同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在的国家和世界。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所学的东西。
我们的研学旅行主题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家生态农场。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空气清新,而且还有一个大型的温室,在里面我们看到了各种植物和动物。我们在这里学习了如何种植蔬菜、如何保护农作物等等。我们还亲身体验了制作有机肥料的过程,这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将废弃物变成资源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前往了一家能源公司。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不同种类的能源来源以及它们的优缺点。我们还参观了能源发电站,了解了发电过程和相关的技术细节。通过这些体验,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
我们的研学旅行最后一站是参观一家垃圾处理中心。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是用大型机器来将垃圾分解成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物品。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垃圾被分类和处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和如何更好地处理垃圾问题。
总之,这次研学旅行让我们从各个方面认识到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也更加了解了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并在不同领域学习到了一些新的知识。通过这次旅行,我确信我将更好地关注环保问题,更好地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力量。
高中研学旅行报告范文3
近年来,随着研学旅行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开始参与到研学旅行中来。本文将介绍笔者参加的一次高中研学旅行活动及其感悟。
时间回到去年十一月,我和我的同学们参加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的目的地是湖南岳阳。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对长江三峡大坝进行了考察,同时,我们还参观了洞庭湖生态环境,接触到了诸多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长江三峡大坝的建筑和运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大坝的各个部分,可以看到数百万吨重的水在大坝里被控制,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讲解过程中,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大坝的建造过程以及运行方式,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其技术与人文的内涵。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三峡移民安置点,了解了移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参观完长江三峡大坝后,我们前往洞庭湖考察生态环境。在旅程中,我们了解了洞庭湖的景色和名称由来,以及一些与湖有关的`传说故事。当我们踏上登高观景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绵延的湖泊和风景。从生态学角度,我们探讨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学习如何保护洞庭湖的水质和环境,可以预测人类对地球的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武陵文化墓葬群、赣江古渡口,从中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最后,我们也有机会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习俗和生活。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收获了很多。我不仅了解了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还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历史文化更深层次地思考。这次旅行,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也让我探索到一种不同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在此,我还要感谢我们的导游和老师,他们的细心讲解和辅导让我更好的领略了这次旅行中的乐趣与收获。
总之,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看到了新的视角,更深地认识了自己的文化和环境,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性。我相信,这次旅程中的收获将会有助于我的未来成长和发展。
高中研学旅行报告范文4
一个背包,一个红色梦想,“研学之旅”,始于足下。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对未来的前瞻与开拓,那么思古便也不失为民族之血液,是对峥嵘岁月的缅怀与敬仰。先烈的躯体虽已长眠,而红色的血液却流遍大江南北,功成千秋,润泽万古,历久弥新,华章不腐。
雄关漫道今重越,身矗天险志未休。跋涉于娄山关景区,于山阴林晦之间追寻久远而厚重的历史,哪怕是平稳的石槛,拾级而上之时,却依旧氤氲着无从开释的心惊肉跳之感。是陡上陡下的山峦惊扰了密密麻麻的脚步?是烟斜雾横的山气迷乱了视线的明灭深处?还是因为中国革命的英伟让置身于地的行者惊叹与敬畏安放无处?或许都有。于索桥上站立,缈缈山音与微微鼻息交错间,霎时似有硝烟弥漫,再轻嗅,又惟余泥土与尘埃交杂的芬芳。山木是战后新长成的,并不粗,葱葱郁郁里有些震感,毕竟,无人知晓他们的前世是如何化作焦土,而今又于此无声耸立,遒劲刚壮。醒目的浮雕与石刻,笔画犀锐,尽透雄健,正如红军之精气神,力贯苍穹、铮铮自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昔日残阳已褪,如今中华,大道辉煌,朝阳中天,步离雄关,我们又怎能不负重任,行远路,再谱新章?
遵义一会命始更,五岭乌蒙须为征。古色古香的桌椅,光色不再、漆颜已逝,静静栖息在青砖红柱的屋里,继续倾吐自己多年前曾见证红军生死攸关的那一份荣光。会议的情景在脑海中油然而生,第一代领导人的雄风不觉出现在眼际。桌上灯盏虽灭,在历史的助燃下却仿佛有微光乍现,而正是这样一道灵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路,点燃了民族振兴的火炬。周遭的纪念馆则极具现代气息,浅浅的黄光布满展品,书写下许多斑驳。烈士们的面容丝毫没有因时间而模糊,黑白照片显得并不苍白,二十尊塑像神态各异,与同学们面对面,似无声教诲,播撒希望种子。
奋进烽火何曾熄,且化春风抚旌旗。离别之日,微凉。碎石板路延伸无止,裂痕纵深,其间有苔草倔强生长。黯黑压抑的房间和料峭的春寒有约,压迫着你的呼吸,更著些张牙舞爪的草木、让人战栗。哨塔遍地、栏柱林立,小雨轻轻浸湿古旧的'刑具,明心湖在一侧泛着不变的微澜。扭曲的景致让人有种逃离的匆迫,也许这便是地狱,森森白骨一身正,华冠锦衣逆天灵。硕大的纪念馆中间静立一枚花圈,浅色的花朵于是很自然地被剥夺了眀媚的娇丽。
成功者并不总是辉煌的,古今皆如此,甚至成功者往往是在血肉横飞之中,才筑起牢不可破的伟大与巍峨。
不觉中又回到故土,豁然见到了夕阳。当今五百里似白驹过隙,试问二万五千里有几人会细细追忆。赤水传奇,乌江豪举,又归眼底;为新中国,开天辟地,血流千里,终成今日,遍地花雨。
山一程,水一程,研学图卷成。风一更,雨一更,谨为后来人。
【高中研学旅行报告】相关文章:
高中生研学旅行报告范文08-12
研学旅行报告范文09-24
研学旅行感悟,研学旅行个人总结08-24
研学旅行作文02-03
研学旅行作文优秀01-10
研学旅行作文精彩01-10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08-08
难忘的研学旅行作文02-23
精选研学旅行作文3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