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课题中期报告

时间:2024-11-13 18:07:24 报告 我要投稿

课题中期报告12篇【推荐】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中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中期报告12篇【推荐】

  课题中期报告 篇1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我校积极响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进行了“跨学科合作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探索,并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初步得到了一些经验总结。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成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理论学习,科研是我们发展的基石。在我们的科研团队中,每位成员都积极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让自己不再是教室中的主导者,而是将教室交还给学生。我们致力于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其中轻松完成学业任务。

  二.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这需要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给予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与其他同学平等的对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三.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合作式学习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而非某些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关于信息拓展的课程时,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后,可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让部分学生承担起讲解的角色,而其他同学则扮演倾听者,并提供指导、修正和补充。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针对理科学科的特点,我们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一些简单而安全的演示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要求他们进行解说。对于分组实验,应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如果灯泡不亮,电压表有读数但较大,电流表没有读数。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当表都有读数但灯泡不亮时,滑动变阻器时读数不变,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探索解决,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验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精神。

  总之,探究式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的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组的研究人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个阶段研究奠定基础。

  课题中期报告 篇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非常热衷于与全组教师一起开展“古诗词研究”课题。我在网上查阅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相关资料,并开始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我明确了赏析古诗词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夯实了理论基础,以确保课题研究内容充实实用。

  利用语文课,我在教学中着重关注诗词模块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以及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我亲自上了两节公开课,并写了一篇论文,以掌握最真实的实际资料。同时,我听了本校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我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采取“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古诗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古诗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古诗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组织学生参与每天诵读一首古诗的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诵读,我制定了具体计划,包括集体背诵和单独背诵、必背篇目和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等。在学期初,我还开展了“班级诵读比赛”、“诗词配画”、“诗词配文”、“诗词配乐”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成绩:1、《渔家傲》教学课件获得第二届年会一等奖;《渔家傲》教学设计获得第二届年会二等奖。

  2、根据我不完全调查,学生阅读的书籍涉及了“四大古典名著”、唐诗宋词、成语故事、寓言传说、文言经典等,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竞赛情况观察,绝大多数学生能背诵50句以上的名言警句和50多首古诗文。阅读层次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在阅读中改变了对阅读的一些认识上的不足,舍弃了对于漫画、流行小说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更有利于其丰富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书目上。

  反思:我深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凭个人的努力难以窥探其全貌。我的文化底蕴和领悟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的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同时,学校工作繁忙,我的精力和时间也受到了限制,参与课题研究的投入还没有达到深入的程度。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本课题研究方面经验有限,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开阔自己的视野。为此,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努力提升研究水平,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进行本课题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费上,他们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扶持,让我们充满了干劲。正是这种支持让我们顺利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课题中期报告 篇3

  海原三中申报的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自批准立项至今已经历了两年的研究历程,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实践,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研究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反思

  两年来,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检验,此课题研究对改进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学的能力,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课题研究意义深远。

  二、基于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反思 课题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以探索品德教学中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的策略为主要内容,按照预定研究思路进行了教学调研和课堂观察,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所产生的积极的、消极的影响;以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就分析、把握教材、活动目标制定、活动内容选择等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指导;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生活动有效指导策略;课题研究与专题教研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研讨交流,总结调动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不断验证完善,形成成果。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附之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在行动研究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的活动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重行动研究的交流与反思,通过案例研究、案例反思,不断总结方法,不断验证完善。实践证明,预设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三、基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结果反思

  课题批准立项后,及时成立了课题组,并认真研究分析,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撰写开题报告,隆重召开了开题论证会,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在实施阶段,各项研究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及时总结经验,了解和掌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立足教学实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

  一是校本研究,课堂实践。校本研究是课题研究得以落实的有效途径。我们把此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本着教学即研究的校本研究思路,由教科室牵头,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采取理论学习、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课堂实践、总结交流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任务落实到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之中。

  教科室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共同研读教材,进行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开展教学评比,进行教学观摩;学期末进行总结反思,经验交流。教师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切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二是集中教研,共同探讨。

  开展集中教研是落实好本课题研究的又一有效做法。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及时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和活动安排,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以专题为研究内容,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理论探讨、课例研究、专题讲座等课题研究活动。

  三是搭建平台,交流展示。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展示课题组课题研究成果,我们把教学评优和成果展示交流紧密结合。在评比中,渗透课题,关注学生的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效,开展了教师优质课评比,录像课评比,论文评比等活动。展示交流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很好地展示了教学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收到良好实效。

  1、合理选择切合活动主题的主体活动内容。主题鲜明,贴近生活;积极向上,意义深刻;延伸生活,体现开放。

  2、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体活动。明确目标,找准落脚点;形式多样,体现特点;注意梯度,关注主体;保证时间,注重实效。

  3、充分发挥教师有效的指导作用。创设活动情境,引发活动主题;拓宽学习资源,搭建生活平台;指导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活动空间,强化品德意识;关注学生发展。

  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预设结果得到有效验证。课题研究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过程发生了改变,教学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师生共同发现、提出问题,共同体验、探究的过程;促进了师生发展,学生生活体验更加丰富,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四、基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课题研究虽说按预定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预期阶段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由于研究力量不足,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2、由于兼职教师居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不能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资料的积累和科学分析还有待加强。

  3、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研究能力欠缺,研究缺乏深度,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下一步研究设想

  1、进一步分析、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成果的验证和推广。

  2、系统整理研究资料,梳理归纳,分类汇编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

  课题中期报告 篇4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研究步骤:调研现状、学习理论、组织研讨、教学实践以及资料搜集。现在,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了中期阶段。以下是近半年来我们的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的题目和方向。

  2、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我对开题报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明确了研究对象,并提出了更高的研究要求和成果标准。

  3、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了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程度、投入时间、阅读量、喜爱的书籍类型、个人成长感受、阅读方法偏好、书籍获取渠道以及家庭藏书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这一现象主要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调查发现,家长们缺乏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导致孩子们偏好选择简单的漫画书籍,阅读时间也相对较少,缺乏持续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学习相关研究理论资料: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同时阅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以及各种教育类杂志上有关小学阅读方面的文章。

  2、创设阅读氛围:精心打理着班级的图书角,将各种来自学校图书室和同学们捐赠的书籍整齐地陈列出来。这些书籍根据同学们的年龄和发展阶段精心挑选,内容丰富多彩,有童话故事、科学探险,也有贴近生活的儿童小说等等。

  3、开展“全班同读一本书”活动:这学期我向家长朋友们强烈推荐了一本名为《长袜子皮皮》的童书。这本书是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里德·林格伦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独特而有趣的小女孩皮皮的故事。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语言风趣幽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除了推荐这本书之外,我还鼓励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积极倡导他们之间的图书交流与分享,以丰富彼此的阅读经验。

  4、教给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在孩子们都已经沉迷于阅读之后,我鼓励他们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每月初,他们都会列出当月要读的书籍,并设定最低阅读页数,同时规划阅读后的展示方式,可以是写读书笔记、制作阅读小报,或者分享一个阅读小故事等等。

  5、争取家长的配合,保证阅读时间:学生在学校里的阅读时间并不多,因为他们需要完成大量的课程和学习任务。然而,最佳的阅读时机通常是在家中,而父母则是他们最好的阅读伙伴。然而,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阅读习惯,或者只是为生计而忙碌。为了激发家长们的行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家长会上向他们介绍了阅读的益处,并通过例子告诉他们,让孩子阅读就是在为他们积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向他们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建议他们每天花10分钟陪伴孩子阅读,开始亲子阅读,共同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认识的字也更多了,而家长们也意识到了阅读的好处,不再需要我去动员,他们自愿参与到了亲子阅读活动中。

  6、展示阅读成果,增强阅读信心: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并给学生们布置了不同的阅读任务。为了鼓励他们积极阅读,我在班级微信群里组织了阅读答题活动,每周轮流由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同学则通过语音回答。学生们为了在群里表现出色,都会认真阅读。这一举措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7、收集阶段性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同时,收集学生的.阅读卡和写作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准备。

  三、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的困难:

  1、个别学生还没有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勉强阅读。

  2、三年级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为了应对这种压力,选择了参加课外辅导班,但这也导致了他们阅读时间的减少,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不支持孩子的阅读。

  解决思路:

  1、放开让学生去读,不加干涉,完全凭兴趣去读,允许一部分同学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2、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又时间去阅读。

  3、借助家长会和在线沟通的机会,向家长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激发家长的阅读兴趣,以便他们能够积极购买并与孩子分享。

  课题中期报告 篇5

  本刊讯 8月15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中期总结暨评审会议。该课题是20xx年12月市档案局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立项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经课题组半年来的努力,课题按计划得到有效推进,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了以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馆)长吕和顺等同志为组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林、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董化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发展计划部部长高顺尉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评审。

  陈乐人对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报告全面明了、工作深入细致、人员得到锻炼,对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对我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下半年要将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三是课题组要进一步采取开放式研究方法,多借鉴、多学习,要以虚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和顺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课题组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求,下半年的研究任务较上半年更为艰巨,同志们要有紧迫感,我们的课题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课题组要明白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大家任重而道远。

  会上,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报告了课题的基本概况、阶段目标、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各研究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就、经费执行情况、实施亮点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内容。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指出:该课题致力于破解基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处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课题组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并首创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有望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战略定位;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调研工作深入、需求分析详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原型系统的研发工作起到了验证课题成果的应有作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组过去半年的研究思路科学、明确,课题管理措施完善、有力,课题成果丰硕、出色,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全面、详实,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长、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同志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课题组内部研讨会中指出北京市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局性工作,课题组必须要配合好局(馆)领导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并就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课题中期报告 篇6

  《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由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组织研究实施,20xx年5月,经评审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编号:J11-207),课题研究正式启动。20xx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20xx年6月12至21日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阶段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努力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20xx年11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负责人:郑旺吉),于20xx年1月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D-06),课题组教师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于20xx年11月经评审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学校加以推广;同时,组织我校语文科骨干教师蔡赞生、郑昌适、陈兆慈、周瑞超、张远志、吴振涛深入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xx―20xx)》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于20xx年12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20xx年5月,该课题经评审正式立项后,课题组于20xx年7月8日在学校行政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充分论证了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阶段及成果预测;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一)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课题研究支撑点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为与课题研究相配合,课题申报以来,所有全校性的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教学研讨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比例。让每一次常态性的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如课题负责人郑旺吉老师先后作了“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等主题发言,蔡赞生老师作了“现代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等主题发言,张远志老师作了“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主题发言。这些主题发言各有见地,给老师们以很好的启迪。课题组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如郑旺吉的“《花非花》诗意探究”、郑昌适的“《寒风吹彻》意蕴探究”、吴振涛的“《项链》人物性格探究”、张远志的“《祝福》春节文化探究”和陈兆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等研讨课均体现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xx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广雅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丽萍、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清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黎耀威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xx年3月出版)。20xx年6月12至21日笔者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中期报告 篇7

  一、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介绍是课题中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专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的脉络和方向。在背景介绍中,应该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重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难点和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课题中期报告的重点之一,专家评议时会仔细询问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在研究方法中,应该包括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数据来源和样本、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三、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是课题中期报告需要重点介绍的部分,它是评判课题研究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在研究进展中,应该包括研究进展的阶段、已完成的研究成果、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四、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是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反复思考和明确的问题,它关乎到课题研究的价值及贡献。在研究意义中,应该包括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对学术和理论发展的贡献、对相关领域和行业的'推动作用、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五、研究展望

  研究展望是课题中期报告也需要重点介绍的部分,它展示了研究者对研究未来的设想和期望,也能帮助专家反思研究动机和方向。在研究展望中,应该包括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未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未来研究所需的资源、未来研究的可能贡献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课题中期报告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研究者需要充分准备,并结合以上要点进行报告,以期得到专家的认可和支持,更好地推进研究进程。

  课题中期报告 篇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没有责任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的课题。

  二、拟解决关键问题:

  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通过二期课改教材体系与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具有民族气派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中的完美的人”,成长为21世纪承担复兴民族大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栋梁之材。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如“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是设在武汉大学的国家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下设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研究室、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楚文化与楚地出土文献研究室等机构,办有《人文论丛》年刊。它发挥武汉大学文、史、哲、外语、图书馆各学科的传统优势,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中国传统哲学、楚文化、明清文化、明清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现任中心主任为著名文化史专家冯天瑜教授。国内对“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很多,而把初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

  2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丰厚的文化积淀,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感情,正好弥补枯燥的标准化考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的距离感,弥补我们语文教学的缺陷,促进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

  3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4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5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六、研究内容: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它首先应该是“二期课改新理念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二期课改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其次,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走近古诗文经典、走近传统节日、古诗文背诵大赛、写字比赛、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中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展开和初步成果

  (1)、走进古诗文,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把走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的应试能力。

  a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

  b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走近古诗文”方案——

  1)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好我国的文化遗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教育口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活动的具体途径和原则

  3)三个原则:

  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即可,即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方针指导学生读经诵典;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

  课题中期报告 篇9

  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报告篇一:课题中期工作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一五”委托资助课题“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工作报告

  尊敬的教科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区教委领导: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我区指导工作。

  我受课题组委托,在这里就北京教科院委托课题“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前一阶段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次汇报。

  这个课题是门头沟区教育学会、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立项的一个委托研究课题。自20xx年10月25日开题以来,得到了教科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也得到了门头沟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按照研究计划安排,今天在这里做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前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和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就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希望能得到各位的中肯的批评和具体的指导。

  下面我首先汇报课题组已经作了的工作。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先期基础性工作

  此课题全部完成跨三个年度,课题组成员分布在全区十几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先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统筹做好。

  1.为了便于联系和沟通,课题组建立专用公共信箱和QQ群组,及时交流信息;

  2.为使课题经费专款专用,且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确保课题保质保量准时完成,为此专门制定了课题经费使用办法;

  3.便于本课题的各项工作开展和进一步研究,一开始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包括培训信息、图片,培训的讲义、课件,以及影像资料等,这一条我们作为工作制度一直坚持;

  4.面对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委托专人做好课题组大事记,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二)组织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和前期基本数据调研

  20xx年11月7日和19日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一次是由李四平主讲的“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构想及任务”,另一次是“课题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

  之后,我们制定三套调查问卷,采取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由九个镇四个街道的教育专干于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月25日,历时近60天,就村民基本情况、自然村基本情况、镇基本情况进行了情况调查,内容涉及到村民的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接受培训的内容和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以及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540份,回收3340份,抽样覆盖了全区六个镇121个行政村,覆盖率65%。

  经过我们对各项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了四个调研报告和对策及建议,并重新修改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子课题研究方案:

  1.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旅游服务培训的研究

  2.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研究

  3.实施三教统筹,开展适合城镇化建设的培训研究;

  4.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学历教育的研究

  调研报告:

  1.总报告:门头沟六镇农村教育及相关问题基本情况分析

  2.农民家庭收入、就业岗位的现状分析

  3.门头沟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4.门头沟区农村学习资源运用的思考

  最后形成课题的《对策及建议》

  (三)指导实施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培训信息,收集整理培训资料

  08年4月10日,区教委召开了由各镇主管镇长、文教办主任、教育专干参加的农村教育工作会,王东生副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协调和沟通各乡镇支持此项工作。课题秘书、职成教研室主任李四平在大会上通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这个协调会为课题培训阶段的有效实施及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各乡镇教育专干积极组织各项培训活动,并协调乡镇

  其他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课题组也组织有关人员及时下乡调研,随时了解并指导培训工作。

  1.据初步调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九个镇开展各类培训163场3万人次,中等以上学历教育在读925人。

  2.课题组成员数十次深入到乡镇、农村了解培训情况,其中于8月19日至20日和9月11日课题组两次集中到雁翅、清水、斋堂三镇及潭拓寺镇调研:调研主要内容是两个,一是三教统筹实施情况;二是各种培训进展情况。

  (四)分析培训情况,积极准备中期汇报

  课题组根据研究进展和工作需要,自8月14日开始着手准备中期汇报,召开多次研讨会、情况交流会和工作研究会,课题研究主要责任部门——进校职成教研室给每个子课题确定了具体的联系人,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材料、撰写子课题中期汇报研究报告。9月23日课题组会同区教科所有关人员就中期汇报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国庆期间的10月5日,课题组又对中期汇报的材料进行了研讨。国庆节前夕电话请示时院长中期汇报时间安排,节后再次与院长联系最终确定今天的活动。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再一次地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门头沟指导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课题研究对于区县基层单位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有许多欠缺,尽管我们努力地想做好,但肯定与专家的要求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因此衷心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中肯的批评。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我们下一步的打算。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

  在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是结合镇域经济发展重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直到乡镇开展针对性项目培训,并整理、总结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成功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围绕农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课题成果与经验的普遍性这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1.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实施培训前后农民素质、农村面貌、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一步挖掘山区教育资源,通过开发、整合辖区之内以及更大领域的各

  级各类教育资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二)最后,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成果

  1.总结统筹与培训经验,形成课题的结题报告和若干研究报告

  2.整理培训资料,围绕特色种养殖业,尤其是像京白梨、香白杏、薄皮核桃等唯一性产品汇编农民培训教材。

  以上,就是我做的工作汇报,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中期阶段总结

  洋梓中学课题组

  在这半年多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现就我校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中期阶段总结:

  一、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进展过程

  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①课题准备阶段:主要以个人理论研究为基础,组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②课题实施阶段: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组开展了各种形式、各种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内容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③总结整理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资料、数据及各种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在前两个阶段我们修订方案措施,开展研究,初步发挥课题研究作用,并开展校课题研究公开课观摩活动,解决课题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发挥课题研究作用,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撰写出中期课题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研究

  方案和实施计划;确定试验班级。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课堂教学善于捕捉课题实验过程中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形式,定期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实验实施的反应或评价。 (4)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题教学观摩及论文的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5)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我们在组织老师学习课题计划时就很坦率地指出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欢迎老师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中,我们又深入课堂,倾听老师的意见,定时与顾问、老师一起检讨计划的得失,及时地修改、调整和发展。在实施中不断地培训、提高教师帮助老师解决具体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以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老师端正思想;帮助老师掌握方法;加强课堂实践的研究和反思总结,着重研究学生在读题、审题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督促课题级成员认真作好平时的资料积累工作,做好课题组活动的记录。

  四、在实施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交流

  课题组要善于随时发现教师的新鲜经验,不能到了学期结束才想起总结。要努力帮助教师知道自己创造的经验的价值,要帮助教师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条理化,要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丰

  富充实。要鼓励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地形成文章,互通课题进展情况。我们课题组自课题研究以来,教师已积极撰写数篇论文,设计数篇教案,通过实验,教师们尝到了付出辛劳后成功的喜悦;通过总结,教师思考了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对不少教育理论也有了新的认识,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加强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并由课题负责人亲自撰写经验论文,这样容易从全局考虑。这样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实验教师工作的评价,收集、整理、核实材料,构思提纲,最终形成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成了课题组对工作的回顾和小结。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我课题组教师对“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研究方向正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新的模式研究教学正在深入人心,研究课的教学更接近教学实际,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教他们在读题时怎样抓住关键字词,快速理解题意,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好的审题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再研究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审题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课题中期报告 篇10

  一、在思考与实践中逐步完善理论建构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郭思乐“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杜郎口学校“高效课堂”等改革经验,结合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明确提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较完整的指导性意见。

  一个目标:教会学生学习。

  两个转变: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充分展示;当堂评价。

  四项要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教学手段先进多样;教学效果当堂反馈。

  五个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探究学习原则;快乐学习原则和成功学习原则。

  上述改革指导性意见的理论基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改革的起点和归宿是努力改善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生活质量(不仅限于学习质量),改变学生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激发生命成长的活力。改革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自由与自觉,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不仅是学习效果),关键是把课堂最大化的还给学生,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为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最佳课堂环境和条件。

  二、在实验与探索中稳步推进课堂结构的改变

  为探索课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老师们进行课改的信心,学校每学期举行“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在第一届“生本活力大赛”的基础上,派出课改积极分子,由校长亲自带队,到全国多所课改先进学校取经学习,带回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不惜巨资强化了硬件建设,先后按新课堂要求改建了两个多媒体大教室,精心设计了专门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桌椅,供校级大赛课和展示课使用;配备了高清摄像机,提升了校园网带宽,保证每个老师都能及时观摩校级课改公开课。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组织了三届“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每次组织形式都有所不同,由最初学校指定个别有课改热情的中青年教师典型引路,到科组推荐,再到全员参与初赛,科组选拔优秀者参加校级决赛,从点到面,逐步扩大参与范围。本学期即将进行的第四届大赛,决定采用四级推门听课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实现赛课的常态化,将通过前期试验探索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推广应用到常态课堂,至此,参与新模式改革实验的教师逐步达到了100%。从参与课改的学生来讲,由最初的组建实验班,扩展形成实验年级,到初中和高中的基础年级全部参加,学生参与率也越来越高。参与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表明我校围绕课题进行的课改实验正在实践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常态化。

  三、在总结与反思中提炼形成新模式

  初中年级的“三四五”导学式教学模式解读。“三”即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三个基本板块:预习(自学)、展示、反馈。“四”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循环程序:第一循环为独立预习、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第二循环为合作探究、联动展示、评价反馈;第三循环为迁移训练、拓展展示、评价反馈;第四循环为自我诊断、穿插巩固、评价小结。“五”为课堂教学原则的“五项要求”:一是自学预习要充分,二是学生展示要精彩,三是小组互动联动要有质量内涵,四是教师指导要个性化,五是评价要有激励性。

  高中年级的“三个基于”自主学习模式,即“基于教的学,基于做的学,基于研的学”,通过引导学生为教会同伴而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为完成某一课题的研究而学,真正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研究中学。高中青年历史教师李娜在大赛课上将自己定位为“导演”的角色,让平时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做“主演”,进行了“小先生制”的尝试,其他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在课前预习时广泛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精彩的.重演历史性的角色化展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领导层逐步由管理型向学习型转化,整个行政团队向“专家治校”方向发展,骆校长关于课改的阶段性总结论文《用情感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获得省级一等奖,多名中层干部的论文也相继获得各项省级奖励。一部分中老年教师迅速转变了观念,从原本观望转为积极参与,努力触摸教改最前沿。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课改,接受着最新的教育理论的洗礼,迅速站稳讲台,成为教学改革的急先锋。

  课堂教学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座位由传统的秧田式转变为马蹄式,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孩子明显的进步,得到了家长的赞许;课堂形式的转变,得到了广雅本部教学督导团专家的赞誉;逐步走向常态化的教改,也得到了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关注,对周边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推进课题实验研究的基本经验

  1. 行政推动是保障。学校行政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学校教改的走向,在多考察、多思考的基础上,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既然认准了改革的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校长、副校长,到中层领导,到科组长,自上而下,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形成机制,层层推进。

  2. 转变观念是根本。新的学校就应该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全体教师,只有转变了全体教师,乃至学生家长旧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才能够顺利推进。

  3. 集体性反思是动力。课堂教学改革只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模式,加上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各异,如果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胶柱鼓瑟,只能处处碰壁,损伤改革的热情和决心,只有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迅速推广成功的经验,及时纠正改革的偏差,这样,课改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课题中期报告 篇11

  为了开展“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组长温应才同志带领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相关探索,从20xx年6月课题开题以来,围绕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一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作如下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标。

  围绕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动员全县中小学教师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基础教育本地资源建设和应用,建立县、校本地教育资源库,把本地信息与省、市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平台对接,努力实现四级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我县中小学课堂直录播系统、农远工程资源库、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教育城域网等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建立适应县域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掌握当前国内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和应用的现状。

  2、网络教学资源的理论基础,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3、影响县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的成因分析。

  4、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指导原则。

  5、重点依托相关中小学、幼儿园的子课题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资源应用实例进行跟踪和总结,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进行论证,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最大使用效益。

  三、课题研究步骤

  1、举行课题研究开题仪式,成员单位全体参加。做到明确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步骤。

  2、课题研究成员深入学校、到一线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对实验课题进行实践与论证。通过优质课、观摩课了解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及应用的现状。

  3、走出去学习其他县市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

  4、参与子课题研究的学校每学期至少办一次观摩课与学习讨论活动,以些提高课题研究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

  5、做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并不断修正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重过程性材料收集,做好中期总结材料。

  四、注重研究过程

  抓紧抓实,落实课题研究每一个环节,提升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水平

  1、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组织全县中学、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各学科教师参加20xx年我省“微课堂”网络评选活动。

  要求各校上交参赛作品数量:

  (1)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永定一中、坎市中学、金丰中学、城关中心小学、实验幼儿园、坎市中心小学)各选送5件作品参赛。

  (2)其余初中、中心小学各选送3件作品参赛。

  (3)中心幼儿园各选送1件作品参赛。(详见永教综【20xx】209号)

  2、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以计算机和多媒体配备为重点,提高原中央苏区县和财政特别困难老区县乡镇中心校和初中校教育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制定永定县(原中央苏区县)乡镇中心校和初中校计算机及多媒体配备项目实施方案。

  3、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根据《关于组织参加观摩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演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我县永定一中、坎市中学、城关中心小学、实验幼儿园、坎市中心小学、金丰中学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校长或者分管副校长、信息技术教师参加首届成果展演活动。

  4、为总结、推广各地远程教育应用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的应用工作,组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应用优质课及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5、为贯彻国家和我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水平,组织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参加第八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

  6、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深入研究、探索与“三种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网络视频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参加教学应用网络远程视频培训

  7、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是教育部所属中国教育电视台的xx频道,在教师培训、播出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频道从20x x年1月1日起,每天增设8个小时的文献记录片的节目播出,以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组织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及时收看空中课堂频道节目。可通过登录永定教育网或直接链接中国教育电视台实时收看同步播出的空中课堂频道节目。

  8、当前我县正进行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为加强教育城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我县教育城域网络管理与建设水平,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全县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或网络管理员参加全省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高级管理培训班。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了更好的共建共享共用教育资源,20xx年我县加强教学资源网络建设,重点对交换机的设备性能升级、提升永定县教育城域网的运行速度、覆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所有教学场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系统和学习化社会是现代国际社会教育的共同趋势,新世纪基础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自学的愿望和能力。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老师必须变化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愿望和能力作为终极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索求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然而,根据这几年上语文课的观察,发现初中生在上课之前几乎没有预习课文。造成每次上新课时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熟悉课文。而且由于没有事先预习课文,给新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造成语文课堂费时多,见效慢的现象。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尝试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一个主要途径进行索求和研究。力图通过研究,能掌握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一)研究基础

  在这之前,也有不少关于课前预习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但他们都更多的从单方面进行研究,或只针对某一单元组,或只针对一种文体,并未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这次研究,力争将预习方法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加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指导思想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理解

  陶行知在他的教学思想中深刻指出:“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指导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批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预习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的前题。也是老师课堂教学的依据。

  2、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据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当我们上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根本不熟悉,对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根本无从下手,更不用说自己提出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3、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思考。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可当今社会的发展却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样,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要重视方法的传授,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研究内容和目的

  (一)研究内容

  (1)预习方法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及科普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预习内容研究:新课改以后的教材编排都是按专题来组织教材内容的,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每单元前面都有导语,每篇课文后都有思考练习题,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课文有何帮助呢?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如何来关注这些内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对于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

  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二)、研究目的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教材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说,预习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反思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效性预习。教师如何对班级好中差三类不同群体有效地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来把握预习的侧重点?什么样的课前预习最有效?等等,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通过研究,找出影响初中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而探索出一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本课题研究特色:

  1将语文教学中被忽视的课前预习地位提升,通过各种方法指导,使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2、重视方法指导。课前预习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效果,因此方法指导既包括预习内容,又包括方法。本课题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教学现状,结合初中语文编排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资料,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作法

  (一)成立实验机构

  课题组长由陈雪梅老师担任,组员陈美华,两人都是任教八年级语文,因此,本课题主要在八年级开展。

  (二)实验阶段与步骤课题研究步骤

  (三)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6月

  (四)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10月)学习、查阅有关资料,策划制定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案。

  3、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通过“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第四阶段,整理阶段:(20xx年6月)

  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申请结题。

  目前已进行到第三阶段,进行中期测评,整理研究过程。

  六、主要结论

  以单元组为突破口,进行预习方法和预习内容的指导。现行语文教材是根据表达内容来编排课文的。因此,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及在学习方面的要求,再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提出预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预习方向。

  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练习,让预习内容具体化。课本中的课后思考题及我们

  现在学生所拥有的课时训练,是最好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通读之后,根据这些题目尝试解决,很好地解决了预习内容的问题。课堂环节的展示环节解决了预习激趣问题。

  七、课题实验的效果、体会。

  课题实验的效果:

  1、预习方法

  通过这个阶段的课题实践,许多学生能学会在学习单元组课文之前阅读单元导读框,了解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之后,根据单元导读框中的阅读要求进行每一篇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能大体把握不同的体裁文章根据不同的要素来预习的方法。

  2、预习内容。

  通过实验,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根据要求在预习时完成课后思考题1、2两道题的解题思路,并完成配套练习中所要求的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实现了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有目的的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激发预习兴趣

  实验前,学生不爱预习,也不愿预习。通过课堂预习展示环节的增加之后,连最不愿意预习的学生他也要先去看看字词,争取有一次可以展示的机会。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展示的项目,所以课堂展示很好的解决了预习兴趣的问题。做课题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做课题,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艺术性。它既要求我们有专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最的效率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吸引力,也以此来不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八、展望

  通过做《培养初中生自觉预习课文习惯的策略研究》小课题研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课前预习对学习的帮助,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及预习内容,极大的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相信我们每个人会延续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会探讨出更好的预习方法。

  课题中期报告 篇12

  研究时限:

  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高二年级理科班(共9个班)研究的主要方法:

  1、问题研究法

  2、调查问卷法

  3、成果展示法

  从确定课题至今,我小组课题研究已完成过半,现将所做工作进行汇报。

  确立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首先,我小组成员先查询有关高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得到以下理论知识。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新课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平台,成为教育的又一平台。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原则:

  1、趣味性

  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应付、马虎,很大程度上因为作业枯燥,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2、层次性

  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我们也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另外,层次性也可体现为同一作业设问由易及难,层层递进。

  3、合作性

  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对于习题性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是利大于弊,但有些作业如“家庭作业与活动”、“课题研究”、“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实践性

  学生在校接受知识一般由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得,另一条是通过直接的途径获得,传统的学科课程更多地强调知识的间接性获得,以至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到的知识纯粹为了应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课题研究,小制作和小实验,参观调查,解析现象等。

  5、探究性

  “问题的结论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这就是探究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其次,我组教室在所带班级就作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作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作业的“无设计”现象突出作业模式单一、内容同一,缺乏层次,让全班学生做相同的作业。

  2、作业设计的系统性较差,能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的研究较少,作业的量和内容设计带随意性。

  以上问题造成的弊端主要为:囿于书本、拘泥算练、限于室内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的需求体现在:实验班、重点班的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反映较好,很多学生支持。在平行班只有极少数同学希望作业分层,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希望作业可以有选择性。还有很多学生希望作业的多样性,不要只是在作业本上完成。

  针对调查反馈的情况,下一阶段,我组将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提出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少数班级中进行试点,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具体措施、结论。

【课题中期报告】相关文章:

中期课题报告08-08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经典)08-12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06-16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07-06

课题中期报告(经典)08-07

课题中期报告10-15

课题中期报告01-14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1-11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热门)07-06

课题中期报告(通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