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通用12篇)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过快发展即营业额增长很快,而存货和应收账款也相应增长,且后两项增长比营业额快,企业运营资金需求增加,但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来满足资金需求的增长,从而引起企业现金支付困难。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为了解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探索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建峰和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孙继伟牵头组织,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人行、市银监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与,自5月25日至7月5日,开展了一次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调研活动。调研活动涉及全市11家金融机构、8家市直相关职能部门、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对60家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对28家企业深入现场调研。调研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问题、走访企业剖析困难、座谈交流会商对策等形式,对问题边调研边思考、边了解边指导、边发现边解决,在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
(一)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企业9581个,其中,小微企业9348个,占企业总数的97.56%。全市小微企业近万家,地位重要、作用很大。一是服务发展功不可没。20xx年,全市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5.51亿元,占全市企业总收入的43.44%,总利润147.23亿元,占全市企业总利润的60.33%,不仅占据着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维护稳定无以替代.全市小微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25.37万人,占全市企业总从业人员的58.1%,占全市总人口的11.5%,不仅承载着很多创业者、务工者的希望和梦想,而且影响着许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康。三是促进和谐举足轻重。近年来,全市小微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202家、帮扶行政村174个,帮扶“三老”生活困难人员158户、580余人,捐资助学、援助灾区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累计捐款捐物达3000余万元,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而且弘扬了义利兼顾、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与20xx年相比,20xx年全市小微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6%,增加值增长32%,上缴税金增长39%,增长幅度较大,发展势头强劲。二是群体规模稳步扩张。与20xx年相比,20xx年全市小微企业总数增长10.2%;小微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增长5.5%。三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我市小微企业依托自然资源,形成了以矿产品及其深加工、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加工、餐饮服务业、医疗生化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优势。尽管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市小微企业仍然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独特优势。一是战略发展机遇助力。借力东风好行舟。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我市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必将为小微企业发展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信息等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也创造了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二是产业定位支撑强力。好运筹决胜千里。我市确定的调构、促转型战略,以能源、煤化工、黄金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以7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做实项目对接、老客户回流、优质客户渗透、困难客户康复“四大工程”,围绕果蔬食品加工产业基地、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产业、光伏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必将强有力带动全市小微企业发展。三是运转灵活凸显活力。船小好调头。小微企业个体小、运转灵活等特点,便于自身快捷转型发展。如科利恩铝业有限公司20xx年建厂,初衷是以铝板、铝带和铝箔为主打产品。20xx年一期工程投产时,国内外铝板、铝带市场不景气,公司发展前景黯淡。20xx年7月,公司开始市场调查论证,拟转型生产微型球形铝粉,20xx年底即有两条生产线投产,实现半年转产见效。目前已生产铝粉2500吨、实现产值近80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四是民间资本蕴积潜力。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造就了当前藏富于民的时代,使得民间资本蕴积着巨大的能量。就我市而言,党的富民政策和独具优势的自然条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丰富的矿产资源让许多“淘金者”成为“暴发户”,因而我市民间资本相对集中更具投资潜力。五是党委政府重视给力。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搭建有效平台,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在融资、用工、土地、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困难,也为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委、市政府多次举行经济形势分析会、经济运行调度会、银企洽谈会,各部门也积极响应号召,快速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促进发展。如在解决融资难方面,市工商联与工行xx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两年内给予全市100余家中小微型企业授信额度不少于于10亿元;xx银行推出“崤函微贷”特色产品;工商局与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开展“百亿送贷行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全市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78.69亿元,较年初增加32.27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增幅69.51%,高出全省小企业贷款增幅42个百分点。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对60家小微企业抽样调查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128个,经分类梳理和归纳总,主要表现为“六难”。
(一)资金短缺,融资难。“很差钱”是小微企业面临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和升级转型的瓶颈。调查显示,60家小微企业有29家资金紧张,占48.33%;有20家企业银行贷款困难,占33.33%。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的问题,还有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问题。小微企业方面。有的经营管理不善,发展前景黯淡,财务状况一团糟,甚至濒临破产,银行不敢贷款;有的因为租地经营或尚未办好土地证,企业土地、厂房、办公楼等没有产权,缺少未办好土地证,企业土地、厂房、办公楼等没有产权,缺少必要的`抵押物,银行不给贷款;有的对诚信经营不重视,有逾期还款记录或缺少银行贷款经历,没有银行信用积累,银行不愿贷款;有的不懂信贷规定,试图通过请客送礼或人情疏通赢得贷款,果贷不到款;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不符合银行贷款的财务要求,银行无法贷款;有的企业负责人,不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沟通,只喊贷款难。金融机构方面。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内生动力不足,是造成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对小微企业贷款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工作成效不显著,导致金融机构扎堆“傍大款”,小微企业被冷落。多数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流程时间长,不能适应小微企业“急、快”的特点;银行的问责机制不科学,“贷款终身责任追究”、“百分之百贷款安全,不允许出现一笔不良贷款”等制度,制约了信贷人员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观念陈旧,信贷产品创新能力差,不能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信贷产品;部分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创新能力、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等都有提高。政府职能方面。担保体系建设滞后,虽然成立了一批担保机构,但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没一家被国有银行认可。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至今没有建立,服务平台建设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另外,还存在银企沟通不够,信息不畅,企业找不到可以贷款的银行,银行找不着合适企业贷款任务完不成的现象。如湖滨区瑞通汽车城负责人介绍,采购汽车需大量流动资金,存在融资难问题,调研组立即会商提出解决建议,协调银行同意“用采购待卖的汽车作抵押贷款”。后经调研组了解,市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本身已有“用汽车合格证抵押贷款”的金融产品。在6月28日召开的“全市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多家银行主管信贷的副行长表示,目前有不少新推出的金融产品,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营销,座谈交流才发现,原来参加会议的小微企业,有不少都是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合作伙伴。
(二)人才缺乏,创新难。调研显示,20家小微企业反映人才缺乏、劳动力明显不足,占抽样调查企业的33.33%。企业人才紧缺,一方面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普通工人紧缺。人才紧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普通工人紧缺导致企业难以正常生产。企业创新难的原因是:一是理念偏差。绝大多数小微型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赢利追求“短平快”,从事科技含量不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是有科技含量,但只顾当前利益,咋样能赚钱、能快赚钱就怎么做,既无暇顾及科技研发,也无心、无意于研发创新。二是人才紧缺。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规划,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造成技术人才留不住,熟练工人流动大。60家小微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才仅474人,平均一个企业不到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到0.3%,有的企业没有一个获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大学生员工数仅574人,平均一个企业不到10人;管理人才360人,平均一个企业仅6人。三是资金局限。资金紧缺难制约着小微企业发展,使得企业很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以某工业园区为例,70%的企业经营者是原国有企业技术工人,把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后,后续资金困难,致使企业经营尚且步履维艰,更谈不上注资科技研发创新。政府政策支持少,也是导致小微企业研发创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全省有13个省辖市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并给予认定合格企业技术中心10—30万不等的科研经费,我市尚未开展。
(三)成本过高,赢利难。调查显示,46.66%的企业反映运行成本上升过快,企业几乎是微利经营、维持生存,甚至是亏损经营,随时有倒闭的可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大幅提升。20xx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7071元。20xx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河南省平均增幅为35%)。若不考虑价格因素,20xx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24556元,3年间提高了43.85%,远高于同期物价增长速度。二是原材料成本迅速增加。近年我国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数据显示,20xx—20xx年间,除20xx年和20xx年外,每年都较上年增加。其中,20xx年黑色金属同比增加9.4%,有色金属同比增加12.1%。三是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调研显示,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和各种管理费用为小微企业主要承担的税费种类。有的地方小微企业还要承担类似地方教育费、残疾人就业金、工会经费等。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费占主营收入的10%—30%,极大地增加了运行成本。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都希望政府能适当减免税费。
(四)需求不足,发展难。市场需求决定产品供应。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国内经济发展步伐放缓,致使小微企业逐渐丧失赖以生存的市场,难以持续发展。调查中,11家房地产和机械制造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渑池耿发矿山设备公司,主要生产矿山开发、隧道开凿等机械设备,拥有自己研发的60余项技术,在全国领先,产品销售全国40多个地区,几度辉煌;现由于经济下滑、煤矿减产等因素,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企业为稳定职工队伍被迫亏损经营。
(五)视野狭窄,转型难。我市部分小微企业依赖当地矿产资源生存,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随着资源日渐枯竭和环境、能源压力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部分企业完成了初级资本积累,想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由于视野不够开阔,市场信息不畅,缺乏必要的对接平台,难以找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市“四大一高”战略的好项目,不知道怎么转型,不知道怎么发展,有的盲目追踪市场短期热点,致使转型失败、甚至血本无归。
(六)政策“棚架”,受惠难。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但由于缺乏细则,程序复杂,要求严格,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的非常有限。小额贷款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支持覆盖面广,实惠且手续简便易行,但需政府财力注入足量担保基金。如人社局的同志反映,由于担保基金投放额度所限,制约了小额贷款对小微企业的投放力度。政企对接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小微企业根本不了解国家有关政策,也就不可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如市财政局的同志介绍,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每年都有大量的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资金,但由于企业不了解,不主动向财政部门呈报财务报表,不能进入财税政策惠顾的企业名单;财政部门掌握企业项目有限,没有足够的项目储备,也申请不来更多的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因而我市每年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和经费有限。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2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为了解xx经济开发区及中心城区物流业发展和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园区企业“物流难”问题,20xx年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在线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调查了园区61家企业、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企业以及xxx经济开发区等单位。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
xx中心城区及开发区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铁路、公路、航运三个体系的物流中,公路物流占据主导地位,但处于无专门经营场地、无现代物流概念、无专业物流技术的“三无”地带。目前,市本级开发区、周边县市工业园区以及萍乡、新余等地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除传统的汽运、铁路、邮政物流外,市本级物流集散地主要集中在贸易广场、马家园、建材市场周边,全市从事规范化货物运输的企业只有10余家。中心城区和园区物流业主 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参差不齐。目前货运市场普遍存在“散、乱、杂”状况,一般都是一家人或几家人凑到一起成立一个托运部(此类占到绝大多数),缺乏公司化管理,没有仓储服务,接到业务往往囿于自身局限,层层转托,导致价格层层加高。国内几家较大的物流企业(佳吉物流、海华物流、邮政物流等)在xx虽设有经营网点,但都距离园区较远,物流费用较高。园区引进的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创维物流、雅实物流等)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规模。企业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市场乱态频现,甚至曾经出现过某托运部一夜之间消失,货主寻货无门的事件。
2、社会资源分散使用,零乱无序,行业效率很低。企业物流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程度不高,无序、恶意竞争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绝大部分小型物流公司由于实力不强,只能以恶意降价来拉拢货源,使整个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物流运作集约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粗放,物流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资源利用率低。专业化物流企业也仅限于海华、佳吉、邮政物流等几家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部分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能力有限,在物流策划、物流管理、实际运作等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作经验,不能满足企业较高的需求,难以做到高效益、低成本的运作。
3、物流服务水平低,成本相对较高,园区企业发展受限。通过走访发现,园区物流成本一般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8%-10%,约高于江浙等发达地区物流成本的15%-20%。园区内61家企业普遍表现出对物流服务绩效关注,关注内容涵盖时效、成本、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其中,运输的安全准时是企业首要的关注点,有91%的企业将其列为首位;其次是物流服务水平,占82%;成本、响应时间的关注度也较高,分别有57%和54%的企业将其列入第三、第四关注点。物流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行业特征,医药、电子行业由于产品货值高,其安全性是企业对物流的首要要求;汽摩配行业由于行业毛利较低、运量大,最关心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新型材料行业对于物流服务有着许多特殊要求,比如包装等,将根据产品品种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需求。生产企业对物流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作业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时准确;其次是作业差错率高、运作成本高。从中可看出,生产企业对物流服务首先关心的是运作质量和包含物流信息在内的运作能力问题,其次才是物流成本。
二、原因分析
1、环节因素。xx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物流量小,需求单一,信息发布不畅,往往要将货物运送到相对发达的地区进一步分流,从而造成环节增多,成本上升。目前xx及周边县市大部分物资大都需经过南昌、长沙等地进行二次分流,门到门直达式的物流服务较少,而且铁路运输也取消了5吨、10吨标准集装箱。随着我市工业快速发展,物流周转时间、服务质量需求不断提升,当前的物流模式必将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但减少物流环节,主要需要依靠市场来进行调整,作为开发区,更多的只能是对产业进行指导,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
2、信息因素。物流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物流环节过多的主要原因,而这些资源流动的配置原则是基于物流需求信息的流动,物流信息聚集的地方也必然是物流服务聚集的地方。物流服务资源与物流信息在专业化程度高的物流市场内,通过价格杠杆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调节。目前赣西地区还没有成规模的'物流信息交换中心,大部分都是通过老关系、老客户进行交易,物流成本变化随意性较强。
3、市场化程度因素。物流信息的流速越快、公开化程度越高,市场的集聚效应就越会更好地显现,甚至会成倍地放大,市场化程度也会相应提高。通过市场选择,各项物流服务也会更规范,市场会相对稳定。我市高安是全国货运大市(县)之一,照理而言,身处运输资源如此丰富的地区,物流并不应成为难题,但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不畅通,使xx的物流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4、服务综合化因素。20xx-20xx年园区内企业生产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幅度均在100%以上,企业个体对今后三年的发展预期也较为乐观,产值预计年均增幅一般都在20-30%,有的甚至达到100%。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物流需求潜力持续增强,但企业的需求并非简单的需求,货运代理、进出报关服务、仓储服务、全程点到点物流服务等综合化的要求慢慢被大部分企业所重视。跨国企业、大型企业往往非常重视专业化的供应链、销售物流服务。整个物流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其高附加值的利润增长点能否顺利形成,也在于能否对物流行业进行有效整合。
5、政策因素。我市至今还没有出台专门扶持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物流产业的专门平台。现代物流业需要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平台,加速建设具有特色的物流产业园区,显得十分必要。
三、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1、物流难已成为制约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物流瓶颈的存在,是园区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障碍,服务能力弱、物流成本高不仅直接影响园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园区的招商工作。大型项目由于综合化生产程度较高,往往倚重高标准物流服务,基于目前园区物流状况,这样的项目进园会遇到较大的障碍。大项目进不来,园区内企业发展又有局限,很容易造成园区发展的边缘化。目前,萍乡、新余开发区的产值均在100亿元以上,产业集聚作用已开始显现,在这个问题上,着力解决好园区物流问题,非常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2、现代物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在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物流圈:一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二是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物流圈;三是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海峡物流圈;四是以广东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功能,带动着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在这种格局中,现代物流业已经在跨行业、跨区域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3、我省其它地市物流业蓬勃发展。为促进我省物流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各地也积极顺应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的大势,积极跟进。九江市提出了在依托老城区、开辟大市场的基础上,让九江物流重整旗鼓的口号,启动建设长江物流中心和九江物流中心;南城县发展物流运输企业300多家,聚集3000多辆物流承运货车,直接从事物流人口达3-5万人;广昌县也成立以工商联牵头组织的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协会,全县人口只有23万人,但物流企业有1200家,遍布全国23个大、中城市,每年为国家创利税5亿多元。
4、加快xx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在必行。要把xx建设成经济强市,需要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用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区域经济综合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当前,xx发展现代物流业既有一定的基础,也有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把握住时机,充分发挥好优势,完全可以促使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壮大。一是区位优势。xx地处江西省西北部,距周边的萍乡、新余两市均只需半小时车程,是地理上当然的赣西地区中心城市。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复线横卧东西,高等级公路交叉密布,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正按照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规模,快速拉开赣西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的框架。二是需求优势。xx历来是赣西地区商品集散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市场经济规律表明,一个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和这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目前xx中心城区的物流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综合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全市上下以xx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工业强攻战”正在快速推进,目前引进园区企业xx7家,预计到20xx年,工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物流需求将大大提升。三是存量优势。目前xx已经拥有一批物流相关企业和一大批具有物流服务经验的经营者队伍,高安汽车货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xx经济开发区正在引进三家有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它们也都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
四、对策建议
为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市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新局面。
1、加强组织协调,营造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目前,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铁路、公路货运公司、邮政、个体物流仓储等不同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状态中。与现代物流业必须跨地区、跨行业,形成一条物流供应链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协调和管理。一是成立市现代物流业建设协调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委、经贸委、公安、运政、运管、财政、工商、税务、交通、外经委、工商联、铁路、邮政、保险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并成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贯彻实施。二是明确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责任主体。确定不同主体的责任范围,政府制订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行业组织引导建立规范市场准则和市场秩序;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物流企业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新局面。三是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组织作用。借鉴外地经验,政府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商会及行业协会组织,整合全市物流及工商业企业资源,形成以商会组织为枢纽的xx网络化服务体系,具体帮助引导物流企业和其它工商业,统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制定行业发展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在企业资质论证、质量监督、市场划分、价格监管、竞争手段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调作用。
2、制定优惠政策,打造优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制定和推行物流业的优惠政策。实行灵活的金融政策支持,对致力于发展物流业的投资者,一律放宽贷款准限;对那些以合资或合作形式向现代物流业投资的企业和个人,在项目正式运营后的一段时期内给予税费扶持;在物流企业车辆养路费、运管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要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废除各类阻碍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树立物流企业信誉,统一行业操作规范等方面入手,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3、整合市场资源,谋求建立专业化市场。目前xx市本级物流集散地主要集中在贸易广场,距离开发区较远,且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新余已经尝试在园区内建立起专业化物流市场,同时规范园区外物流市场,划行规市,这样既可依托市场服务园区企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又可将物流业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扩充园区经济总量,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目前已有三家物流企业落户xx经济开发区,且正在建设之中,如果将市内零散的物流企业、物流集散中心整合进园区的话,有利于园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因此,要以工业园区的大型专业市场为平台,以网络信息为核心,激活各县(市)产业及周边地区物流资源,引入竞争机制,从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和审批制度入手,打破地区封锁,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在统一、透明、平等、高效的市场中竞争、发展。
4、立足工业园区,建立赣西物流信息平台。由园区联合市本级以及其他县(市)建立赣西片区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通过网络在线的物流信息交换,达到升级物流市场化程度,整合赣西区域物流资源的目的。赣西地域经济板块正在逐渐形成,新余、萍乡、xx等地经济总量快速发展,为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目前,xx经济开发区入园的有可作中高端物流的世纪雅实物流,有专业于电子物流的创维物流,有本地物流网络较健全完备的宜汽物流。通过培育区域物流企业,搭建赣西物流专业市场,畅通信息集散平台,可望实现在第三产业上把服务延伸到周边地区。
5、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物流服务在走向专业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化优势和专业化服务优势,可以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商品周转率等服务,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建议借鉴义乌市近期投资建设占地30公顷的义乌国际物流中心的做法,筹建赣西物流中心,目的是建成一个配套仓储、堆场、装卸以及集报关行、船务、外代、货代银行、保险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内陆直通关”模式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3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了“绿色、高端、率先、和谐”的发展定位,提出更加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更加突出发展实体经济两大举措,全力打造良好生态的新高地、实体经济的新高地。工业和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同样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力度决定了农村的工业化程度,而农村的工业化程度决定了农民的富裕程度。在农村地区,一个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往往会带活一方经济: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破解“三农”难题的过程中,农村中小企业可以大有作为。
一、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动机和源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渠道,对于维系城乡社会的稳定,可以发挥独特作用;(2)农村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3)农村中小企业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协调城乡、衔接工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4)发展农村中小企业,不仅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还可以对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产生深刻影响。
二、我市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偏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并且农村企业大都实行传统的家族式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了目前我市农村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企业竞争力不强。
(二)资源要素紧缺,生产经营成本上升
一是企业融资成本高。受近几年国家银根紧缩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银行借贷利率普遍上涨,使中小企业生产收益用于支付银行借贷利息的比例加大,压缩了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由于目前我市许多农村中小企业主仍以个体户的观念经营企业,造成企业财务不规范、资产不明晰现象普遍,使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负债能力等难以作出真实的判断,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农村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一般远离城区,受交通不便、休闲娱乐及公共服务设施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制约了企业利润率的上升。
(三)创新基础薄弱,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市大部分村级企业创新基础不够扎实,大多数中小企业层次低、利润少,研发创新意识不强,而且缺乏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缺乏能够把握技术创新方向的企业家,有些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还存在着“一个产品打天下、一个高工当骨干”的局面。同时,我市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区域块状经济。这种块状经济属于典型的横向专业一体化,是以众多生产或经营同类型、同档次、同环节产品的不同企业在同一个区域聚集所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和专业化市场区,竞争主要靠低成本优势,还处于产品加工向产业创新转型的阶段。
三、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法制建设,加大农村创业扶持力度
为保证农村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要加快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建设,针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强中小企业法律保障机制建设。要适当降低对于农村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彻底清理市场准入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创业激励机制,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壮大。第一,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及竞争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制定有利于农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审批、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农村中小企业以优惠。第二,加强创业者培训教育。要在县(市、区)、镇成立创业培训辅导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创业策划、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等创业培训服务。第三,建立创业孵化体系。加快农村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农村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厂房、水电、融资,以及原材料获取和产品销售等服务。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科研开发基金、建立农村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开发中心等方式,推进农村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从国际产业链中的下游向中上游发展,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第二,鼓励有实力的农村中小企业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由模仿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变,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扩大金融与财税支持,拓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资金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保证。积极推动政、银、企、保四方合作,推动建立以政策性资金为引导,商业性银行资金为主体,担保体系和信用环境为保障,各种股权和债权融资方式充分发育,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担保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征集、评价体系建设,切实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商业银行加大授信额度创造条件。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品种和服务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门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民间创业投资公司,拓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四)加速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流动,推进农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产业集群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可以克服由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张而产生的企业内部组织成本过大、对市场反应刚性等规模不经济,又可降低由于不确定性大、交易频率小等纯市场制度缺陷而引起的市场交易费用。集群内企业的创新竞争,以及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了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升级。各地政府应依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重点发展一批辐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立足于小城镇的特色资源,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小企业园区,吸引农村中小企业入驻,形成农村中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以更好的集约利用资源、凝聚创新要素,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鼓励大企业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之中,立足于本地产业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使农村中小企业与周边城市的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优良的创业和发展环境
为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成长,要加快生产型、技术型、社会型三大服务平台建设。第一,加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网络建设。由各县(市、区)政府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形成覆盖农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创建及发展的全方位服务。第二,加快建立健全行业性中小企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加强服务功能,形成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机制。第三,加快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上采购、洽谈、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以电子商务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加速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建立资源共享、统一协调的农村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预警监测网,为准确把握企业运行形势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4
近年来,由于xx市委、市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私营经济的社会氛围,加大了对私营企业的扶持、引导、和服务力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私营企业已占该市经济主导地位。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发展到5844户,资产总额6.2亿元,从业人员 .84万人。XX年,私营工业总产值 3.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32%;私营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4.7亿元;私营企业上缴税金 .4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78.7%。
(二)私营企业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该市的私营企业来源于改制、招商和自然形成三个方面。改制为私营企业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经营,艰苦运作,一些企业实现了新的跳跃式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xx化工有限公司,投产还不到两年,仅XX年上缴财政的税金就 万元;xx啤酒有限公司发展迅猛,XX年上缴税金930万元;xx冶金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年纳税额由改制前 996年的38万元,增加到XX年的 3 万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进的私营企业普遍良好,象xxx制衣有限公司、xxxx管材有限公司、xx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都显示出了勃勃的发展生机。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产业规模在该市已初步形成。金属冶炼制造业、酿酒业、服装加工业、塑料制造业已成为该市的'四大支柱产业。
(三)私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的竞争能力,xxx、xxx等企业,纷纷从全国各地引进技术和管理型人才,据初步统计,全市引进各类人才20xx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原企业欠贷问题解决得不够妥善。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互补性。该市工业重工业与工业的比重为 : 从表面看分配比例近乎合理,实则不然。首先,重工业与轻工产品不配套,没有形成产业链。重工产品以轴承、汽车轮毂、冶金机件、钼铁为主,轻工产品以针织服装、塑料制品、酿造业、制药业为主。其次产业内部也不能相互衔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装业大量面料全部从广州等地购进;针织厂织出棉布、化纤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销往西柳市场或转口国外。
(三)规模经济发展不足,运行质量不高。表现在企业过于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产值合计仅7.7亿元。全市总产值42.3亿元,仅相当于外地大型私营企业一家的产值。大部分企业处于略亏损或微利状态,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普遍偏低。使企业的信誉度下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四)出品产品少、档次低。该市工业出口产品主要有针织品、泳装、轴承、汽车轮毂、钼铁、皮装五类。其中泳装、皮装、针织品主要出口俄罗斯,轴承、钼铁出口美国,年出口交货值4.7亿元,仅占总产值的 . %,其中自营出口3.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8%,占总产值的7.5%,其余大都转口。有出口自营权的企业仅为30户,占企业总数的0.5%。出口产品档次偏低,在国外进入的也只是中低档市场。
(五)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在企业改制时转为私营企业的大都组建了有限公司,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并未真正组建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组建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也未真正运行,自然成长起来或后引进的私营企业更是如此。这种管理,增加了主观臆断,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些企业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贮备,出现了人才断层,特别是实用技术型人才十分缺乏。这就形成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岗位找不到适用的人才的局面,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六)发展环境不宽松,影响投资者信心。一些执法执纪部门仍然存在着吃、拿、卡要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存在着厚此薄彼、以罚代管、乱收费、乱罚款等执法不严、不公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xx域外的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到企业检查和处罚的现象有增无减,造成了本级与上级重复检查,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耗费了企业领导大量宝贵时间,破坏了xx的发展环境。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5
多年来,建筑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的粗放经营的产业,只是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才到建设项目施工,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在建筑市场竞争较激烈的今天,仍然没有完全纠正对建筑业的各种偏见和误解。要实现XX市建筑业的发展,就务必争取政府确立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把建筑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真正把建筑业作为一个必不可少、前途无量、发展潜力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回报丰厚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要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力度。虽然政府转变职能和退出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共识,但这一目标尚需要一个过程。在政府转变职能和总体退出市场的`同时,必须加强和加紧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从新的层次和角度实施对市场的干预、管理、引导,对促进和加速产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政府作为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者,有责任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建筑业有序发展。加强政府服务功能,切实为建筑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政府职能部门要在体制改革、结构优化、市场净化、施工保障等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使企业能够顺利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保驾护航,为XX市建筑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提供有效的保障。
目前建筑业过度竞争成为行业和社会的普遍反映,要求政府提高行业准入,减少企业数量,限制过度竞争的呼声较高,要求提高行业集中度或行业适度垄断程度的呼声较高。目前的过度竞争本质上是一种无序竞争、不规范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并存的反映。政府必须深刻剖析产业经济诸问题的内在本质,进一步放松规制,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竞争,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实现建筑业的优胜劣汰,只有通过充分竞争实现的产业集中度才是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政府不仅要放开建筑业准入,促进充分竞争,还应考率通过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场的淘汰机制,提高竞争水平。
全社会共同努力,切实解决建设领域的拖欠工程款问题,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要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工程结算制度,促进施工企业积极主动搞好竣工结算工作;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建设单位故意拖欠不还的要诉诸法律;强化监控,杜绝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入建筑市场,从根本上遏制“拖欠、垫支”等现象的蔓延。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6
一、全市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36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550万元,减少14186万元,同比下降23.05%;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6315万元,减少18558万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298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169万元,减少16183万元,同比下降55.48%;上缴税金651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013万元,减少3501万元,同比下降34.96%;主营业务收入127856,较上年同期的132094万元,减少4238万元,同比下降3.21%。
一季度,煤炭产量为 131.2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7.05 万吨净减少45.76万吨,下降25.85%。由于受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煤矿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响,彝良、镇雄、威信等主要产煤大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xx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是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困难、企业负担重。
二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是乡镇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各县区经贸局(乡镇企业局)基本上虽都有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设备、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基本没有,工作很困难,造成了统计资料报送的质量问题(如少报、漏报、缺报等问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县区工作参差不齐,漏报、缺报较严重。一些县报表收集非常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把统计报表质量关及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蓝色证书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统计制度。
六是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要强化项目储备机制,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要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
四、下步重点工作建议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xx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依托xx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具有加工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产业带扶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和创新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重点加快发展马铃薯制品、天麻制品、魔芋制品、苹果、蚕丝、茶叶、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等主要产业的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培植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名牌产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导和促进全市乡镇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乡镇采掘、矿冶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嫁接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乡镇煤矿整合,提高单井产量能力,壮大规模。 积极推进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为重点,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水平,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提高企业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机遇,支持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参与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发展配套产业,开发配套产品。加大乡镇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力度,生产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发展物流、包装、贸易、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产品。围绕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大力发展企业化运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广、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各种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
(四) 协调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与企业的合作,争取银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改善银行对乡镇企业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努力拓宽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争取财政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五) 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发展。以现有产业群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引导乡镇企业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资源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六) 加速乡镇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引导乡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兴企之路。鼓励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创业;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七)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和科学发展的指导工作力度,引导乡镇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安全、劳动、财务等管理制度。积极帮助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认真落实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充分调动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重视财务、统计工作,稳定队伍、加强财务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点专项经费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培训费、调研费、报表印制等费。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7
近期,按照市委党校的要求,本人对xx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掌握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近年来,由于xx市委、市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私营经济的社会氛围,加大了对私营企业的扶持、引导、和服务力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私营企业已占该市经济主导地位。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发展到5844户,资产总额6.2亿元,从业人员1.84万人。xx年,私营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32%;私营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4.7亿元;私营企业上缴税金1.4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78.7%。
(二)私营企业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该市的私营企业来源于改制、招商和自然形成三个方面。改制为私营企业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经营,艰苦运作,一些企业实现了新的跳跃式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xx化工有限公司,投产还不到两年,仅xx年上缴财政的税金就1111万元;xx啤酒有限公司发展迅猛,xx年上缴税金930万元;xx冶金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年纳税额由改制前1996年的38万元,增加到xx年的131万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进的私营企业普遍良好,象xxx制衣有限公司、xxxx管材有限公司、xx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都显示出了勃勃的发展生机。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产业规模在该市已初步形成。金属冶炼制造业、酿酒业、服装加工业、塑料制造业已成为该市的四大支柱产业。
(三)私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的竞争能力,xxx、xxx等企业,纷纷从全国各地引进技术和管理型人才,据初步统计,全市引进各类人才2200多人,这些人才的引进,提高了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档次,增加了企业活力。xx、xxx等企业引用了“目标成本考核制”、“成本包干制”、“千分考核制”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管理办法,主动寻求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令人振奋,迄今为止,该市先后有42家私营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这是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重要标志。
二、xx市私营企业发展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特别是有些企业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问题依然不少,而且有的已成为私营企业发展的桎梏。
(一)流动资金短缺,融资贷款难。在企业的诸多困难与问题中,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是首要的困难、关键性的.问题。1996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原企业欠贷问题解决得不够妥善。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互补性。该市工业重工业与工业的比重为1:1.1。从表面看分配比例近乎合理,实则不然。首先,重工业与轻工产品不配套,没有形成产业链。重工产品以轴承、汽车轮毂、冶金机件、钼铁为主,轻工产品以针织服装、塑料制品、酿造业、制药业为主。其次产业内部也不能相互衔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装业大量面料全部从广州等地购进;针织厂织出棉布、化纤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销往西柳市场或转口国外。
(三)规模经济发展不足,运行质量不高。表现在企业过于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产值合计仅7.7亿元。全市总产值42.3亿元,仅相当于外地大型私营企业一家的产值。大部分企业处于略亏损或微利状态,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普遍偏低。使企业的信誉度下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四)出品产品少、档次低。该市工业出口产品主要有针织品、泳装、轴承、汽车轮毂、钼铁、皮装五类。其中泳装、皮装、针织品主要出口俄罗斯,轴承、钼铁出口美国,年出口交货值4.7亿元,仅占总产值的11.1%,其中自营出口3.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8%,占总产值的7.5%,其余大都转口。有出口自营权的企业仅为30户,占企业总数的0.5%。出口产品档次偏低,在国外进入的也只是中低档市场。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8
为了加快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全面推进“1+9”板块经济建设,谭家山镇企业领导小组就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通过对全镇企业摸底调查以及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现将关于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区位情况
谭家山镇地处易俗河县城正南15公里,107国道从北向南穿境而过(境内6.8公里),总面积100.45平方公里。
(二)20xx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xx年度全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789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7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30万元。全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2000余万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全镇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了2500万元,同比增长了18%,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全镇完成新增工业投入 5518余万元,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入4606 万元,为年计划的156.49%,完成工业招商引资5360万元,本年度到位资金5140万元。
(三)全镇工业企业情况
谭家山镇是湘潭县工业经济重镇,拥有100万产值以上工业企业3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5家 。目前仍以煤炭采掘、加工为主导产业,占我镇工业总量80%,机械制、化工、玻璃制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同时还拥有机制砖、片石、耐火泥等产业。
二、20xx年至20xx年板块发展的长远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107线工业群。通过对谭家山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107国道和313省道交汇的交通优势及长岭变电站的供电优势,以分路口为中心,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参加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活动推向市场,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力争引进一批企业进入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立足现有煤炭采掘和深加工产业优势,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逐步实现企业向板块集合,产业向板块集中,生产要素向板块集聚的目标。
三、推进板块经济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发展板块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 ,以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促进板块经济建设有序推进 ,成立板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由赵炳炎任组长,郭平洋任副组长,企业办、国税局、地税局、财政所、国土所、派出所、供电所、工商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办。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管理职能,统一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工作责任制,保证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同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板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工业发展的大跨越。打造一流的发展平台,出台更优惠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利用区位特色和优势,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一是瞄准企业项目,认真包装一批有前景、感兴趣的项目,注重引进工业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项目,同时把已有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培育成我镇的支柱产业。实现地下企业向地面企业的转变,努力打造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强化企业自主招商的能力,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强强联手,延长产业链,实现以商招商;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利用亲情、友情等多种渠道进行联系,并且100万元以上项目给予到位资金1%的奖励。
(三)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政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进步,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予以帮助。此外还要积极主动向企业积极宣讲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科技创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创造是良好的企业软环境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企业发展我致富”的观念,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对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对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事实表明,招商的形象首先是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开发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利用谭家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契机,搞好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平整出一定数量的土地,做好水、电、路三通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应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
2、要加速科技创新,营造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多渠道抓好科技引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拓宽产学研合作新领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针对人才缺问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一方面要重点培养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同时,要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技术,保证企业顺利生产。
3、我镇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目前1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煤炭采掘、加工企业占了12家。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
4、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战略的运作。现有企业中,尚无品牌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因此要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类活动,突出宣传优势产品及优势企业。要鼓励企业设立网页,建议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设网页。
5、解决企业普遍要求优惠政策与一些实际问题的矛盾。各地征地难、地价高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民抱着土地是私有财产的错误观念,漫天要价,百般阻挠。即使同意土地征用,价格也较高,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再次,一些部门小团体思想较为严重,对已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没有很好执行。还有一些部门按高标准收费,企业对此反映强烈。
6、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但其背后更重要的是产业的集聚过程。为此,要通过沉陷区综合治理区建设,引导和组织企业向城镇集聚,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我镇劳动力、信息、资源等共享优势,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聚集分散的工业和人口。
7、要以解决难题为突破口,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实实地加快企业发展。要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减少贷款环节,简化贷款手续,大胆尝试企业信用担保贷款。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9
一、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区有xxx余家小微工业企业,其中有87家从业人员在xx人以下,经营收入xxx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企业主要以造纸、包装、纺织、建材、机械加工、档发、食品等产业为主,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长。xxxx年前两季度生产运营情况良好,xx月份以后,由于原材料起伏大、市场疲软、沿海地区的信贷危机引起的关闭潮影响,部分小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停产或半停产情况,影响面积约xx%。针对上述情况,我局从小企业中选取x户不同行业的微小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虽然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重重,但也能从中看到部分行业发展壮大的希望。
二、我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小微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方面的限制,设备陈旧、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产能比较低。此外,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于废污排放不达标造成的停产都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二)小微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较高程度国民教育,无论在专业技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销售服务水平和企业发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通常是以家庭为基础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健全,在产销决策中往往存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此外,为了节省工资开支,企业财务人员多是聘用兼职人员,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树立起来。这也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且风险加大。
(四)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小企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小企业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水平都难以令人满意,企业很难有长足的大战。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少
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稳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了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但也由于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自有资金高达90%),在当前形势下,也在抗风险抵御危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食品、包装、电子类领头小企业逆势飞扬我区传统行业造纸、纺织和机械加工行业都发展到一定
规模,市场成熟,利润有限,小企业越来越难从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产业中小企业才能找到发展壮大之路。这些找对路子的企业现阶段是产销两旺,完全没有受到小企业危机的影响,这些企业目前考虑的是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创出行业知名的品牌。
三、现阶段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行情直线下降,产品销售困难
沿海地区大量小企业关闭,导致内地原材料加工企业产品滞销。我区有部分小加工企业是以沿海地区小机电、小电器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的,近几个月沿海地区小企业出现危机后,内地企业也受此影响,产品销售困难。
(二)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1.8%,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我区有出口商品的企业不敢接单,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受下游出口企业的影响,订单也出现锐减。
(三)原材料波动幅度大,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近两个月内,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棉花出现大幅下跌、绝缘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现大幅下滑,这些都让生产规模小、利润点低的小企业吃不消。通常这些小微企业都是以订单来决定生产,企业不存货也不储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下跌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产成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一来,以订单决定生产的小企业就受到巨大影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微型企业多数选择停产,等待市场变化,而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为了留住技术工人或者解决原材料储存等问题,即使生产会造成亏损,也会保持一部分生产线继续运转。
(四)技术工人紧缺,人员流动大
小微企业大多数以部分合同工和雇佣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方式,订单多的时候就招工人开工生产,订单少或者没有的时候就停工让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业工作环境差,福利低且没有保障等因素这种常年招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业想要留住技术工人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
四、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
对于一些创业阶段的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对这部分企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使这部分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从而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对企业深入调研,从上下两个层面共同着手,使国家的资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应扩大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我区小微企业按照《企业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落到实处,在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方面不断有所创新、有所成效。
(三)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
梳理全区小微企业分布、行业所属等情况,筛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节能、无污染的优势小企业,重点培养,为我区工业发展补充后劲。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0
基层调研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当于目标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环节,通过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查找并解决问题,使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对于邮政企业而言,县级以上企业运用调研非常多,而县级邮政局做这方面工作却相对较少。县(区)邮政局是邮政部门的基层单位和邮政企业发展的核心部门,同时,也是邮政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县级局业务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邮政的收入,因此,在县级邮政企业开展基层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会理局通过几年来不断的探索,成功地运用基层调研,解决许多在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为企业创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一、基层调研的必要性
作为以经营为主的县(区)级邮政局,往往只注重发展业务,忽视调研工作,致使企业管理执行力下降,出现政令不畅通,业务发展吃力的状况。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职工对现有的业务熟悉不全面,无法做好业务营销工作,导致业务发展不平衡;
二是企业职工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意图,造成业务发展积极性不高;
三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机会较少,职工对企业的发展计划不理解,导致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四是管理层不了解职工的心理状态,不能准确制定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业务发展方案,使得制定出的业务发展方案不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五是管理层的工作方式只是传达文件精神,不注重文件的贯彻落实,致使贯彻落实情况反馈受阻。
因此,要克服以上的问题,就必须寻找一种科学的解决途径,让全局职工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参与企业的管理,在全局上下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构建和谐发展企业。
二、基层调研的内容
通过调研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日常管理、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职工的思想状况等,还能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和了解各班组支局的经营动态,从而实现企业的计划目标。基层调研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听取职工对企业考核办法的意见和建议
考核办法是企业实现计划目标的一种调控手段,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具。一个好的考核办法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职工都为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而努力工作;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必须要大多数人认可并主动去执行,这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因此,做好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包括职工对现有管理办法的意见,实施该办法后对职工所造成的得失,职工对管理办法的建议等问题。通过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不断完善企业考核办法,让职工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意图,积极投身于业务发展中去,为企业创收。
2、了解班组支局所目前存在的问题
班组、支局所是邮政企业最基本的单位,在邮政业务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邮电分营以来,邮政首先要实现“艰苦奋斗,养活自己”的目标,各级邮政都把发展放在了首位,而班组、支局所的基础管理工作则相对薄弱。基础调研能及时了解班组支局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管理、职工思想状况、班组支局长的市场营销意识等问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成果保驾护航。
3、听取职工的建议
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职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参与企业的管理,才能让企业不断发展。听取职工的建议和发展采取的方式很多,一是可以设立职工建议意见箱或建言信,并设立建议奖,对好的建议给予奖励;二是以班组支局所为单位召开调研座谈会,让职工直接把好的建议提供给局领导,让局领导做出相应的计划;三是设立局长接待日或建言电话,让职工直接给局长建议。通过以上途径,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又让职工参与了企业管理,也做好了各项业务发展的反馈工作。
4、加强职工邮政业务知识的学习
面对邮政新业务的.不断增多,有许多职工不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新业务,使得办理业务时不能做好新业务的推介工作,致使新业务的发展困难。虽然各级邮政企业都在举办各类培训班,但在培训的面和人员方面很小,而且没有起到人人都学习掌握及灵活推销的程度。我们可以利用召开班组、支局所调研会的机会,让企业的管理员或业务精英给职工讲解业务知识,这样可以让业务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给合,让培训人员与受训人员达到互动培训效果,更有利于职工接受和掌握业务知识。
三、把握好基层调研的尺度
企业要想把基层调研做好,为全局的经营发展服务,就要在调研过程中改变以往的大会制和局领导在台上讲的方式,采取以班组、支局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主要是听职工畅所欲言,围绕开会主题谈自己的想法、建议和意见,然后由管理员把全局开展的各项新业务进行全面介绍,让每位员工都了解掌握目前开办的业务,最后由局领导统筹安排全部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达到了调研的目的。而那种什么事情都由领导或管理员讲,班组支局所强制执行,这样的执行效果与前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对职工提出的每个问题和建议都要做好回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达到调研目的:一是职工从心里上感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变化,能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关心基层、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二是职工熟悉了邮政目前开办的业务,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三是职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信心大大增强;四是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和企业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基层调研的启示
(1)基层调研前,会理局的新业务比例只占30%以内,通过调研该局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法,实行分片包干管理办法,让片区管理人员带头参与前台营销,引导营业员做好客户的解释工作,发展邮政新业务,使新业务比例达到85%以上,每月新业务收入近5万元;20xx年完成代收保费173万元,比20xx年全年完成数翻了十番;邮政储蓄余额达到1.71亿元,实现净增余额4700余万元,提前半年完成州局计划,全县9个储蓄网点有8个网点余额突破1000万元;邮资封片业务实现了全县一县一封、一企一封、一校一封,业务收入近5万元。
(2)班组支局所的基础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化轨道,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充分调动基层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管理人员的潜能,同时,锻炼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营销能力。
(3)企业管理层工作方式得到了改变,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使工作落到了实处,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达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管理由虚到实,由抽象变具体,真正使管理与发展相得益彰。
(4)会理局通过基层调研,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全面了解各班组的经营动态,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关心企业、参与管理、参与经营的自觉氛围,充分体现“我是邮政人”的主人翁意识。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1
近年来,镇始终把工业强镇作为统领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服务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形成了工业园区为主体的空间布局,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一、全镇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建成1家铝材料制造企业(铝业)、3家设备制造企业(消防器材、电器机械、园林工具)、1家包装材料制造企业(印业)、24家建材企业(5家砼构件、3家采石、1家采砂、9家水泥砖瓦制品、6家金属门窗制造)、2家家具制造企业(1家木制家具、1家金属工具与家具)、4家服装布艺加工企业、3家食品加工企业。
另外还有5家电力、燃气及算来水供应企业(供电换流站2家、煤气站2家、自来水厂1家)。涉及1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截至XX年,全镇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7.33亿元。经济普查统计年均工业经济总收入2200万元,工业总量在全区乡镇排首位。
(一)工业企业空间布局
全镇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3.5平方公里,集镇集中发展点1.5平方公里。全镇38家企业主要发展铝材、建材、包装材料、食品、服装和家具制造业。有4家采矿业企业,主要从事石灰岩和砂石开采,分布在XX4个乡村及集镇。24家建筑材料企业以及4家包装材料及设备制造企业分布在全镇10多个村。只有铝业1家企业和3家小型建材企业分布在工业园区规划区内。我镇现有飞地工业企业1户。
(二)工业企业行业布局
在全镇38家企业中,采矿业企业4家,铝制造1家、建筑材料制造类企业24家,食品生产3家,服装加工3家,设备制造3家。另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5家。从行业分布来看,铝材及建筑材料制造企业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仍然是我镇工业经济的主导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园区外工业企业的发展愿望。
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的政策出台,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和高效发展。另一方面抑制了现有区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诉求愿望。加上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园区难以容纳区外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及产业政策限制,多数区外企业也缺乏向园区调迁的条件。
(二)产业规划布局不到位,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缓慢。
由于园区产业定位标准高,对引进项目规模的要求有点贪大求洋,进驻园区的项目,既没存在形态也没有形成业态(园区内有几个项目有征地就是不见开工)。区外工业企业项目发展似乎受到了空间和政策的制约,有原地踏步的趋势。
(三)“产城共荣”的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相对落后。
从现有城市新区建设、集镇建设以及信息产业园功能来看,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缺乏联系,存在城是城,园是园的独立性,产业发展有空心化的趋势。在工业与城镇怎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怎么配合等方面还缺乏整体思考,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没能有效融合。
(四)工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税源企业不多。
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企业、税源企业依旧是熟悉的名字,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很难看到新进企业。有的企业大,但交给地方的税收少。招商引资协议多、建设少,项目意向投资大,到位少,经济发展还在依靠原有老税源企业负重向前,工业经济总量与税收不成比例。
(五)行政效能低下影响了投资环境。
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服务意识淡薄,行政审批繁琐,效率低下,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关键在于工业企业项目落地难。在关心支持企业方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六)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多数小企业起步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全镇工业企业中,建材类和采矿类资源企业达28家,所占比例达到70%,由于此类资源性企业技术要求低,投资小,见效快,进入门槛低,易于被选择。特别是特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镇砖瓦砂石建筑材料为主的企业增加到24家。但部分企业已处于限产状况,产能明显过剩。
二是多数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式管理方式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滞后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企业主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低、管理门槛低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附加值低。
四是企业存在污染问题。铝厂、采石厂等企业的污染严重,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三、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构建新型工业格局。
突出招商引资,火眼遴选优势工业项目。继续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为重点,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主导,着力引进资源节约、生产环保、高税收、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力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化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工业新格局。
(二)坚持环境友好,确保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
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限制高耗能、杜绝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产城共荣,促进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
学习借鉴苏州先进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一体,建议规划、国土、工信和产业园区等部门应尽快启动新城区产城一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工业项目与园区外工业项目的共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产城共荣。
(四)坚持创新发展,统筹协调产业园区内外共同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平台。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着力规划产业功能分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从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龙头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把关等方面着手,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创新企业用地政策。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应结合现有工业园的发展政策,鼓励符合园区外落户的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联合方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拆除企业原所在地的'建筑物并实施退耕,维持现有土地使用总量。在不增加土地供应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区内外同时积聚发展。
三是创新工业发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工业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中的融资难题。
四是创新招商引资策略。既要对外招商引资,又要对内保商留资,保住本地传统产业。在主导产业方面强化重点企业(项目)引进,引进能延伸现有主导产业链条的企业项目。
四是创新企业兼并重组。要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大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优先保障兼并重组企业在兼并初期的要素供应,对重点企业兼并收购破产、停产、困难企业,在产权变更、能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支持。
鼓励企业多采购本地产品,鼓励企业配套发展,用混合所有制兼并重组壮大企业。华泰商品砼可以与境内砂石企业合作,铝业可以与乐星红旗合作。兼并合作对于涵养地方税收有很大的示范。经信部门要及时发布项目引进建设信息,推动更多项目配套发展。
(五)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并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代办审批,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对企业执法过程中应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加强高校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对企业家及高管人才建档入库,定期开展对话交流,让他们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2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近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业1.16万家,从业人员34.03万人。其中中型企业1206家,小型企业3527家,微型企业6852家。从企业构成看,三次产业构成为2.09:69.14:28.77。按登记类型分,内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为11573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家;外商投资企业3家。按行业分,农业企业1190家;工业企业3639家;建筑业680家;交通运输仓储业1136家;批发零售业2318家;住宿及餐饮业1723家;社会服务业647家;其他251家。20xx年1-10月新登记3284家。
截至20xx年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总产值完成1039.14亿元,同比增长12.67%,环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完成934.55亿元,同比增长12.46%,环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上交税金56.15亿元,同比增长12.58%;提供社会劳动报酬66.31亿元,同比增长13.89%。从市中小企业局重点监测的141家企业看,出现亏损的企业达到65家,亏损面46.1%。按行业分:工业企业106家,亏损55家,亏损面51.89%。亏损企业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机部件、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企业;建筑类企业9家,亏损3家,亏损面33.33%;服务业企业12家,亏损4家,亏损面30%;农业企业14家,亏损3家,亏损面21.43%。按规模大小分:中型企业54家,亏损26家,亏损面48.15%;小型企业78家,亏损38家,亏损面48.72%;微型企业9家,亏损1家,亏损面11.11%。停产半停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辅助、冶铸、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行业。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市连续出台4项扶持政策,在创业就业、税收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在政策执行方面,有的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策知晓度偏低。从收回的289份调查问卷看,中小微企业对我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比较了解的仅65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2.49%,一般了解的127家,占总数的43.94%;不太了解的达到93家,占总数的32.18%。政策知晓率偏低,有认识不到位、宣传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也有政府与企业交流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数企业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体实施的部门有十多个,条条框框太多、审批过程冗长。为了享受优惠,企业不得不“跑”遍相关部门,成本太高。有的企业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愿享受。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能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据市人社局反映,由于多数中小微企业因用工不规范、“五险一金”缴纳不全等问题,仅有20户企业申报,占全市中小微企业总数的0.13%。三是政策条款细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以贯彻落实。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一)“融资难”问题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xx年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困难程度远远大于往年。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89家企业中,有59家企业资金状况非常紧缺,比较紧缺的有151家,两项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2.66%。仅城区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就达5亿元以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银行融资“门槛高”。有159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5.02%)反映,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有109家企业(占37.72%)反映融资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有90家企业(占31.14%)反映向银行贷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会融资“成本高”。有118家企业(占40.83%)反应社会融资渠道不宽;有97家企业(占33.56%)反映向社会融资成本高。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年息20%左右,有的民间借贷年息甚至高达40%以上。三是银行“惜贷”、“抽贷”问题严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多数中小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风险远高于国有企业。超过七成的中小微企业反应,银行现在不仅“惜贷”,“抽贷”问题还很严重。比如,沁水县丰田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以来连本带息还款1800多万元,造成企业资金空前紧张。这一情况,泽州的泽地翠、晋大奶业,高平的国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四是外欠货款回笼周期长。多数中小微企业反应当前经济不景气,订单不断减少,库存量增加,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上升趋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不少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比如,泽州县世纪球墨铸管公司外欠资金高达亿元。五是“互助贷”隐患较大。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高平市推出“互助贷”信贷产品,由十多家企业互联互保,撬动银行资金。但有企业反映,这种信贷产品隐患较大,去年因一家企业出现还贷问题,导致互联互保的十多家企业必须还清该企业贷款后,方能申请本企业贷款业务,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三)“创新难”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调查问卷统计,面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仅有47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6.26%)认为企业已经转型,适应经济转型要求;有142家企业(占49.13%)认为可以适应经济转型要求,但持续经营有困难;有93家企业(占32.18%)认为亟待转型。尽管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遇到了极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创新驱动,一路飘红。比如,泽州县清慧制造有限公司,全年签订30多万件销售合同,1-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达到35639万元,同比增长27.3%,在我市冶铸行业一枝独秀。这样的企业还有城区的龙韵科技、高平的国丹食品、阳城的恒亚工贸等。事实表明,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要在经营思路上转型、产品上升级、技术上创新。而我市中小微企业起步于家庭作坊,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价值链低端,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抗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资金”,不敢创新。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影响企业即期利润,而且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二是“缺人才”,不能创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微企业普通员工有20%~50%的年度流动率,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有20%的流动率。加之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不大,人才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缺能力”,不会创新。调查问卷统计,企业经营者具有本科学历的仅45人,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5.57%;专科学历的119人,占41.18%;专科以下的114人,占39.45%。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26人,仅占8.99%;30-40岁的86人,占15.91%;40-50岁的119人,占41.17%;50-60岁的41人,占14.19%。企业经营者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知识与能力准备不足,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转型动力。
(四)信息不对等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年年谈,“信息不对称”是高频词汇。调查问卷统计,在企业获取哪方面信息难度较大上,有133家企业选择投融资信息,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02%;有107家企业选择规划及项目信息,占37.02%;有94家企业选择政策法规信息,占32.53%;有92家企业选择技术信息,占31.83%;有77家企业选择人才信息,占26.64%。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服务方面,有132家企业选择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占45.67%;有109家企业选择提供产业指导与市场开拓咨询服务,占37.72%;有86家企业选择组织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占29.76%。一方面,政府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沟通不畅,企业对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产业导向或开展的一些活动缺乏了解,导致想创业的找不到好项目,想转型的盲目上项目。比如,泽州县冶铸行业,由于缺乏宏观产业规划指导,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特别是铸管行业,20xx年有30家铸管企业,20xx年发展到50多家,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多数铸管企业濒临倒闭。另一方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营销、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务。
(五)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整体涨幅达15%以上;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停产半停产面大幅增加。从调查问卷统计看,近三年来利润增加在25%以上的仅2家,利润增加10-25%的67家,利润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润基本持平的160家,利润负增长5-10%的31家,利润负增长25%以上的4家。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
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xx”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政府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
(六)发挥新闻媒介作用,着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重奖,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县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06-02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10-23
县道调研报告07-13
关于企业发展调研报告02-17
县人才工作调研报告06-15
民营企业发展调研报告08-04
小微企业发展调研报告05-31
民营企业发展调研报告04-11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20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