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29 18:55:0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县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全县中小微型企业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中小微型企业开展了实地调研,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篇一: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日益趋紧,我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极大困难,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等矛盾更加突出,我县经济总体处于低位运行之中,下行压力较大。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企业实际状况,及时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加剧企业经营困难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原因,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发展壮大我县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5月下旬开始,县政协在冯兴钱副主席带领下,就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灵溪、龙港、金乡、钱库、宜山等地,实地视察苍南仪表、玉苍钢业、华昊化纤、盛高工艺、富立包装、中亚塑胶等三十余家企业,并召开多个由企业家代表、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座谈对策思路,同时发放了120多份问卷调查表,较为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7月上旬,调研组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好的做法,了解苍南在外企业的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经工商登记在册的企业10928家,其中属制造业的企业有3873家,规模以上企业283家。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标准,我县属于大型企业的仅有6家,其余均为中小微型企业。2011年,全县中小企业实现产值661.69亿元,占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2.8%,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产值184.7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4%。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苍南经济的发展趋势。

  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8.28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全县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6月份实现产值57.5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4%,其中产值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有18家,占32.7%。五大工业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9%(见表1),其中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的龙港镇,未能起到支撑作用,其工业经济持续低迷回落为历年罕见。

  全县六大支柱产业1-6月份实现产值68.5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3.6%,同比增长-6.3%(见表2)。印刷业由于产业链上下游无法拓展,印前设计能力普遍偏弱,印中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影响行业发展;塑料制品业主要是需求大幅下降及产品外销标准的提高,导致产品积压,企业压缩生产;纺织业中床上用品、针棉织类、服装类企业增长呈平稳态势,产值呈大幅下降;纸制品业中不干胶行业原材料比去年底增长了5%,而不干胶出口仍受出口代码及部分企业不干胶产品被限制出口等因素影响,在两头挤压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倍增;仪器仪表业中天信、苍仪等龙头企业订单比较稳定,原材料上涨影响较小,利润空间较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受瑞田停产和重组等影响,直接拉低规模以工业产值增幅2个百分点。

  全县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1.91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为近年来的低点),同时亏损企业同比上升20.5%(增幅为近年来高点)。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有90.35%企业目前处于微利或保本经营。全县283家规上企业中,产值负增长的127家,亏损企业49家,亏损额6599万元,中小企业正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难挨的日子。

  二、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素质性矛盾突出。一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企业订单下降,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部分企业生产出现负增长,利润明显下降,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二是产业层次较低,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县企业主要集中在印刷、塑料制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对抗成本上升等因素的能力非常低下,未来的经营困难程度还将增加。比如印刷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虽然众多企业拥有一流的机械设备,但还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创意设计水平不高,个性化服务能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塑编产业今年出口增幅下降,一季度产品库存积压明显,外贸标准的提高,使出口包装产品滞销。纺织业低小散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再生纺织业的气流纺,一些企业盲目投入扩大再生产,棉纱产品供大于求,以致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状态。

  2、资金制约影响企业发展。一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我县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的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在报表中真实性、透明度不高,加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抗风险能力弱、负债水平偏高等因素,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二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目前银行在抵押物中只认房产、地产,而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资产积累不足,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另外担保机构功能不完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滞后,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融资成本高。目前一般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加上存款回报、担保、中介等其他费用,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包括各种显性、隐性费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据调查,超20%的企业有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年利息为20%-30%不等,利率攀升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大幅提高,而高利贷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企业利润不足以支撑融资成本,就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四是部分企业资金运作不善。调研中发现,凡专注主业、经营管理较好的企业一般不会有资金压力,但企业扩张过快、负债率过高甚至参与房地产等其他方面投资的企业,普遍感觉资金紧张,我县个别企业已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3、土地瓶颈难以突破。一是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2011年全县新增用地指标仅为828亩,除了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用于工业的寥寥无几,严重影响我县实体经济的发展。龙港预登记需用地企业50多家,累计需用地2000亩无法解决;强盟股份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投向项目,需用地100亩,已完成选址,去年8月上报,至今仍未能解决用地指标;近10年来,金乡镇仅得到60.8亩的指标用于电化铝标准厂房建设,永益等4家企业已经准入评审,但用地指标也未得到落实;盛高工艺等2家超亿元的企业,至今尚无自己厂房,只能靠租用厂房进行生产。二是土地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科学。个别产业园区产值税收过低,难以体现亩均效益;个别招商引资项目,供地面积过大,土地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个别金属压延企业,现有产能已过剩,无需扩大再生产,却又能获批土地,公正公平择优的土地出让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三是土地批后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县还有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用地1500多亩,绝大多数是因为征地拆迁的原因,一直得不到很好处理;企业用地转让现象不时发生,给个别企业圈地炒地造成利益空间;退二进三行为还缺乏统一的科学规范的政策引导。

  4、政府服务仍需改善。一是建设环境差。工业项目落地难,2011年列入考核的84个计划开工、续建、竣工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只有12个项目,占14.29%。工业项目推进慢主要在于政策处理,工业用地未实行净地出让的缘故。临港启动区丰华科技的项目,一开工就遭遇群众无理阻扰,无法进场;宜山针织标准厂房项目属于09年开工项目,至今还未能动工建设。二是项目审批依然繁琐。审批项目设置过多,审批环节繁琐,审批时间过长;部门之间的审批制度不协调,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还需要申请人逐个部门地跑。三是部门重处罚轻服务现象依然存在。新《消防法》实施后,对消防通道有新的规定,许多企业可能达不到要求,主管部门应及时帮助企业提出符合实际整改方案,而不是一张处罚决定书了事。厂房改扩建新规定出台后,许多企业有增加生产建筑面积的要求,企业在厂房设计时,有关专业人员也应及早介入,避免出现事后反复。

  三、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如何有效提升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我县实体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1、落实政策到位,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一是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近年来,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和浙江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我县也将出台《关于优化环境促进苍南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有一定的含金量,希望能尽快出台并执行到位,关键是要在税负减免、出口退税机制完善等方面,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努力促进产业升级。我县企业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加快产业升级,已成为提升企业盈利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要加大引导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大力培育规模经济,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企业,重点加以培育和扶持,鼓励企业上市,落实专人跟踪帮扶;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做大做强我县工业国字号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要加强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交流平台,支持企业家赴高等院校培训和深造,培养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做实业的企业家队伍;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区域合作交流和企业培训等活动,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对于印刷业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如:苍南人在沪企业上海扬盛印务就是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以高品质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赢得市场;统领集团则专业加工票据,获得企业大发展,这都是很好的例子。对于再生纺织业关键是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对其整治不可一打了之,要做到疏堵结合。要尽快启动气流纺标准厂房、印染业标准厂房建设,统一用电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统一污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压力;要加快推进针织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企业做大自主品牌;要建立扶优汰劣的机制,加快发展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企业,逐步改变行业低、小、散状况。

  2、推动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要鼓励银行主动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允许仓储货单、存货、商标权、专利权、土地承包权等形式的动产及权利抵押,积极推行非全额担保和非完全抵押贷款。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办法、授信制度和授信额度,扩大票据业务和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授信服务。取消企业贷款中间环节收费,禁止强行推销保险、重复评估、收取咨询费等不合理作法。二是要探索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各种方式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充分利用我县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培育催生一批大小财团、投资公司等民间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基金,变民间资本“体外循环”为“体内循环”。三是要努力破解融资难题。要建立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评价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业绩考核,根据各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情况分配财政性存款;要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整合各涉企部门、金融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重振企业家精神和实业精神,提升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一个有好产品、好管理、好信誉、好带头人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将能迎刃而解。四是要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对于恶意的借贷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对于申请破产的企业,要彻查原因,防止将个人责任随意抛给社会的行为发生。

  3、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化解土地瓶颈制约。 一是要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工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进程,确保公平公正地配置土地资源,对于招商引资项目、在外苍南人回乡投资项目、本地企业新建或扩建项目,在符合规划和产业导向的前提下,均应一视同仁,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单位资源贡献率,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二是要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拆迁安置务必做到同步,减少政策处理的阻力;工业用地务必做到净地出让,减少企业投入产出周期;村级返回地指标未落实的,建议代之以合理的征地货币补偿,还历史欠债。三是要盘活土地存量,寻求土地增量。要加快龙港新城围垦区吹填进度,科学做好新区内产业集聚区规划,充分考虑苍南今后发展实体经济的用地需求,工业用地面积规划不宜过小;要开展工业用地清理工作,对长期闲置不用或用而未尽的工业用地,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依法收回土地、核减用地面积或政府回购再出让等手段,促进项目落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要以县政府出台工业实体经济政策大幅放宽工业项目经济技术指标限制的新规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厂房改扩建,提高现有工业用地的单位产出。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用地退二进三政策,确定合理的分成比例,鼓励城镇中心区、居民集聚区内企业向工业园区或功能区迁移,打造宜居环境,增加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建议以金乡镇为试点,只要企业自愿,鼓励二环路内企业迁往金乡工业功能区。

  4、改善发展环境,优化政府服务,壮大苍南实体经济。一是要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的前置条件和重复审批,鉴于当前的审批事项基本上是上级政府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设立,取消、削减难度较大,对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推行联合审批制度,是在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得到实施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现实的有效途径。强化对部门行政审批绩效的监管,健全审批责任的追究制度,对超越职权审批和不按规定实施审批的,要严格追究审批部门负责人和审批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村霸、地霸、行霸,坚决查处各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企业经营权益的非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禁止强制企业提供赞助、资助、捐献财物,征订各类报刊、书籍;禁止强行要求企业参加法定保险项目之外的保险;停止以各种名义对企业过多的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规范对企业的各类检查活动,建议实行政府部门对企业检查活动在县效能中心备案制度;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防止“吃、拿、卡、要”。三是要鼓励企业创新。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有关政策,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把对企业的财政性奖励和补助的重点转移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在经济低潮期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逐步向科技型、自主研发型企业转变。四是要打造好政府服务平台。要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发挥苍南浙大博士后基地的作用,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支持;要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型产品、技术展览展会和合作交流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要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融资、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紧密融合。

  篇二: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全县中小微型企业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的服务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我们对辖区内的中小微型企业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小微型企业总体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7%,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以上,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微型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县中小微型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布局合理、集聚力增强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中小企微型业发展迅猛,到2011年底,预计全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到3370户,同比增加567户,其中工业企业676户,同比增加155户;二是产业布局不断拓宽。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发展由最初的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逐步向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资源采掘、化工、机械、建材等行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我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独树一帜,已成为安徽小麦加工第一县。三是对社会贡献显著。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方财政增收,而且扩大了就业空间,增加了群众收入,维护了一方和谐稳定。2011年预计全县中小微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利税8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4980个。

  二、我县的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中快速成长

  我县中小微型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省、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成就一批成长性较好的创业成功典型,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吸纳安置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如萧县金昱混凝土有限公司、萧县东方玻璃有限公司、安徽金玉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恒泰纺织有限公司等,特别是恒泰纺织有限公司,成长速度尤为突出。恒泰纺织有限公司于2004年10月开始建设,2005年4月投产,时为4200纱锭;2006年新增4200纱锭,达到8400纱锭;2007年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序列。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纺织行业形成强烈冲击,萧县恒泰纺织有限公司也不例外。公司抓住回纺纱原料价格降低的优势,将回纺纱价格定在低于当时普通纱1500元/吨左右的价格冲击我国以高阳县为中心的河北保定地区一举成功,产品很受欢迎,供不应求,经常出现用户先汇款后带车到恒泰等货的现象。在我国纺织业普遍感到迷茫、绝大部分企业在低谷中挣扎的情况下,恒泰率先跃出低谷,成为“一枝独秀”。到2008年底,回纺纱仅生产3个月时间,不但弥补了前8个月因金融危机造成的亏损,还实现利润124万元。

  2009年,企业开始实施新增21600纱锭的技术改造工程。该项目被列入宿州市重点调度的技术改造项目。同年,企业还被列入宿州市经济运行重点调度企业。

  恒泰的发展归结于掌门人思维活、理念新,舍得花巨资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2008-2010年三年翻翻。生产规模由2008年的8400纱锭扩大到30000纱锭,工业产值、利润、税金分别由2008年的2868万元、124万元、29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5635万元、506万元、159万元。

  三、园区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园区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经过多年努力,我县经济开发区“以区带园”的工业经济主战场作用日益突出。化轻、食品、皮革、姬村、循环经济等特色工业园区、4个新兴乡村工业园和3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进展顺利。目前,各园区签约入园企业合计已达105家,总投资111.1亿元,其中在建30家,投产21家,特别是我县4个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园区的建设成效尤为显著,实施一年多来,建设面积已达到1206亩,累计投入资金总额3076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6707万元,入驻企业投资24060万元,建设厂房37340平方米,铺设道路总长6637米,架设供电、通讯线路8000米,累计入园企业19家,投产企业11家,吸纳就业人员1400人,实现工业产值23000万元,利税1600万元。

  县委、县政府为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立足长远,规划先行,制订了全县“一区四园”(即经济开发区、张庄寨镇、杨楼镇、丁里镇、龙城镇四个新型乡村工业园)。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的基础是依托当地产业基础、传统工艺、资源等。在园区建设中,县政府积极帮助各园区认真搞好规划,突出产业特色、扩大集聚效应。张庄寨园区根据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多为从事服装加工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引进服装加工业和纺织业,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已入园投产的隆盛制衣项目就是本地外出务工人员从常熟引进的。杨楼园区充分利于棉产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引进的萧县金宏地毯纱有限责任公司、萧县金利达地毯纱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投产。丁里园区发展的重点是服装加工和家居用品。各个园区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节约,有利于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市场的交流和拓展。

  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总体上是正常的、健康的,长期向好的趋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既有一些长期制约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老问题,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融资难问题还很突出,技术装备、科技水平不高等,又有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给中小企微型业带来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规模偏小。虽然近年来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在数量上有一定改观,但由于初创时就遇到资金量小的问题,而且一直未能很好得到解决。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骨干企业的比重小,真正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不够多。融资渠道不畅。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基本上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一些企业由于受资金困扰,生产形不成规模,产品上不了档次,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造成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中小微型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企业的信誉度欠佳,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少,缺乏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三是抵押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成本高;四是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缺少从事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的机构。企业人才缺乏。多数中小微型企业缺少技术和管理人才,加上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只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使用,而轻视对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全县中小微型企业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人很少,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县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为主,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政策落实不够。国家、省、市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有些政策仍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扶持、鼓励措施不到位,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仍有待改善。

  五、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

  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先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必须树立加快发展意识,用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更新、政策措施上的大突破,促进中小微型企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加大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力度;推进发展模式创新,树立集群化发展理念,按照中小微型企业重点发展工业、工业重点发展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突出发展龙头企业的思路,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特色经济发展,为中小微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努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近几年来,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我县在落实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必须看到,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今后,政府还必须继续坚持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推进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优化政策环境。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扶持中小企微型业各项政策,一方面要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完善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优化服务环境。对中小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实行统一收费政策,统一收费标准,向社会和企业公布,让企业清楚明了,坚决杜绝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乱拉赞助。政府部门要搭建为非公企业服务的平台。一是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建立企业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平台。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微型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把中小微型企业家培训纳入全县企业干部培训计划,鼓励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

  (三)进一步完善融资体系,加大信贷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很多中小微型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资金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融资体系。

  1、着力解决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

  鼓励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进信贷方式创新,积极开办创业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品种,以扩大贷款的抵押担保范围,帮助解决中小微型企业因缺乏不动产而面临的抵押难问题。大力推进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为担保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鼓励企业间金融互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包括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构建由政府政策性担保、社会商业担保、民间互助性担保等组成的多层次、多形式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2、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一要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二要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要积极主动地和银行、担保公司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3、创造良好的信贷融资条件。

  政府积极搭建银行和中小微型企业对接的“融资平台”,建立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和项目风险评估制度,加快推进中小微型企业资信等级的评定工作,为银企之间的合作提供信息服务,抓好银企合作项目执行落实、监督、检查和协调,促进资金发挥效益,规避风险。

  (四)加快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护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市场获得必要的发展要素,努力解决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探索属地管理等有利于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调研报告10-26

对县五保供养状况调研报告12-31

校园安全状况调研报告03-11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5-31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28

儿童健康状况调研报告05-06

家庭用电状况调研报告范文07-29

区拆迁状况调研报告范文10-28

最新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5-29

网吧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