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职工福利保障报告

时间:2024-09-17 18:51:06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职工福利保障报告

  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2016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为70.4,处于基础水平的中间位置。国企、有工会的企业、上市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员工福利保障较高,民营企业最低。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提供福利保障往往重激励、轻保障,公平性指数偏低。

2016职工福利保障报告

  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品超告诉《中国保险报》记者,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福利保障制度体系日益完善,但通过这次对福利保障指数的深入分析也发现,企业在给职工提供保障的时候,确实存在“重激励、轻保障和公平性指数偏低”的问题。这种倾向一方面表现在法定的保险项目上,同时也在非社保项目上存在。

  常品超认为,应该从两个层面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强制性的社会保险。职工社会福利保障的基本面属于强制性,是企业经营中不可逾越的底线,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履行社会福利保障义务,如果不是出现不可抗力,是不允许企业在时间和额度上有所减缓的。其次是商业补充保险、企业福利制度的层面。

  分行业看,金融业福利保障指数为72.1,位居各行业之首,同时满意度评价额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益评价较差,在各行业中居于下游。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等名列前茅。排名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企业的职工福利保障指数要明显高于非互联网企业,二者的这一指数分别为71.5和70.0。不过,职工福利保障指数的一级指标并不完全如此。例如公平性指数,互联网企业为67.8,明显低于非互联网企业(69.6)。当然,互联网企业的充实性指数、满意度评价指数和效益评价指数都要明显好于非互联网企业。

  报告显示,企业职工希望自身的福利保障能够进一步提高,在希望增加的福利保障类型中,主要是希望企业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而对社会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的进一步需求较弱。报告显示,有56.7%和51.5%的职工分别选择了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均超过半数;而选择非保险类福利和社会保险的职工分别只有39.2%和38.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坦言:“一方面,住房公积金具有较高的货币化程度,容易变现,人们更关注短期的利益;另一方面,社会保险覆盖程度较高,从避免老年贫困的角度已经满足了很多的需求,因此,选择住房公积金的人数最多,而选择社会保险的人数最少。同样,商业补充保险在企业职工福利保障体系中缺口较大,而且可以有效化解个人或其家庭的诸多风险,因此也比较受欢迎;非保险类福利大多是短期性或生产性的,所以企业职工对此进一步增加的需求最弱。”

  报告还显示,对于那些希望企业在商业补充保险上加大投入的职工来说,重大疾病保险居于首位,占比高达30.9%。其次是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意外保险,选择这两项的职工比例分别高达15.8%和13.9%。此外,选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比例也较高,分别是12.7%和10.9%。可以看出,在商业补充保险上,企业职工最为看重的是医疗和养老领域。

  对此,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茂表示:“商业保险公司应该在提高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上下大气力,尤其是针对需求、痛点,开发保障性强的产品,包括个人税优健康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普及性有待提高的产品。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保基金、职业年金、个人税延养老金管理。”

【职工福利保障报告】相关文章:

街道工会职工福利发放自查报告10-30

劳动保障述职报告07-28

社会保障述职报告09-22

保障性住房调研报告08-27

劳动保障个人述职报告08-04

三八妇女节职工福利02-14

关于社会保障的述职报告10-23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09-01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述职报告06-26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