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论文

时间:2022-10-09 01:11:24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论文

  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论文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论文

  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论文【1】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实践导向向财务分析转变、会计教学理念三个方面探讨了实际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财会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综合素质的角度分别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会计教学 批判思维能力 财务分析

  在目前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会计相关专业的入学人数逐年增加,如果能够更好地完成对这批高校学生的会计教学任务,那么随着高校的学生逐渐走入社会、融入社会,他们必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由此可见,在目前市场经济秩序并不完善的今天,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也间接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传统的会计教学大多依靠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典型的模式是:老师讲解、然后学生记忆,这样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应对变化的工作环境时显得适应能力不足。

  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更多地引入推理元素,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维的过程。

  而要具体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辨识要讨论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理论要求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全体参与者产生争论、分歧或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针对所列的问题,列出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及相应要进行学习的内容

  这一部分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主体,在列出问题之后应针对问题列出所有正面、反面等所能考虑的因素。

  这个过程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这可以说是培养批判思维的开端,这些因素是已经了解的知识,而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写出他们还希望指导及学习什么,并通过对比教学前后学生关于此项的回答来评价会计教学的效果。

  3.总结与逆向思考

  引导学生善于记录、串联重要信息,这对于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信息时代大背景下,信息的收集、筛选与整理的能力对于我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与外部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步骤中,逆向分析思考是关键的一环。

  逆向分析即从问题的最后结论反向思考,这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行为目标和思维推理的技能。

  (二)由实践导向回归财务分析

  注重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使得财会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架构及概念,而在深刻理解各种会计原则、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财会专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变化多端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会计教学中应建立“批判思维—会计基础理论—程序操作—财务分析”的体系,而如何有效地衔接实务操作与财务分析则成为会计教学中关键的一环。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

  具体应当注意对以下教学方法的应用:

  1.案例教学

  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案例教学将学生至于实际的商业环境中,学生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并进行分析。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会计主体,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及要求的会计知识不同,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不同的场景,分小组就此作出不同的财务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财务预测能力。

  此外,除了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课后还可以重读案例、讨论案例或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与调查,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2.讨论法

  讨论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而各抒己见,最终获得知识的方法。

  通过对基础理论知识或是实际案例的探讨,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对讨论进行评价、总结与归纳。

  在实践中应加强会计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一理论向实践操作的转换,丰富 “批判思维—会计基础理论—程序操作—财务分析”的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操作与财务分析进行更好地衔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会计教学理念的探讨

  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好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学科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授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使之成为专业人员,而应当是培养他们未来能够成为专业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相联系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与之息息相关,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科技及会计本身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确定了相应的会计教学的目标。

  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笔者认为我们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应当是:在具有广博的专业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素质下,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除此之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容易忽视但却至关重要,应当通过相关的专题讨论与交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使之适当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案例分析当中。

  参考文献:

  [1]底萌妍.对本科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06.

  [2]苏丽娟. 浅析会计教学由实践再回归财务分析[J].财经界,2011,06.

  会计本科实践教学论文【2】

  摘要: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等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树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不断完善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从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会计专业创新学分制度、专业导师制度等方面,探讨了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方法以及保障对策,以期提高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并且具有专业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对策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并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在大学生从学生逐渐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培养目标必须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变化的趋势、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容量加大,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够驾驭、引领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依照按学科大类培养专业人才的主导思想和“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和科研训练+创新学习与研究”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按高标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综合性、高素质特点,能在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起骨干和领导作用的优秀本科人才。

  为此,对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后,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后,不仅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管理工作当中,而且其创新意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根据我国高校的发展和现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满足本科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校要为本科生充分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大学生的大学学习过程是从学生到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完成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把这些纯粹的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还要加强思想品德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培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水平 必须实事求是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考虑大学软件和硬件条件。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的条件远远超过学校的条件,则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如果方案要求的过于简单,一方面则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使现有条件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目标的重要组成。

  (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时期应该担负起造就创新人才的任务。

  从本科阶段开始,除了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注意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其优秀者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储备。

  在大学的实践教学中,一切活动应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成功的大学教育,包括专业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课堂实践子系统 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内容。

  从会计专业来看,会计案例教学属于会计专业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用合适的案例,运用这类真实性较强的材料,诸如取自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资料来训练学生,让其不离开学校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并着手研究,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

  实验教学内容是指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以及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如每一门理论课程所含的课内课外实验、上机操作等,也包括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实验等。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正常的专业课程内就包含有大量的实验性内容,此外,还可以设置单独的实验课程,通过专门的大量的会计实验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非常形象生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易被学生接受,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会计教学中贯穿案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方法的使用,可使方法介绍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

  因而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案例教学,以经典的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将方法的讲解与应用,通过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在创新性上迈出一大步。

  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倡搜集较好的案例,采用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可以来自会计工作实践,也可以是教师本人已经完成的或正在研究的课题。

  根据会计课程中要讲授的主要理论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和数据,通过案例来模拟再现会计课程中的理论和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可以选用的案例也越来越丰富,例如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就是非常好的案例资料,选取这样的案例资料,不仅真实,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搜集较好的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阅读、思考、分析、判断。

  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会计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会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理论方法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

  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指对所学专业如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

  各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须紧扣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会计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以较快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

  高校会计专业在各学期都开设会计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对涉及到有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可事先编制好相应的实验资料,等任

  课教师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在会计实验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或安排学生在课外学时进行验证性实验。

  这样学生可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对抽象费解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分析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和理解。

  (二)社会实践子系统,为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会计模拟实验的环境中进行,真正用于实践,可以利用和实习基地签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校外实习。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全学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社会调查可采用自行组织的调查、承担委托的调查,参与政府组织的调查,参与本单位调查咨询实体组织的调查等形式。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形式达到对事物的实质性认识。

  会计专业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专业,因此客观上会计专业的社会调查具备先天的优势条件。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证券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专业可以把社会调查的目标定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及时。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优秀群体,因此是会计专业的极佳调查对象。

  建立进行校外实习,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为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环境中进行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模拟实验过程,真正用于实践,可以通过利用和实习基地签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校外实习。

  这种实践教学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学生一方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拿到实践中去运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发现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也有利于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三)认识与毕业实习子系统 认识实习一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要求和工作及研究领域建立起基本概念,确立学习目标;二是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前面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毕业实习子系统是每个专业都必须进行的专业研究阶段的实习过程。

  这部分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性质和实践过程。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一次总结,通过这次总结后,应该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从大学学习阶段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衔接点,在这个衔接点上,大学生应该较好地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衔接和转折。

  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做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

  毕业论文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

  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选题、开题、指导与成绩评定等环节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真正能将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三、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树立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面对我国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重大转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客观现实,社会各个领域对诸如财会等专业的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内涵、需求层次、规格结构、知识技能结构上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至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评价标准、衡量标准、使用标准也相应地发生了同样深刻的变化,致使管理类人才培育模式和实现路径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适应这一变化,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探索个性化的培养方式,突出特色人才培养,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应当具有不同的要求。

  在不同层次的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上应当体现特色,重点大学要突出理论特色,一般院校要突出应用性特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强学生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和剖析现实经济现象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在基础性管理类人才培养方面,围绕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知识准备,加大数理课程和计量课程训练,强化学生在构造经济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相关资源建设,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成效如何,还与实践教学的研究、实践教学教材、指导教师与管理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资源密切相关。

  目前,有关财会专业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高校应该多作一些探索、研究和尝试。

  一是丰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体系;二是开展符合经管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指导教材的修改、编写与积累;三是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制度、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均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财会专业从理论层次上应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这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完成从专业入门、系统专业学习到高层次专业理论学习的专业学习过程,从专业内容上讲应该有一定的覆盖面,除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纯粹的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应该包括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完备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在专业结构方面,不仅要有理论部分,还要有相应配套的实践部分,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

  此外,财会专业应该从制度上保证专业课教师参与实践和进修,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是构建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三)优化专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高等学校要适应并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高校经济类专业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着力加强诸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发展和扶持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同时,要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部署,树立前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其中,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校财会专业等管理类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还必须适应我国人才就业市场变化的趋势,要根据新时期新环境下职业岗位和人才就业市场发生的新变化及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类型结构,增强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活力。

  会计专业是应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的学科,因此,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适时开设证券评价等交叉性学科专业,提高会计专业的应用方向性。

  (四)设立会计专业实践的创新学分制度和会计专业导师制度 学分制是世界各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一份富有弹性的指导性培养计划和一套灵活的管理制度,其出发点是使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全面发展,其归宿是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因此,实施和不断完善学分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和国际教育沟通的一个途径。

  为了既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又防止过分放任的弊端,学分制与导师制相结合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给予实践教学以充分的重视。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必须完成的专业理论学习后,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从事会计专业有关的创新研究活动,这种活动应该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在会计专业的某些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高校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应该鼓励这种创新研究,可以设立专业导师制度和专业创新学分制度作为制度层面的保障。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适应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从会计专业自身的发展看,要注意优化专业结构,要注意交叉学科的发展,比如和金融专业结合可以创设证券会计评价专业方向,和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结合可以创设会计信息分析评价等专业方向,此外在会计专业内部,加强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建立起符合会计专业发展方向的大财务观。

  在制度层面上,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建立会计专业的创新学分制度和会计专业的导师制度,要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会计专业的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要从制度上保证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构建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此外,构建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物质上的支持,高校应该加强对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实践教学的投入,使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实践教学获得物质上的保障,从而有利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探讨论文10-01

教学模式论文10-01

工商管理本科案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08

改革高校本科生物教学模式论文10-09

本科经济法微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10-12

本科护理教育模式的探究论文10-08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10-08

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10-01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