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研究论文
针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如学生厌学,成绩下降等问题,结合学生及课程特点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减少理论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等相应对策,着重对学生计量分析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际观测资料为背景,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为工具的研究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经济规律的交叉学科,对于我院的全日制本科经济类的学生主要讲授内容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一元模型和多元模型;放宽基本假设的计量经济模型,包括异方差、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和随机解释变量问题;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等[1]。
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就包括《计量经济学》。将《计量经济学》首次列入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是我国经济学学科教学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对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下滑。很多学生不能按时上课,或者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抄袭作业。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只有70分左右,不及格的学生占到8%以上,远差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成绩。对于《计量经济学》这样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果成绩太差,将造成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弱,缺乏定量分析的意识,进而影响到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二、原因分析
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兴趣不高,成绩较差,如果简单归结于学生学习不努力、基础差等原因是不合理的。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等方面来探讨原因。
(一)学习动机不强
由于我校计量经济学是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开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试成绩以及老师的表扬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日益减弱。准备毕业工作的学生只对找工作有益处,将来工作用得着的课程感兴趣,而对其他的课程仅仅追求及格。同样准备考研的同学也只是对考研有帮助的课程才肯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他们把《计量经济学》同《财务管理》、《金融学》、《英语》等其它课程相比,普遍认为后者能够学到一些实际的工作技能,而前者只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或者即使用到,也可以借助于现成的工具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对前者的学习动机远弱于后者。
(二)课程难度较高
《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的交叉学科,其中大量使用到数学、统计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不同于《金融学》等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即可说明一个原理。比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示和参数的矩阵方式求解,需要大量运用线性代数的工具进行推导,因而非常抽象。由于经济类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教师若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讲
授完这些抽象的数学原理的推导,学生很难听懂,不得不放弃听讲,转为以自学为主,进而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 几乎都以讲授为主,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没有很好展开。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大量用到数学与统计学知识,较多地偏于理论方法的证明,使部分学生感到有一定困难,且与经济学课程似乎有一定距离。
由于教学条件较差或者缺少实验师资力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推导与数学运算,难免会对计量经济学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课后作业也完成不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更谈不上运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现实经济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方法的介绍,而这些方法离开了计算机又很难实际运用,而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学生学了不少估计和检验的方法,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或者对计算的结果还是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计量经济学研究应包括建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却讨论得较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练习也很不够[2]。
三、对策与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也要有针对性地从多个方面改进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善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于一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时,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努力来学习这门课程,否则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习。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生固然有从事所学“专业”的,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的职业,跟专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从大学得到的只是学养和素质。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化做事的素质,与人合作的基本能力能,应该是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人。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其未来工作的有用性。教师可以结合经济类科学的前沿,介绍一些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经济学、金融学问题和现象都可以用计量经济学来揭示和解释。
(二)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减轻难度,着重计量分析思维的培养
本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要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要强调实际的经济背景。本科毕业生除了少部分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外,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在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应当定位在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应当以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由浅入深为线索,将各个单元串接起来。每一单元以实例分析和计算为中心,在分析中引入新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尽量回避数学推导,同步进行某一特定软件的教学,并注意已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在分析中的应用。在每一单元,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计算,完成该单元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软件计算方法的教学,并配合实际习题练习,层层深入,逐步巩固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打破计量经济学教材纯数学推导的局面,使软件教学与理论方法教学一一对应,及时练习和巩固。按照这一方法组织教学,即使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3]。
(三)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计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应当建立适应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库。在建立案例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来源广泛,尽量利用针对性强的经济实证分析材料,素材可以取自国内外,尤其是那些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或著作,也可以来源于教师承担的相关科学研究项目,以增加对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案例数据来源的方便性,能够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在案例分析中体现出对经济热点主题的反映和解释,改变教材中实例一成不变的现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三是案例要能够尽量浓缩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四是案例应包含有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因为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传递信息,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做到经济学理论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其软件应用的结合[2,4]。
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应编写上机实习指导,并要求学生掌握一个计量分析软件。掌握了一个计量软件等于掌握了一个有用的工具。目前在经济计量分析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应用软件有Eviews、SPSS、SAS、STATA。这些软件解决问题的方法原理是一致的,但处理计量经济问题的功能强弱有差别。对本科生教学来说,使用Eviews 软件是比较适宜的[1]。
上机实际操作也是案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的,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要给学生安排一次。这里的所谓案例,是经教师精心设定的一个经济计量问题。学生在建模分析中要达到的目的是,掌握经济计量软件建模的计算机实现过程、读懂输出结果、撰写分析报告。为此,必须编写上机实习指导,具体地列出实习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计量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的实际能力,应在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针对某些具体经济问题,至少要自己动手做一个模型,写出分析研究的报告,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课程论文,这方面应当成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而且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规律,认真把握课程的特点,以求获得活跃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效果。
【 浅谈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10-26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问题研究论文10-09
浅谈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研究论文10-10
浅谈现代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10-11
浅谈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育论文10-12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10-10
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