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提升育人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论文
【摘要】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工作任务;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许多方面还刚刚起步,尤其是在育人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新建地方高校提升育人能力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育人能力 提升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工作任务;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将“四学”即“学会学习(1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1earning to do)”、“学会交往(1earning to live to—gather)”、“学会做人(1earning to be)”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并坚决地重申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着育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来源概况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从1999年到2005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198所本科院校,占全国701所本科院校的28.25%。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处在省会城市之外的中等城市,常常是地级市内唯一的本科高校。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学校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来源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这类院校通常是由高职、高专、师专、教育学院等各种教育机构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又可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成的,常常在校名中冠以“工学院”或“工程学院”的字眼;一类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高职高专升本的院校,直接以所在城市命名。二是由师范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此类院校大多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教育学院合并后再升格的。升本之后,有些学校在校名中保留“师范”两字,有些则以地市取名。这些学校仍以从事教师教育为主,辅以培养其他专业人才,或是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大约70%是由原来的师专或承担着师资培养任务的学校与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的。三是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转制而形成的院校。此类院校基本形成了普高、成高和高职三类教育并举的格局,并努力朝普高方向发展。总之,新建本科院校来源复杂,互不相同。
二、新建本科院校提升育人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办学层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办学水平的提高,新建地方高校,在许多方面还刚刚起步,尤其是在育人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新建地方高校提升育人能力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1.是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从发展战略目标看,是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战略实施看,强调“三个文明”共同推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
2.是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由美国人马丁·特罗首先提出的。从上世纪末至今,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遽扩大,现已基本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数量上的要求。可是,在这繁荣表象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数量扩张的同时而忽视了育人能力的提高,导致多重质量观掩饰下的高等教育质量发生严重下降;百分之八、九十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不过是御用文人们违心炮制的虚假数字,大学生们正遭遇着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压榨和冰冻;大学是什么,大学的理念已经成为很多掌握高等教育资源的人的玩笑。大学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她的公信力正一点点走向虚无。总之,在我国,所谓的“大众化”除了在数量上给人带来快感之外,更多的是令人对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产生巨大的忧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只有把育人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教育和个人协调发展的教育公平、质量观,才能把握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理念的本质,才能促进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3.是新建地方性高校的自身发展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的来源多样,以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为主,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经验、办学资源、学校声誉等方面与老牌的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它又不是原有高职高专的简单拓展和放大,而是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就是办学理念模糊,认识不足。时下有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尚不清晰,要么好高骛远,要“创建全国一流”,或“名牌大学”等,要么妄自菲薄或放任自流,对于如何办好本科,办什么样的本科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次就是师资实力较弱,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来,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在引进师资、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与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新建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成果和实现载体,在实现办学层次和育人职能制度性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实现办学质量和育人能力的实质性的提升。因为新建地方高校涉及面更广、学生人数更多,也更能反映未来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4.是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般认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由两方面的问题构成:一是多系统集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单系统的内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首先与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相吻合,为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才能研究自身的发展问题。作为高等教育自身,在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相对社会地位逐渐下降或动摇、逐渐走向社会边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四要素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过程。作为新建高校管理者、教育者,研究其育人规律,提升育人水平,必须紧密结合这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认为,数量的增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素指标,没有数量的增长,也就谈不上发展,但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还远不够,还要有质量的提高,不顾质量提高的数量增长只能是一种“泡沫式”的数量增长。高等教育结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数量增长了,质量提高了,如果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和人才的大量积压。所谓的结构性调整,就是通过优化结构来发展高等教育,包括优化层次、科类、形式和地区结构,通过优化可以产生花费最少、效益最大的效果。
三、新建本科院校提升育人能力的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核心是育人。育人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源于育人。新建本科院校在提升育人能力的过程中,必将会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从而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实现办学水平的提升。 首先,有利于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地位。受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高教系统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它们中的某些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国际一流,特色鲜明。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处于地市级城市,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对口的合格人才,如果能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育人水平,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对提高学院地位和社会影响显然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利于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专科学校通过升本后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这类学校在中国高教系统中一直属于较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科类结构仍然不合理。师范、财经、政法、管理等专业所占比重过大,而工程技术类专业比重过小,这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愿望相违背。如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在校生中,师范生的比例最高时达80%以上,近年来也在60%左右,师范专业和其它人文类专业改办工科专业困难很大。第二,专业特色和学科特色仍不突出。此类学校中一般是由专科升格而成,一些学校尚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在办学上仍沿用专科的一些作法,充其量只是“扩大了的专科”。学科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基本平台,是高校建立院系专业以及设置教学科研组织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在提高办学层次之后,从学校性质出发,根据学科自身现状和发展目标定位,加强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才能实现育人能力的提升。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并保证质量,创造并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
再次,有利于带动和影响传统大学的教学改革。伴随我国高校大量扩招,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大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学科型人才。长期以来过分注重学科教育,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教学脱离实际。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密切,它培养的是地方第一线的急需人才,它要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优势,能带动和影响传统大学的改革,使传统大学走出象牙之塔,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传统的大学也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调整现有结构,建立以少数学科教育为龙头,面向社会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体系,才能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等各种关系。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
[2]孙海.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中的四个基本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5).
[3]聂肩元,张建.科学发展观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J].理论观察,2004,(5).
[4]王保华,张婕.高等教育地方化——地级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本论文属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7YB138)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提升育人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论文】相关文章: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定位与发展的论文10-04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论文10-09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内容及举措论文10-08
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论文10-09
新建本科院校筹资渠道论文10-09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问题论文10-09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分析论文10-09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论文10-08
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教育分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