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生学业导师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时间:2023-03-22 08:10:38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本科生学业导师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一、本科生学业导师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本科生学业导师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机构职责不太清晰

  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很多高校的现实选择,但也有不少高校对其必要性的认知存在异议并没有推行该制度。目前已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国内高校大多形式重于实质,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表现在组织者或管理者对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认识既不到位,也不统一。很多观点认为,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和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职能交叉,与教师的概念内涵相近、工作职责相似,没有必要加以严格区别。班主任(辅导员)、授课教师可以同时承担学业导师的工作任务,不需要配备专门的学业导师。另一方面表现在高校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责不太清晰。有不少高校虽然意识到给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的重要意义,但究竟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还是由学院或系来具体落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论。管理机构不明确必然导致管理职责模糊、不清晰。

  2.导师资格缺乏标准,选聘方式有待商榷

  有些高校明确规定,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必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些高校规定学业导师可以由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老师担任。也有的高校鉴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规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熟悉教学的管理人员甚至是在校的研究生都可以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对于本科生学业导师,不少高校并没有规定明确的任职资格标准。在导师的选聘方式上,不同的高校做法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是由学校遴选或指定,有的是由学院或教学系酌情确定,也有的是由本人申请组织部门审核后确定,等等。在学业导师的选聘方式上,几乎没有学校采用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产生。

  3.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关于学业导师的管理制度,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总体上看都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的管理制度只对一般的管理内容进行简单的规定,有的只原则性规定了工作组织程序,制度本身既不系统,也不完善,在实践运行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如何选拔导师,导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业,指导的过程如何保障和监控,指导的幅度和层次如何确定,学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如何考评,考核和评价的结果如何兑现激励等内容都需要在制度中加以明确。

  4.考核评价不尽合理,激励保障不能到位

  目前,实行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高校,对于该项工作的考核手段和措施大都不尽合理和科学。考核和评价往往只是走过场,有的只有他评,没有自评;有的只有自评,没有他评;有的虽然包含自评和他评等内容,但评价的过程组织并不科学严谨,评价的指标和项目也比较粗糙、简单。还有的高校虽然推行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但只是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布置,至于是否去做,做的效率如何、效果怎样,并没有认真考评甚至没有考评。有的高校虽然考核评价工作做得相对细致深入,但是没有相应的激励奖惩配套措施,或者虽有奖惩,但是激励保障措施不到位,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没有评价,难以兑现奖惩,没有考核,难以兑现激励。激励保障、奖惩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反过来又会阻碍考核评价工作的深入持久。

  二、加强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体制的模式创新及其路径选择

  1.加强领导,明确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组织领导工作是该工程的基本保证和保障,也是最终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推行,需要在学校层面成立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委员会,作为统筹部署学业指导工作的领导机构。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既要包含学校相关领导,也要包含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还要吸纳学院或系相关工作的负责人,校内各方齐抓共管。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本科生学业导师工作的日常管理。

  2.细化标准,推行合理的选聘方式和流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业导师的任职资格和选聘方式是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证。不同的学校,实际校情不同,学业导师的确定可以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建议对学业导师设置AB角,A角由资深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B角由相对年轻的教师或学业综合素质较高的研究生担任。这样的导师配置,既保证了学业指导工作的严肃性、严谨性,也能体现学业指导工作的活泼性、灵活性。学业导师的选聘不能简单由组织机构指定配置,应当充分发挥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了防止该项工作走入极端或误区,双向选择的过程既要体现民主,也要保证集中。

  3.健全制度,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平台

  完善的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制度不仅包含具体规范的条款式规定,还要包括一些必要的将来形成档案的重要资料,如学业导师工作手册、工作记录本、考核评价表、导师申请表、具体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发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和平台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在管理系统中构建双向选择模块,确定指导层次和幅度,明确沟通渠道和频率。以“学业导师+学生”为核心,架构授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家长、社会力量“四位一体”的学业素质教育导向监管平台;以“学业导师+学生+班主任(辅导员)”为中心,架构学校(院系)、班级(年级)、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学业外素质教育导向监管平台(如图所示)。本科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学业导师、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共同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的责任和义务,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的职责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联系的。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教育管理要坚持“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方针,采取家校联动、多方协同的方式,利用两个导向监管平台,以学业能力教育为核心,辐射和带动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旨在最终实现综合素质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

  4.科学考评,建立合理的激励体制和机制

  考核是激励的重要手段,是对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综合评价,是兑现奖惩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中具有导向性、前瞻性的作用。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考核评价应该坚持“三位一体”的基本原则,所谓“三位一体”即导师自评、学生评价、班主任(辅导员)评价。从三个维度分别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再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对三个维度的考核结果进行加权平均、综合评价,既能够充分发挥相关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又不会使考核结果有失偏颇。

【本科生学业导师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本科生导师制论文10-09

急诊护理团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09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分析论文10-08

农村教育城镇化学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11

关于生物医学本科生教育分析的论文10-08

高师小学教育本科生培养分析论文10-08

分析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10-09

国内管理模式护理教育论文10-09

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12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