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培养策略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培养策略的论文
摘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地方高校加快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契机。本文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以“合协号”导师制计划为实施平台,提出了导师制下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的培养模式。通过引奇激趣,激发建筑节能意识;诱导质疑,催生建筑节能思维;巧引妙导,培养建筑节能技能;创新求异,提高建筑节能素质。实践表明,该模式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机制,构建了“协同创新”的科研机制,形成了“因材施教”的育人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建筑节能素养。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建筑节能;培养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有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式,其起源于英国,经牛津、剑桥、哈佛等西方名校试行验证,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引得全球高度关注[1-2]。近年来,我国高校也陆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计划,各种培养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宁波工程学院自2012年起,开始试行“合协号”导师制计划,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实现因材施教,培养优秀大学生。本文以宁波工程学院“合协号”导师制为载体,分析导师制下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的构建平台、培养模式、提升机制和运行效果,为建筑节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导师制下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平台的构建
截止2015年底,宁波工程学院现有本科生1.3万余人,专任教师766人,师生比1:18左右。为了保证拔尖人才的培养质量,“合协号”导师制计划只针对合格教师、优秀学生开放,其构建原则如下:
(1)自由组合,双向选择。候选导师提前公布近期研究方向、个人兴趣爱好、计划培养目标信息,提出对入选学生的基本要求。获取资格的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合理评估,与导师取得联系并同意后,以结对的形式入选“合协号”导师制计划。
(2)限制数量,保证质量。每届纳入“合协号”计划的受导学生不超过所在班级人数的5%,同时为了避免学生过于集中少数导师处,影响培养质量,每名导师一届最多结对2名学生。
(3)滚动发展,优者入选。学校规定是年初从报名的大二学生中限额选拔,如有缺额年中再适量补充。建筑节能研究所选拔时间更早,提前到大一第二学期初,入选学生基本上均是学习尖子,喜欢专研,敢于迎接挑战。
(4)年度考核,按质奖励。对加入“合协号”导师和入选学生均实行年度考核,学生总结年度收获,并对结对导师进行评教。学校依据管理办法对导师进行年度考核,同时对优秀导师予以表彰奖励,宣传事迹。优秀导师在聘期考核、职称评定、推优评奖等方面享受加分待遇。
二、导师制下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的培养模式
在本科生教育的不同阶段,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备建筑节能领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分为理论基础、专业训练、专业实践、创新实践四个阶段。
(1)大一引奇激趣,激发建筑节能意识。新生入校后,大多兴奋新鲜里带有美好憧憬和发展迷茫。正是基于此现实,第一学期开始专业导论课,每次课安排建筑节能研究所不同的导师授课,围绕节能减排热点,讲授最拿手的内容,将学生层层引入节能领域,明确生涯规划。假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涉及建筑能耗统计、生活消费意识、家庭碳排放、南方供热、五水共治等热点话题。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到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导师点拨学生透过数据看本质、提方案、促节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建筑节能意识。
(2)大二诱导质疑,催生建筑节能思维。导师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理论课程的同时,吸引结对学生进入导师所在的建筑热环境课题组、制冷课题组、热泵课题组、空气品质课题组以及建筑性能模拟课题组,提前进入实验室。导师指导学生申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王伟明助创基金项目。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诱导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建筑节能思维。
(3)大三巧引妙导,培养建筑节能技能。导师引导学生开展节能创新,以建筑节能为主线,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从节能构思、节能设计、节能运行、节能施工等角度,评估实际项目的节能效果[3]。指导学生以优秀的科研成果参加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全国大学生制冷空调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以及浙江省建筑节能比赛、浙江省大学生暖通空调设计竞赛等。通过竞赛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以赛促导,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开阔的专业视野和娴熟的节能技能。
(4)大四创新求异,提高建筑节能素质。毕业论文选题与前期参与的社会实践、开放实验、科研项目、学科竞赛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表达意见,大胆设想,自选题目,深入探究。训练学生的信息检索、文献综述和论文撰写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掌握排困解惑的方法和创新求异的本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的扎实的节能素养。
三、导师制下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的提升机制
“合协号”导师制出发点是培养优秀人才[4]。近3年,建筑热环境课题组指导学生5人,建筑节能素养均得到明显提升。从项目看,学生主持承担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从成果看,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浙江省挑战杯竞赛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3篇。从去向看,3人考取985高校,1人考取211高校,1人进入市建筑设计院从事能评工作。利用新模式,在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的教学机制、科研机制以及育人机制方面产生创新。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机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权威,学生服从”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而“合协号”导师制采用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信,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师生可以围绕建筑节能领域展开探讨交流,对节能新技术进行点评,各抒己见。导师制突破了传统模式下的单向输送方式,创建了教学互动的氛围,改善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式学习建筑节能。构建了“协同创新”的科研机制。传统的科研管理制度是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创新实验,本科生尚停留在验证性实验层面,开放实验室也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本科生很难进入课题组开展实质性工作。“合协号”导师制强调吸引优秀本科生加入导师课题组,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创新,或是完成导师课题,或是完成学生科研项目,训练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未被既有理论束服的本科生奇思妙想往往让人眼前一亮,提出的科研构思让困难豁然开朗,师生协同解决科研问题和工程实践。导师制突破了原有的科研体制,强化了学生提出建筑节能问题的意识,提高了解决建筑能耗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建筑节能[5-6]。形成了“因材施教”的育人机制。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依据学校既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教学任务和考核办法统一执行,用相同模板复制人才培养,优秀学生的创造性被严重抑制,个性无法体现。“合协号”导师制采用结对方式,导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生涯定位人性化地进行定向培养,灵活安排学术类、设计类、施工类、管理类模式。导师制发展了学生个性和潜能,促进了学习的创造性学习建筑节能。
四、结语
针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需求,以本科生导师制为载体,探索了一种导师制下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培养新模式,分析了人才培养的提升机制。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建筑节能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华,杨孝宽,翁剑成.导师制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2:45-46.
[2]胡文斌.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259-262.
[3]蔡伟,张丽娜.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引领建环课程教学创新[J].中国建设教育,2010,1:57-59.
[4]赵凯.论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1-7.
[5]蔡伟,蔡可键,巩学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促进节能人才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4,S1:115-116.
[6]蔡伟,谷伟,郭秀娟.以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6:104-105.
【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培养策略的论文】相关文章:
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培养策略论文10-09
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10-08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论文10-08
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策略论文10-08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论文10-09
培养科学素养的化学教育论文10-08
医学本科生素质培养论文10-08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论文10-06
园林绿化中建筑节能的实现策略论文10-07
建筑节能的论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