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4-04-08 10:27:56 传统文化作文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作文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酽酽的年味儿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花帽……”一听到这童稚的歌谣,你一定会闻到过年的味儿了。

  在传统的节日里,过年是最像节日的,它没有清明节的凝重,没有端午节的匆忙,也没有中秋节的内敛,它也不像西方的圣诞节蒙上神秘的宗教色彩。如果把节日比作酒,那么在我们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过年”无疑是一坛陈年佳酿,其酽酽浓香让人闻着就会醉了。

  酽酽的年味儿,弥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进入腊月天,乡下就开始忙“年”了,腌腊鹅,灌腊肠,晒汤圆粉,家家户户的门前像开博览会似的挂出一串串的.腊物,摆出一蒲团一蒲团的圆子面。镇上、城里的超市渐渐人头攒动了,妇女、孩子一个个手里提着大袋子,好像要把全市场的年货都搬回家。这是前几年的情景了,如今还有另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外出务工的人们忙着从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赶,乘着飞机,坐着火车,搭着汽车……。这时候,你在城镇乡村的路道上,每天都会看到穿着时尚的曾经的种田人匆匆返乡,他们的手里提着大包小包,抬着家用电器,他们的脸上飞扬着自豪与欢喜,不少的人还带着私家车“衣锦还乡”。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头翘首张望,见到谁家从外面赶回的人都亲热地打招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赶紧簇拥着回屋去了。见此情景,你一定会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户户围桌团圆的温馨与和谐。

  酽酽的年味儿,氤氲在贴起来的大红春联上,响起来的震耳鞭炮里。除旧迎新,家家都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对联纸刮干净,然后把崭新的春联贴上去。早些年,乡下的春联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现场书写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尽可以到集市上挑拣,选出最合自己意的,有招财进宝啊,有吉祥如意啊。刚过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这一带头不要紧,紧接着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响,五颜六色的烟花也“嗵、嗵、嗵”地在空中绽放,整个的一个喧闹的世界。趁着炮声间歇,伸头朝外面一望,嚯,铺天盖地的都是红,热热闹闹的红!

  酽酽的年味儿,还贮藏在金元宝似的饺子里。过年吃饺子是一种传统文化,它象征着团圆美满,来年交好运。虽然如今城里的超市卖的饺子品种多样,但是许多家庭还是选择自己动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饺子是家家的“定点节目”。取一张饺皮儿放在手心,用小勺子舀上馅儿放在饺皮中间,手指头轻轻收拢,一只饺子便做成了。人们还常玩试来年运气的小游戏,把硬币包进饺子里,看谁在吃的时候盛到。大年初一吃饺子,年年如此。烧开热水,把饺子放进去,用勺子轻轻翻动,不一会儿一个个饺子像白莲花一样盛开在水面。吃饺子时,大家都希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币的,但结果不管是谁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贺,满屋子都是幸福的味儿。

  酽酽的年味儿,如一坛老酒似的年味儿,人们喝着它,在喜庆中盘点刚刚过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无限的希冀中酝酿着新的一年。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敦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溅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我喜欢看书,但是我从没了解过书是怎么印成的。于是。我抱着这个问题,来到了杭州博物馆一探究竟。

  走进博物馆,沿着扶梯走上四楼,在那里我了解到了印刷的发展。中国古代,在印刷术发明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但题,一个个字的抄写实在麻烦的很,一部书如果要制成一百部,就朷抄上一百次。如果遇到卷帙浩繁的著作,就得要抄写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抄写时还会有抄错抄漏的可能,这样对于文化的传播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为印刷术的发明提出了客观要求。印刻和石刻的长期使用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经验性的启示。印章是用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写文字的方法,不过一般印章字很少。石刻是印章的扩大。秦国的十个石鼓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后来,有人把整本书刻在石头上,作为古代读书人的读本。公元四世纪左右的晋代,发明了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用事先浸湿的坚韧薄纸铺在石碑上,轻轻拍打,使纸透入石碑缝隙处。待纸干后,刷墨于纸上,然后把纸揭下。就成为黑墨白字的拓本了。这是一种从阴文正写取得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正是在这些条件下,雕版印刷发明了。我看完简介后,决定亲手实践一下,我把墨刷到模版上,用纸盖上去轻轻的刷,然后拿起来。咦?怎么糊了?没关系,再来一次。我再重复了一遍,这次我更加控制好力度,终于成功了!我拿起它,爱不释手。

  这次活动很有趣,即丰富了我的知识,以让我体会到了亲手实践的快乐,真希望这一天还没过完。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转糖画是民间艺术之一,糖画又称“糖影儿”、“糖饼儿”、“转糖”,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儿童公园玩。我看来看去,看到了一个老爷爷身边有一个大转盘,转盘上画了很多动物,有燕子的、蝴蝶的、小兔的、凤凰的、大龙的、小蛇的、孔雀的……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妹妹吧自己的.妈妈拉到了大转盘前,小妹妹说:“妈妈我想吃。”她的妈妈说:“好的,给你买一个。”小妹妹走到转盘前一转,转到了一条蛇,老爷爷拿起勺子,勺子上有着热乎乎的糖稀,在大瓷盘上飞快地画了一条小蛇就做好了,再用铲子压一压,拿一根竹签再一压就好了。用铲子再把糖画的底下一戳一个完整的糖画就做好了。我看见了也把妈妈拉过去买了一个。我一转转到了一只凤凰,老爷爷又舀了一勺糖稀飞快地给我做了起来,做完了我拿去属于我自己的糖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个民间艺术转糖画真有趣呀!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

  中国的剪纸艺术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绪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术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所以艺人也就不止妇女了。

  剪纸是具有独特的.艺术和风格的民间工艺,它用手工刻制,再染上以明快鲜艳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窗上,所以剪纸又叫“窗花”。传统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剧人物,虫草鱼兽,以及一些吉祥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的传统艺术还有国画、陶瓷等,我们应该把它们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皮影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发源于我国陕西,到了唐宋时代,在我国山西、河南都很发达,极盛时期是清代,特别是河北一带,玩的人很多,以前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玩得起,后来,随着军事远征和经商,相继传入了波斯、阿拉伯、土耳其、泰国、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西欧等国家。1955年起,全国残存的皮影戏班,在党的关怀和扶持之下,又获新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统文化复苏了,现在的皮影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作出更好的`皮影戏。

  皮影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是我国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它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皮影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表现戏剧形式,服装鲜艳,唱腔优美,表演得非常动人,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我喜爱皮影戏,因为皮影戏的偶人是要很仔细的雕刻才能做出来的,表演有声有色,特别是我看的“猪八戒背媳妇”,笑的我前俯后仰,差点从沙发上摔下来,要是以后还有皮影戏,我还会看的。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精选】传统文化的作文07-13

作文:传统文化10-07

传统文化的作文12-26

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03-15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传统文化作文10-08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10-31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文02-27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02-27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