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欢迎大家进入访问。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山西省艺术学校人民艺术家、著名版画家力群为首任校长。
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山西艺术学院,此后几经分合,几度易名。
1998年,与山西省电影学校合并成立山西省文化艺术学校。
2000年,与山西职工文学院联合改制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高职类艺术院校,这是山西艺术教育的里程碑,学院由此步入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学院校本部位于并州东街,占地面积32.5亩,另有西华苑校区。
目前在校生3000多人,在编教职工30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于平、余秋雨、张继钢、廖昌永等在内的客座教授80余名。
学院设有8个党政管理部门、16个教学系部、3个教辅机构、2个群众团体,有2个附属事业单位、2个文化公司。
有本科、专科、中专三个办学层次,开设5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专业。
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个、实训基地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
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院级精品课程。
学院教师承担多项国家和地方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论著10多部,省级出版社出版论著2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编著出版《山西民间舞》等10多部艺术专业教材和舞蹈音像教材。
学院坚持出人才,出作品,服务社会,成绩突出,学院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艺术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山西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文化产业创新活动先进集体”、“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国家级和省级集体荣誉近百项,师生在各类教学、科研、艺术赛事中荣誉近500项。
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改制建院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院师生员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广大教职工拿出自己的房产证作抵押筹措资金,学院主要靠自筹资金先后建起了办公楼、音乐楼、美术楼、公寓楼、实习剧场等,改造校园环境,增加教学设备,建起文化墙,完善标识文化、橱窗文化,校园艺术特色鲜明,育人环境优美,获“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称号,
坚持发挥优势、深化内涵,构筑了结构合理层次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
学院立足音乐、舞蹈、美术等传统专业教育优势,不断拓展专业领域,注重内涵建设,做精做优专科教育,做强本科教育,逐年扩大本科招生规模。
2011年成立的学院附属中专,通过省教育厅“管理四星级学校”评估。
学院已形成一个以专科教育为主体,以本科教育为龙头,结构合理、层次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
坚持开拓创新、实践优先,探索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的标杆和范例。
学院是文化部确定的全国第一个艺术教育改革试点,坚持实践优先,通过打造剧目探索育人模式。
出品电视剧《小村风景》获“飞天奖”三等奖,与太原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剧《生死之恋》获“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一等奖,填补了省内空白。
与央视、太钢集团联合拍摄电影《李双良》入围电影“华表奖”,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国内10部优秀影片。
承办大型交响音乐会《矿工大合唱》走进北京音乐厅。
打造舞剧《一把酸枣》和《粉墨春秋》获得巨大成功。
通过打造剧目、演学结合,锤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实践—市场检验”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
2012年7月30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于平司长撰文《实践优先的艺术职业教育--从两部舞剧看一所高职的育才追求》专版登载在《中国文化报》,充分肯定学院在全国艺术职业教育领域走出了新路,树立了楷模。
几年来,山西省教育厅对学院先后进行了两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均取得优秀,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理想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