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
护理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驻足轻重的作用,护理学的教学需要突出其实践性。护理效果评定标准:通过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失误率低为护理有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失误率高为护理无效。
大专护理方面毕业论文范文篇1
试谈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
【摘要】目的:研究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在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中的应用效果,为妇产科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减少护患纠纷。
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各69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应急措施,观察两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妇产科患者行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效果,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应急措施;常规护理;护理风险;预防
近几年,随着女性妇科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妇产科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2]。
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目前妇产科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有报告显示,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3-4]。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9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38.4±6.9)岁;其中手术31例,肿瘤15例,其他疾病23例。
护理组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38.9±6.5)岁;其中手术30例,肿瘤17例,其他疾病22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时了解其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定期查房等。
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应急措施,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应急措施方法如下:
(1)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熟练程度,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妇科需要使用的相关仪器熟练掌握,避免使用中出现错误。
由资深护理人员完善和规范相关妇科疾病护理方法,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对护理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减少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导致的护患纠纷。
(2)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倾听患者的需求,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者关系,多向患者列举治愈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对于欠费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催要,在向患者催要时注意态度,对患者提出的用费问题耐心解释,消除患者对费用问题的疑问。
(3)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每一项治疗前均需要向其介绍治疗目的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通过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失误率低为护理有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失误率高为护理无效。
护理满意率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评价表评定,满分100分,分数在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分数为80~90分表示满意,分数为70~80分表示一般满意,分数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下床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18.95±1.23)h,住院费用(0.53±0.21)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30.04±1.34)h,住院费用(1.42±0.3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1.30%(63/69),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40.58%(2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55%(非常满意45例,满意19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3.91%(非常满意26例,满意15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并发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5%,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94%,其中褥疮3例,切口感染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疾病是女性患者较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6]。
尤其近几年,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护理服务是妇产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有效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随着社会对女性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普通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7]。
应急措施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妇产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应急措施主要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护理技巧等方面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效果[8-10]。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减少住院费用、
缩短下床时间,主要由于应急措施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进行培训,护理人员通过更好的护理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主要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不断提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常规护理由于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护理知识未熟练掌握,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护患纠纷。
本研究中,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18.95±1.23)h,住院费用(0.53±0.21)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30.04±1.34)h,住院费用(1.42±0.3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1.30%,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40.58%,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主要由于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时,均会向患者介绍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从而消除患者由于对治疗的不了解而产生抵触心理。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行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效果,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金慧.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吉林医学,2014,35(35):7996.
[2]冯玉明.浅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47-49.
[3]张巧惠.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应急措施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172-173.
[4]李海荣,万芙蓉,蔡莉,等.互动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94-95.
[5]储辉.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4-15.
[6]范晓燕.预防妇产科护理风险中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措施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9-120.
[7]王忠平,李岩,郑永梅.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147-148.
[8]孙迎春,王娜.常见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84.
[9]夏雪荣.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措施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104-105.
[10]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268-269.
大专护理方面毕业论文范文篇2
浅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
麻醉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
手术结束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的残余药理作用,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若监护、治疗不当,则危及患者安全及康复[2]。
因此,麻醉恢复室的设立与规范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院于2009年设立了麻醉恢复室,至2012年4月共收治患者11 146例,大部分患者均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
1 麻醉恢复室的设立
1.1 基本设置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19个层流手术间,平均日手术量90台次。
麻醉恢复室设有8张床位。
恢复室设在手术室半限制区,离手术室较近(运送时间不超过5 rain)。
采用大房间集中安排床位,PACU 床位与手术床之比为1:2。
PACU 入口通向手术室走廊,以方便接送病人。
出入口大门要求敞开,便于病床自由出入。
配备多功能转运床,床两侧可升降的护栏,能调节患者体位。
床头床尾均有输液架、杂物筐等。
用病床即可将患者接到手术室,也可送患者回病房,使用过床车严格分开手术室内、外车床,并且病人从手术室经恢复室要返回病房只需搬动2次。
1.2 PACU监护设备
每个床位均设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多功能监护仪、麻醉机、电源插座多个。
PACU 内配有多功能治疗车、呼吸机、电除颤、各种型号气管导管、简易呼吸器、各型号喉镜,可视喉镜、血气分析仪、TEG监测仪、麻醉气体、有创监护仪、局麻药喷枪等,另常规备有各种抢救用药和常用液体。
1.3 PACU 的开放与管理
PAcU 周一至周六7:O0~18:00常规开放,18:00以后有患者未出室需护士加班至患者安全离开。
每天常规安排麻醉医师1名,负责处理PACU患者。
护理工作由麻醉恢复室护士长统一安排和管理。
2 护理
2.1 护理工作程序
2.1.1 接班
即接收患者。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将患者送至PAcU 并向PACU 医护人员详细交班,交班内容:病人病史、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
麻醉手术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处理,预计复苏时间、尿量、皮肤、衣物、病历资料等。
术中麻醉医师和护士确认病人SPO 、心率、血压等平稳后方可离开。
2.1.2 监测
(1)初步评估和监测:观察口唇颜色、呼吸,轻拍肩部,呼唤病人,判断意识恢复情况;进行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监测,同时给予吸氧;(2)病人的动态监测:检查各种管道情况、观察伤口,检查皮肤情况、保暖、约束或保护等,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预处理。
2.1.3 麻醉复苏记录单及评分
(1)在计算机麻醉程序系统内输入病人病历号,按麻醉恢复室复苏记录单格式填写病人人室时间、意识、肌松、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监测数据、吸痰量、恢复期间病情变化及处理、输血输液量、尿量等记录,普通病人每10 min记录一次,危重病人至少5 min记录一次;(2)采用Steward评分方法,评估病人并记录在复苏记录单上,遇有特殊病情变化及时通知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
抢救病人时对医师的口头医嘱要重复并有第三人核对。
2.1.4 观察及转出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不吸氧情况下SPO。
≥95 ,Steward评分≥4,由麻醉护士提出,麻醉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护士护送病人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班,病情较重需长时间监护的病人送入重症监护室(Icu)继续治疗,必要时可携带简易呼吸器等。
2.2 护理人员的管理
2.2.1 人员安排与职责
我科根据麻醉恢复室床位与护士为1:1比例设置,有8名麻醉护士,负责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的复苏护理、术后镇痛泵随访、手术间内麻醉耗材的补充、高值耗材的管理、请领、麻醉药品的管理、术中自体血回输和整个恢复室管理工作。
在业务上接受麻醉科主任的直接管理。
2.2.2 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考核。
2.2.2.1 新护士培训
首先是为期一周的入科教育,由护士长负责,主要学习医院及科室有关规定、护士礼仪、核心制度,带领其熟悉手术室环境、麻醉恢复室各功能区、各类麻醉耗材、药品的用途及所放位置、熟悉麻醉恢复室各种记录表格、各班职责等。
在以后3个月培训期间逐一培训手术室基础理论、技术操作、无菌原则、消毒隔离技术以及恢复室专科操作及理论知识。
专科操作有:麻醉机、监护仪的使用,简易呼吸机的使用,电子止痛泵的配制与使用,硬膜外导管拔出,血气分析仪的操作等。
考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以后每月行理论、操作考核各一次。
2.2.2.2 三年以上护士的培训
其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监护,所以要加强专科理论与专科操作的培训,理论由麻醉科主任指定麻醉医生专人讲课,病例分析等形式,以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来指导工作。
在专科操作方面进一步掌握并指导年轻护士的工作,每月理论、操作各考核一次。
2.2.3 麻醉恢复室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理使用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闲置时间,在现有护理人员编制条件下,通过减少金字塔式的结构层次,深入整体护理,合理的改革排班方式,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l2]。
我科实行弹性排班制。
麻醉恢复室护士上白班、无夜班。
根据麻醉恢复室运作特点,10:00~16:30为患者入室高峰期,这段时间应配备充足的人力,而其他时段减少人力安排。
采取弹性排班将班次分为6个,具体如下:
(1)复苏1(7:00415:00):负责核对和发放当日所需麻醉药品和特殊用物准备,主要负责麻醉药品,做到空安瓿与处方一致,检查恢复室内各种仪器设备性能、抢救用物是否完备,同时参与复苏治疗和护理;
(2)补药班(10:OO~17:30):14:00前主要负责手术后患者的复苏,14:00后主要负责补充手术房间内麻醉耗材,检查麻醉耗材情况;
(3)帮班(11:O0~18:00):13:O0~14:00主要负责手术房间药品柜内药品的补充,其余时间负责术后病人的复苏、治疗、护理和运送病人回病房;15:00后与复苏1交接班,除复苏病人外要回收当天发出的麻醉药物、核对麻醉处方;
(4)看泵1(8:O0~11:30,13:30~17:30):上午负责除妇产科外的所有病区的PCA泵的随访,下午负责请领麻醉药品、麻醉药品后参与复苏病人的护理;
(5)看泵2(8:O0~ 16:00):9:00前负责妇产科病区的PCA泵的随访,其他时间负责病人的监护治疗、护理、运送;
(6)复苏2(8:OO~16:00):晨会后与早班一起发放麻醉药品,录入核对前一天18:00前未结束的常规、急症手术和夜间急症手术的收药单,完成后进行手术间巡视,而后负责复苏病人的护理。
弹性排班保证了1O:O0~17:30工作高峰期内至少有5名护士同时在班,使每位护士最多同时护理2~3名患者,提高了护理质量。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10-08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10-05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题目10-05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500010-05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大全10-26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本10-26
大专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0-26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模板10-06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模版10-26
大专医学护理毕业论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