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乐广播的艺术
音乐广播的艺术【1】
摘要:对于音乐广播而言,它是音乐与广播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伴随着技术的革新,给予广播全新的力量,使得广播插上更加坚实的翅膀,如同“空中的梦想家”,在时空中穿行,给人以美、以生命、以时间的延续。
关键词:音乐广播 媒介技术 艺术
溯源:音乐与广播
“空中的梦想家”,是一首歌的名字。
音乐广播,是“飘荡在这个城市上空的声音”。
作为依靠声音传递信息的广播,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音乐与广播共为听觉艺术的表现方式,哪里有广播,哪里就有音乐。
而把音乐与广播结合起来,即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音乐广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听觉想象力,既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符合音乐的欣赏规律,维护了音乐的纯洁性。
自我国古代,便有了劳动人民通过“乐”来传递信息的记载。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藁木,倨如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故歌者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也蹈之也。”(《乐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也蹈之也。”(《毛诗序》)中国古代的“乐”,是舞蹈、歌唱、表演的一种综合形式。
“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情不自禁,就要说出,普通的语言不够表达,就要“长言之”和“嗟叹之”(入腔和行腔)。
这就到了歌唱的境界。
更进一步,伴随着声音形象的展现,内心想要传递的信息更需以肢体形象来表现,这就走到了舞蹈的境界。
因此,这种情――音――舞的综合,便形成了以“乐”传“情”的方式。
音形之美:现代音乐广播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方式正如麦克卢汉的媒介人体延伸论中所论述的一样:人们可以借助外界物质手段来传递信息与表达情感。
例如阅读报纸作为人类视野的扩展,收听广播作为听觉的延伸。
这样,人们对于信息利益的诉求便不再满足于生活基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软性功能,如休闲娱乐功能日益突出。
音乐广播的诞生,正好满足了人们逃离现实生活的乏味,乘着音乐的翅膀,钻进音形的乌托邦世界里,获得片刻的精神休憩。
对于音乐广播而言,它是音乐与广播的结合,音乐与广播又同属声音的载体和时间的载体。
音乐,深深表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情调与律动。
构成音乐的“音”,乃是“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乐记》)。
音乐演奏完了,旋律和节奏却凝聚不散,在听众和主持人心中留下印象,有“余音绕梁”之效。
当受众之于音乐,一定程度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此时已经和音乐融合了,更深的是听众进入了音乐的独特情境中。
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它是听觉的艺术,是物质动力的线性艺术,与同为听觉艺术的广播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我们可以说它是朦胧的美。
因为,广播受其传播方式的限制,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稍纵即逝,而视觉效果又限制了观众的进一步想象。
“距离产生美”,听众只能通过无线电来实现与音乐广播的交流和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也只能在打开收音机那一刻架起。
对于听众而言,除了声音以外,一切都是未知的。
这时,想象力便概括了一切,作为人类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听觉艺术――音乐,更加离不开想象。
音乐广播正是通过奇特多变的音响世界与节目的组合,刺激起听众的无限想象,牵引出万千具象。
这万千具象如同音乐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不同,显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一位老广播员曾说:“广播就是用语言和音乐为受众搭建的一座充满想象的平台。”由此可见,精美的语言和相得益彰的音乐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广播是离不开音乐的。
在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以“数”为宇宙的原理。
但是他又为音之高度与弦之长度的整齐比例而惊奇,一面是“数”的永久定律,一面是至美和谐的音乐。
弦上的节奏即是横贯全部宇宙和谐的象征。
他发现琴弦上的长短和音高成数的比例,见到我们情感体验里最神秘难传的东西――音乐,竟和我们脑筋里把握得最清晰的数学有着奇异的组合,觉得自己是窥见宇宙的奥秘了。
音乐广播之和谐:主持人、音乐、听众之互动
主持人、音乐、听众三位一体,彼此联系密切,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算完整。
没有主持人,不仅不能成就广播节目的魅力,而且还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好比十字路口缺少交警维护交通秩序一样;没有音乐,单有听众和主持人,会令广播节目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没有听众,音乐便失去了倾听者,主持人也找不到述说的对象。
在音乐广播里,主持人的出现,改善着节目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使节目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传播的效果。
由于主持人的存在,音乐节目变成了思想活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结合体。
同时,它顺应了现代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主持人的主持形态――讲自己的话,说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风格,会给节目带来新的生命力,充实了音乐节目的动态美,使得音乐广播的特征更加鲜明。
主持人的风格,尤其是从听觉感知的声音特点,是最先影响听众的。
一个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必须懂得自己的风格要与节目特色一致,什么样的音乐是什么样的解说。
他必须用心感受音乐,用心倾听听众的心声,赋予音乐更多的人性和情感色彩。
于是,音乐显得立体生动,人才会真实鲜活,听众和音乐、主持人才可能产生共鸣。
而音乐作为节目的主要承载形式,影响着一档音乐广播节目质量的高低。
广播节目中音乐的选择是一门科学。
在节目里,音乐是不是主角应该依据节目的内容而定。
对于如今普遍流行的赏析性音乐广播节目而言,选取适合恰当的乐曲便成为节目的核心。
传统的赏析类音乐广播基本上是以音乐为节目的主要内容,由主持人引导受众进行音乐的鉴赏,因此节目的互动性不强。
但是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受传互动性的增强,赏析性的音乐节目也使受众由被动的音乐接受者向主动的音乐选取者转向:节目信息收受摆脱了过去单一单向的传播模式,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方式向主持人点播自己喜欢的音乐,使得音乐信息的传播在主持人与受众之间进行双向流动。
这样,在受众与主持人的信息互动中,赏析性的音乐广播节目也变得灵动起来。
应该说,作为人类内心情感的音律表达,音乐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而不同栏目的受众定位不同,直接影响着受众选取的音乐不同。
据CSM媒介研究2008年四波调查的收听广播节目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不同地点的收听行为呈现不同的特点,但音乐类广播在不同场合的市场占有率表现均衡。
由此可见,音乐广播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伴随性强的特征说明其受众群体的庞大。
同时,也正是因为音乐广播受众群体的庞大,使得群体之间也会出现收听习惯的分化,即窄播现象的出现。
因此,音乐广播的窄播势在必行。
以出租车司机收听音乐广播为例,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性,出租车司机应该说是广播的主要受众群体。
饭后午间或是夜间驾车的司机最容易犯困,此间播出的面向出租车司机的音乐广播节目在选取音乐时应该注意尽量不要选取带催眠效果的乐曲。
同时在节目中,主持人关切地提醒司机注意驾驶安全,这样不仅有助于音乐广播呈现出更加人性化的善意,而且对交通事故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此外,音乐保存技术的发展,即音乐编辑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样也影响着音乐广播的质量。
从世界上第一台磁性录音机的发明到今天的数字录音技术的发展,大大减少了音乐保存的失真度,使得音乐能够得以近乎完美的展现。
如今谁能够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向受众呈现出完美的音质,在竞争激烈的各类音乐广播节目中谁就能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音乐广播节目的灵魂――音乐的选取,不仅需要考虑节目等各方因素的综合定位,还需要依靠先进的音乐编辑技术。
正如前所论述的一样,没有听众,音乐便失去了倾听者,主持人也找不到述说的对象。
受众对于音乐广播节目的忠诚度也是构成和谐音乐广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对于今天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来说,广播较之其他大众传媒的劣势使得它要培养出一批忠实听众实属不易。
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审美需求的不同,使得他们追求的音乐形式也不一样。
因此,恰当适合的音乐、引领烘托的主持人和积极参与的受众之间互动,共同构成了一档和谐高质量的音乐广播。
现代音乐广播的发展趋势
社会发展不止步,音乐广播的发展便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中延伸。
现实社会多元化因素的相互交织,尤其是新媒体新技术逐渐融入大众传播方式中,给音乐广播这一传统的节目形式注入了无限可能。
归纳总结后笔者以为,现代音乐广播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音乐广播。
传统的音乐广播大多都是通过有线音乐广播的方式得以传播。
而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音乐广播的触角已触及网络媒体等新媒体。
目前,我国大多数音乐广播节目都在网络上安排了网络收听地址,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来收听广播节目。
因此,依托媒介融合,音乐广播与其他媒体联手,不仅使得音乐广播传输的速度快、频道多、音质好,还使得音乐广播由无形的音形变成具象的视听结合。
窄播趋势更加明显。
如前所述,音乐广播的受众群体庞大,对音乐节目的审美需求也就不一样。
这样,为了稳住固定的受众群体,逐步培养一批节目忠诚度高的受众,音乐广播节目需要更加具体地定位一部分受众群体,服务于他们一定的收听习惯。
同时,伴随着音乐广播窄播现象的发展,也势必带来音乐广播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由于更加精准的受众定位,使得每个音乐广播的栏目定位有所不同,同质化的音乐广播节目在一定区域只会有一个存在。
国内音乐广播的全球性传播成为可能。
卫星传播技术的成熟,实现了音乐广播的“地球村”传播。
一旦音乐广播以通信卫星的方式进行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便可能成为某个国内音乐广播节目的受众之一。
这样,其节目制作水平的高低、形式内容的优劣、播出技术手段的先进与否,都成为国际音乐广播业界内交流与共享的资源。
因此,透过音乐广播的全球传播,可以使得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也能更好地认知中国。
音乐广播的魅力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物也。”(《乐记》)音乐的产生在心(人的情感世界)的波动变化,而人心的波动变化是外物引起的。
那么,音乐广播作为一种形式,让人们的喜、怒、哀、乐、忧、思、悲等各种感情和情绪通过音乐,通过与听众的“零距离对话”,得以舒展,从而达到心灵的契合。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情绪反映的气氛,我们借助广播的平台营造气氛,用音乐与声音统一的原则,使得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穿插使用。
例如使用音乐故事节目将音乐与文学结合在一起,通过故事叙述,使受众了解音乐背景,从而更生动地体会音乐的含义。
这符合我国古典美学的感兴――以主体与客体的瞬间融化即“心物交融”为前提,当创作主体在客观环境的偶然触发下,在心灵中孕育了艺术境界。
这里的创作主体可以是听众,也可以是主持人,他们能够相互影响。
此时此刻,在听众抑或主持人的心中,必定产生某种与音乐相关的东西。
如同诗词歌赋,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空间是多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音乐融入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单纯的音符的组合,更是传递丰富内涵的载体,体现着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重新追求,却不是放浪形骸、饮酒享乐。
音乐是广播的强项,它给予广播全新的力量,给广播插上更加坚实的翅膀,如同“空中的梦想家”,在时空中穿行,给人以美、以生命、以时间的延续。
参考文献:
1.陆群:《音乐广播的整合与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4)。
2.黄凡:《听众心灵的避风港――浅谈音乐节目主持人和听众的交流与沟通》,《视听界》,2002(S1)。
3.韦东强:《浅谈广播节目的配乐工作》,《视听界》,2006(3)。
4.王丹:《与听众感受融合的出发点――浅谈广播音乐资讯节目主持人和听众的交流与沟通》,《视听界》,2002(2)。
5.张晶:《美学的延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宗白华:《美学散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音乐广播的媒介营销策略【2】
如今,传媒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媒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各媒介间的竞争正在悄然进行着。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外国传媒机构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内地,中国本土的传媒机构顿时意识到:真正媒体间的“战争”就要打响了。
现在,只要打开电视,可供选择的频道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同样,可供我们选择的广播频率也是种类繁多。
这一现象,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件好事,我们选择的余地更大了,更能满足不同受众的实际需求;但对于同类型的媒介而言,这就是一场残酷的“战争”,要想成为这场战争的获胜者,就必须懂得战略战术,所以“媒介营销”也就变得异常重要。
对于一个广播媒介来讲,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节目质量
节目,是整个电台的灵魂所在,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电台的收听率。
节目质量有了保证,不仅会给电台带来一批稳定的收听群体,而且还能吸引广告商,增加电台的广告收入。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考虑:
受众分析:一个类型化电台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切蛋糕,就是你应该怎么切,应该切几岁到几岁,事实上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
以音乐广播来说,如果说是一个背景音乐类型的电台,他的年龄层可能会宽一点,可能是35岁至50岁,受众的面积更大;如果我们要去操作一个年轻流行的音乐广播,那么在年龄层上可能会下降,收入层也会降低一点,主要是以学生、年轻人为主。
栏目框架:播出时长。
为了让听众在任何时间都能听到这个电台的节目,一般为24小时播出,这也会是吸引听众的卖点之一。
重点时段。
对于音乐广播而言,早间的重点时间段应该是在7时到9时之间,因为这时正好是上班早高峰期,有潜在的收听群,可以安排类似经典怀旧的音乐节目或者轻松活泼的音乐节目;午间的重点时间段应该是在11时到14时之间,这时正好是人们吃午饭休息期间,可以安排参与性强的节目或者是音乐排行榜;晚间的重点时间段应该是在20时到22时之间,节目的风格与中午重点时间段的节目风格相似,现在各个电台都在晚间安排一些娱乐资讯类的节目,并且这些节目也日趋成为各个电台力推的王牌节目了。
栏目设置:如果是类型化音乐广播的话,那么栏目的设置应该采用大板块来分割,全天栏目数量较少,每个栏目时间较长,栏目之间的区别不大。
另外,类型化音乐广播还应该尽量压缩栏目主持人的说话时间,淡化主持人的角色,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值得其他台学习:音乐之声规定一小时节目只能留有七分钟给主持人说话,主持人只能在前奏、间奏和尾奏时说话,只要歌手开始唱歌,主持人就要停下来让听众听歌。
这也是由传统音乐台的“说话音乐”转变成“音乐说话”。
而综合音乐广播,他所包容的节目种类比较多,并且栏目时间比较短,所以各个栏目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这类音乐广播的竞争力已变得越来越弱了。
品牌建设
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对广播媒介来讲至关重要,他是广播媒介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高级的手段。
如今,关起门在直播室做节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走出直播室,办“看得见的广播”,让听众在更大范围内了解自身,所以许多电台都把直播室搬到了闹市区或者大型的购物商场里,这样,广播主持人就变得不再神秘,同时,又能与听众更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一举多得。
品牌推广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在城市主要干道上设立带有频率标志的指示广告牌;各个频率可以利用户外灯箱、电子大屏幕、交通运输工具等各种载体,增强公众对广播品牌的认知度和亲切度;在当地的出版书报中附带广播媒介自身的形象广告,甚至可以自办报纸杂志;另外可以开展大型的户外活动,让主持人走进社区走进高校,这也是推荐自身品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而言之,现在的广播要有跨媒体合作意识,就是可以横跨平面媒体(报纸、杂志、书刊、户外广告)、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媒体,譬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谈话类节目《相伴到黎明》就实现了广播与电视的互动。
建立有特色、能体现自己广播媒体理念的品牌识别系统,对于树立媒体形象,赢得受众也是非常重要的。
广播媒体品牌识别系统大到频率的台标、呼号、宣传语、台歌,小到节目名称、节目包装、主持风格等。
只有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显著的个性,才能让听众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音乐之声不仅邀请了台湾歌手萧亚轩演唱了LOGO歌曲《我要我的音乐》,而且还在各个时间段滚动播出,甚至还请了多位知名歌手录制了整点报时。
每隔一个小时,不同歌手的声音都会在《音乐之声》的电波中出现,提醒听众这是专门播放流行歌曲的频率。
广告创收
据权威机构调查,广播行业90%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广告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广播频率广告营销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频率内部广告部经营。
这是现在各大广播频率较为普遍的一种广告经营模式,各频率的广告任务由频率内设的广告部承担,广告部内的业务员有的是分行业经营,有的是打统战,谁接洽、发展的客户就作为谁的指标。
一般城市电台有多少个频率就有多少个广告部,都是单独运作,各频率业务员之间相互竞争,他们都只对各频率的总监负责。
全员参与广告经营。
这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广告营销现状。
这是由于这几年广播的发展,特别是广播广告增长速度迅猛,各频率为了抢抓机遇,充分地发挥全台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广告营销、节目营销,有的频率给大家制定指标,而有的没有指标,大家也通过各自的社会人脉关系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创收的重任,有的频率记者、主持人的广告经营份额已超过频率总广告的一半以上。
以上两种经营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他所涉及的范围只是本地广告市场,时间久了,自然会进入一个瓶颈期,因为市场本来就只有这么大,没有办法突破,但是每年的广告指标在不断地增长,所以,唯一能增加广告收入的就只能是大量的医疗广告,一旦这些广告充斥了整个频率,自然节目质量就会受影响,听众也会减少,整个台的社会影响度就会降低,直接影响了广播频率的品牌。
为了提升整个频率的广告质量与品牌影响力,于是,就有了以下几种广告经营模式:
广告公司行业代理。
频率的广告指标分解到若干广告公司代理,广播频率确定成本底线,出让广告经营权,这样做既可以压缩频率的人员成本,又能避免受本地市场广告局限的尴尬局面。
分解到若干广告公司的往往是以行业为划分标准,如房产、汽车、餐饮、医疗等行业。
广告公司整频率代理。
在内地,由一家广告公司整频率代理的案例比较少,整频率代理也称广告全权代理,目前较为成功的是全权代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广告的环球七福广告有限公司。
并且,在2003年年底,环球七福广告有限公司又创立了广播品牌“CITY FM城市之音”,创立之初首先收购了山东音乐台,在之后的几年中,又与江苏音乐台、长沙音乐台、四川音乐台合作,建立了一个可以共享节目资源的广播联播网,这个联播网从广播广告连锁到节目连锁再到经营连锁和频率资源重组,这一切都是音乐广播发展的创新与深化,而且这在国际上已是通行的方式,在国内,“CITY FM城市之音”也是整频率代理的成功先例。
产业链条
演艺经济。
现在再提一个广播频率要在做好节目的同时多办好宣传活动,已经没有新意了。
就拿音乐广播为例,传统的音乐频率会举办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歌友会等,同时在这些活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不能赔钱办活动,更进一步说,办活动应该赚钱。
我在这里提出的是更进一步的设想:成立演艺经济部门,时机成熟后成立演艺公司。
为艺术家、音乐家、歌手寻找演出机会,引入各种高水平演出,为各层次观众带来美好享受,为企业商家搭建展示平台,这就是演艺经济需要服务的方面,而利益与影响必定随之而来。
与其让江湖经济分一杯羹,不如发挥媒体的优势,我们可以与兄弟单位合作,联络电视报纸与网络媒体,小到专辑发布,大到演唱会,我们都可以参与其中,承办活动,打响名气,一人唱戏、众人得利。
参与文化事业的产业化运作,让群星照耀音乐台,成就音乐台的辉煌与地位。
制作人制。
在明星化包装音乐频率的编辑、主持人的同时,大力推行商业节目的制作人制。
这样的制作人分两类:
一类是善长于节目制作的优秀主持人或编辑,好的节目不能让它“孤芳自赏”,要包装成精品,推向其他电台,建立一个销售网络,带贴片广告或由需要的电台引进,扩大影响增加收益,电台进行成本核算,利益可由制作人与电台共得,建立良好的资源互享体制;
另一类是市场开拓型的制作人,对节目要有产品营销理念,结合市场不断推出各种商业娱乐节目与活动。
要带动他们跑市场,搞策划,出点子,合理分成。
推行制作人制最需要的是“共进退同发展”,给他们更多思维上的理解和政策上的支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整个频率的上上下下成为一支有活力、有战斗力的队伍。
【音乐广播的艺术】相关文章:
京剧音乐艺术论文10-12
音乐的广播稿10-06
音乐广播稿09-10
校园广播站音乐广播稿10-26
校园音乐广播稿09-08
音乐电台广播稿09-02
电台音乐广播稿09-03
《音乐之声》广播稿12-10
介绍音乐的广播稿12-27
音乐类的广播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