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区域活动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调查报告1
一、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总体情况
幼儿园区角活动能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跟家自主的学习天地,让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幼儿园各班都能够积极的开设区角游戏活动,并积极组织开展区角游戏活动。区角设置多以阅读区、美工区、娃娃家、自然角、科探区、操作区、建构区为主。教师能根据集中教育活动延伸区角游戏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做做、玩玩、看看、想想等)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在游戏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获得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二、幼儿园区角游戏中较好的方面
1、在游戏价值理解上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理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游戏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在区角游戏活中教师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没有教师不喜欢组织游戏活动,能够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的游戏区,并投放相应的不同层次的去交材料。
3、大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前都有计划有安排,不是随心所欲地安排游戏活动;
4、在活动后教师都能给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话语权,认识到孩子有能力评价自己的活动。
三、组织开展区角游戏方面存在的不足
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整个班级儿童参与的情况,所以对于在区域活动中要观察、倾听、有效指导等都不能较好的得到落实,以致区域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游戏的目的性不强;
2、在区角游戏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分散;
3、教师在设置班级区域游戏室要考虑区域游戏与主题的匹配,又要考虑所选游戏的年龄阶段的要求,有时就会顾此失彼。
4、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比较少的.。有的班级区角投放材料比较丰富多样,幼儿在选择时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材料却从没用到过。有的班级提供的区角游戏材料比较少下造成有时一件材料会被多次重复使用。
5、教师介入较多,教师会不时的提醒幼儿该用什么,不能用什么,该怎么做等等。幼儿在活动中就会失去主动性,有的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玩一会就提出要退出,持久探究的能力不够。
四、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一)区角布置应以幼儿为主体
区角活动环境的设置是为了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开发,因此设置区角时,必须以孩子为中心,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在区角设置时,区角中有关的学习内容应该适合幼儿,包括科学小常识,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件。以幼儿能够理解的形式展现,可以制作各种图片,播放相关的动画片等形式。其次,区角选择的各种材料,必须安全,不能威胁幼儿生命安全。材料不能过大、过重,在摆放材料时,应放在孩子能够拿到的地方,不能过高。最后,在展示幼儿的成品时,不能以美观为标准,漂亮的就摆放在展示柜上,不漂亮的就扔掉,这样打击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应该把孩子的作品都摆放上,每天一换。教师也不能为了美观,把自己制作的摆放上去,这样就失去了设置区角的意义。总之,一切以幼儿为中心。
(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材料是区角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不同的操作材料会引发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活动。在选择区角活动的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到材料的结构队幼儿活动的影响。一般来说,高结构的操作材料意图明确,只要操作成功,幼儿即可获得某种知识或某项经验。另外,高结构材料的操作过程往往也有一定的程序性,比较容易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但是,结构化程度高的活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于高结构的材料来说,低结构的活动材料更容易使幼儿萌发探索的欲望,使其始终对材料抱有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还可以更深入地感知材料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并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主探索的乐趣。
(三)材料的操作灵活性
在幼儿的活动中,每一种操作材料都应该蕴含多种变化,以使幼儿通过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获得不同的体验。操作方法的灵活性可以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使材料的利用价值得到提升。除了同种材料操作方法的多样性以外,材料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多种材料的组合形式上。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存在组合的潜在空间。材料的灵活性会给幼儿的活动不断地提供新的变化和刺激,从而推动其活动进展,使之在尝试的过程中将活动不断扩大,不断深入。
在选择区角活动的材料时,还要鼓励幼儿参与到准备工作中来。现代教育强调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育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幼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主体意识,从而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在师幼共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在活动中,他们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还是关注事物的外在形态,因而对色彩、形状、大小比较敏感。 所以,在为中班幼儿准备区角活动的材料时,教师就应该注意对材料的这几种物理特性的选择。另外,操作材料的材质对幼儿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选择质感明显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各种材料的特性,从而在清晰、明确的认识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材料。
(四)教师应先观察,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实施指导,观察先行。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与反思自己的工作状况,即区角活动种类与位置是否适当,也是教师介入与指导幼儿活动的前提。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幼儿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充分获得发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指导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是否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在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想象发生。
(五)介入的艺术性
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有时还是旁观者,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是调解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
幼儿园区域活动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都明确地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很明显,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游戏的典型代表,源自于开放教育理念,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将活动室布置成几个学习区,设置充分的教具,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取用、探究,最终的目的是为幼儿未来生活打下基础,并借此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及同伴友好相处等能力的游戏形式。于是,区域活动幼儿园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做为主题单元教学的辅助,都在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
近年来,我们从各类幼儿园发现,区域活动在运用的过程中已有了各种可取的经验出现,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缺失,有必要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注意。为了了解和掌握目前各级各类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与困惑,并从中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特开展本次“幼儿园区域活动调查”。籍此,进一步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视,为贯彻和落实《纲要》精神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调查目的、对象与时间:
1、目的:本次调查将对三类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开展的意义、频率、时段、模式、内容、材料提供、运作状态、评价作初步了解摸底,以明确区域活动开展的主要困惑及障碍,有待于通过专业研究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引领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师结合地域、园况、班况实际,提高区域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策略。
2、对象:
部分县市区各级各类幼儿园。
3、时间:20xx年7月
4、步骤:
第一阶段 20xx年7月 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 20xx年8月 发放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 20xx年9月 回收问卷、阅卷、统计整理数据、研讨
第四阶段 20xx年9月 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方法:
问卷法。
四、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份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7份,其中公立园140份占35.6%、集体园150份占40.1%、个体园120份占48.4%。
经过游戏组成员将近2天时间的阅卷、数据统计和整理,我初步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之现状。
从问卷显示:三种性质的幼儿园教师对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经均有足够的认识,有将近95%以上的教师认为“开展区域活动很有必要”、“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惊讶地发现:在公立、集体园中有部分(3%左右)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可有可无!这令我们感到不可思议。更值得思索的是公立园还有小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开展区域活动的必要,个别集体幼儿园的领导对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园务管理中竟然未作开展区域活动的要求。
三类幼儿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因教师的精力不足而未开设区域活动的现象,而个体园未开设的较大原因是受场地的限制和教师素质能力方面的原因。
2、区域活动组织的现状。
(1)活动时间与次数:幼儿
园均能把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在园游戏的主要形式,公立园每周开展2~5次的区域活动军比较正常,所占比例较高;集体园和个体园较公立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频率就相对显略低。而集体和个体园随机性开展区域游戏的比例就相对较高,分别达30.3%和46.2%。
同时,数据显示:各类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都比较灵活,能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空隙。相对集中的时间在晨间、课间、离园前和上下午的整块时间。
(2)区域活动的形式:由于目前幼儿园开设的多为主题课程,因此三类不同性质的幼儿园都有较大比例的幼儿园以主题和自由活动的形式开展区域活动,并有60%以上的园所已能将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而个体园以主题形式开展游戏的比例就略偏低。
3、区域活动的内容与材料之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容多数源自《纲要》和课程目标,且能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选择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内容,但也有近12%左右的园所在区域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三类性质的幼儿园均已不同程度地将区域活动的组织和领导以课题的形式实施行动研究,并都能注重将区域活动作为班级自主尝试活动;公立园和集体园更注重将区域活动作为规定性的游戏活动,而部分集体园(占15.5%)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足,是以应付性暂留的态度看待区域活动的存在。
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各类幼儿园均有较大比例的园所能注重按游戏的计划和幼儿的需要更换合适的材料,但也存在不少的幼儿教师根据自身的.精力更换和投放游戏材料,另人惊讶的的有为数不少的公立园教师(占3.9%)从不更换材料。
4、区域活动的评价之现状。
对于区域活动的评价,各类幼儿园更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同时也伴以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且有较大部分的以能以师幼共同参与的形式进行游戏的评价,但还是有不少的教师以自己为主开展游戏的评价。
五、思考和建议:
1、对区域活动的作用应有更清晰的认识。
各类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提高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并以《纲要》的精神指导区域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真正理解区域游戏与幼儿自主发展的辨证关系。
尤其作为具有示范作用的公立幼儿园,更加应当重视区域活动,从上至下地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科学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2、教师对区域活动理念需要有全方位的理解。
区域活动这一活动模式,幼儿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参观学习、吸取外来模式所得到的,看看别人开展的效果挺好的,于是,自己也照着设置各种区域。较少系统地思考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采用它?是全盘照搬就可以呢?还是借鉴思想精髓,结合本园、本班实际进行嫁接呢?教师往往是较肤浅地学习他人的表面形式,这样常常导致表面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回事,其实难于从区域的规划设置、运用中的指导等方面达到开放教育所追求的“鼓励并提供幼儿自主并达成个别化学习的机会”这样的一个目标。
开放教育是一种存在于内心的理念、态度。教师如果没有理念的支持,不能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有一个开放的空间设计,就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任何的改革都必须根植于理念,因为实践是理念的鄣显。我们认为在区域活动理念方面,老师们还有待进一步全面学习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要重视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组领导区域活动的能力,改变区域活动形式的随机性、活动主题内容的随意性,使班级教师将幼儿的发展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将区域活动作为班级自主的、适合满足幼儿现阶段学习及探索兴趣的平台。
3、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要有分寸。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开展区域活动的困惑这个问题上,许多教师在提到最多的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对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区域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这样的模式尤其明显,这对教师的专业及经验要求较高,教师首先是观察者,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困难为什么那个学习区老是很乱,是不是不方便整理?------除此外,教师还是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将教育目的藏而不见,与幼儿亦师亦友,也可以和幼儿在某个区域玩,不过介入及退出应把握好。作为协作者,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但并不是代劳。再者很重要的一点教师也将自己做为学习者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空间,在自由气氛中达到学习目的,开放教育讲求的是理念及态度的落实,教师的行为不符合开放教育的精神,那么规划的环境也将失去生命力。
4、各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区域活动。
在目前的条件下,许多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场地等相对不是太理想,但幼儿园要善于利用现有的办园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开拓和创设活动性的区域游戏角,以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区域的数量、规模可以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设计,内容、形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选择,以真正实现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5、幼儿教师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通过本次调查研讨,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我们有责任在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和发展上起好引领的作用!但是毕竟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有限,目前的研讨还只停留在调研的层面上,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在游戏理论、理念和实践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殷切地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幼儿园游戏的研究将步入更高的境界!
幼儿园区域活动调查报告3
【摘要】区域活动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各年龄班的创设利用、教师的观察指导、幼儿在区域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域活动的价值;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域活动效益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教师发展
一、调查目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倡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活动。然而,目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域数量的适宜性;区域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域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区域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区域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4、教龄与区域指导的相关性。
(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域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10个班的区域活动。同时,还对20多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1、实地观察区域活动。对随机选取的小、中、大10个班的区域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2、访谈。对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3、查阅资料。通过查阅幼儿园及班级的区域指导计划,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
从教师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域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年龄段区域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从调查中表明,幼儿园周计划中安排区域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5次不等,其中每周1次的占7%,每周2次的占59.7%,每周3次的占26.39%,4—5次以上的占8.33%。从10个班的调查看,区域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在空间的利用上,区域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但区域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象。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域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域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
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92.2%的教师能依据区域的特性投放品种较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但在对材料的研究上班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班特点,有的班一个区域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三)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域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调查显示,目前我园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域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幼儿园十分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能制定学期、阶段、每次活动的计划,体现一定的目的性,已经初步形成了园区域活动总目标到各年龄段的总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量大,但便于一线教师有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在目标体系制定的基础上,还注重在过程中调整,不断充实完善。每次活动后也能进行书面的反思与分析,说明教师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的特点,并在积极行动着。从数据统计来看。但是,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发展性。比如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比如某个区域一学期四个阶段,教师仅仅从内容上安排了四组不同的活动,而没有立足于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其次是教师区域活动计划目标粗放,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域指导的实效。从教师现场观察情况看,全园教师中98.3%的教师能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其中通过研究制定的占43.4%,这说明幼儿园教研组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且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与教师教龄有关。3年以下的新教师对于目标的设定大多较情绪化,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4—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则一半以上显得较为理性,这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至于16年以上教龄的有经验教师中存在的部分无目标、无研究现象与她们传统的课程观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这些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要求的不适应。
在调查中还显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76%的教师有观察重点,每位教师都能尝试进行一些观察记录,其中有64.9%的教师采用了现场记录和事后追记相结合的方式,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反思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地增强,但教师之间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教师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在实际的抽样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
调查统计表明,教师对开展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强调客观条件为主,31.3%的教师认为是场地,35.8%的教师认为是材料,这既反映了幼儿园活动条件的差距,也显示了大班额对开展区域活动带来的困难。还有12.8%的教师认为是常规,2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这说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指导技能有待加强。统计显示,教师对开展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我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既与教龄相关,更与客观条件和教师的观念、指导技能相关。
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域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域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按意愿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我看到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不同年龄班的区域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域活动,如小班的江老师做的就非常好。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平时非常注意观察自己班内的幼儿,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她经常会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设计具体措施:如针对常规问题,她曾用过指派小组长、评比等方法。
(五)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差异较大。
1、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但班级之间存在差异。
自主学习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色,它体现在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选择。调查统计发现,在参加活动的500位幼儿中,能自主选择游戏的占92、9%,这一数据表明,在区域活动中,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孩子,他们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活动,这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意愿的尊重,符合新《纲要》的精神。但由于硬件、师资指导水平和幼儿的发展规律等因素,各年龄班幼儿的自主行为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2、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一般。
区域活动有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加了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等互动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本次调查区域活动社会性方面设置了“坚持性”“交往合作”“收拾整理”这几个项目。
①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了比较好的坚持性。调查显示,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自始自终积极、专注地参加区域活动,说明幼儿的“坚持性”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幼儿选择的游戏内容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二是幼儿的规则意识强。在区角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要在一个“区域”中玩,不可以跑来跑去,由于规则的限制,所以活动中他们能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使坚持性得到了发展。
②各年龄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主动交往的占总数41.8%(其中小班占36.1%、中班占41.7%、大班占46.7%),小班孩子的合作能力相对弱些,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中心行为逐步减弱,幼儿的合作能力逐步提高,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从总体看,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发展不够理想。我们分析孩子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与区域内容的设置、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同伴间的交流密切相关,因为孩子们在有的区域内(如:建构区、角色区等)的交往相对要多,而有的区域内交往相对就少。另外,选择同一活动区的幼儿,一般都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他们会聚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使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同一区域内容,在教师的不同引导下,幼儿则获得不同的发展,我们觉得,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我们投放能够促进幼儿互动合作的材料,还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引导、用心去培养。
③幼儿已形成初步的收拾整理习惯。收拾整理是区域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调查中我观察到,当结束活动后,能自觉收拾整理的占幼儿总数的65.4%(其中小班占58.3%、中班占58%、大班占78.3%)从整体看,幼儿的收拾整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大部分孩子在活动中能做到材料轻拿轻放,知道物品要归类,活动后要收拾干净,保持区域内的整洁与卫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收拾习惯。然而,各年龄班幼儿收拾行为有显著差异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但中班差于小班很值得我们反思。
3、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们从“变换玩法”“重复操作”“无目的操作”等三方面来观察幼儿的创新性,结果发现,活动中能“变换玩法”的孩子只占幼儿总数的49、2%(其中小班占36.1%、中班占54.3%、大班占55.6%),还有14.8%的幼儿处于无目的操作状态,这说明在创新方面幼儿间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建议
(一)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区域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建立园本研训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师论坛等一系列方式,帮助教师学习感悟区域活动的价值,树立广义的幼儿园课程观,把开展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区域活动和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园情况,小班也可尝试在作息时间与空间的组织安排上,让区域活动成为主要的活动,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倾向。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领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园际间、教师间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运用姐妹园结对子、区域活动观摩、区域环境创设评价、疑难困惑问题研讨、区域案例交流评比等多种方式激发教师互助学习研究的热情,并在共同研究区域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师幼群体共同成长。
(三)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的效益。
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绝不能流于形式,不讲效益。因此,幼儿园应在优化时空,营造自主开放的区域氛围;优化材料,创设积极互动的区域环境;优化指导,提供适宜有效的活动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我园区域活动效益。
总之,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载体,进一步引导教师总结反思,深入实践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明、恽跃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4月
2、冯晓霞《活动区的创设、利用与活动指导》学习资料20xx年11月
3、刘焱《怎样认识和处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关系》幼儿教育20xx年第二期
4、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师大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5、程秀兰王启萃《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幼儿教育20xx年第3期
【幼儿园区域活动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02-02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12-22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经典)08-07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经典】07-29
【经典】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04-29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经典)09-28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05-02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05-20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方案05-01